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綜合指導>

大學生"被就業"追蹤:"誰替我籤的就業協議"

文思屋 人氣:6.81K


大學生

    核心提示

    在從未聽說過就業單位的情況下,便與當地一家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對此,高校畢業生趙鼕鼕自稱“被就業”。一時間,“被就業”成為社會熱門詞彙。造假的就業協議背後,究竟有什麼奧祕?日前,記者對此進行相關調查發現,學校、學生及人事代理單位在其中扮演了不同角色。

    記者調查一份造假就業協議——“被就業”是這樣發生的

    “誰替我籤的就業協議?”

    “我就業了,就業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被就業的!”

    7月12日,西北政法大學2009屆畢業生趙鼕鼕以“醬裡合醬”的網名,在國內某知名論壇上發帖,稱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學校就與西安一家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書,而他連這家公司聽都沒聽說過。

    趙鼕鼕介紹,“我們辦理檔案關係轉接的最後一天,看著就業協議書上的內容,我頓時驚呆了,天哪,我居然已經就業了,公司到底是和誰籤的就業協議?”

    在趙鼕鼕的就業協議書上,“用人單位意見”一欄蓋著的印章名稱為“陝西天輝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用人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意見”一欄蓋著“西安市碑林區人事局幹部調配專用章”。

    “有人告訴我,他們發現,這家公司在工商局沒有註冊。我按照協議書上填寫的`公司聯絡人電話,打過去但沒有人接。”趙鼕鼕說,“我還知道我們班另一個同學,他籤的是‘西安碑林工業公司’,這家公司我們在網上也沒有查到。”

   “被就業”:不知情還是自願?

    那麼,替趙鼕鼕在協議上籤下姓名的人到底是誰?

    根據趙鼕鼕提供的電話號碼,記者與他的同學李明(化名)取得了聯絡。李明承認,籤協議時,因為趙鼕鼕不在學校,所以他在徵得趙鼕鼕同意後代簽了協議。

    李明說,畢業前夕,輔導員問他想不想把人事關係和戶口留在西安。考慮到今後的發展,來自陝西南部某縣的他給予了肯定的答覆。於是,輔導員就把3份協議書交給他填寫,他在填好“畢業生情況及意見”一欄後,還交了130元的人才中心檔案託管費。

    李明說,“我填表時,協議書上沒有公司和人事局的公章。輔導員說,只要我們把自己的個人資訊填好,剩下的事就不用管了。後來我們取回協議時,所有公章都蓋好了。那家就業單位與我沒見過面。”

    趙鼕鼕的協議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由李明代簽的。“這麼說,你早先是知道籤假協議的事了?”記者問。

    “應該是默認了吧。”李明回答。

    趙鼕鼕也說,他曾接到過問他是否想留西安的電話,他說“嗯”。至於當時是誰打的電話,趙鼕鼕表示,已經記不清楚。

    記者問他為什麼當初籤協議時沒有拒絕,離校之後卻發帖曝光,他回答說:“我個人不知道要籤假協議,只知道要交錢。而且,我曝光質疑的是被假協議抬高的就業率。”他反問記者,“不知情被就業和自願被就業有區別嗎?”

    7月24日,記者來到西北政法大學,校學生處處長李玉朝、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趙鼕鼕畢業前所在學院)黨委副書記程亞冰、輔導員黨振峰等接受了採訪。

    據他們介紹,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的程式是:學校先把就業協議書發放到學生手中,然後由學生去落實就業單位,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兩方簽字蓋章後,院(系、所)和學校畢業生就業部門最後簽字蓋章,“我們經過比對筆跡,確認趙鼕鼕的就業協議書是由他的同學李明代簽的。他們還交了託管費,怎麼可能不知情?”

    記者追問,“即使趙鼕鼕知情,就業協議這麼重要的文件,同學能代簽嗎?如果是委託,不需要出具委託書嗎?”

    “李明代簽了字,那麼,用人單位是誰去聯絡的?公章由誰去蓋的?是李明,是趙鼕鼕本人,還是另有其人,或者就是學校代辦的?”

    面對記者的提問,老師們沉默良久。

    輔導員老師被學校處理

    隨著趙鼕鼕帖子的發表,“被就業”一詞迅速躥紅網際網路。

    7月23日晚,記者見到了瘦瘦高高、略帶幾分靦腆,已在西安開始工作試用的趙鼕鼕。

    “我平時很愛上網,屬於那種喜歡在網上寫一些東西、發發牢騷的人。”趙鼕鼕向記者這樣解釋他當初發帖的初衷,“此事一度發展為我和學校之間的對立,對此我深表遺憾。從開始到現在,我都沒有主動公開過個人和學校的資訊。”

    7月24日,西北政法大學在其校園網首頁貼出“關於我校畢業生趙鼕鼕同學‘被就業’一事的說明”,認定趙鼕鼕的就業協議是其為了將人事關係和戶口落到西安,委託同學代簽並辦理了人事代理。趙鼕鼕所在學院輔導員未盡到認真審查義務,未發現其所簽單位沒有註冊。因此學校決定對輔導員做出嚴肅處理:令其深刻檢查,同時校內通報批評並調離輔導員崗位。

    學校在出具的宣告中這樣解釋:“按照有關檔案規定,學生畢業時仍未落實就業單位的,應派回生源地人事部門,但趙鼕鼕為了將人事關係和戶口落到西安市,曾在輔導員老師處進行過諮詢,輔導員老師詳細解釋了有關政策規定,認為只有辦理人事代理方可實現將人事關係和戶口落到西安市的目的。隨後,輔導員老師與某人事代理部門取得聯絡,並幫助找到一家就業單位,趙鼕鼕委託本班同學在人事代理框架下與這家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

    協議造假:為學生“落戶”,還是為抬高就業率?

    “近幾年,常有人才中心與學校主動聯絡,為畢業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務。學生們還會比較各家人才中心的收費情況,然後進行選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西北政法大學老師介紹說,“西安的落戶政策比較寬鬆,大學本科以上畢業生只要在西安城區與用人單位簽訂了聘用協議或勞動合同的都能落戶。所以,那些希望落戶西安,但又暫時沒有找到就業單位的外地生源畢業生,就先與人才中心簽訂協議,單位由人才中心負責安排。反正學生也不會真的去報到,那些單位到底叫什麼,是什麼情況,也就沒人關心。”

    程亞冰說,趙鼕鼕所在班級40餘名學生中,共有4人屬在西安“人事掛靠”。

    但記者通過查閱這個班級全部學生的就業協議,發現用人單位為私營企業,同時蓋有西安市各區人事局“幹部調配專用章”的有將近10人。其中誰是確已就業進行“人事代理”的,誰是如趙鼕鼕型別“人事代理”的,記者無從辨別。

    對此,一位西安市民表示,這類事情早就不新鮮了,他自己就曾給幾個人辦過類似的假協議,“也是朋友拜託,孩子想留西安,我就去找了幾家‘皮包公司’,替他們蓋好章,就辦成了。”在他看來,學校按照學生的意願,“幫助”他們落戶,無可指責。

    對於學校來說,這類假協議也提升了學校的就業率。但西北政法大學就業辦老師李君說,“我們讓學生實現人事掛靠的目的,就是為他們提供平臺。這與抬不抬高就業率沒有關係。”

    他說,“前幾年,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需要向社會公佈。學校間還要進行排名,現在只需向主管部門報告,不用向社會公佈,因此,我們沒有必要為了抬高就業率做出這種造假行為。”

    針對社會上關於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質疑,李君建議,“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不應以籤不簽訂就業協議為依據,而應統計實實在在的就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