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職業生涯規劃>

誰想"自願"離職?

文思屋 人氣:1.93W


你的未來不是由什麼員工優退計劃來決定的,而是取決於你對再次就業這一殘酷現實的適應程度。
  事件

誰想

  諾基亞中國推出"肥雞餐"—優退解僱金

  2009年2月底,諾基亞宣佈,將提供前1000名自願離職者優退方案,自願辭職離開公司的前1000位職員可獲得解僱金,從而避免被公司強制辭退的命運。諾基亞此舉是為了削減人力成本和減輕因強制裁員所帶來的壓力。這項全球性自願辭職政策是原先宣佈的為提高成本效率和應對市場環境挑戰而制定計劃的一部分。因為此次計劃面向全球,中國將會不可避免地涉及在內。這項政策適用公司除一線工人和高階經理外的所有職員。

  諾基亞中國也確認了這一訊息:諾基亞中國公關部的龔小姐表示,3月1日起員工將可以去申請自願離職,5月31日之前只有1000個名額,目前具體的細則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法律來決定。採訪中,她強調,這並不是裁員,而是員工自願的選擇,有別於強制性的裁員,也更加人性化。

  大千世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以前削尖腦袋要進去的企業,現在卻……

  先不要忙著兔死狐悲,也不要嘖嘖嘆息著諸多大企業的前塵往事,我們走哪一步說哪一步的話—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拿著"優退金"自願離職嗎?

  誰去誰留,公司其實早已決定,時間早與晚,主動或者被迫而已

  一直在外企打拼的潘妮在去年公司被併購的時候,選擇的是自己主動申請離職,不過她被拒絕了。公司領導看到她的自動離職申請很驚訝,說是未來三個月會有去新加坡總部工作的機會,她作為"有潛質的人才"被推薦去新加坡工作三年。

  "事實上,自願離職計劃的名單中並沒有你",他老闆說。

  潘妮說,當自己被拒絕的時候才明白—誰去誰留,公司其實早已決定,不過是時間早晚,主動或者被迫而已。如果主動申請,可能大家臉上都好看些吧。

  "想想看,公司宣佈了一項補償豐厚的自願離職方案,你不申請就太傻了:如果申請被拒絕,說明你是個人才,還有利用價值,強制裁員時就可以高枕無憂;如果申請被接受了,那麼在第一批拿上錢走人,趁著人才市場上失業的人還沒有那麼多。

  而這筆補償金會有一個緩衝的餘地,讓人有更大的選擇—如果在惶恐中等待被迫裁員,你可能會被迫匆忙選擇一份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工作,或乾脆找不到工作。

  自己主動走人,是一種良好的時間投資,對未來保持樂觀態度,保護你的自我價值感。還可以保留迄今為止的"人脈",比那些撕破臉皮也不肯走人的員工來說,沒有自斷後路。畢竟,這個世界很小—你以後可能還會在同一領導的手下工作,甚至回到同一家公司就職。即便不是這樣,也沒有必要在同行或業內造成"沒有才能、還很難纏"的影響。

  不被利誘,保持警覺,保護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培訓的周毅決定"不能主動離職"。在他看來,所謂"豐厚"的遣散費並不足以支撐自己找到下一份工作。而且這不僅僅是錢和養家的問題,"我需要工作著的狀態。工作與我的社會身份有很大關係,在這個時候,工作著比拿到補償顯得更重要。"

  周毅的大老闆雖然一直說公司沒有裁員計劃,但是最近人力資源部提出了一個比勞動合同法規定更多的"主動離職賠償計劃"—利誘員工自動離職。

  在過去兩星期,公司已分別要求多名員工簽署自願離職通知書,參加計劃的人員可以得到最多12個月的薪金的額外補償。但是被選中的員工必須馬上決定是否願意自動參加。對於不願在"自願離職申請單" 上簽字的員工,人事部的經理就說:"你現在不籤,未來幾個月由於經營環境的改變,部分工種可能會因此消失,有少數員工會因為無法獲得安排調配而受到影響……"那時,你只能夠領到"n加一",很多員工別無選擇,只好離職 。

  周毅雖然也被上司"暗示"過,但是他沒有被"利"誘。他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6年了,即便被強制裁員,也會有7個月的經濟補償金。他覺得為了多拿5個月的`薪水(按照公司的優先離職計劃,他可以拿到12月的補償)丟掉工作很愚蠢。他的一個(也是搞培訓的)朋友去年離職後,一直沒有找到工作,轉行做了兼職的企業諮詢,時忙時閒,但是收入很不穩定。

  周毅認為用申請自願離職試探領導意圖也是愚蠢的行為。多年搞hr使得他很清楚一個道理—即便申請自願離職被拒絕,也不意味著下一次就安全。一分鐘前還被認為不可或缺,下一分鐘就一文不值,這種情況也完全有可能出現。

  但是周毅並沒有坐著等待結果,他比以前更忙碌了,他用各種方式向老闆證明自己在努力工作,在他看來,拼命裝得很忙碌或許很可憐可悲,但不會比四處向那些不想要人的公司傳送簡歷卻石沉大海那麼可憐可悲。

  保住工作!否則你的家庭也會不安寧

  如果你以為自願離職,就將與家人或朋友呆更多的時間,就會過上一段悠閒的日子,然後再去精神煥發地工作,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去年10月,馬盛利(化名)離開了一家瑞士在華銀行。他說這是一次"文明"離職。離職並非"自願離職申請單"所說的"個人原因",那時金融危機爆發,裁員顯然勢在必行—主動與否都必須走人。

  做好最後的掃尾工作時,馬盛利覺得這樣挺好,一直以來,工作就是自己的全部,即便是節假日都沒有好好休息過。他準備告別金融業一段時間,"離開理財顧問那份工作或許是最好不過的事情,終於有時間停下來思考了。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你根本沒有時間進行規劃,很疲憊,壓力太大,沒有時間陪家人、沒有朋友,精神生活質量很低。"

  拿了幾乎相當於半年薪水的經濟補償金。馬盛利對老婆說要"充電"改行,但實際上,馬盛利離職後卻只是坐在家裡,看書、上網、發簡歷……

  半年過去了,馬盛利一直沒有面試機會,他老婆沉不住氣了,試圖在職業問題上給老馬出些主意、找些機會。終於,有一家國內銀行願意給老馬提供一個理財顧問的崗位,但是薪水卻只有之前薪水的四分之一,馬盛利回絕了這份工作(自尊心使然),而這個回絕也使他的婚姻關係陷入緊張—雖然二人有些存款,但是由於老馬一直以來都是拿錢養家的,而現在老婆必須承擔起家庭財務的重擔,二人開始為錢發生爭執。

  爭吵、指責、猜疑使得婚姻狀況急轉直下,即便兩人暫時的和好,頹喪又不甘心的老馬也不曾接受老婆的建議去參加培訓或者轉行,反而只是不斷向她訴苦,這讓老婆感到越來越厭煩。老馬認為老婆已經失去了對他的尊重和感情,老婆則對老馬感到非常氣憤和失望。

  專家羅月兒點評

  增加自己的"可僱用性"

  從公司的角度而言,以自願離職的方式省下人工成本,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它似乎降低了一些員工負面的心理影響。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表面上, 員工的確有一些選擇的機會:看起來較公平, 而且越快走的人領的就越多。實際上, 這樣的做法欺騙了員工與社會大眾:壞訊息就是壞訊息,不需要用糖衣來包裝。

  管理層應該停止這種處理方式,而身為公司員工則應鼓起勇氣面對現實,好好思考如何增加自己未來的"可僱用性",大家應共同誠實面對景氣不佳的事實。

  無論你是被人踢出去,還是自己漫步踱出來,對許多人來說,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必須要考慮:如果將失業,今後你要做什麼?

  員工真的有選擇嗎?

  事實上,大多時候員工並沒有選擇。 選擇是一種假象:有些人會被"暗示"或"提醒"要接受這個方案,如果現在不接受的話, 以後可能會更慘,如面臨第二波的資遣; 有些人想要選擇這個方案, 但是老闆或更高主管層卻努力慰留; 有些人預期他們的工作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而消失,所以趁機離開,這樣風險較低也較有面子。

  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從中得利。例如:本來就打算轉換工作的人—有些人想轉換更符合需求(如多一些自己的時間)或更符合自己興趣/技術的工作,也有些人正想繼續進修。但是這些都需要時機的配合,尤其是對於打算轉換工作的,值此經濟蕭條之際,機會更少。一般而言, 真正能有所選擇的, 是在家庭上負擔較少、較沒有經濟壓力的,只會有極少數的人是贏家。

  經濟壓力下的冰山

  在經濟壓力下,我們更需要去檢視的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如"缺乏自信"— 那些被"建議"接受優惠辭退方案的人往往會自問:為什麼是我? 一定是我的技術或作事效率不高。 這可能是一個自我檢視或自我警惕的機會,但更容易引發的則是難以回覆的信心危機。另外,隨著失業的時間漸長,內在的焦慮也愈加嚴重,尤其是中高階的主管,相對的外部機會較少,失業時間可往往長達兩年。表面上,他們讓自己看起來很忙—到處旅行, 或積極參與家庭活動,事實上,逐漸增強的焦慮感卻嚴重的傷害著自己, 這是一種相當痛苦的過程。

  失業的痛苦不僅止於一人,還可能傷害到深愛他們的家人,另一半若有工作的話將成為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同時伴侶或其它人也不知道如何去支援面臨失業痛苦的家人。

  先想一步 : 你可以做什麼?

  採取"自願離職"方案的公司背後其實隱含更大的危機: 即在產業中成為輸家的公司接著會採取的是: 無薪假,資遣或以更嚴格的績效標準縮減某些工作。

  已經面臨失業的人:

  有所貢獻:失業的痛苦無法靠表面的忙碌來療傷, 而要能有所貢獻,不管是完全的義務性質或是僅有少數薪資的工作, 有所貢獻才能看到真正的自我價值,否則就算表面很忙,仍會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批判的心理。

  自我充實:學習一些對未來職涯有所幫助的技能. 最好這種學習是能立即有所產出, 因為馬上學以致用就可以看見自己的進步和成長。

  還在工作崗位的人:

  停止因擔心而變得更保守: 許多人因為擔心情況更糟而處於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相反的,應該看看你如何可以為工作、自己或身旁的人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停止驕傲和天真的想法:天真地以為這只是短暫的經濟不景氣, 很快就會恢復. 這是錯誤的—現實是壞的景氣迴圈將會持續且不斷地出現……

  各地"肥雞餐"一覽

  在香港,在公司的建議下選擇主動離職的人往往會得到遠遠超出法律規定的經濟補償,因此俗稱"肥雞餐";超出經濟補償,但補償並不是很優厚的則被稱為"白鴿餐"。

  舉例來說,2009年2月底,微軟針對雅虎的收購戰如火如荼。雅虎將採用"僱員大肥雞餐計劃",高階官員裁減可補24個月薪,試圖通過用增加成本的方法阻撓微軟收購。

  據香港媒體報道,雅虎全職僱員可得至少4個月遣散費,而高層行政人員則可得到24個月遣散費。僱員只要有良好理由(good reason),離職或是被炒就可得這些遣散費。

  在新加坡,最近教育系統推出肥雞餐,主要是面向那些資歷老、長期沒有升職、不能跟上教改步伐的教職員工,在新加坡國內引發爭議和抵抗。

  在美國,每逢經濟低迷,企業除了推出裁員、無薪休假,也會推出自願退休的"肥雞餐"供"資深"員工選擇。舉例來說,自2009年4月起,《華盛頓郵報》公司已推出了今年內的第二輪"肥雞餐"。華郵公司的"肥雞餐"是給年資高、沒升職的人吃的—針對50歲以上或入職超過5年的員工,目標部門包括編採、製作、發行以及少量廣告部和資訊科技部職位。

  2009年1月美國迪斯尼在1月份的最後一個週三向近600名高層發出"自願離職計劃"信件。迪斯尼此次提出的肥雞餐面向美國主題公園部的高層,目標包括董事、副總裁和高層的職員,主要是薪酬達6位數字的高階職員,限期是2月6日。迪斯尼並未預算此次的肥雞餐可為集團節省多少開支。迪斯尼亦未透露裁員的目標,但卻在信中向高層表示,假如未能達到目標,便要推出補償金額較低的非自願離職計劃。

  在澳大利亞,大部分的員工都對"肥雞餐"感到恐懼,但是也有人趨之若鶩:近期澳大利亞一些公司行政人員吃"肥雞餐"引起民憤,例如將廠搬往中國的太平洋品牌製衣公司,前老總離職時獲得340萬澳元。按澳洲法例,公司董事合約終止時,可以獲得每年報酬七倍的酬金,毋須股東批准。2009年3月20日,澳政府擬立法阻止大吃"肥雞餐",提出"肥雞餐"超過一年的底薪便需先得股東的批准,若老總離職時膽敢狂吃"肥雞餐",將來會被刑事起訴。

TAGS:自願 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