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農村國小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的論文

文思屋 人氣:2.03W

【摘 要】要搞好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從四個方面加以思考:一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和標準,應體現變革與提升;二是班級文化的內涵及構成,要具有彌散性、日常性、價值性;三是班級文化應以人為本,要體現“童心、童真、童趣”;四是班級文化應以學生為本,要凸顯學生文化。

農村國小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的論文

【關鍵詞】農村國小 班級文化 建設

時代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又處在一個令人激動的新世紀,它對每個社會成員特別是國小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質要求,對國小的班級文化建設提出了挑戰。因而,“班級文化重建”是國小教育改革中最深層次的變革之一。

目前,蘇北農村多數國小缺乏對班級文化建設與發展的細節關注,各班主任僅相互參照,“千班一面”的狀況依然存在。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也許最基本的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變革班級文化,重建班級文化。如何搞好班級文化建設,現把我的思考綜合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和標準,應體現變革與提升

變革班級文化,重建班級文化對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推進學校和諧發展,提升班級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文化變革是一切變革的根本力量。從班級文化建設入手,是探索建設和諧班級,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策略。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班級必然面臨許多問題改革或重建班級文化有利於克班級中某些落後的文化,有利於使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種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創新活力的班級文化。

2.搞好班級文化建設可以提升班級品位。班級品位是指班級教育體系的品質與層次。班級品位反映的是班級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為方式,以及班級作為一種組織內在的性質、功能及其運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級文化。有品位的班級基本標準包括:

(1)班級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為方式思想意識、價值取向和行為態度的合理性。

(2)班級組織的性質表現與制度化組織與日常生活組織、學習組織的有機統整,人的地位、人格、權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與發展。

(3)具有優化的教育活動體系,具體表現為一整套先進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為方式,一整套具有創新意義的班級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級文化。班級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經營的,班級文化的提升,有利於促進學校的系統變革。

二、班級文化的內涵及構成要具有彌散性、日常性、價值性

“班級文化”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設僅僅理解為班級物質環境的文化建設,忘卻了對班級文化的整體關照,隨著人們對班級文化的整體關照,從而使班級文化具有更豐富的內涵。

究竟什麼是班級文化?一直以來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為,班級文化是師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較穩定的思想意識、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態度的總和。班級文化時刻影響著學生的認識以及對教育價值的追求。作為思想意識的班級文化不僅直接影響並反映教師的教育觀念體系,而且影響著教師處理教育事件或教育問題、採取教育行為的普遍思維方式,最終體現為班級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班級文化是內隱在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方式、班級內部制度以及班級環境等因素中的價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級作為一種有活力的組織內在的“人文系統”。從其對學生和教師的發展作用來看,具體包括學生文化、教師文化和管理文化。從其他方面來看,班級文化包括觀念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但班級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為、制度和物質,只有當教育理念、行為、制度和物質環境真正進入師生的生活過程之中時,才真正具有支化意義。從此意義上說,班級文化不僅僅包括外顯的層面,更重要的是內隱的層面,它內隱於班級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級文化具有導向意義,具有彌散性、日常性、價值性。班級文化的構成可用下圖表示:

三、班級文化應以人為本,要體現“童心、童真、童趣”

班級文化建設基本出發點應“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班級文化的根本指導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人生歷程的發展需妻,尊重作為人的人格和尊嚴,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需要,突出以學生髮展為核心構建班級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師的作用,用教師的發展引導學生感悟“人生”,以人為本的班級文化,在國小教育中應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兒童文化,國小教育活動體系的設計與實施、國小教育環境的設計都應關注兒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體現“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師文化,要能引領學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義。讓班級成為學生的搖籃,教師成為優秀的搖籃人,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得到很好地發展和成長。

四、班級文化應以學生為本,要突顯學生文化

班級文化建設應突顯學生文化,學生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價值原點。班級文化應在“學生觀”和“教育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反映教師和學生的人格和學生的發展需要、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班級中地位等方面觀念上和行為上的傾向性。要以學生為本,首先要確立全新的學生觀。班級文化建設中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生命的火種,全面理解學生。

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是建立國小班級文化的根基。學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體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發展的“完人”。因而,面向國小生的教育必須面向學生的生活,面向他們生活的世界,處理好學生與社會的關係,學生與自我的關係,學生與自然的關係,學生與文化的關係,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對生活世界中各種問題的健全價值觀,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負責的生活態度。

學生是文化中的人。特定的文化遺產、種族文化及其文化性格影響著學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乃至社會意識。因此,班級文化不能脫離特定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背景,相反,要讓學生去吸收,理解文化遺產的精髓,去批判、發展人類的文化遺產。從此意義上說,班級文化應具有文化品位、文化氣息。無論哪個班級都應從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環境設計、班級內部管理,將班級建成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染力的學生髮展空間,突顯學生文化,以學生為本,使班級成為具有童趣的學生髮展的精神居所。

總之,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提升班級文化建設的品位。我們國小應該緊緊圍繞班級文化的基本點,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級文化、合作創新的班級文化,具體精神感染的班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