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國中班級文化建設論文

文思屋 人氣:2.88W

導語: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複合體。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班級文化建設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國中班級文化建設論文

摘 要:班級的文化建設,將會影響學生的興趣、 愛好、 審美情趣、 人生價值觀以及對事業的追求。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是以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班級文化;教育功能; 建設

"班級"作為組成學校教育的最基本單位, 是學生學習成長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場所。國中階段是學生認識、發現、評價"自我"的重要時期, 是道德信念形成的關鍵時期, 它為學生今後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奠定基礎。這個階段的學生往往是非辨別能力差、效仿能力強, 尤其需要教師的悉心關愛和持久耐心的教育。

文化由人創造,人的意識是多元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所以文化也就是多元的,自然班級文化也是多元的。班級文化是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價值觀,是班內所有同學共同思想、 作風、 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可以說,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課程, 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

一、國中班級文化的特點

(一)時代性

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曾說:"一個依賴過去的民族是沒有發展的,同樣,一個拋棄傳統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我們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積澱深厚,而豐富的校園文化、班級文化沃土中民族文化同樣突出。校園文化又決定了班級文化基本特徵。我們建設優良的班級文化就是要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培養和造就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二)開放性

學生往往是在學生與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或在學生與成人的交往中形成文化的社會價值和思維方式的。這是一種以群體活動的方式來選擇、傳遞、積澱文化傳統的。離開了群體之間的活動就失去了文化自上而下發展的土壤,因此,許多有經驗的班主任總是在班級制度建設上,在班委會的組建中,儘可能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做到全員參與。在靈感與靈感的碰撞中,有激發火花,也有相互熄滅的可能。而此時此刻,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的`結合,矛盾產生後的解決,都能體現一定的文化底蘊,是構建特色班級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三)藝術性

從中國小硬體建設來說,班級的物理環境和物質環境都應講究藝術性。班級環境整齊有致的規劃、別具匠心的造型、舒心怡人的綠化等都可以發揮環境課程的功效,產生不同凡響的"以美育人"的效果。本著實用美觀的原則,力求做到讓"四壁說話"、讓"每堵牆"都成為"無聲的導師",對環境的精心的策劃和包裝,使教室本身具備良好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從中國小的精神文化活動來說,康樂型的班級活動,能夠使學生不僅得到藝術薰陶和舒展藝術的才能,而且可以調劑精神,愉悅身心,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發揮"以樂育人"的作用。

二、國中班級文化的功能和建構

我們提出建設班級文化就是建設積極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建設則可定義為班級成員在教師的指導和影響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創造符合社會發展要求與自身發展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一)班級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這是班級文化的首要功能; 凝聚功能。主要表現為把班級成員的個人利益與班集體利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旨在培養學生個人與集體同甘共苦的榮譽感。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富有相當的感染力和滲透力。它以班風、學風、價值觀念、人際關係、輿論等法則表現出來的觀念文化和與之相應的行為方式,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規範和生活方式的選擇,對學生心理素質具有引導、平衡、充實、提高的作用。通過班級內的佈置、美化教室的宿舍環境,可使學生受到感染,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提高美德鑑賞力。教育功能是班級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其區別與其他組織文化的最主要特徵。

(2)激勵功能。班級成員在參與班級活動, 感受班級文化的同時使個體成員的興趣、理想和信念得以實現和昇華, 從而有效地激發和調動個體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使其以奮發進取的精神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班級文化為每個班級成員提供了一個平臺:文化享受和文化創造的空間,提文化活動的背景,以其必要的活動設施、模式與規範,讓每個班級成員的興趣、理想和信念在此得以實現。班級文化在建設中使學生的個人才華得以展示發揚,成績得以肯定,為集體建設做貢獻,使學生在建設中找到集體歸屬感,這就能激勵學生更加努力。

(3)凝聚功能。主要表現為能把班級成員的個人利益與班級的集體利益、命運和前途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使其在利益一致的基礎上產生認同感,使個人與班級"同甘共苦"。班級成員的榮辱與班級榮辱捆綁在一起,班級因學生而榮,學生也因班級而榮,就是所謂"榮辱與共"。對班級文化的認同是形成班級凝聚力的文化基礎。

(二)班級文化的建構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班級物質文化包含教室內的環境佈置及師生的儀表等各個方面, 這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中,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另一方面, 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中,應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教育功能。要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標等通過具體物化的環境佈置和設計充分表現出來, 從而達到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育人、培養人和薰陶人的目的。

(2)搞好制度文化建設。建立和健全班級規章制度,塑造良好的班級制度文化, 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良好的班級制度文化, 必須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是抓好制度的制定與完善。班級制度文化主要表現為班級規章制度。規章制度的好壞, 是否科學、合理, 是衡量班級文化建設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制定制度時, 應注意班級規章制度必須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 必須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和班級活動的客觀規律為依據。當規章制度出現不適應本班實際時, 應及時進行修改。二是抓好制度的實施。在抓制度實施的過程中, 要對學生宣傳實施班級制度的意義, 使學生正確理解各項規章制度的內容, 使制度得到學生的認可, 將帶有強制性的要求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3)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班級精神文化, 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 是班級精神風貌的體現。班級精神文化主要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成員認可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 它是一個班級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並具體表現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係等方面。

三、建設班級精神文化的對策

建設班級精神文化, 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

班級人際關係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促進班級內部的密切交流與合作, 更好地發揮班級整體效應, 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構建良好的班級人際關係, 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正當權益, 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情感, 培養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二)培養健康的班集輿論

班集體輿論是班級成員觀念態度的集中體現, 是在班集體中佔優勢的、為多數人所贊同的言論和意見。班主任作為班級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 對班級輿論應予以啟發和引導, 以確保集體輿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班級輿論的導向作用。

(三)養成優良的班風學風

班風是指班級的作風和風氣, 是班級大多數成員的思想認識、情感意志和精神狀態的綜合反映, 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優良班風對形成和發展班級文化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