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轉變數學教學觀念 進行課改課程探究

文思屋 人氣:1.15W

內容提綱:1、改進師生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①注重同學生的交往,協調的師生關係。②在教學中要改進評價方法,使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有所提高,學習更有自信心。③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2、改變教學形式,重視數學活動。

轉變數學教學觀念 進行課改課程探究

關鍵詞:教學、教學改革、師生關係、評價方法、個體差異

素質揭示了教育的起點,指出了教育的終點,規定了教育的內容,確認了教育的整體性,是當今深入開展教育整體改革的必然歸屬,1995年第2—3期《教育導刊》彭得照“中國小素質培養目標的理論依據和基本要素”一文提出人的個體素質結構中的主要要素為7種素質,它們是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交往素質。其中的科學素質包括旺盛的求知慾(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必要的知識、技能結構,一定的智慧基礎,積極的創造精神(能力)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教會科學知識不如培養科學素質。數學科學由於它的靈活性,為聰明學生所不以為然;又由於它的綜合性,又為中下學生所畏難。
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教學改革必然涉及兩個方面:教學觀念的改變與教學策略的革新。本文結合自己教學實際談談對教學改革的理解。

 一、改進師生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溝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師為中心、以講臺為中心。教與學的關係不是教師與學生的平等關係,而是指導與被指導、命令與服從的關係,這種關係滲透著教師的權威,即在教學形態裡教師是權威的代言人,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新《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新標準揭示出了教學活動的本質是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學活動的教與學不僅形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的關係,也形成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係、學生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係等多重的網狀關係,而教學就是在這種網狀關係中進行的。現實的教學分析表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是互動主體性的夥伴關係,教學過程既不是單純的學生,也不是單純的教師。教師和學生是教或學的中心人物。怎樣改進師生之間的關係以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
 第一要注重同學生的交往。教學中應有互動、協調的師生關係。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教學,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的主體,都具有獨立人格價值,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和表達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是交往。如果師生人際關係中普遍存在著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將嚴重剝奪學生的自主權,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摧殘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將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怨恨和牴觸情緒,師生關係將經常處於衝突和對立之中。改變師生關係因此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讓學生體會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張顯;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種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