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國中美術設計課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探索

文思屋 人氣:2.95W
畢業論文

[內容摘要]:如何把美術設計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融合,緊扣新課標的要求,側重“人與生活”美術教學進行探索,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與充實,體現到學習生活中去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和實踐操作能力鍛鍊。本教學探索依據,以“人與生活”為中心,注重情感認知、激發賞析、拓展思維、個性創意、主動評價5個教學環節要素來展開教學探索。

國中美術設計課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探索

[關鍵詞]:“美術”、“設計課”、“生活”、“1箇中心”、“5個要素”

我國9年義務教育國中階段的美術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4化”建設人才,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幾年,原國家教委在基礎教育中,強化了全面素質教育,重視了美育(即審美教育),學校中的美術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復和發展。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為了加強基礎教育,不斷地改善教學條件,修建了1些新的教學樓,我們學區國中,就是其中之1。它周圍山巒環繞,河流相伴,綠樹成蔭,嶄新的教學大樓被藍天白雲襯托,自然景觀10分優美。為促進內涵發展,學校不斷加大力度,精心營造育人環境,在路旁、亭邊、花壇裡、操場上,矗立起1塊塊大小不1的石頭,並在上面鐫刻了30多條(首)引人思考、催人奮進的名言警句、詩詞諺語。如“德,國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運動,生命的源泉”等,讓每1塊石頭都會說話。“石頭文化”成了學校建立和諧校園的宣傳陣地,通過這些名言警句對學生進行潛在的、無聲的教育。

擔任學校美術教師的我因此受到極大啟發:如浙美版第14、16冊實驗教科書的編寫,打破過去以美術科學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結構,以“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全冊設計.應用、欣賞.評述佔有較大比重;而如何把美術設計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融合,緊扣新課標:“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成為自己美術設計課教學探索的主攻方向。

美術是1種美化、創造和設計生活的科學,是人類在創造物質的同時賦與物質以美好理想的1種創造勞動,它既是1種物質生產方式也是1種精神生產方式,它在滿足人類物質需要的同時滿足人類的精神需要。學生時代正值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初步形成的時期,是奠定科學的世界觀、道德觀、審美觀和勞動觀的重要時機。而在美術設計課教學中很自然地體現出人與人、人與生活、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藝術等之間的各種因素。於是自己側重“人與生活”美術教學進行探索,以9年制義務教育國中美術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4冊、16冊為依託,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與充實,體現到學習生活中去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和實踐操作能力鍛鍊,以外在形式的藝術語言來展示內在心靈,從而陶冶高尚品德和情操的美育理念。重視對課堂教學環節的落實,形成可操作的、穩定的環節,為此,概括起來本教學探索依據“1箇中心、5個要素”8個字來展開。

(1)1箇中心

“人與生活”的1箇中心即圍繞“學校生活、社會生活”進行美術教學探索與研究。學校生活,是農村國中每個學生最有體會的生活經歷,以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美化寢室的應用設計,是以現有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為物質基礎的整合改造,有利於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培養熱愛生活的感情,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品味;社會生活,是以學生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將來必將參與的社會經濟生活,有利於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培養認識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質和生活品味。整個設計教學的思路是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引入商業美術模擬實驗教學的基本的指導思想,同樣也適合設計欣賞教學的建構,下面就兩者的內涵作簡要闡述:

1、學校生活內容

以學校作為物件,進行美化設計,有利於營造出濃厚的校園藝術文化氛圍。如美化教室1角的佈置、班徽和班級口號的創意設計、學習天地排版設計;寢室美化設計、“變費為寶”的手工製作;校園節能和綠化告示牌的造型、佈局的創意設計等。這種以校園生活來切入的美術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實用美術的設計操作能力也在主人翁式的主動學習中得到培養。

2、社會生活內容

以學習與社會(休閒)生活空間為內容的藝術創造活動。如主題活動廣告創意、賀卡設計、書籍裝幀、網頁(動畫)設計等。這1形式在思維空間中使學生的創造有了進1步延伸拓展的可能性,有利於學校美術教育的社會化程序,這種對社會參與性的創新意識培養,有利於學生適應未來社會對應用性人才的需求。

以上兩者在具體美術教學中,兩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既有相對獨立之處,又是1個相互聯絡、交融互補的整體。

(2)5個要素

為了體現以生活為中心的美術課堂教學理念,本人設計了“情感認知----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賞析----結合實際生活;拓展思維----探究設計規律;個性創意----憑藉生活閱歷;主動評價----合作學習研究”5個基本要素。整個教學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創作(設計)→賞析(作品)的過程步驟,在具體教學操作中,對上述環節運用有所側重,並可以適當地調整與增減。

1、情感認知----創設生活情境

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帶有情感色彩的認知傾向,是思維活動的起點,沒有學習興趣就不會有智慧和靈感。因為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所以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藉助多媒體、實際操作體驗和小組展開討論為載體,再現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內容,營造出輕鬆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氛圍,從學生的興趣點切入,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和行動,符合情意原理。例如:《巧用身邊的材料》這課,本人選擇學生們非常喜歡的《變型金鋼》影片通過剪輯,引導學生觀察其動畫形象造型,為思維的啟動創設興奮點。再結合變型金鋼圖片、實物模型和現代生活手工藝術品進行展示,使學生對具體造型結構關係進1步瞭解,並通過硬紙板進行造型結構討論分析和創意設計。最後圍繞“心靈手巧淨環境變廢為寶勤創新”為主題,利用身邊隨手可撿的材料,合理利用廢品進行以生活物品造型創意設計。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學生有了自己親手製作的工藝品,可以擺設在寢室裡,為美化寢室增添光彩。

1 2下1頁

2、激發賞析----結合實際生活

結合實際生活既體現了藝術源於生活的創作理念,也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師生廣泛蒐集生活素材的基礎上開展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體現學生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過程,針對生活素材進行處理,建立師生素材共享,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資訊庫。

在對美術作品進行講解時,很多美術教師往往會著眼於從所要表現作品的形式美入手進行教學。由於教師單純的講解會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不深,教學效果也不明顯,於是本人就選擇1些生活化的、與作品相關的內容,在教學中加以靈活運用,使學生加深對美術作品內容的理解。同時利用資訊科技與美術課堂教學的整合,通過網路資訊搜尋,要求學生注重積累,可以相互合作建立作品資訊資料庫,並附註對作品簡短的評說。例如:《校園環境標識設計》這課,結合學生平時對學校環境的瞭解,激發他(她)們發散性思維,開展“愛心校園美化環境創意設計”主題活動。於是很多學生開始尋找學校環境標識“漏洞”之處,他(她)們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開展活動,經過小組討論→尋找優秀校園環境標識作品→擬定造型設計稿→作品自薦解說→教師評說。這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有了切身的`情感體驗,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誘發和培養,為下1步開展“愛心環境標識牌”校園美好作好鋪墊。

3、拓展思維----探究設計規律

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引發關於藝術與生活的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傾聽學生的獨特見解,並列舉社會生活中的例子,展開辯論、討論,進1步拓展思維。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網路技術的普及應用,美術設計可以利用特定的電腦軟體來製作,並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為美術課堂提供了空間更便於教學。例如:《圖表設計》這課,圖表的種類很多,1般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圖表有示意圖表、統計圖表、道路指示圖、多媒體圖表等。這些圖表在社會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如果這些圖表按照以往採用大量文字介紹的方法,學生聽起來感覺吃力,沒有具體的圖象概念,教學效果就差。本人課前引導學生收集有關科學、教育、文化等方面內容圖表,可以從自己用過的舊書、報刊雜誌中尋找,也可以通過網路搜尋並按自己對圖表的直覺去歸類;在課堂時,學生們各自把自己所收集的樣本進行展示,大家相互觀摩了1圈之後,這時請學生談談可以用什麼樣的表現形式來繪製圖表?認為圖表有哪些特點?圖表在社會生活中起到什麼作用?有了學生初步認識為基礎,本人在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圖表資料就可以針對性的講解。基於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化,挑選1張有錯誤或矛盾的“遊樂園”導示圖表(事先已經過電腦處理),採取辯論的形式討論,在討論中探究設計規律。

在討論的過程中,激發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發散思維,從中提升思維品質。同時教師作好適當的記錄,關注學生態度、興趣和問題等,有利於教學反思和經驗積累。

4、個性創意----憑藉生活閱歷

美術設計課應充分調動中學生熱衷於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動的天性,使學生主動進行創造,設計出符合青少年和時代特徵的作品。依據學生所感知的生活、審美情趣以及學生所理解、掌握的美術知識,提供典型的、與學生生活較貼近的設計師作品,從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規律,找尋設計師創作的靈感來源。如在上《奇特的視覺圖形》這課時,課本上藝術大師的作品打開了人類的圖形想象之窗,學生很感興趣。本人通過取捨、整理,為學生設定創意投影專項練習,引導學生獲取生活中創作靈感,讓每個學生能體會到創作的快樂,發揮其個性創意。學生完成的創作練習效果很好,有的把教室裡日光燈的投影設計成“盪鞦韆”;把宿舍外面晾衣服的場景投影設計成“人形影子”;把小丑臉蛋設計成“美食大餐”----兩隻眼睛變成兩個荷包蛋、鼻子變成香腸、嘴巴變成漢堡包、小丑的眼鏡變成1雙筷子,圓臉變成圓磁碟……

另外,教師選取與本課在基調、意境上有對應、協調關係的現代創意作品,增強創作氛圍的美感,通過學生設計實踐,使知識得到鞏固和拓展。

5、主動評價----合作學習研究

教師充分尊重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瞭解每1個學生的基礎上,對每1次作業、每1次活動,應該有多種評價方式並存,小進步小成就,大進步大成就,讓每1個人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通過學生談設計思路、表現手法等,把握學生的願望和索求,結合自評、互評(學生、師生),使評價活動從創新實踐上升為創新思考,使學生獲得帶有深刻情感體驗的獨特理性認識,引導學生課外拓展性的閒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表現慾望,形成基本的設計素養,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主題的深化。

選擇何種途徑和方法去展開教學?是程式化、注入式?還是師生共同參與、互動、創造、表現?本人認為有生活情趣的、有創意動態的綜合性教學過程,才能煥發課堂生命力!美術設計課教學,應強調教育的生活性,處理好教材與生活、教師與學生互動關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體驗中觀察、發現。提倡每1位同學從自己的興趣點出發去個性化、表現性地進行創造練習,這1教學過程狀態是放鬆和愉快的,為中學生創造、提供參與表現與藝術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從聽講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學會主動學習,主動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本人的教學觀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識越來越強。以生活為本,以藝術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體現了追求人文生活傾向的設計教學理念,學生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諧,發現生命的燦爛。在這樣和諧的氛圍裡,才能喚醒師生潛能,張揚本真個性,共同創造奇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M]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9

[3]蕭逸飛.美術藝術教學學科教研與專業課程設定全書[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5


 

上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