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圖式理論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文思屋 人氣:4.88K
論圖式理論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聽力理解作為外語學習的一項基本語言技能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目前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著聽力比較差的問題。本文簡單介紹了圖式理論和聽力理解的概念後,分析了圖式對聽力理解的作用,試圖探討如何將圖式理論運用到高職聽力教學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關鍵詞:圖式理論 聽力理解 聽力教學
  
  一、圖式理論
  
  圖式理論是認知心理語言家們用以解釋理解心理過程的一種理論。最早由著名哲學家康德於1781年提出。20世紀30年代初,英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應用並發展了圖式概念。所謂“圖式”是指每個人過去獲得的知識在頭腦中儲存的方式;是大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或積極組織;是被學習者儲存在記憶中的資訊對新資訊起作用的過程;是怎樣把這些新資訊豐富到學習者知識庫中的過程。大量的認知理論證明,圖式是認知的基礎,人們在理解、吸收、輸入資訊時,需要將輸入資訊與已知資訊(即圖式)聯絡起來。對新輸入資訊的解碼、編碼都依賴於人腦中已存的資訊圖式、框架或網路。輸入資訊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匹配,圖式才能起作用,完成資訊處理的系列過程,即從資訊的接受、解碼、重組到儲存。
  
  二、聽力理解與聽力理解過程
  
  語言學家Widdowson指出,聽力理解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聽懂說話的語法結構,聽到並接受相關語音及語法的訊號系統所組成的句子,這種理解僅限於理解句子的字面意義;二是從語言的功用來理解,即除理解字面意義外,還得理解所聽到的說話的交際動能,這樣的活動可以稱之為聽力理解。“聽力理解過程決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資訊解碼過程,而是一種解碼過程與意義再構建的結合。”也就是說,聽力理解過程決不僅僅是聽者在詞彙、句法、語義層面上對所得到的語言資訊進行加工的過程,還是聽者根據語言理解加工過的資訊,在記憶中搜尋與之相關的經驗和背景知識並加以運用,對話語資訊進行預測、假設、推斷和得出結論的過程,是語言理解和問題解決的過程。
  
  三、聽力理解模式
  
  聽力理解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互動”三種模式。“自下而上”的聽力理解模式是指聽者在詞彙、句法、語法層面上對聽力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和解析來確定單詞、句子或篇章的意思。“自上而下”的聽力理解模式是指聽者運用與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對所聽資訊進行推測或假設以及對預測或假設的確認。“互動”的聽力理解模式是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交替使用的聽力理解模式。
  
  四、圖式理論對聽力理解的作用
  
  聽力理解是一個將頭腦中的圖式與接收資訊聯絡起來的過程,因此圖式在聽力理解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總的來講,圖式有利於加強對聽力資料的理解。
  1.圖式有助於聽者對上下文的預測。預測能力是聽力理解的重要技巧,是聽者根據背景知識預知和上下文推測說者意圖的活動。學生從所給的文字材料中找出微觀背景知識,建立資訊框架,弄清所聽文章的型別、結構和大意,就能啟用相關的背景知識。當聽者的圖式被具體的聽力材料啟用時,就可以有效的預測出所聽材料接下來的內容。
  2.圖式有助於克服心理焦慮。有些高職學生在聽力理解過程中一遇到生詞或不理解的句子就煩躁不安,有些學生甚至還沒開始聽就產生了畏難情緒。這種焦慮情緒無形中阻礙了資訊的輸入,降低了資訊加工的.有效性,從而影響了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因此降低聽力過程中的焦慮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圖式為學生理解聽力材料提供了心理框架,使其處於一種積極的準備狀態中,焦慮情緒自然就得到了緩解。不少學生表示,如果教師在聽力訓練前對將要聽到的材料作相關的背景介紹,他們則會感覺心中有數,在聽的過程中,能更能專注於重要的資訊。這是因為學生所具備的相關圖式越多,就越能在聽力過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從整體上把握語言傳達的資訊,不會因未聽懂個別生詞而感到緊張、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