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和諧社會道德建設的思考

文思屋 人氣:4.69K

摘要:和諧社會是以寬容、理解、尊重、祥和為倫理價值的社會發展模式,是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求得協調、有序的社會發展狀態。道德建設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諧社會道德建設要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和為人民服務核心。

對和諧社會道德建設的思考

關鍵詞:和諧社會;道德建設;集體主義;為人民服務

從倫理道德的角度看,和諧社會是以寬容、理解、尊重、祥和為倫理價值的一種社會發展模式和目標。和諧社會是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求得協調、有序的社會發展狀態。這樣一種社會境況的實現需要寬容、理解、尊重的倫理精神支援。這就決定了道德建設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和諧社會道德建設要堅持集體主義原則

道德建設堅持集體主義原則是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道德是為維護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的。道德的存在“有兩個前提,一是人的需要和利益,二是人際利害衝突。望無限而資源有限,這必然引起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衝突。解決衝突的一種途徑就是約束人們相對過度的欲求,規範、調解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強調道德精神並不是要人們以忍讓來對待自己的利益、權利,而是說道德精神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和諧社會道德調節的根本問題是關照自我利益,還是關照他人利益?是優先個人利益還是優先集體、社會利益?“處理個體與群體關係的總原則,是使個體的生存發展適應群體的生存發展,而不是相反。"即道德調節的基本原則是人類的類利益。道德調節的集體原則從最本初的意義上講是符合人類的類生存和發展的。從道德的產生和發展來看,“道德是人類的道德,是同人本身、人的活動、同人的社會屬性的發展變化緊緊聯絡著的。”口道德作為“人類自我約束、自我調控”的規範,能夠“加強內部團結,鞏固外部聯絡,約束和調節個人行為”。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人類的生存、社會的發展,事實上這也保障了人類的生存、社會的發展。在道德發展、變遷和完善的整個過程中,一直以維護人類的類利益為宗旨和目標,只是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道德所維護的‘類”的內涵有所不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道德維護的“類”利益是廣大的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

和諧社會道德調節的集體原則,首先,是由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決定的。社會主義道德調節的目的是處在社會主義形態的人類、社會、國家、集體的整體利益、全域性利益和長遠利益。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宗旨就是維護社會主義社會時期的人類和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其次,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道德調節必須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公有制為主體客觀上要求與之相適應的道德意識形態在調整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和社會之間關係時,以集體、國家和社會利益為最高最後標準。即“集體利益高於一切”。道德作為一定社會調節人們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從根本意義上講,其調節者是掌握著國家、集體主動權的人(領導者),道德是操縱在其手中的工具,調節的目的是社會秩序的和諧,是人群關係的融洽,更是統治的長治久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施道德調解時必然要求維護集體、國家、社會利益。

市場經濟固有的侷限性和弱點,決定了道德調節的集體主義原則的必要性。市場活動有其自身的缺陷,如趨利性、投機性等,如不加以正確引導,就容易誘發各種損人利己的行為和貪髒腐化等消極腐朽現象,干擾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市場經濟的功利性會使不成熟的市場主體,更多的關注個人利益,不惜損害國家社會的利益和他人利益,導致利益主體的短期行為,這就要求發揮道德的調節作用,教育、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樹立正確的功利觀,立足國家、社會、集體的長遠利益和全域性利益,立足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以,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需要道德調節的集體原則,鑄造經濟組織、社會團體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合力、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