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問題與路徑構建論文

文思屋 人氣:2.55W

摘要:當代大學教育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就必須充分重視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工作。現今的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時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為克服這些不足,應致力於實現大學校園文化與生態文化之間的融合,並在此基礎上,共同探索大學校園生態文化的建設路徑。

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問題與路徑構建論文

關鍵詞:大學校園;生態文化;評價指標

大學校園生態文化作為研究生態文化的一個重要維度,一方面代表了人與自然環境關係演進的生態化潮流趨向,另一方面體現了對人與教育和環境的渾然一體關係的重視以及在新的基礎上的重新構建。大學校園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環境因素,其生態文化也相應的表現出特殊性,需要我們具體探討。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大學校園文化與生態文化的內涵所謂大學校園文化是指以大學校園為環境載體,以校園群體思想觀點、價值觀念、道德行為實踐為基礎的,以大學歷史脈絡,人文積澱等為核心並以具有校園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動、專題講座為表現形式的文化形態。而生態文化是指人類在經歷近現代以來大規模工業化發展引發的全球性生態危機後、在不斷探索自然界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實踐過程中自覺形成的一種高階文化形式,是一種適應社會發展規律的全新文化理念與行為模式。將生態文化創造性地融入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去,對於新時期文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校園生態文化的界定所謂大學校園生態文化,是指在大學人與大學校園以及相關社會環境的和諧相處過程中所產生的能夠直接反應大學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團體意識、群體形態和行為體系等。①大學校園生態文化是一種適應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和高等教育發展需要的新型文化,對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具有強大的反作用,是符合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發展客觀規律的新型文化形態。

二、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現狀

1.大學校園生態文化理論教育取得進展。大學校園作為當今時代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在校園開展生態文化教育已成為各個大學的共同價值追求。當代大學生態文化教育主要專注於理論教育,即通過學校固定的教育方式和教學環節,教育者被要求將系統的生態理論知識通過教學灌輸給受教育者,以此來培養與提高大學生生態文化教養。實踐證明,這種生態文化理論教育對於切實有效地推進我國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2.大學校園自然生態環境建設有所改觀。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現今很多大學開始籌劃並實施校園改建、擴建工作,同時,很多新的大學校園也陸續湧現。在校園生態規劃和環境建設方面,原有的以功能實用為主的校園生態規劃和建設理念已經慢慢被兼具生態、文化、娛樂和教育等多功能的文化理念所取代。在倡導建設和諧校園的今天,眾多大學開始關注校園自然生態與和諧環境建設,這些大學在充分尊重生態文化理念的基礎上,致力於構建一個自然生態環境與人文環境協調統一的生態大學校園。在這一生態理念的指導下,現代大學自然生態環境建設在新時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二)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大學校園生態文化與德育建設孤立發展。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不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樣也是大學德育建設的新課題。生態文化是人類在新的生存狀態和發展模式下所做的一種道德選擇,生態文化與道德是一種相互包容和相互依存的關係,二者應當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然而事實上,不論是校園領導者、管理者、還是教師隊伍,對於生態文化的理解普遍不夠透徹,因而導致了在生態文化建設中將其與德育建設區別對待的現實態度,這種態度也就造成了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與德育建設孤立發展的結果。這種結果的直接影響就是生態文化建設在大學校園缺乏實現路徑。

2.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不健全。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工程,其在大學的可持續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構建科學合理的建設評價指標體系不僅有利於加強生態文化教育,還能更好的保障生態文化建設朝著正確的軌道進行。但就目前的現狀而言,高校一方面對於建立生態校園有著良好的願景,另一方面對於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過程是否科學合理、結果是否盡如人意以及對於這些方面如何衡量、評價還缺乏清晰的認識,大學校園生態建設評價指標薄弱仍然是大學亟待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

3.大學校園生態建設規劃缺乏合理性。大學校園作為社會生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學校園生態規劃是否科學合理,直接決定了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功能能否有效發揮。然而當下有不少的高校在進行校園建設規劃過程中,對自身的辦學特點與建設目標不能進行準確的定位、對校園生態規劃與所處的區域環境和城市發展的協調程度不能進行科學的分析,而只是片面追求校園環境外在的美感和視覺效果,盲目追求大規模和大氣勢。這就導致校園環境雜亂無章、古板單調,缺乏校園的獨特個性。另外,在功能系統規劃上,現在的大學校園往往過於強調功能分割槽,忽視整體而片面強調區域性,導致各個功能區之間聯絡不足或是互相干擾,也使得校園內設計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如何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校園生態環境,需要我們創造性地去探索。

三、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的路徑構建

(一)用優秀傳統生態文化思想引領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

1.用儒家生態思想指導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張“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在自然觀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實現人道與天道合一;二是以一種折衷調和的生態觀念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儒家思想重視人與自然協調統一的生態觀為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導向。

2.用道家生態思想指導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道家思想體系中也包括非常豐富的生態文化內涵,道家主張“道法自然”、“齊同萬物”。它要求人們遵循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順應自然法則,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觀念。道家把人與自然看作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認為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聯絡著,人應該順應自然規律,致力生態和諧。這種哲學觀為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提供了方法論借鑑。

3.用佛教生態哲學思想影響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佛教生態哲學思想主要有“緣起論”、“宇宙圖示論”等。佛教主張世間萬物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人類眾生與宇宙自然無始無終,無邊無際。佛教認為一切生命形式都是宇宙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尊重自然規律,人類才能和諧永生。佛教生態思想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校園文化生態創設了美好前景。

(二)將生態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德育課程體系之中

1.提高德育教師的生態文化素養。大學德育教師隊伍是承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學生管理工作以及學生黨團建設工作的中堅力量。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的緊迫任務要求德育教師在其特殊崗位上發揮作用,促進生態文化建設取得理想效果。要想有效發揮德育教師的教育功能,就必須致力於提高德育教師的生態文化素養。首先,對德育教師進行生態文化教育培訓。生態文化觀念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思維觀念,它有著特殊的文化背景,很多德育教師不能自發的形成這種生態意識,就必須通過外在的教育和培訓使其產生生態思想觀念,並將其傳導給學生;其次,增加德育教師實踐鍛鍊。生態文化起源於人類實踐的需要並且可以指導實踐,只有立足於實踐,迴歸自然,加強德育教師對生活的體驗和生態思想的領悟,將生態實踐內容內化為自身道德意識,才能夠對教育物件施加積極正面的影響;最後,德育教師應當不斷進行自我教育,用生態文化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的生態道德素質,用實際行動使自己成為學生自覺學習的榜樣。

2.德育教材內容的編寫體現生態文化。生態文化作為一種道德理念和價值取向,將其融入德育建設是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作為大學一項新的文化教育內容,生態文化在大學教育現有的理論知識體系中尚未形成一個獨立完整的內容編排。因此,將生態文化理念貫徹於德育教材的編寫中,是促進生態德育建設的必然選擇。努力實現生態文化建設與德育工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是新時期教育改革和創新的重要內容。

(三)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學校園生態環境

1.開展生態文化教育宣傳活動。大學作為一個開放的社會子系統,它與大學校園外在系統進行著物質、資源和資訊的廣泛交換。因此,利用大學校園這個開放、民主的交流平臺來進行是生態文化宣傳,是生態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大學應採取正面宣傳的方式來進行生態文化教育。可以廣泛地開展生態文化知識講座、黨團活動、生態知識演講和競賽等形式進行生態文化知識的宣傳和普及。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化素養和生態道德素質。

2.完善校園生態系統佈局和規劃。大學校園生態包括大學校園的自然環境、地形地貌、空間配置等因素,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影響大學校園生態規劃和佈局的質量,因此,建設生態大學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在校園生態系統規劃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校園的土地狀況與自然環境條件,如校園的地質地貌、氣候型別、水文特點、人文精神等,綜合分析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再進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使大學校園的生態系統趨於合理化,從而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校園環境。

(四)建立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1.建立目標評價指標體系。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的目標應當是一個多維的目標系統,它包括校園環境生態化、教學目標生態化、行為實踐生態化等方面。考察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目標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校園環境建設應堅持生態性、人文性原則,旨在通過建立一種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校園氛圍使校園群體受到感化和薰陶,自覺的樹立生態意識;其次,教學目標應貫徹生態理念。將生態文化融入大學德育課程中,使生態文化與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融為一體,共同作用於大學教育教學過程;最後,生態文化實踐目標。大學生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應文明做人,文明做事,注重保護校園環境,自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2.建立過程評價指標體系。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生態文化建設過程的複雜性決定了生態文化建設過程評價是所有評價體系中最為複雜的一環。進行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過程評價,對正確解決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出現一些嚴重的決策失誤具有重要意義。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過程評價主要通過對生態文化建設過程進行動態監測。評價主要包括對生態文化建設方案執行情況評價、對重要決策的評價、對工作作風和管理方式的評價。

3.建立結果評價指標體系。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結果評價對於衡量生態文化建設的實際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結果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學校園生態環境評價。一個大學的校園環境能直觀體現一個校園的整體風貌,環境的和諧與否,也比較能進行直觀評價。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環境評價應切忌主觀隨意性,對大學校園環境應進行客觀的整體性評價;二是對大學生生態文化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可以採用諸如生態知識競賽、生態知識問答和考試等方式進行評價;三是對生態道德實踐行為進行評價。實踐行為是生態文化建設結果評價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大學生只有將自身的生態意識外化為相應的實踐行為,生態文化教育過程才算最終完結。對行為的評價應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實際的行為表現進行劃分,做出相應的評價。

四、結論

作為生態文化建設子系統的大學校園生態文化,是人類為適應新時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需求、保證大學生乃至整個大學群體更好生活而做出的文化價值選擇。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是新時期大學教育應努力實現的目標,構建良好的大學校園生態文化,需要我們立足於大學生態文化教育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探索新路徑。[註釋]①曹瑞明,百里清風,裴宇星.《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新論》[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0:144.

作者:汪楊燕 單位: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

參考文獻:

[1]曹瑞明,百里清風,裴宇星.《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新論》[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0:144.

[2]劉月嶺,武立敬.大學校園生態文化的意蘊及價值[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3]鄒麗芬.傳統生態思想視域下大學校園生態文化建設[J].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