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析政治文化研究的差異及成因

文思屋 人氣:2.31W
探析政治文化研究的差異及成因
摘要:在政治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幾十年的過程中,東西方理論界從不同的政治立場和研究角度出發形成了不同的認識。為了促進政治文化研究、加強政治文明有必要對研究中產生的不同觀點及其形成原因加以分析。

關鍵字:政治文化 理性選擇主義

政治文化研究是當代政治科學領域的重要分支,它在經歷了一個產生、發展、成熟的過程之後形成了不同的學術流派。各個派別之間的觀點差異導致了研究的多角度發展。從一定程度上看,研究方向和方法的不統一影響了政治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和國際間學術觀點的交流與合作,因此為了形成對政治文化清晰、準確的認識,加速我國政治文明、政治現代化的建設有必要對這些存在的差異及成因進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指導今後的政治文化研究。本文將從三個主要方面來理解對政治文化的不同認識。

  一、借用"文化"一詞而產生的理解差異

形成政治文化不同理解的首要原因在於對"文化"一詞的借用。阿爾蒙德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采用"政治文化"這一概念的,並且一再強調此處的"文化"與社會文化是有區別的,僅僅能夠用來表示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文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概念,這就直接導致政治文化在使用中會出現意義混亂的現象,形成對政治文化範圍的不同理解和界定。

  1、阿爾蒙德使用"文化"的時代背景和適用範圍

20世紀,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給傳統的政治學研究方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導致了傳統政治學的一系列危機。例如它無法回答科學主義的挑戰、不能解釋國家之外的非正式組織的存在和作用。這一趨勢的發展使行為主義學派在20世紀40年代佔據了美國政治學領域的主導地位。他們的創新在於,並不侷限於對巨集觀的政治思想、政治體制和政治執行進行抽象的分析,而是著重於政治行為的研究。他們認為政治行為是社會行為的一部分,因此對政治行為的分析必然要密切聯絡整個社會的、文化的、心理和個人的多種因素進行考察。

阿爾蒙德是20世紀美國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他認為,既然研究的重點是人們在政治體系中的行動,即行為,那麼必須挖掘出深藏於人們行為背後的動機因素,即引導與驅動人們政治行為的動因--導向;每一個政治體系都植根於對政治行為的一類特定導向中,這種導向可以概括為"政治文化"。為了明確政治文化的特定範圍,阿爾蒙德在《公民文化》中對"政治文化"作了進一步的論述。他指出,把"文化"引入政治科學的概念性詞彙裡,就面臨著在引進它的有利一面的同時也摻雜了它的意義不準確的缺點和危險。所以他著重指出:"在這裡,我們只能強調我們使用文化這一概念只是表示它的多種含義中的一種,即社會目標的心理取向。當我們提到一個社會的政治文化時,我們所指的是在其國民的認知、情感和評價中被內化了的政治制度。"①

  2、理論界對"文化"的不同認識

長久以來,文化的範圍、文化與文明的關係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物件,政治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層面一旦產生必然要捲入到這場爭論之中。因此分析文化的不同層次有助於清晰的看待政治文化的認識差異。

古往今來中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為文化做了定義,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觀點認為文化包括有廣闊的領域,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季羨林就曾提出最廣義的文化可以是人類歷史上所創造的一切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成果。第二類觀點著重從文化與物質的區別的角度來加以界定, 把它看作是精神現象的一種混合體。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他認為文化或文明是一種複雜從結的全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獲得的才能和習慣。除了以上兩類以外,還有一些從具體的微觀領域諸如人類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方面來認識文化的觀點。

  3、文化的不同理解導致對政治文化的認識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