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從古典園林藝術看中國傳統審美形態

文思屋 人氣:2.24W

摘要:師法自然的原則指導下,中國曆代造園家以千姿百態的山川林泉為本源,創作出了無數優美的園林,形成了以山水為景觀骨幹的造園風格。在此過程中,中和、氣韻和意境是三個較有代表性的基本審美形態。這些傳統審美形態必將展示其在現代風景園林發展中的深遠影響。

談從古典園林藝術看中國傳統審美形態

關鍵詞:典園林藝術 審美理論 審美形態


  中國數千年來保持著統一持續的文化形態,創造出了美輪美奐的物質文明和世所罕見的精神文明,也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具有永恆魅力的美。中國古典園林就是中華民族創造的美的生活境域,它是“在有限的空間裡。創造出視覺無盡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環境”,是中國傳統建築的精髓與核心,是傳統建築中極其動人的樂章,其中滲透著中國傳統的審美哲學。本文分析了暗藏於中國古典園林之中,並深深影響其發展的審美形態,希望能為探究古園之美點上一盞小燈。
  一、中國傳統美學思想與造園理念
  中國美學的起點是從老子美學開始的。數千年以來,大量的哲學家、美學家、藝術家不斷在這一領域進行探索,從而形成了玄機獨具,博大精深的中國美學體系。這個體系中蘊藏了中國文化的傳統精髓,從思想到行為上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國人。在這個浩如煙海的大範圍內進行總結和歸納,顯然是一件艱苫的工作,因此,本文只能就中國古典美學中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幾個命題從設計審美的角度進行論證。
  對於傳統美學中“和的思想,從柏拉圖開始,西方文化一直是講主客二分的,於是在西方美學傳統中突出的特點是以個體為美”,強調形象性、生動性、新穎性,認為這是美之所以為美的重要屬性。換句話說,西方美學所欣賞的是‘個體’和‘區域性。與西方人的這種審美趣味不同的是,中國傳統美學更強調”整體意識”,具體思想表現就是“以和為美。
  中國美學中的這種整體意識是建立在哲學的整體觀之上的。按照這種整體觀,世界是一個“包舉萬有,涵蓋一切之廣大悉備系統,其間萬物,各適其性,各得其所,絕無凌越其他任何存在者。同日寸,又為一交攝互融系統。其中一切存在及性相,皆彼是相需,互攝交融,絕無獨零零、赤裸裸,而可以完全單獨存在者。以“和為美,就是在進行審美創造和評價時要具有整體意識,和”而不“分”。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體意識的體現。
  在師法自然的原則指導下,中國曆代造園家以千姿百態的山川林泉為本源,創作出了無數優美的園林,形成了以山水為景觀骨幹的造園風格。這種園林以表現自然境趣為目標;排斥規則、對稱、力避人力造作的氣氛,在根本上和軸線對稱、幾何圖形、分行列隊、重視人力的西方園林大相徑庭。其中更蘊含了深厚寬廣的中國審美哲學,中國古代的審美形態跟古典園林的發展進化一樣,有~個不斷產生、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中和、氣韻和意境是三個較有代表性的基本審美形態。
  二、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幾種審美形態分析
  1、“中和”審美形態的體現
  中和是中國傳統審美的精神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審美形態,這一思想一直貫穿在中國古代審美形態的發展過程中,體現在園林上就是中國園林的造園原則——師法自然,正所謂天地合和,萬物萌生。修建園林的過程畢竟是人為創作的過程,此時,造園者力圖使自己的創造物,即園林,與自然達到一種中、和”的'關係。其典型代表是唐風園林。
  山、水、植物、建築師構成園林的四個基本要素,造園的四個主要手段也相應為:築山、理水、植物配置、建造園林建築,而這幾項分工之間的虛實、遠近、大小、多少都對園林的整體感覺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中就是對立中求統一;“和就是對立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因素的融合。因此,在中和主導思想下造園中的“分寸感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什麼樣的場合,需要多大體量的建築,多大面積的水域,多少種植物在什麼地方怎麼分佈等,這些在設計中體現的分寸感,都是為了使整個園林達到一種令人愉快、寧靜、舒暢的心趣感受。此時的中和,既有量的折中、平衡,又有質的交匯、融合,它強調對立的、有差異的各種因素和力量之間求同存異、平等共生、相互滲透,融會貫通。中和在園林中體現著一種尺度,一種標準,使整體看起來更和諧、更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