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國音樂劇碩士培養模式研究論文

文思屋 人氣:1.41W

[摘要]音樂劇作為綜合性比較強的舞臺的藝術,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音樂劇對於演員具有更高的要求,使得對培養音樂劇碩士培養更加複雜,對於音樂劇的教學現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和培養模式。音樂劇的高等教育在我國還處在初級的探索時期,各個高校課程設定與教學的內容也在逐漸進行完善和調整。高校原有的對於碩士的音樂劇教學模式已經逐漸無法適應音樂劇在發展過程中題目的新的要求,在課程的設定方面沒有足夠的系統性和全面性的特點,讓教學的內容比較籠統,不夠完善。本文主要對中國的音樂劇碩士培養的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提出音樂劇碩士培養的策略,僅供參考。

中國音樂劇碩士培養模式研究論文

 [關鍵詞]音樂劇;碩士培養模式;研究。

音樂劇在已開發國家已經得到比較完善的發展,而在我國,主要是從20世紀80年代才受到重視和初步的發展,我國在音樂劇創作與表演這些方面還比較薄弱,我國相關的藝術院校作為音樂劇優秀人才培養基地,在對高等音樂劇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尤其是音樂劇碩士的培養模式方面,需要各個高校在培養音樂劇碩士人才的過程中要將以人為本作為原則,使得硬體和軟體能夠跟上時代的需要和人才發展的需要,實現創作和教學的有效互動。在重視音樂劇的發展規律的前提下,能夠有效發揮出教師和創作等人才與管理層具有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音樂劇碩士人才,促進音樂劇專業得到可持續的發展與完善。

一、我國高校音樂劇碩士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

我國音樂劇人才培養主要還處於初級階段,因此最主要的問題是課程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課程內容覆蓋面比較窄並且課程目標定位狹窄兩方面的問題。下面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課程的內容覆蓋面不夠廣,課程的實施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因為我國的音樂劇人才在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比較關注表演方面的人才培養,因此專業的課程存在覆蓋面不夠廣的特點,課程的實施不能夠獲得應有的效果,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音樂劇碩士人才培養主要的課程是專業技能方面的內容,但是,在一些大學這些專業技能課程的授課時間不能滿足需要,表演相關的課程課時也存在不足問題。課程內容的問題導致培養的人才綜合素質不夠高,不能夠符合音樂劇表演的需要,音樂劇人才的全面發展還有待提升。另外課程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對於課程主體參與度具有直接的作用,學生的參與度高,課程的教學過程也會比較順利,對於保證教學質量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因為很多學生對選修課程的內容不夠關注,所以一些課程學生的參與度相對比較低。一些專業技能的課程因為對於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與學生都比較關注,因此參與度也比較高。但是課程教學方式過於傳統,學生一般是被動接受知識,教學課程的質量難以提升。

(二)教學目標定位不科學,課程結構比例不科學。

我國高等教育對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只是要重視學科的特點,還需要重視社會的需求以及生源的資質這些問題,比如需要培養具備哪些素質的人才和學校辦學的方向是怎樣的等問題,學校的差別使得標準各有不同。對於音樂劇高等人才的培養,綜合性的高等院校和獨立的藝術院校也存在很大區別。獨立的藝術院校在對高等人才進行培養時主要側重於“專才”的培養,而綜合性的大學側重於高等人才的培養,重視人才的綜合能力。課程目標定位不夠廣泛,使得高校的音樂劇人才技能過於單一,不能適應音樂劇未來發展的要求。課程結構比例沒有科學性,使得高校的音樂劇高等人才的綜合能力還有待提升。

二、高校音樂劇碩士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

(一)學科的建設質量差異大,課程設定創新性不夠。

現階段我國的高校在進行學科建設過程中因為經費支援存在一定的差異,對於人力和物力等的投入也各不相同,音樂劇相關的課程在開放性與自由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別,造成學科的建設質量具有一定的差異,課程設定的創新性不足。我國很多高校對於音樂劇人才的培養課程一方面會借鑑國外優秀的音樂劇人才的培養模式與內容,另一方面還沿用我國以往比較傳統的藝術課程的體系,導致培養模式會受到固有思想的限制,使得音樂劇人才培養的模式難以實現本土化。第一是課程的結構過於傳統。課程設定方面,選修課的作用是對學生的專業課程知識進行有效補充,使得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目的。可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選修課逐漸演變成可有可無的內容。第二是辦學的時間不夠長,人才培養理念不夠先進。我國的音樂劇高階人才的培養還處在比較初級的時期,辦學的模式主要通過借鑑已開發國家的辦學方式來進行的,辦學的時間不夠長、辦學經驗不足,培養的根基不夠深入。初期音樂劇的教學主要是持續的突破和嘗試以及摸索,並進行自我完善的時期。在辦學的最初階段,不只是教學人員比較缺乏,音樂劇教育工作的教師大多數是相關的行業轉變來的,課程設定方面也具有比較明顯的不足。

這些年來,儘管我們也在逐漸對教學的理念進行創新,按照目前的國情,對西方的教學模式進行科學的借鑑與學習,推動我國的音樂劇高等人才的培養更加科學,走向正軌,但是由於管理的體制和教育的格局以及師資力量這些客觀因素的作用,導致其發展過程更加曲折。

由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使得我國的音樂藝術得到迅猛發展,社會對於高校的音樂劇高等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音樂劇藝術是不是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最主要的因素是音樂劇的人才培養。根據人才培養的課程設定來說,音樂劇的人才培養的課程主要的目的是對學生的技能與技巧進行完善,很多教師關注演唱和舞蹈以及臺詞表演這些教學內容,對於音樂劇的導和創以及編,還有管理方面的知識培養認識不足。

(二)教師隊伍建設的側重差異。

獨立的藝術院校主要是重視培養出具有高階的音樂劇表演技能的專業性的高等人才,在對教師隊伍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主要重視教師自身的技術和能力,還會考慮到其是不是具備較高的音樂劇的舞臺實踐能力與水平。現階段的獨立藝術院校在音樂劇教師方面都包含比較非常豐富實踐經驗與掌控能力,並且很多的在職教師也還在音樂劇行業進行實踐和表演。教師們具有的專業素質和音樂劇的比較豐富的資源,讓獨立藝術院校的教師更加關注學生對專業技能的學習與掌握,並且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比較具有實踐性的學習機會和舞臺。但是企業存在不足之處,主要是獨立藝術院校的教師雖然關注技能的練習與發展,沒有重視對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分析,比較科學的高等人才的培養觀念和方法以及模式無法及時得到理論方面的總結。

綜合性的大學由於其辦學的軌制和環境的作用,更加關注對教師科學的學歷結構的建設。對綜合性大學的音樂劇系的教師學歷進行分析,可以知道他們幾乎全部都是碩士以上的學歷,因此其在專業的技能基礎與理論的知識都是具有比較高的水平,在實踐經驗方面相比來說比較缺乏。

三、音樂劇碩士培養模式對策。

(一)科學明確培養的目標。

音樂劇是一門交叉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特點,將舞臺藝術上的音樂和舞蹈以及戲劇有效融合在一起。可是這三種藝術的融合並不只是簡單相加,是進行科學的整理與融合。這種融合也是進行音樂劇碩士人才培養的最重要的問題。需要對音樂劇的本體進行重新的審視和認識。在這點上,國外部分藝術院校可以給予我們比較全面且深刻的經驗與啟示。比如俄羅斯在音樂劇方面的高階人才的培養上,歌唱的訓練方面一般是將義大利的美聲唱法作為主要內容,在把握正確的歌唱方式以後,一般歌曲演唱就會比較順利。對於舞蹈方面的訓練,使用芭蕾舞的訓練體系,重視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練習。對於表演方面的訓練,使用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特別關注的是臺詞訓練。通過對這三種藝術紮實的學習與練習,學生的基礎比較牢固,然後再開始有針對性地專業訓練。比如在舞蹈過程中進行歌唱,在具有差異的情緒中進行歌唱等訓練。

通過各種方式使得三者可以融合在一起。但是歐美沒有實際意義上的音樂劇高等人才的培養院校,學生學習聲樂和舞蹈或是表演都是在不同的地方,並且這是都是需要自費的。而在日本,根據四季劇團來說,校和團是一起的,學員在入校後和經驗非常豐富的演員進行表演技能的學習,還要參與到劇社的演出中。總而言之,音樂劇藝術高等的人才培養需要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構建科學的培養目標以後,需要根據我國音樂劇發展的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得人才的培養更能適應我國社會的發展。

(二)創新課程設定。

上面提到要培養綜合性的高等音樂劇人才就需要創新課程的設定。需要實現能歌善舞能表演這三個基礎的教育目的,並在最後將這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融入到音樂劇的表演過程中。第一在音樂方面主要包括音樂的基礎知識與演唱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對音樂基礎知識牢固把握是非常關鍵的,包括基本的樂理和視唱練耳等這些內容,培養的內容可以借鑑高校的音樂專業,可以根據需要將其標準進行適當調整,為以後的歌唱與表演奠定比較堅實的基礎。

聲樂的演唱是進行音樂劇表演的關鍵內容,各項的歌唱技能也都發展得比較成熟。尤其是音樂劇的表演,假如只是重視對高等人才一種歌唱技巧的培養,非常容易帶來一定的限制,使其無法適應比較多元化的演唱要求。因此需要構建多樣化的聲樂理念。第二是舞蹈課程。舞蹈是音樂劇進行表演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需要表演者具有牢固的舞蹈功底,並且還能夠通過舞蹈表現出音樂劇要表現的風格,在音樂劇的教學過程中的舞蹈,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內容構成的。一是舞蹈的基礎訓練。要借鑑國外將芭蕾舞的基本訓練作為主要內容的模式,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逐漸瞭解與掌握不同的舞蹈的基本功,可以有效使用自己的身體來表達情感。二是形體的訓練。這部分是強化上述舞蹈基礎訓練的內容,主要作用是對學生形體與姿態實施比較具有側重性的練習,讓學生能夠擁有優美的體態和健康的體魄。三是有對舞蹈的型別進行全面性的學習。中國音樂劇藝術在表演過程中很容易會碰到相關的舞種,比如古典舞和民族舞以及現代舞等內容,根據這種情況可以進行專業的練習,使得學生的舞蹈技能得到全面的發展,這樣能夠適應多種音樂劇作品的表演要求。第二是表演的部分。根據目前音樂劇表演的具體要求來說,表演訓練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臺詞與表演。臺詞是進行表演的前提,音樂劇演員的臺詞需要和話劇演員的臺詞水平持平,話劇演員的臺詞訓練主要包括正音和朗誦以及繞口令這些內容,因此音樂劇需要進行合理的臺詞訓練。此外是表演的內容,需要將小品和話劇這些舞臺藝術作為相應的標準與要求進行練習,在這個前提下還要結合戲曲表演中的身段表演,使得學生能夠在舞臺中對各種角色進行有效的駕馭。

(三)重視實踐課程的實施。

音樂劇藝術在發展中遇到各種問題與瓶頸不只是由於人才數量方面存在弊端,還是因為人才具有的實踐性不足。

具體來說就是大部分高校根據培養計劃培養的音樂劇的高等人才,但是他們不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中進行實際的舞臺表演,具有的實踐水平與實際舞臺表演的要求之間還具有很大的距離。音樂劇相關的高等人才在校期間實踐的機會不夠多,大部分時間主要是在舞蹈房中對舞蹈等技巧進行練習與熟悉,進行實踐一般都是通過集體的方式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與晚會中,進行個人表演的機會很少,個人能力的培養機會不足。例如部分學生雖然自己在舞蹈房進行表演時表現不錯,但是在公開演出的過程中,由於經驗不足造成無法將良好的舞臺劇表演能力發揮出來,因此需要重視和強化實踐課程,其一是音樂劇的鑑賞部分。

尤其是部分比較經典的劇目賞析問題,需要貫穿在音樂劇高等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在各個階段進行反覆的觀察與欣賞。舉個例子,在最初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觀賞學習,能夠引導學生知道什麼叫作音樂劇藝術,其在表演過程中具有哪些特徵,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對音樂劇具有比較全面的認識,逐漸培養他們對音樂劇的學習興趣。在以後的鑑賞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進行具有側重性的鑑賞,例如歌唱和舞蹈以及表演這些方面專題的鑑賞,還有臺詞與服飾等的專題鑑賞,等等,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程序,在涉及哪個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的時候,進行相關的鑑賞活動。需要注意的是,鑑賞活動不是把經典的音樂劇中具有的各項表演與要求讓學生進行死板的學習與套用,主要是組織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瞭解自己與專業的表演人員之間存在的差距,這樣來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及時進行改進,進而逐漸提升自身的實踐水平。其二是校內實踐的內容。進行校內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對音樂劇藝術進行親自的創作,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瞭解音樂劇具有的藝術本質與深刻的內涵。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其特點與資源的優勢,結合外部的力量對本土的歌劇與音樂劇實施再一次的創作,並且讓學生作為劇目的基本演員班底,主要的演員是在學生當中選擇優秀的人員進行扮演。這種模式是借鑑美國音樂劇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來,對音樂劇的片段進行科學的自編和自導以及自演,從中能夠對製作人和導演以及演員在音樂劇中各自的職責與作用進行比較巨集觀的把握。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對音樂和舞蹈以及戲劇,還有人物和舞臺的美術等這些內容進行深刻的認識,體驗到歌劇和音樂劇在進行製作的具體流程。在進行排演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排演的方案,例如角色的分配和劇情的發展狀況,還有排演具體的時間與地點等這些具體的問題,將靈活與高效作為遵循的原則。在各個部分排練完成以後,還要組織各個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彩排。高校需要在這方面給予全面的鼓勵與支援,對於場地與裝置的使用這些硬體設施方面要進行大力的幫助與配合,根據情況定期組織專場彙報與演出等活動。對於校外的實踐,需要與電視臺和舞蹈培訓中心以及社會演藝的團體加強合作,通過科學的形式來實施合作。一方面可以為這些團體和單位提供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鍛鍊。

(四)重視在表演課程中身體律動課程的加入。

身體律動的課程和表演課與舞蹈課具有很大的區別,這門課需要學生能夠在行動中進行表演,其在舞蹈的基礎上,將角色放入,具有比較強的表演性,比如動物的模仿和無實物的練習。這些內容是非常適應音樂劇專業要求的。

利用律動課使得學生的肢體可以得到有效解放。尤其是在我國,音樂劇的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就是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自身無法做到完全的解放,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大多數的音樂劇專業學生的舞蹈功底不夠高,一些學生的身體協調性不夠強也會導致表演不夠柔美流暢。因此在音樂劇碩士培養過程中開展律動課程是非常需要的。首先是律動課程能夠將行動與表演以及演唱充分融合在一起,能夠促進音樂劇演員的綜合能力的發展;其次能夠輔助學生將肢體進行充分解放,讓肢體更加協調,可以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五)在芭蕾基訓的前提下強化民族民間舞蹈的訓練。

音樂劇專業涉及舞蹈相關的內容,現階段我國的高校中只有北京舞蹈學院在音樂劇專業方面包含有中國古典舞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內容,其他的高校一般都是使用西方教學的模式,將芭蕾的基礎訓練為前提,還包括爵士舞和現代舞以及踢踏舞等這些課程內容。筆者認為中國的本土音樂劇想要獲得發展,需要融入中國的特色。中國舞蹈也是歷史悠久,因此需要在舞蹈的課程教學內容中融入大量的中國傳統舞蹈,例如中國的古典舞以及民族的民間舞等內容。首先是由於音樂劇的高等專業人才就需要具備綜合的藝術素質與能力,中國舞蹈的類別也有許多,可以對學生的舞蹈能力進行有效的鍛鍊;其次中國想要對本土的音樂劇進行創新和發展,中國的各類舞蹈是中國舞臺藝術的關鍵組成,也需要在本土音樂劇發展中保證其地位,所以對於音樂劇中的舞蹈課程與內容,需要根據情況新增中國民族的民間舞蹈的教學課程,這樣才能夠逐漸發展與壯大民族音樂劇,推動民族音樂劇的發展。

(六)設定即興創作與應試技巧相關的課程,拓展教學內容。

音樂劇作為目前需要發展的關鍵文化產業,每個音樂劇都和市場的運作聯絡緊密。相關的從業人員一方面要對於其運作的模式具有比較深刻的掌握與認識,另一方面還要不斷適應相應的機制。根據對美國音樂劇的課程瞭解可以知道美國音樂劇專業課程比較關注學生的“應試技巧”

培養,相關的教師會指導學生怎樣在演員招聘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績,提升學生的競爭力。但是中國音樂劇高等人才教育沒有相關的課程設定。現階段我國的文化產業逐漸向商業化發展,崗位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因此在對音樂劇高等人才進行培養時需要設定即興創作以及應試技巧這些實用性強的課程,讓學生能夠重視應試技巧的訓練,對學生的即興創作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讓他們可以在實際的音樂劇表演中能夠通過不斷的創作保持表演的新鮮度。

在歐美國家,關注學生創作的能力以及實際的操作能力是相關的藝術院校必備的重要特點。他們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儘可能多地參與到創作和演出的過程中,音樂劇的教研室在每年度都要推出五個音樂劇的演出劇目,組織音樂劇專業和其他相關的專業,例如管理與器樂演奏等專業進行創作與演出。為了提高活動的參與度,把“排練與演出”明確成一門必修的實踐課程,並給予相應的學分。因此我國在音樂劇發展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即興創作與應試技巧相關的課程來拓展表演涉及的內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具備比較全面的面試表演技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高等人才的即興創作的能力與水平,逐漸提升學生的表演創作能力。

(七)逐漸完善相應的硬體設施建設。

首先高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進行硬體設施的建設。音樂劇作為表演類的藝術活動的專業,場地與設施對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現階段的高校中,只有少量的高校建設了專業的標準形體房與相應的演出的場地,很多學校音樂劇的教學場所都是難以確定的,很容易出現教學與訓練地點變化的情況。音樂劇本身就具有比較強的實踐性,由於場地與基礎設施的各種問題,無法讓學生進行順利的學習,硬體設施的不夠完善讓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很有必要進行基礎的硬體設施建設。高校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科學規劃,對硬體設施進行科學的建設與完善。對高校的全部場地科學規劃與劃分,讓場館與設施具有更良好的利用率。另外還要和更多社會的文藝團體加強聯絡,構建良好的合作關係,這樣可以定期進行各種實際的演出,有效展示音樂劇專業在各個階段學習的成果,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

總結

總而言之,我國現階段的音樂劇碩士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課程設定不夠科學,並且沒有重視對高等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現階段的音樂劇的課程沒有我國應有的本土特點,主要是借鑑西方的課程與教學模式,沒有足夠的創新性,對於發展我國的本土音樂劇具有一定的限制。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更加需要的是具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舞臺劇高階表演人才,教師不可以只是依靠書籍來提高自身的能力,通過實踐才可以對書中的技巧與真理進行科學的驗證。因此在對高等音樂劇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音樂劇碩士人才的創作實踐水平的提升,讓他們能夠在先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學習,突出音樂藝術碩士培養具有的實踐特徵。由於教育事業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對於音樂劇碩士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方面也在逐漸進行探索與改進,這樣逐漸適應社會的需要,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全面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京玉.音樂劇之於音樂人才的全面發展職能:意義、反思與建議[J].大學教育科學,2017(01).

[2]智 豔.我國歌劇音樂劇複合型表演人才現狀分析[J].中國音樂學,2016(04).

[3]郭宇.高等院校音樂劇人才培養(本科)課程現狀審思[J].當代音樂,2016(04).

[4]楊曉亮.對音樂劇本體的再認識與中國音樂劇人才培養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5(02).

[5]洪燕.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國高校音樂劇人才培養的巨集觀思考[J].藝術教育,2013(06).

[6]周小勇.淺談音樂劇人才培養[J].藝海,2012(01).

[7]郭 磊.對音樂劇本體的再認識與中國音樂劇人才培養的思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