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文化差異

文思屋 人氣:2.82W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 文化 方法In English teaching noticeable content: Cultural difference
  You Hongyan

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文化差異

【論文摘要】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常把英漢文化等同,忽略了文化的差異,在理解方面造成了許多誤區,阻礙了外語水平的提高,影響了教學效果。語言、文化和社會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而語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傳播工具,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豐富文化背景知識,對於英語語言的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

文化是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習慣、制度、目標和技術的總稱,是在一個社會漫長的形成演變中產生和發展的產物;而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傳播工具。因此要真正學會一種語言就必須瞭解這種語言所體現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此語言的精髓。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逐步滲透文化知識的內容和範圍,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與把握。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外國語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的資訊、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學習一門外語的過程,也是瞭解和掌握對方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過程。
   下面先來看一個對白:一個外國人稱讚一箇中國人Your wife is beautiful , 中國人用where ? where ? ( 哪裡? 哪裡?) 來回答,於是外國人說:From head to toe (從頭到腳都美) ,中國人又謙虛地說:Not to be seen ,not to be seen (不見得,不見得) 。這樣的對話顯然是由於說話方對中西方社會習俗差異的不瞭解而引起的。在美國,稱讚對方或對方的家人是很重要的一種社交習慣,被人們稱讚時,要表示樂於接受並愉快地感謝,不要急於否認或自貶,也不應表現得扭捏不安。而在中國,聽到別人的讚美總要謙虛一下,因為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因此如果不瞭解語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時,就會產生誤解和歧義,不能得體地運用語言,以致鬧出了笑話。
   就文化差異的內容來說,涉及面非常廣,從中西方的文學、音樂、美術、雕塑、建築風格和人們的衣、食、住、交友、娛樂、節日等風土人情到日常見面問候、稱讚、致謝、道歉等生活習慣,還有中西方各自獨特的委婉語、禁忌語乃至體態語言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有時對待同一個詞彙、同一個手勢、同一句話,英美人與中國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樣。所以,我們的英語教學幾乎是從第一天起就開始接觸中西方兩種文化的差異。通常有詞彙的文化內涵差異:如ambition(野心)一詞,本身具有褒貶兩種含義。我們常用其貶義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國人卻常取褒義表示“有雄心壯志”;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以謙遜為美德,中國人在待人接物,舉止言行總考慮溫文爾雅,通常會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過獎)來應酬,這往往會讓說話者感到你在懷疑他的判斷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來回答,弄得外國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對隱私的界定差異: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幹什麼?”(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語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監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稱謂上的差異;由於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學生的簡單理解。同樣還把漢語中習慣上稱呼的“張醫生”、“王護士”稱為Doctor Zhang,Nurse Wang。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 Miss,Mrs.等。如 :在中國稱中年以上的人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卻意味著衰朽殘年、去日無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諱“老”、都不服“老”。在美國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會裡,老人們養成了堅持獨立的習慣。所以美國的老人都不喜歡別人稱其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國都用“年長的`公民”(senior citizens)這一委婉語來指代老人。
   對於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接受以後一般也不當面開啟。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於別人所送的禮物,一般都要當面開啟稱讚一番,並欣然道謝。 ( Thank you , I really appreciate it) 。在講英語的國家,談天氣是很保險的搭話方式,如:——Lovely weather, isn’t it? 又如:中國人也喜歡用“去哪啊?”打招呼,如果和你的外國朋友說“Where are you going?”大部分人會不太高興,有甚者會說“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著嗎?)”。還有禁忌話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最明顯的禁忌話題要數“How old are you?”。對於中國人來講可能覺得很正常,可是對於說英語的國家人來講他們更注重“個人隱私”,因此多半情況下,他們會告訴你“It’s a secret.”
   由此可見,文化差異的確是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更進一步說,在我們進行英語教學時,學生好比是整個建築,文化是建築風格,語言是建築實體,而老師就是建築設計師。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瞭解程度,直接決定著學生能否自如得體地運用英語的能力。而且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因素,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賦予語言以情感色彩,使學生帶著趣味情感學習,這樣學生對所學語言材料的印象就會深刻而牢固,理解也會透徹而容易,那麼在教學中,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筆者認為:可以在課堂上結合課本介紹詞彙的文化內涵,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總結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詞彙和習慣用語。例如red 一詞,無論在英語國家還是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祝活動或喜慶日子有關,紅色象徵著激情。但在英語中的紅色還意味著危險狀態或使人生氣,如red flag (引人生氣的事) 。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讚揚、表示關心 、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
   在課堂上,同學們可以交流與角色表演,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國外文化方面的資料,如畫報、雜誌、圖片等,研究不同國家人民的服飾、裝飾、髮型等,使他們在這一過程中瞭解不同的文化。課外活動的形式更是多樣化,可以讓學生欣賞或學唱英文歌曲。誦讀英文詩歌,排練英文短劇。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影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瞭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