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學教學中後進生的轉化探幽

文思屋 人氣:2.33W
數學教學中後進生的轉化探幽
        手指有長短,思維有敏鈍,性情有慢急。在任何一個學習的群體中,都決不會出現具有整齊劃一的智力水平和學習習慣的情形。學生間永遠存在差異,新課標倡導“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推行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在數學教學轉化“後進生”的能力與學業成績的提高是一個永恆的課題。筆者認為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數學後進生存在是客觀的,教師要正確對待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這就是個別差異。既然把學生看作一個生命,那麼,生命之間必然存在眾多差異。無視這些差異,也即無視生命的存在。學生的個別差異既是教育的結果,也是教育的一種條件。作為教師,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如果教師忽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在教育教學中濫用知識權力,不關心學生的個人需要和興趣,不願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生命意義的表達提供機會,最終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尤其是那些不受教師喜歡但個性特徵鮮明的學生厭學、逃學甚至棄學的嚴重後果。因此,教師應善待學生的差異。
        首先,要力求每一個學生髮展。任何一個班級的學生基礎不可能完全一致,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速度和質量也不盡相同。傳統教育往往只重視對少數學生的培養,對其他學生則忽視發展。這樣做的結果是多數學生為少數學生做了“鋪墊”,不符合“三個面向”的要求。為了扭轉這種弊端,在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同時,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
        其次,要力求學生的每一個方面發展。學生的天賦是有差別的:有的善於形象思維;有的善於抽象思維;有的文化科學知識較弱;有的動手能力很強;有的在繪畫方面有特長;有的有音樂天賦,等等。根據馬克思的觀點,人的發展就是人的個性自由而充分的發展,而人的個性是共同性與差異性、統一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再次,要力求給予學生更多的賞識。教育學生的奧祕在於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永遠相信孩子能行。美國大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一句讚揚的'話,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個月。”這句話並不誇張,人的精神生命確實需要各種知識,而最不可缺少的營養就是成功體驗。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通常有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心。他們並非智力低、能力弱、沒有潛力,關鍵在於他們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太少了。
        二、數學課堂上可以注意以下幾方面
        1.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凸顯坡度,使“後進生”便於接受。課堂設計教學內容降低遷移坡度,讓後進生循序漸進地把知識加工、內化。如在新課的引入練習中,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以舊引新,新中有舊,為後進生探索新知、遷移轉化作好各方面的準備(包括知識、技能、方法、態度等)。
        2.課堂提問要適應於“後進生”的基礎知識。學生“後進”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上課比較好動,有的自卑感強。 
教師上課總是提問優等生,因此,“後進生”多數不喜歡舉手發言,也沒有機會讓他們發言,時間長了,他們對上課的內容毫無興趣,我行我素,成為課堂學習的陪客。所以,在教學時應該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主動參與回答,從而激起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讓好動的集中思維於學習探求上;讓自卑的樹立起“我能行”的信心。當“後進生”回答正確時,及時鼓勵和表揚他們;當他們回答不對時,也要加以肯定,使他們能鼓起勇氣繼續主動學習。       3.課堂巡視“後進生”感到有依靠。“後進生”往往依賴性比較強,教師在引導之初要讓“後進生”感到學有靠山。因此,課堂練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要有目的地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提出,並不批評他做得不對,當面輔導,這也是幫助“後進生”當堂掌握知識的好時機。
        三、數學課堂外可以注意以下幾方面
        1.指導課前預習給“後進生”以自信。課前預習在語文教學中應用較多,其實應用在數學教學中,也有較好的效果。課前預習的佈置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學會怎麼預習。筆者曾採取由扶著走到放開手的方法:一開始每次給出預習提綱,並作必要提示、指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讀、想想,然後逐步過渡到只佈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在書上圈圈點點。這樣,通過預習,學生對新授的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新授時可以開門見山,直奔中心,提高效率。對於一些特別的後進生在新授中難的內容提前一天接觸或指點,第二天他們就能跟上整體節奏了。
        2.作業輔導與激勵機制雙管齊下,調動“後進生”的積極性。對作業情況的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及時矯正是促進其進步的有效措施。在批改作業時對“後進生”要優先,多用眉批,並及時讓他們訂正。“後進生”由於種種原因,常常會逃避訂正,教師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督促,去批評教育,結果是師生雙方都很累,而且會產生負面效應。為此,筆者改變訂正方法,實行訂正獎勵制。作業、試卷訂正正確了,在原得分基礎上加分。這樣,作業輔導與激勵機制雙管齊下,調動了學生訂正的積極性。
        3.利用集體力量給予“後進生”幫助。教師要經常與後進生談心,多做調查,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給每一位後進生建立學習小檔案,為每一位後進生組成互助小組,但注意在選擇小組成員時考慮後進生自己的喜好,不要強求,最好使他們成為好朋友。
        4.組織活動提升“後進生”的學習興趣。在班級內可以開展各種與數學有關的活動,如:介紹數學名人、製作數學小報、數學小故事會等等,讓後進生參與到多姿多彩的活動中逐漸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即使是數學競賽也考慮到後進生的實際情況分別評獎,在後進生中排出名次,給後進生品嚐一下獲獎的滋味。
        總之,轉變數學“後進生”,使他們由“厭學”變為“樂學”,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時刻面臨的一項艱鉅的任務,新課程改革並不是要放棄這部分“後進生”,而是要讓他們更好地獲得數學知識,學得更輕鬆、更靈活。能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不辱數學教師肩負的神聖使命。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對這些暫時後進的學生多一些愛心吧,以理解的心去接近他們,以期盼的眼光鼓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