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成語大全>

【實用】成語作文錦集7篇

文思屋 人氣:1.8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成語作文錦集7篇

成語作文 篇1

記得那是去年秋天的一天,媽媽閒來無事,便來到我的跟前,笑眯眯地對我說:“婷婷,咱們來接成語好嗎?”我好奇地睜大眼睛對媽媽說:“媽媽,怎麼接?”媽媽說:“咱們倆依次說成語,相鄰兩個成語首尾相接,會不會?”“會!”我不由分說地說道。“那我先說。”“好。”“情深似海。”“海闊天空。”“空前絕後。”“後繼有人。”“人仰馬翻。”“翻……恩……翻……”我冥思苦想了好一會兒仍沒有想到,這時媽媽微笑地對我說:“不會了吧?”我點點頭,心中暗暗地想:“我在成語上得下工夫。”於是,我死纏硬磨讓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成語詞典,在平時我注重對成語進行了積累和應用。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不知道我的成語積累是不是比以前好多了,我懷著忐忑不安地心情來到媽媽跟前,纏著媽媽,讓她跟我接成語,媽媽樂呵呵地對我說:“怎麼?手下敗將還敢言勇?”我說:“君子三日不見當刮目相見。”媽媽說:“好,這次讓你先說。”我說:“好,一往情深。”“深入淺出。”“出生入死。”“死灰復燃。”“燃眉之急。”“急風暴雨。”“雨過天晴。”“晴空萬里”“裡應外合。”這時媽媽兩手一下把我抱起來,高興地說:“這就是我們母女的合理衝撞。”我也開心地蹦起來。

成語作文 篇2

成語,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們每一個國小生都應該學習的重要的文化瑰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成語也是一樣。

學校為了同學們更好的學習,開展了成語節的活動。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高山流水”,讓人進入了優美的境界;“望洋興嘆”,帶給我們一種悲傷的感覺;“畫龍點睛”,讓人明白做事要精益求精;“南轅北轍”,讓我們明白金錢不是萬能的,有些事遲早要做好;“亡羊補牢”,讓我們明白做錯事及時改正還是好孩子……

在成語節的活動中,我們不僅瞭解了許多成語的意思,學會運用這些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書本上找不到的道理:在畫成語這一環節比賽中我明白了重在參與的道理;在寫成語環節比賽中我明白了要精益求精;在成語大王環節比賽中我更明白了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成語節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卻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啟示。對於就快上國中的我們來說,我國古典文化的知識應該是瞭解的越多越好!在我們的成語大王比賽中,我們接觸到了許多的新成語,但是有些是以前學過的成語,可是卻因為沒有好好複習,所以在最後的決賽中我們班沒有拿到“成語大王”的頭銜。因此我開始明白,即使是學過的知識也一定要好好溫習,不然就算你當初學得再好也沒有用的,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過目不忘的呀!

所以,溫故而知新是我參加這次“成語大王”比賽的最大收穫!

成語,給我無窮的啟示!

成語作文 篇3

成語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為了讓我們活學活用成語,週六老師特地為我們上了一節猜成語的作文課!

活動開始了,老師先叫了趙雨欣,趙雨欣上臺以後就說:“小白長得很像大白,打一個成語!”剛說完石嘉惠就說:“是真相大白!”趙雨欣點了點頭。哈哈,是真相大白,逗死我了!接著老師又叫了我,我上臺以後就把兩隻手放在頭上,裝做兔子的耳朵,然後就兩隻腳並在一起,一會兒向左跳,一會兒向右跳,突然我把右手放在脖子上一劃,就倒下了,然後我又站了起來,用兩手捂住眼睛,好像在哭,還不時發出"嗚嗚嗚"的聲音。我表演完以後讓大家猜,有的人說:"殺雞嚇猴",有的人說:"守株待兔",還有的人說:"殺雞給猴看",我說:"都不對!"看大家絞盡腦汁,始終沒人答對,我最後說出了答案:"是兔死狐悲呀!"大家恍然大悟,哈哈的笑了起來。最後老師請了劉洋,劉洋可能是一時緊張,上臺沒動,也不吭聲,高子原好像明白了,舉手說:"呆若木雞!"哈哈,這哪是呆若木雞啊。我們在笑聲中上完了這堂有趣的作文課。

這堂課不僅加強了我們的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積累了許多成語,還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我可真高興呀!

成語作文 篇4

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每個成語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都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老師為了讓我們活學活用成語,週六的作文課,老師組織我們搞一個猜成語的活動。

活動開始了,劉洋上臺由於緊張而忘了怎麼表演了,這時,劉洋絞盡腦汁地想,但還是沒想出來,可是,高子源高高的把手舉起來,說了一句:"老師,這是呆若木雞!"老師問劉洋:"劉洋,他說的對嗎?"劉洋卻說:"老師,我還沒有想出來呢!"這一句話,逗得我們鬨堂大笑。更有趣的還在後面呢!張洪久上臺了,他把兩隻手放在頭上,然後又像兔子一樣蹦了起來,左一下,右一下,接著將左手拿出來,在脖子上"咔嚓"一下,張洪久左晃右晃,不知道要幹什麼,是要練醉拳嗎?接下來,他又哭了起來,他這是怎麼了?幹嘛要哭呢?哦,原來是假哭,我左思右想,我還是想不出他要幹什麼。最後,他說出了答案:"這是兔死狐悲!""哈哈哈,哈哈哈!"我們被逗得捧腹大笑。宋博文上臺了,他還帶來了道具,擺在前面講臺的桌子上,這又是要幹什麼呢?他讓我們猜猜,還提醒我們這是十單元第一課的一個詞語,但是,我們怎麼也想不出來。他擺時鐘幹什麼,他擺書幹什麼,他擺鉛筆盒要幹什麼?這時,他興高采烈地說出了這個成語,"這就是省吃儉用!"他那樣子,怎能說成"省吃儉用"呢?他好像倒是有花不完的錢!車

這節課過得可真快呀!這節課既鍛鍊了我們的表演能力,又讓我們積累了成語,而且還讓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

成語作文 篇5

這個寒假裡,我讀了好多書,如:美妙溫暖的《笑貓日記》;幽默細膩的《陽光姐姐小書房》;奇幻有趣的《魔法少女》;驚險神奇的《查理九世》但我最喜愛的還是《成語國小堂》。

《成語國小堂》中有兩個小故事讓我沉思。其中一個是盜賊的原則:講述了清朝有一個縣令叫章清,他才能出眾,將縣治理得井井有條,而鄰縣卻烏煙瘴氣,人心惶惶。於是,章清便調往鄰縣,很快盜賊便銷聲匿跡了。三年後,章清返回家鄉,可他的'全部家當——十口大木箱無影無蹤了!第二天,章清卻發現十口大木箱回來了,而且箱子上放了一封信:盜賊們以為箱裡全是珠寶,懷疑章清只是一個盜賊而已,可箱子裡卻是書,所以將箱子完璧歸趙。讀了這個故事後,讓我明白了盜賊也有盜賊的原則和規矩,不會一昧地獲取。

另一個故事是勤儉不分家:從前有個老農民,他勤儉持家,使生活平實美滿。老農民臨終前將一塊寫著勤儉的匾額交給他的兒子,讓他們按照牌子上的做。幾年後,他的兒子都成家立業,就分了家。為了公平,他們有將勤儉也一分為二。老大拿到勤,老二拿到儉。可是,老大雖勤勞工作,但妻子和兒子卻揮霍無度,久而久之,家裡變得十分拮据。老二雖省吃儉用,但疏於農事,每年收穫的糧食少之又少,人不敷出。讓我明白了: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終究挨餓受凍。

《成語學堂》這本書讓我駛入知識的海洋,它使我受益匪淺,讓我終生難忘。

成語作文 篇6

有一次,楚國在祭祀典禮結束後,只剩下了一壺好酒,有五個僕人無意之中發現了。

他們想著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個人來分的話又不夠喝。怎麼辦呢?於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完,誰畫得最漂亮,這瓶酒就歸誰喝。五個僕人都覺得這個辦法很公平,所以就答應了。

然後,他們找了一塊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樹枝在地上畫了起來。其中,一個僕人先畫完了,他想去拿酒。當他看到別人都還沒有畫完時,他為了顯示自己畫畫能力高超,就自作聰明的在蛇的身體下添了幾隻腳,不料,蛇從地面上走了出來。五個僕人全都嚇了一跳,連忙跑走了。他們以為一跑起來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們的身後拼命地追著。

五個僕人躲在草叢裡,商量著做一個簡單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們用樹枝編制了一個長長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會兒,蛇就追來了。那條蛇只顧追著,一不小心就進了僕人們設計的陷阱,可沒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體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來。

蛇沒有再追,因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剛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結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覺,它躺在地上就睡著了。醒了之後,蛇發現自己周圍烏黑烏黑的,它用身子頂也頂不動。原來是僕人們拿了個黑色的盆子蓋住了它,上面還放了一塊磚頭,省得讓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聽到五個僕人商量著怎麼吃它,而且還吵起了架。後來,五個僕人決定把蛇肉烤著吃,他們直接把蛇搽在小樹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終,這隻倒黴的蛇被僕人們吃掉了。

成語作文 篇7

按兵不動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位於晉國東部的一個弱小國家——衛國,長期以來受著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這個時候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毅然投靠了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盟。這種做法令當時晉國的執政卿趙鞅十分惱怒,集結大軍準備討伐衛國,大軍出發前,趙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衛國,暗中調查衛國內部的情況,並約好在一個月後回來報告,可是,一個月,兩個月很快過去了,史默仍舊沒有訊息,趙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麼意外情況,晉國內部也開始議論紛紛,史默已經被衛國殺害,不可能再回來了。況且衛國只不過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不如干脆出兵,一舉擊破,趙鞅否定了這種說法,他認為衛國之所以敢背叛晉國投靠齊國,一定已經做好了十分充分的準備,貿然進攻,會使晉國損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聽訊息回來之前,決不能草率採取行動。就這樣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終於回來了。趙鞅問他:“為什麼耽擱這麼長的時間呢。史默答道,經過六個月的觀察,衛靈公很有才幹,國內賢臣很多,人民擁戴,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如果我們要依靠武力使衛國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經過這半年來,還是尋找不到衛國的弱點,所以我只好回來了。趙鞅聽後,同意史默的看法,暫時打消了攻打衛國的念頭,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TAGS:成語 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