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國小貶義成語故事

文思屋 人氣:1.7W

在國小階段我們都會學習到哪些貶義成語故事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國小貶義成語故事

國小貶義成語故事一

【成語】: 鷸蚌相爭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成語故事】:

一隻河蚌張開蚌殼,在河灘上晒太陽。有隻鷸鳥,從河蚌身邊走過,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把鷸嘴緊緊地鉗住。鷸鳥用盡力氣,怎麼也拔不出嘴來。蚌也脫不了身,不能回河裡去了。河蚌和鷸鳥就爭吵起來。鷸鳥甕聲甕氣地說:一天、兩天不下雨,沒有了水,回不了河,你總是要死的!河蚌也甕聲甕氣地說:假如我不放你,一天、兩天之後,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別想活,總要餓死!河蚌和鷸鳥吵個不停,誰也不讓誰。這時,恰好有個打魚的人從那裡走過,就把它們兩個一起捉去了。現在用來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國小貶義成語故事二

【成語】: 欲蓋彌彰

【拼音】: yù gài mí zhāng

【解釋】: 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想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更明顯地暴露出來。

【成語故事】:

欲蓋彌彰這句成語是出自“左傳”。欲是希望的意思;蓋,是掩藏;彌,是更加;彰,是明顯;“欲蓋彌彰”是指一個人本來想隱藏事實,卻反而張揚開來,更加明顯。春秋時代,邾國的大夫黑肱,悄悄的將濫邑送給了魯國,希望魯國能給予他政治上的庇護。魯國答應了,便在史冊上將黑肱投奔魯國的事,直接用邾黑肱的名義記載了下來。魯國的'正人君子看到了,就批評說:“一個人應該好好保護自己的名字,不要使它受到汙辱,叛國者,罪狀永遠出現在歷史上,成為不義之人,萬世萬代都無法磨滅……有人想求名,但史冊卻不寫他的名字;有人想隱藏自己的名字,史冊反而將他的名字大書特書一番……。”上面這個故事的最後一節,原文是“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彰。”後來便成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

這個故事是勸人不要做出違背良心的事來,否則,即使是事後想掩飾,終究不能遮天,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必將為人所唾棄。所以,好好的愛惜自己的名字,不要讓它受到半點的汙漬,這正是我們做人應有的道理啊!

國小貶義成語故事三

【成語】: 羽毛未豐

【拼音】: yǔ máo wèi fēng

【解釋】: 豐:豐滿。指小鳥沒長成,身上的毛還很稀疏。比喻年紀輕,經歷少,不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成語故事】:

戰國時洛陽人蘇秦,年青時曾師從智者鬼谷子學習辯術謀略。學習結束後,周遊列國,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治國謀略能獲得君王們的接納。秦是西方的大國。憑藉有利的地理環境,發展農業,國力逐漸強盛。但在當時,實國尚不能與其它大國抗衡。蘇壽秦這次遠遊秦國,是要說動秦王,與函谷關以東的—些國家聯合,同其他的國家聯盟作較量。但是秦惠王並沒有聽取他的建議,而是說:“我們秦國現在就像一隻羽毛還沒長全的小鳥,要想展翅高飛那是不行的。先生你迢迢千里來到這裡開導我,我很感激。至於稱霸爭帝的事,我希望在以後的適當時機,再聆聽你的高見。”在秦國耗費了所有資財,上書十多次,但仍未說動秦王。蘇泰無奈,只得灰溜溜地離開秦國回家。這時的蘇秦,也就猶如羽毛未豐的小鳥,無法振翅飛於那動盪的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