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的讀後感範文600字

文思屋 人氣:2.64W

【第1篇】

親愛的安德烈的讀後感範文600字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MM

“你為什麼不試試看進入我的現代、我的網路、我的世界呢?你為什麼不花點時間,好好思考‘打扮’這件事,買點貴的、好的衣服來穿?你為什麼不偶爾去個你從來不會去的酒吧,去聽聽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難道你已經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還是說,你已經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定型得不能動彈?”──安德烈

這部由36封家書構成的書,不僅橫跨了新與舊,左派與右派,流行文化與人文關懷,更橫跨了母與子的世代價值觀,集結成這一本精彩的散文集。其實在我們身邊,包括我在內,有多少人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甚少,缺乏適當的形式和機會,以至於兩代之間形成了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我們會發現,自己越長大越孤單,漸漸的不願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東西,反而身邊的朋友或許比父母更加的瞭解自己。我們不斷的接觸更新的事物,漸漸的從父母的世界中遠去,偶爾的電話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無味。我們都感覺到了這種變化,但是卻沒有人願意或者留心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些。我想,我們的父母養我們長大成人,絕對不想看到的是這樣的一種結局。看了《親愛的安德烈》這不書之後,我發現,作為子女,我們是多麼的不瞭解自己的父母。他們渴望瞭解我們的世界,於是心思急切,於是這樣的感覺讓我們厭煩。於是我們就會不自覺的離他們更遠。但是,我想,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源自於內心深處愛的噴泉。是愛,讓他們管我們管的太嚴;也是愛,讓他們在日益長大的、獨立的子女面前手足無措。所以,無論外在的表現如何,內在的實質都是愛。

文中的龍應臺理智、開明,安德烈年輕、奔放,有自己的主見和生活。母親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睿智引導和感化兒子;兒子用自己的潮流、活力來感染母親,開闊她的視野。兩代人的不同的人生經歷相互碰撞,於是母親認識了這個18歲的年輕人,兒子也走進了大自己30歲的媽媽的世界。相互瞭解,相互包容,相互影響,相互激勵。這是一種和諧的母子關係,也是母子雙方作出的努力。

【第2篇】

愛是不存在隔閡的,別讓親情成遺憾。

斷斷續續的讀完了《親愛的安德烈》,最大的震撼是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做為兒子的安德烈慢慢隨著歲月成長,自然就和母親漸行漸遠,他有自己的思考,有對這個世界獨特的理解和抱負,他的生活圈——那也是任何父母都無法跨進的圈子。於是,和家人之間的感情也漸漸平淡了。

做為母親的龍應臺顯然慌了,因為她發現曾經和她無話不說的兒子,變得對她幾乎無話可說。於是,她邀兒子安德烈以通訊方式與她合寫一個專欄,希望能借此走入十八歲兒子的內心世界,以及為人母親最渴求知道的——過的好還是不好?

龍應臺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她的18歲,住在一個偏僻、窮困、只有一條窄馬路的海邊漁村。白衣黑裙,準備考大學,對阿波羅登月、中國文革一知半解,外邊的世界對於她來說不存在。她的兒子80後,生活在德國。他的18歲,踢足球,在酒吧和朋友聊天、準備考駕照、去旅遊和學中文。音樂和美術對龍應臺來說只是知識,不屬於內在涵養,自然有對追求美的貧乏和對生活藝術的笨拙。而安德烈在舒適、有教養的家庭長大,網路給予其豐富的知識,藝術和美的薰陶也唾手可得。

如此不同的兩代人進行對話,他們討論的話題涉及面很廣,比如:生活習慣、個性發展、死亡以及戀愛問題等等,母子倆都在思考、學習其中的是坦誠和愛。從他們的對話裡,我看到的龍應臺,是一個愛兒子的普通母親,她在認真地瞭解、認識兒子,同時也在努力解釋自己,三年的對話是成功的,母子收穫了巨大的幸福。

對於此我感到羞愧,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書本,課外習題等等充斥著我的生活,我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即使有接觸也沒什麼話題。是啊,並且是兩代人的差距,或許我們可以和同齡的人聊幾個小時,但絕不會和父母談心。

我明白龍應臺作為一個母親想要表達的意思,或許有很多的人覺得自己和母親之間有著很大的代溝,覺得自己和父母無法溝通,可是相信所有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正是母親的為難之處。有人說距離可以抹掉一切,但我覺得距離抹不掉的是親情,那份愛是不存在隔閡的,下一刻,請帶著愛去理解你的家人。

【第3篇】

昨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做了今年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那就是讀了一本書,一天裡除了繁忙的工作,我讀了15萬多字的書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雖然我現在還堅持持著兩週至少看一本書的計劃,也確實沒想到自己還能有這種毅力這種興趣去讀這本書--《親愛的安德烈》。

這是一部可以跟《傅雷家書》媲美的書,傅雷通過家書培養了一名鋼琴家,值得所有的前父母學習。而龍應臺通過家書首先是認識了兒子,然後也是教育了兒子,同時也被兒子教育,所以值得所有的父母、孩子,甚至教師們學習。

我不想贅述這部書的好!對於我來說,每一部書的好,寫出來的或是說出來的,都是表象的,真正的好,那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或文傳的。那是一種心靈的享受,這種享受經常的含有痛苦的思索、默默的反思和靈魂的亢奮!

其實,邊讀,我也在搜尋我身邊是否也有類似她們母子那樣的母子,或是父子,搜尋的結果是幾乎為零。如果我們的所有母子,或是父子,或是母女或是父女,都如龍應臺母子一樣的,能夠彼此進行心靈的交流,那我們的孩子才是真正幸福的孩子,我們的父母才是真正幸福的父母。我們的社會才是真正和諧的社會。世上可以沒有成批的科學家,但不能沒有成批的.心靈健康的社會人。反過來說,有了成批的數也數不盡的心靈健康的社會人,就會有真正的於社會於人民有用的成批的科學家。

買本《親愛的安德烈》吧!把她放在你的身邊,比如你的隨身的兜子裡,比如你的書房的書桌上,比如你的辦公室的辦公桌上,比如說你的床頭櫃上,比如說你的私家車裡。儘管你可能曾經認認真真的讀過一兩遍了,你還是可以在閒來無事時,把她當做一種心靈的消遣,繼續讀一讀她,再接受一次心靈的教育!

【第4篇】

終於讀完了“人生三書”之一——《親愛的安德烈》。這是一本兩代人共讀的36封家書,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分。

作者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安德烈,分隔在異國他鄉,兩人的關係似乎沒有曾經那麼親密了。原因有很多,譬如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年齡、閱歷導致的不同視野,等等。

對一位母親而言,不論你的年齡有多大,都始終是她的孩子。龍應臺,也是這樣一位母親,只是我認為她的愛有些過盛,自始自終都將安德烈當作一個幼童來對待。而安德烈,雖然有愛,但卻成為了一個彼此不認識不瞭解的人。

在最開始,這份母愛名曰“佔有”,但後來,卻成了“放手”。

孩子就像鳥兒一樣,不喜歡被束縛的感覺。與其讓孩子每天像一個提線娃娃似地聽從指揮,不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開創一片新天地。我想這個道理大多數家長都深深懂得,但是真正嘗試,並且沒有中途放棄的,又有幾個呢?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也相當重要。寫信這種方式其實比面對面更好。因為在有些時候,父母在面對孩子時,會忍不住端起長輩的架子。而寫信,能更好地讓父母換個角度與孩子溝通。由此觀之,龍應臺很成功。她處在一個朋友的視角,與安德烈交流,甚至能夠接受那些大多數家長無法忍受的詞彙、言語。

有時候父母總是不計代價的付出,希望我們能走在他們為我們鋪好的路上。但我們走遠了,他們又覺得無限荒涼和悽然。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在我們的心裡,沒有任何人能取代父母的位置。他們對我們的付出,對我們的愛護,我們全部都牢牢地記在心裡。當然,我們也願意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回報父母。

《親愛的安德烈》是一本適合闔家觀賞的書籍。父母可以從安德烈的字裡行間知道現在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而年輕的我們,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著龍應臺那一封封飽含母愛的回信,也許會對父母有更多的理解。

【第5篇】

前一段時間出的一本新書《親愛的安德烈》,是由龍應臺女士與其兒子共同完成的。

讀完後,感觸很深。但感受最深的不是安德烈字裡行間躍動著的不羈靈魂,不是龍應臺女士對於兒子直接大膽的提問所做出的巧妙回答,不是中西方文化劇烈碰撞綻放出的異彩。

而是一句話。

安德烈問她,在她離開人世後,希望如何被朋友、讀者和“我”——安德烈本人記住。

對於前兩者,龍應臺回答的乾脆利落——“不重要。”

僅三字,完美地表現出她非同一般的氣度個性,高度冷靜的心,清明的眼。

對一個作家來說,讀者如何評價自己往往被俗人認為是最令人關心的,而真正好的作家,如她,堅定自己的信念,筆尖永遠對準心中的方向,筆桿和脊樑一樣挺直,寧折不屈,更罔論會寫些博讀者一笑的文章了。所以,不重要。

而那最令人動容的,是她回答如何讓自己的兒子記住自己時,文字氤氳出的嫋嫋暖煙。

“有一天,你也許走在倫敦或香港的大街上,也許是一陣孩子的笑聲飄來,也許是一株紫荊開滿了粉色的花朵在風裡搖曳,你突然想起我來,腳步慢下來,然後又匆匆趕你的路。

可是正因為有最終的滅絕,生命和愛,才如此珍貴,你說呢?”

不知道寫下這些文字時,心中是否有些許不甘,酸楚,哀傷。畢竟,離世的人們,只能活在別人的記憶當中,而歲月的沖刷,使這些記憶不可避免的像泛黃的牛皮紙一樣蜷曲,最終碎裂,一片一片漸次脫落,最終,在之後的之後,化為虛無。

但我深信,作者寫完整段話後,只餘釋然。

每個人都是別人生命中的過客,無論你在他的生命中曾經佔據怎樣重要的位置。終有一天,會化作那穿梭的風,靜默的雲,以另一種形式遨遊四海八荒。

龍應臺以她的豁達與優雅,給了這個問題最動人、最美麗的答案。

之後,只要你偶爾想起我,也便足夠。我願化作那無拘無束的風,吻去你的淚水,你的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