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500字>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20篇)

文思屋 人氣:1.89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2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20篇)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

大年初四請假去書店狂購一通,其中一本《親愛的安德烈》吸引了我的眼球。買回來後,一手抱著秣秣睡覺,一手看書,基本上一口氣看完了。

這是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在三年之間的書信集。看完後,我最大的感觸是,這根本就不象是一個18歲的孩子寫的信,很多地方非常深刻,涉及到對人生、社會等多方面的討論,一個從小被父母包圍、嬌寵,沒有經過歷煉的孩子是斷斷寫不出這樣的內容的。甚至我都有些汗顏。

其實有了孩子後,有一些壓力,就是未來的教育壓力。我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怎樣教育,怎麼以身作則,如何表率。這些年,我愈來愈覺得知識的短淺,不是專業方面的,而是文化方面。作為一個碩士畢業生,對中國的歷史瞭解多少對傳統文化了解多少?更不要提其他國家的歷史。很多社會現象,也沒有作過多的關注和思考。

這些年,也刻意的去看過一些相關的書籍,但還是太少太少,也很不繫統。需要大大的補課。最起碼,我能夠在孩子應該讀這些書時,我能夠給以一定的指導,並和他討論。

讀書的任務很重,而且沒有時間再推託了。

努力,加油。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2

用了一天讀完了《親愛的安德烈》,給我的最大震撼是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學生時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鬆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

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裡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3

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你得從頭學起,你得放空自己。三年時間,母親與孩子書信交流,構成了這本書。

問我,瞭我,但是不要判我。“問、瞭”,是孩子喜歡、能接受的交流方式,但父母擅長的往往是“判”。交流變成說教,孩子選擇閉嘴。父母與孩子間,交流戛然而止。

由於時代、文化、品味不同,父母與孩子的代溝不可避免,如何減少因代溝產生的衝突,需要學習,需要抱著理解、溝通的心態,相互尊重。我可以不喜歡你的愛好和選擇,但我尊重、理解你的愛好和選擇。對父母,這樣做很難,但有效。

父母,特別是母親,應該早早明白,“孩子”是一個個人、一個“別人”,早已不是你的“孩子”,可是,要讓抱著、奶著、護著孩子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孩子當某個程度的“別人”,不容易啊!

孩子最初面對這個世界,需要母親。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母親需要做的,就是站在原地,看著孩子離開。對母親來說,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充滿不捨。但是母親退出,孩子才能成長、獨立。

雛鷹離開巢穴,方能學會振翅高飛。父母子女一場,終究是漸行漸遠的旅途。正如泰戈爾所言:“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4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人生三書中的一本,另外兩本分別是《孩子你慢慢來》、《目送》;個人十分推薦這本書,不僅僅是因為它獲得過“第五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南方週末》最受歡迎的專欄之一、《亞洲週刊》2007年中文十大非小說類榜首暢銷書;更重要可能是因為書中36封家書,沒有華麗的語言,卻無處不流露出滿滿的愛。在讀信的過程中,看著龍應臺那一封封包含關心與愛護的回信,對父母會有更多的理解吧。

書中36封家書,個人對龍應臺分享給安德烈選擇伴侶的“心得報告”非常有共鳴。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並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換句話說,最好他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說的真好,爹爹也曾經也告訴俺類似的話:將來一起生活的人,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標,不僅要“同甘”更要能“共苦”,最起碼不要在該“共苦”的時候拖後腿。當然,不如龍應臺講的有哲理,卻對小編來說十分受用。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5

陸陸續續的終於讀完了《親愛的安德烈》,給我的最大震撼是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學生時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鬆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裡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6

最近,我在讀一本課外書,這本書的名字叫《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是母子倆的三十六封家書。

龍應臺是安德烈的母親,當他們開始寫信的時候,安德烈十八歲,龍應臺之所以給安德烈寫信是因為她想知道十八歲的兒子內心究竟是在想些什麼,就因為這,他們互相足足寫了三年。

在讀的過程中,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們不僅僅是母子關係而是朋友的關係,他們之間彼此安慰,彼此關照,彼此聊天。我希望我的父母也能像安德烈的媽媽一樣,以朋友的方式和我進行溝通,互相體諒、互相尊重。

書中的安德烈生活得多姿多彩,非常快樂,他旅行,開聚會……可是我們的生活從早到晚一天都在學習,大人和老師們光知道讓我們學習,不給我們自由,我覺得生活少了許多樂趣。我知道學習對我們非常重要,可是我更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有所放鬆。

安德烈與母親龍應臺之間年齡相差近三十歲,他們之間對許多事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一方是代表中國文化思想,一方代表德國。其實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每當這時,我都會仔細思考一下,看看誰說的有道理,就採同鄉會誰的意見,我的媽媽平時比較尊重我的意見。

我還會細細品味這本書的。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7

《親愛的安德烈》中,有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有年紀、閱歷導致的不同視野;有母子情感的聯結……對母親而言,兒女的長大總是意味著離開,束縛不是辦法,唯有放飛才能成就兒女的自我。龍應臺極力平視自己的兒子,對兒子成長中的困惑,她告訴兒子:“要在信仰和現實之間,很艱難地找出一條路來。你要自己找出來。”而對兒女而言,成長並不意味著放任,安德烈這樣告誡同齡人:“這世上任何事都緊跟著一個東西它叫‘後果’跟‘責任’。”

你可以看到龍應臺跟孩子分享自己成長的南部小漁村,那個貧窮而缺乏養分的環境,是怎麼讓她學到對弱勢的同理心與悲憫;你可以看到安德烈怎麼扞衛自己喜歡搖滾樂,喜歡電影,並且怎麼從60年代的嘻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種值得深思的價值;你可以看到這一對母子在面對該為“臺灣隊”、“中國隊”、“德國隊”加油時,拉扯出關於國族認同的辯證;更多的,你看到的,該是一種相濡以沫,對於理性,對於文明正義,對於教養的理直氣壯,超越母與子的輩份關係,很純粹的交流著。

久違的龍應臺,熱情未減,在這本偽裝成動人家書的暢銷書裡,拉著兒子安德烈的手,透過文字,把我們帶到那個還有信仰,還有深刻人文關懷的地方。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8

首先我要說,這對母子的關係可夠鐵的。“親愛的安德烈”“親愛的妹妹”,哦,天哪!也許他們老外寫信在名稱前都必須寫個“親愛的”,總之在十年以內,我和媽媽還不會出現這種稱呼。

安德烈和我還是有些共同點的,我承認,我比他年輕一點,他比我帥很多。然後,我們都擁有一種令人懊惱的東西——過盛的母愛!就像她搞不懂在十六歲時,他媽上廁所前還要問他要不要也去上一下廁所一樣。我也搞不懂為什麼,再過一個月就要滿十三歲的我,每次過馬路媽媽還要強制性拉我的手,所以使盡全力把手抽出我媽的手掌心成為了每次過馬路的必修課。

我並不貪心,說真的我媽要是有龍應臺大媽的一半就很好,因為她已經認識到了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而我娘卻把我完全當作幼兒園小朋友來照顧。

看了他們母子三十多封信,我感覺那不像是母子通訊,而是兩位老友在閒談,又是表達政治立場又是閒扯時尚。龍大媽倒也強大,髒話髒字都敢往上放!儘管這種母子關係比起那種“兒啊!注意身體!”“娘啊!您辛苦了!”之類的要怪許多,但就我而言,我更向往前者,原因很明顯,那更適合當代少年,不是嗎?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9

在圖書館兜了兩年,每次瑟瑟去檢索學校網站檢索,永遠都是“已借出”狀態,沒想到最後是微信讀書讓我圓夢了,感恩安德烈,習慣了德國自由的生活,真切體會了liberal,很欣賞他,完全獨立的思想,還有自己的喜好,聽歌消遣。而妹妹則是從歷史從現實中走出來的時代智慧女性。很喜歡龍應臺的文筆,每個對生活小細節的刻畫都讓人能真切體會到彼時彼景。

看完這本書,我最想說的反倒不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交流,我慶幸我有一對善解人意的父母,而站在父母的角度想,可能我是一個可以讓人放心的孩子。有時候也覺得放蕩不羈也要有度吧,畢竟人生活在這世上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indivisual,而是別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或深刻或淺痕,都存在過。

看過1988的人可能會比較能理解做父母的不容易吧,德善排行老二,她不喜歡吃黑豆,她也想吃雞蛋,但是每次都那麼剛好只有兩個煎蛋,她沒有跟姐姐弟弟搶,因為她知道爸媽難做,但是有一天她還是忍不住了,總是被忽視肯定不好受,她爸爸過後跟她說“對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有了你們也是第一次經歷,所以希望你能包容”。

鼓起勇氣,好好生活吧。你若不負生活,生活便溫柔待你。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0

讀完此書,陷入了深刻的沉思。這大概是一個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最珍貴的記憶。信裡她完全扮演了雙重身份,不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說教,而是用充滿愛的言辭和孩子握手言和。她並沒有過多的苛責他的孩子帶給她的陌生感和距離感,而是即可用了一種成熟而有遠見的方式和孩子洽談,她得到了孩子肯定的應答,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個好的開始。

她試著站在一個成年孩子的角度去思索和考量,即使是一個不可跨越的鴻溝她也要企圖一試。因為她想要走進孩子的世界,以另一種方式讓他的孩子去接納她。

文化的差距,環境的影響,包括人被培養出來的習性,不得不說你若沒有且生經歷,你可能參悟不到他思想上的高度,行為上的寬度。更何況是兩個年代人,思想意識的侷限性,安德烈和母親都打破了規則,不想被文化、傳統任何本質性的東西所影響,也在他們的交談中看到了他們對一個新時代的一切,所產生的獨特的見解和差異。我為此為之動容,這是在深遠意義上的為此開啟心扉,知道了你在想什麼,才不會錯過你成長的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和艱難的抉擇。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1

“從書房走到廚房去拿一杯牛奶,我一定隨手關掉書房的燈,離開廚房時,一定關掉廚房的燈窗外若是有陽光,我會將洗好的溼衣服拿到陽臺或院子裡去晾,絕不用烘乾機。若是有自然清風,我絕不用冷氣。”

事實上,我一開始並不理解“消極”的意思。查了字典後明白“消極”的意思是“否定的,反面的,阻礙發展的”。可我還是不明白,所有“否定的,反面的”事情都是“消極”的?反之,“消極”的事情都是“否定的,反面的”嗎?開RollsRoyce就是“消極”的?捉了蟈蟈不放也是“消極”的?

我不明白。可是,有一點肯定是對的,那就是不要浪費資源。地球資源匱乏,確實很匱乏,浪費是十分可恥的行為。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我們所能做的事情是無限的。我們平常所能做的節約能源,保護地球的事情有——離開房間屋子關掉電子裝置電源,將水迴圈利用,垃圾分類。

至於奢侈,也就是揮金如土,濫費錢財,就得因人而異了。平常出去購物,我總是挑便宜的,事實上我也不知道那件商品應該多少錢,幾元算貴,可我總覺得把錢花在無價值的,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上,畢竟是一種浪費。有些人,買回來的東西自己忘了用,最後要麼是物品過期,要麼不適合自己用了即使錢太多沒處花,還是去捐些錢吧,給山區和家境貧困的人們,這畢竟也是節約的表現,善心之舉。“募捐”和“奢侈”有著本質上的差別,你想選擇哪一個?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2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龍應臺用了這一句話來描寫她與她兒子安德烈之間的代溝。年齡以及文化的雙層代溝讓他們母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難上加難。我覺得這在我們學校的學生和家長中也很常見,特別是像我這種家長是來自中國的學生,因為我們和我們的家長的文化背景就會不一樣。

這本書收錄了36封龍應臺和安德烈給互相寫的信。他們由於在一起的時間不多,所以兩個不熟悉的人就通過寫信的方式來拉近距離。他們在信中會分享自己的一段經歷,生活中的一個故事,或是對某件事情的觀點。他們也會一起回憶他們之間的記憶。這兩個不同的人用這些方式找到了許多的共同點。

讓我最能產生共鳴的是在第二和第三封信中,龍應臺和安德烈都分享了一個看比賽不知道支援哪個國家的故事。在別人問我是從哪裡來的時候我也會不知道怎麼回答。我說美國也對,因為我的國籍是美國而且我從小接受的也是美式教育。不過我自從在上海出生以來就一直住在這裡,我雖然有時會回去看我住在紐約的外婆,但是回去的感受也不會覺得是回家,而只是去旅遊,因為在我的心目當中,我的家在上海。

通過與兒子互相寫信,龍應臺說,“我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我認為在這句話中,“認識”的意思其實是“瞭解”,因為他們其實已經認識了十八年,卻是第一次真正的瞭解了對方。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3

我們這一代人有與安德烈相同的思想和太多太多的共鳴,我也曾向安德烈那樣掙扎著尋找什麼是我真正愛做的事情;我也曾戲謔地要求別人不要浪費糧食,只因非洲很多孩子不想我們那麼幸運,他們死於飢餓,死於營養不良;我也曾質問過自己,該不該給街邊的乞丐一些錢,為什麼我也會陷於這種給與不給的猶豫中……我們90後在拋開一些輕狂頹廢的外殼後,你們是不是也應該發現我們的閃光點?在面對現實給予我們的重重壓力時,我們希望聽到的還是那句像文中的妹妹。那樣一句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是不是父母的疏於表達,還是表達了我們卻未能察覺呢?

其實父母表達過,我們只是不能接受他們表達的方式,是否你經常聽到“撐不住了,想家了,就回來,爸媽給你做好吃的”,他們不會問你“工資多少”,只會喋喋不休地問“辛不辛苦,有沒有好好吃飯”。他們就像妹妹。一樣關心僅僅是我們,而不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成就。永遠不要埋怨你們為父母失去了自己,因為父母早在有了你們後,便失去了他們自己。我這樣想過,是不是我的父母也像妹妹。一樣曾經或者一直那麼渴望想知道我的想法,是不是他們也疑惑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感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是不是我曾經無視他們做出的改變。試著問自己這些問題時,我不知不覺地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看,去體會,愧疚之感油然而生,我能做的到底還是微不足道的,原來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要我們為他們做的事多得多。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4

漫漫雪花,微風飄舞。窗外,一片含情脈脈的燈火,在寒夜裡細微地閃爍。煙花滑落夜空,似夏螢,似流星——一生的等待只為一秒的絢爛奪目,奢求的並不是永恆,僅有的只是那時溫存的記憶……

四年,並不太長也不太短,但足矣使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從年少走向成熟。然而時隔四年,當龍應臺再次見到安德烈時亦是如此。安德烈眼神裡的寧靜和深沉讓她感覺陌生。雖然彼此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久月的沉默裡,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人生哪有恆長的廝守,同樣,人生也不是一場沒完沒了的party。離散重逢只是記錄下時光的.腳步,人生總有一個終點,無論最後的決別是浪漫,是完滿或是悽美,這沿途的風景仍會在盡頭凝聚在眸中,久久不願散去……

若是有人問我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讀懂了什麼?我只能說我讀懂了時光,它就像是一個慈祥又嚴厲的老者,它會把美好的時光毫無保留地贈予,同時它也會將這美好變的短暫、耐人尋味。

時光永遠不會老去,但它的消逝卻悄悄帶走我們的青春,歲月的流逝,獨留依稀的回憶、心底珍藏……時間永遠不會停下它匆忙的腳步,無法抹去的是記憶裡獨特的美……朦朧中彷彿又想起:滿天繁星,皓月清光,海浪擊石,只是那些晨昏相處,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們,從此各奔四方,歲月的塵沙,滾滾撲面,再重逢時,也已不再是原來的少年了。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5

在《親愛的安德烈》之前,我未曾接觸過龍應臺的作品,甚至在第一次聽聞這位作家時就無知地以為這是一名男性。

這份包含著深情與理智的家書令我震撼。更令我們深刻了解人世中親情的牽絆,不僅是當下的感動,亦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十八歲的我們和安德烈有著相似的生氣,亦有著相似的叛逆,我們在思想逐漸成熟階段的迷茫,害怕與父母溝通,因而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就我自身而言,我沒有安德烈的擁有偉大成就的父母,但我和他一樣,擁有一對愛我,護我,關心我,視我為掌上明珠的父母。在長輩中,舅媽與我的年紀較近,她曾有幾次對我說,她羨慕我的父母對我的教育方式。之前我還真未認真地想過,我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

我也曾不聽話被父親狠狠揍過,也曾無理地頂過嘴,也曾生氣的與父母冷戰過。記憶裡,母親似乎從未對我發過大火,都是在我犯錯後屢次耐心地與我談話,告訴我道理;自我上國小起,父親也未再打過我,不知是我太乖了還是,他老了。我是一個淚腺很高的人,但不知為何父親只要一講我,我的淚就像潰了堤似的大水。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龍應臺的這句話令我很心酸,我在長大,父母卻在老去,這是自然規律。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6

好久沒有更新文章了,但是學習沒有間斷。讀完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有幾天了,儘管讀的時候很有感覺,但是寫的時候卻感覺無從下筆。今天又細細回想了一下,不由地詢問自己:

1、如果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還會和我好好溝通嗎,如果想要那時我們繼續好好溝通,我從現在該做些什麼呢?

2、龍應臺的格局很大,知識也很淵博,從書信中可以看出,安德烈的生活和見地也很棒,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這裡面家庭氛圍和父母的影響作用肯定非常大,相比之下,自己是不是該更加努力呢,一方面給孩子個好的影響,另一方面跟上時代的步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小一些;

3、該死死盯著孩子還是給她更大的自由度,或許都這樣都太絕對了,應該兩者好好結合,希望培養的孩子是個有思想的人,必須有她的自由,但是還要關注不能太走彎路?

4、龍應臺對孩子也有諸多的不滿,比如抽菸,可是她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跳出安德烈是自己的孩子的侷限,站在“如果是別的成熟的個體自己會干涉嗎”的角度看問題。

自己也該明白:雖然是自己的孩子,但不是自己精神和肉體的一部分,即使自己的身體一部分也會有不受控的時候,何況已經脫離了母體的孩子呢,所以自己該明白和孩子的界限,控制自己的情緒,跳出自己的侷限。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7

《親愛的安德烈》是發表在雜誌專欄上的書信集,是龍應臺在兒子十八歲時,為了尋找一條溝通的橋樑而作的一次嘗試。父母子女的溝通向來不容易,讀完《親愛的安德烈》之後,我想這歸咎到了我們各自的角色。作為父輩,我們總是試圖教導和教訓兒女,而作為兒女,他們對父輩的刻板印象就是不同陣營、甚至抑制自身意志的人,便最真的話也不敢對父輩說,這樣兩輩人之間就必然產生隔閡。

龍應臺曾說:“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對,我們不過是目送他們的人。作為父母,我們既不能代替他的朋友,也不可代替他自己,去認識這個世界、社會。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不過是以我們的人生經驗,尋找到一種方式跟他們交流,以朋友的方式理解他們的想法,跟他們探討問題,讓他們自己思考;以父輩的寬容來鼓勵他們嘗試、選擇生活,在他們犯錯時直言不諱地指出來。

作為父母,我覺得能做的很少。我們註定站在橋的兩頭,橋是我們唯一溝通的方式。如果我們有幸找到這條橋樑,也許我們能充當他們一半的朋友,分享他們的喜樂;再充當他們一半的父母,在目送他們走遠的路上給出我們的意見,並容許他們在任何時候回到橋的這一頭來。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8

龍應臺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很早就聽說《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值得一看,雖然是她與兒子的36封書信往來,但字裡行間不僅透露著母子之情,更關乎包容、自由。

書中,母親與兒子因處在不同的地域,在離開彼此的四年裡,兒子的心理已發生了改變,母子之間出現了隔閡。但母親對兒子的愛一直沒有改變,用書信的方式,以平等對話的口吻,開啟兒子心中的牆,讓彼此進入對方的世界和心靈。

記得曾經在央視《朗讀者》這個節目看到演員袁泉的成長故事,11歲時去中國戲劇學院附中求學,在那個電子資訊不發達的年代,七年時光裡,與父母寫了近300封的書信。在一個人的北京,她與父母的書信往來,讓她感到並不孤單。當她學習中遇到困難或心情低落時,父母並沒有因為她沒有達到的目標而指責,字裡行間滿滿的愛與鼓勵,給了她繼續前行的勇氣。

父母與孩子這兩代人,可能價值觀不同,或是對於愛的表達方式不同,帶著這些疑惑,我想在這本書就可以找到答案。現實生活中,也許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耐心地瞭解孩子,他們一方面嚴格地控制孩子,包辦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另一方面很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意願。每位父母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可孩子何嘗不是希望父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願這本書中每一封書信背後的故事,可以給我們每個人啟發,不管你是父母還是子女。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19

昨晚在女兒複習時,我應讀書會的要求在寫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想。其實我的女兒對她的媽媽的童年也有很多好奇呢,媽媽5、6歲的時候在做什麼,嗯,把鏡頭拉長,你會看到一個半高的小女孩在夏日昏睡的午後坐在小矮凳上,頭昂的高高的,目不轉睛地在看五斗櫥上的電視,此時電視裡傳來音質不是很好的歌聲,我所有童年最初的記憶都定格在夏日裡一個小女孩守著一臺12寸的黑白電視機在聽歌,這算不算媽媽最早的音樂啟蒙呢。

而我的女兒,在這更早些時候已經開始跳舞、唱歌、畫畫、小提琴了,你比媽媽幸運,更早接觸藝術和美的薰陶,而一直到十二、三歲現在的你更是可以經常出入圖書館、美術館、音樂節、電影院......正如龍應臺所說你們這一代簡直就是大海里鮮豔多姿的熱帶魚啊!而十二、三歲的媽媽正穿過一條又一條亮晶晶的田間小路去給早起勞作的外公送早飯。夏日的早晨,還有一層薄霧若有似無地飄散著,走在滿是露水的青草田埂上,初升的太陽光照在露珠上,亮晶晶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穗灌滿了漿,不時的有小青蛙,小蚱蜢從腳邊跳過,還有小水蛇哦,也會被它嚇一跳,在這樣靜謐而美好的夏日早晨,我才是那個侵入者哦!

這個時候也是最愛美的年紀,鄰居院子裡的梔子花樹(真的是好大一棵),籬笆牆上的金銀花,菜園地上的“指甲花”,我每天都會去摘,戴在頭上、衣服上,還帶給老師、同學。而這些都是對小時媽媽美的薰陶,對嗎?

《親愛的安德烈》優秀讀後感500字20

在我的閱讀感受裡,龍應臺是個令人熱血沸騰的名字。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我接觸到龍應臺的雜文集,即被龍旋風犀利深刻、頗具獨立性、充滿民主權利意識的文字深深折服,十分認同她被譽為思想界不讓鬚眉的鐵骨金剛、女鬥士。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與安德烈的母子書信集,書中收錄了她與長子安德烈的36封往來書信。母子倆以通訊的方式進入了對方的世界,龍應臺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相信更多的讀者是被龍應臺的文字感動著的。她是一個溫情的母親,用所有母親都具備的關愛來關心兒子的飲食起居,譬如叮囑兒子不要在踢球之後吹冷風、不要喝太多啤酒。但她又不僅僅是一個溫情的母親,她在信中談得更多的是深入、知性的問題。她談自己的青春歲月,談價值觀差異,談對民族、國家、文化、道德的看法。這些從容的文字,一如我印象中的深刻、獨到、優美,但少了咄咄逼人。也許,是她把兒子當朋友來理性地交流;也許,歲月滄桑、豐富閱歷已略略磨平了她的稜角。

《親愛的安德烈》已紅遍大江南北,頻頻登上各大圖書排行榜的領先位置。我想,每個人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共鳴,不管你是別人的父母,還是別人的兒女這本書一定能勾起你對人生的思考,以及頓悟。

而我,就像是做了一回龍應臺的粉絲那樣,把自己寫過的關於我女兒劉源源的幾十篇文章,放進了電腦裡的一個新資料夾,起名《親愛的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