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作文>

《牛虻》的讀後感

文思屋 人氣:5.77K

 《牛虻》的讀後感

《牛虻》的讀後感

說起《牛虻》,多數人對它的印象就是:這是一本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小說。我們的父輩甚至爺輩們對它愛不釋手,提到它時感慨萬千。我們則一臉的不解,然後好奇的拿起來讀。至少我是這樣的。

當我在讀完以後沒有像父母他們那樣的感慨。原因什麼的很明顯:今時不同往日,一部描寫革命烈士的傳奇小說與在和平環境下成長的我這樣一代的年輕人沒有太大的共鳴。這部小說可以影響一代中國人,但它畢竟不是公認的名著。畢竟作者是受到革命者的事蹟激勵才寫的這部小說。可能是因為它的第一次出版地點是在與革命毫不相關的,以保守和陳舊聞名的英國。所以在一百零三年前出版時它是那麼的默默無名。不過,在半個世紀後翻譯成中文卻廣受當時的青年(也就是我們的父母或他們的上一輩人)的喜愛。無他,就因這部革命傳奇獲得了當時廣大革命青年的共鳴,人們樂於去閱讀那些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為人民而戰鬥的英雄形象。

似乎說了很多題外話,現在來講一講具體的讀後感。首先我感覺《牛虻》雖然不是什麼名著的,但是卻可以像金庸的武俠小說那樣從很多角度閱讀它。想看傳奇的人可以把它當一部革命傳奇來看,想看言情的可以當它言情小說看(不過這愛情的結局有些悲慘),想看懸疑的甚至也可以當它懸疑小說來看。用輕小說的觀點來講,就是它集合了各種元素於一身的多元小說。當然不管你怎麼看,他的故事始終只有一個,他的人物形象永遠也是那幾個。主人公亞瑟給人的感覺是熱血過了頭結果犯了錯誤(不能全怪他),經過一番的磨練後成為了一位老練的,冷酷的革命者並有所成就,最後因為意外被捕就義。他是我們理想中的革命志士,他有著不管自己的外在怎麼改變,對祖國獨立的思想根基依然沒有動搖。他在親情與革命中選擇了後者,捨生取義。也符合中國傳統的忠孝難兩全的思想。可以說,關於亞瑟這一形象的創作還是挺成功的,當然似乎有些絕對化、簡單化、甚至模式化,給人感覺有些生硬。我覺得應該更多的描述他在各種情感與各種思想之間的矛盾心理與行為會更好。

 《牛虻》的讀後感

同桌送我一本伏尼契的《牛虻》,這麼多年來,此書不知道被我反覆讀了多少遍。

《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為主線,大筆勾勒和細緻描繪了牛虻飽受壓抑和摧殘後,背叛了他曾篤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熱的革命鬥爭,錘煉成一個為統一和獨立的義大利而忘我戰鬥的革命者。

牛虻,這個理想與追求的化身,沒有人可以否認你的傳奇。牛虻(亞瑟)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他在革命鬥爭中學會了堅強,並支撐了他的事業。

牛虻因誤會被認為出賣朋友,出逃南美洲,改名為裡瓦雷士。在那裡,牛虻成了殘疾人:跛腳,左臂扭曲,左手缺二指。牛虻參加了革命,在偷運軍械時由於疏忽被捕,最後被殺。

他用一生的時間和惡勢力作鬥爭,把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毫不吝嗇地獻給了義大利。獻給了他深愛的與之無關的人民。而面對死刑表現得從容不迫甚至讓執行槍決的軍官士兵都不寒而慄。面對手無縛雞之力的牛虻,他們顯得多麼狼狽不堪!就連槍決的士兵都捨不得下手,一心想著是身旁的人射死牛虻的,最後竟有個士兵甚至沒有開槍。牛虻就是有這個力量,能讓他的敵人也受到感染。在他身旁的人,都會感受到他靈魂的魅力。並受到他的薰陶和感染。哎,這樣一個好人還是被亂槍射死了,可就連最後一刻,他都不忘和敵人鬥爭,最後一刻他也是勝利的。他的敵人都怕他……

我不能想出有任何其他的結局來取代這一看似註定的悲劇。深沉的,有如宿命一般。雖是肉體的毀滅,卻是靈魂的永生。我不能記起看過哪部小說有如此震驚、痛苦、惶惑而又釋然!結尾我讀了幾遍。初讀後是極其悲哀的,卻似乎是哀嘆命運對人的無情捉弄。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卻是現實,是黑暗的現實。因而,它的悲劇是無法挽回的。雖讓人扼腕,卻也是最好的結局。讀後把全書聯絡起來深思之後,我深深地被震撼,震撼於一個人的堅強。這更像是一曲偉大英雄的讚歌,一個身體被錘子擊得支離破碎,而精神上卻比別人堅強的人,難道不值得讚美嗎?

的確,牛虻精神是永不泯滅的。在宇宙的每個角落都會有這樣的人存在。牛虻精神是人類的一種精神的象徵。

無論在牛虻那個戰亂的年代,還是如今這和平的`時代,牛虻的執著,堅強,頑強的毅力和麵對敵人視死如歸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

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我們缺少的或許就是一種牛虻精神——執著、堅強、頑強的毅力和戰勝自己、愈挫愈勇的鬥志!或許這時的我們真的應該學一下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把牛虻精神拿來,將它溶於自己的思想中,為自己所用,”讓認為90後是“垮掉的一代”的偏見不攻自破。

《牛虻》一書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為死亡所纏繞的肉體和靈魂是何其痛苦,我們有什麼理由為身邊那一點點輕如塵埃的小事而埋怨、哀嘆!沒有什麼事能使我們放棄對信仰的追求與生之希望,沒有什麼溝壑是不能逾越的!只要你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你為什麼還要停滯不前呢?我的太陽到底在哪裡呢?難道世俗便是真理、便是希望嗎?第一個走出這一步的人固然是艱難的,但是,再困難也得朝前走,即使沒有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有人嘲諷與阻撓,也要堅定地走下去!有什麼讓你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呢?

信的末尾是那首著名的小詩:不管我活著,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

這首詩打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

牛虻雖然已經犧牲,但我堅信,一定有千千萬萬像牛虻一樣的人為了理想,為了解放,努力著並繼續鬥爭著,哪裡有壓迫,哪裡有磨難,哪裡就有牛虻。我也堅信,一定有千千萬萬的人受到牛虻的鼓舞而成為牛虻一樣的革命者。

牛虻代表的是一種精神。海明威說,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是他不能被打敗。因為,精神,永生!

有了一種精神,我們才會堅強起來,才會矢志不渝地追求我們的目標,我們才不會屈服,不會消沉。那麼,無論我們活著,還是死去。我們都會像牛虻那樣快樂的飛來飛去……

懂得微笑,人才不會在困境中恐懼;懂得給予,我才知道緣份冥冥中相遇。風會停,雨會止,笑著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