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小課題開題報告範文

文思屋 人氣:9.23K

開題報告是在對課題專案進行初步準備與研究以後,對課題管理部門所作的情況彙報。以下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一篇小課題開題報告範文,供大家借鑑。

小課題開題報告範文

一、選題意義和背景

英特爾R未來教育專案在中國已耕耘十載,對我國上百萬教師21世紀的教學技能和資訊素養進行了系統培訓。為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模式,在總結十年教師培訓豐富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英特爾R未來教育專案提出“培訓、應用、研究一體化”的教師發展戰略。結合這一發展戰略,策劃並設計了“應用型課題研究促進英特爾R未來教育基礎課程理念向教師教學能力遷移研究”專案,並經過國際專家的論證後獲准在中國實施。專案通過自願申請的方式選定包括吉林、湖南等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的31所基礎課程專案學校的358位來自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教師參與專案的實施。

二、論文綜述

一般的社會建構主義都認為,人的認知是在社會文化背景下,與他人及社會的互動中主動建構的。知識來源於社會的建構,知識的社會建構過程是:個體建構的新知識通過媒介表徵(印刷、手寫、口頭或電子方式)發表,經他人根據一定的客觀標準進行審視、評判而重新形成併為人們所接受即社會性接受,由此成為客觀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客觀知識被個體內化和再建構,在獲得意義的基礎上成為個人的主觀知識;個體依據這一主觀知識進一步創造並發表新的知識,由此完成知識建構的一個迴圈。

與知識來源於社會的建構的觀點相適應,認知過程被看作首先是公開的、社會性的,其次才是私有的和個人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認知並不存在於個體的`內部,而是存在於人際之間。

學習理論的分散式認知理論認為個體的認知發展與成長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這種變化是一個互惠的過程,注重個體、環境及文化製品的互動。它從個體的智慧開始,通過個體間相互學習和指導以及通過熟練使用工具而達到目的。該理論旨在向人們解釋人類行為中的認知過程是如何突破個體的侷限而分佈到環境中的。因此,分散式認知理論特別強調個體、技術工具間為了執行某個活動而發生的互動,是網路協作學習系統設計與實現的重要理論方法。

學習理論中的情境認知理論(Situated Cognition)同樣非常關注社會性互動作用,其“實踐共同體(communitiesofpractice)”的概念表明,在實踐共同體中的學習者,起初只是一個“新手”,處於共同體的邊緣,在向共同體中心移動的過程中,他們會更多地接觸共同體中的文化,並開始扮演專家或熟手的角色15。因此,學習不僅是情境性的,知識需要通過活動產生,而且學習還是共享某一情境的社會單元的構建過程,知識是合作的產物,人們通過不斷的互動增強了參與特定情境共同活動的能力。

語言構築了社會互動的物質基礎。符號和工具的中介在知識的建構中起了關鍵作用。語言更被維果茨基推為“工具之首”。語言的獲得可以促進認知的發展。語言可作為一種中介物,幫助學生建構自己有關世界的知識,並隨後對這一知識進行檢驗、精製和反思;語言也是與他人相互作用,進行文化與思想交流的中介,而社會性互動是文化共享與傳遞的主要途徑,是認知和掌握語言的基礎。

總的來看,學習的社會建構理論為協同知識建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也直接推動了協作學習在近期教育改革以及教育技術領域中的迅速發展。因此有關學習的研究更多地關注人的社會性互動,關注審視問題的多重視角、多元價值以及視界的交融,關注以各種符號體系為載體的人類文化對個體發展、個體間相互作用的中介意義,關注個體智力與集體智力的有效互動。協作成為學習的中介,而協作學習也成為社會建構主義應用和深入研究的典型範式。

三、參考文獻

[1]劉春立.虛擬教研的方式及其應用[J].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0(12):110-111.

[2]黃紅梅.網路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J].湖北教育報,2006,(10):104.

[3]Full ford,C.P.&zhang,eption sofinteraction:The critical predictorin distance education [J]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993,7(3):8-12.

[4]趙健.學習共同體一關於學習的社會文化分析[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5]黃偉.教師網路學習[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06.

[6]劉軍.社會網路分析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7]葉新東.網路環境下的社會網路分析[D]華東師範大學,2004.

[8]劉軍.社會網路分析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9]劉軍.整體網分析講義--CINET軟體應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邱峰,葉新東.網路學習社群的社會網路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02):37-41.

四、論文提綱

1緒論

1.1研究背景

1.1.1網路教研與網路互動研究的發展

1.1.2專案背景

1.2研究內容與思路

1.3研究目的和意義

1.4研究方法

2文獻綜述

2.1相關概念解釋

2.1.1教師網路學習共同體

2.1.2社會網路分析

2.1.3協同知識建構

2.2相關理論基礎

2.2.1學習的社會建構視角

2.2.2群體動力學理論

2.3相關研究現狀

2.3.1網路教研的研究現狀

2.3.2協同知識建構的研究綜述

2.3.3社會網路分析方法在教育領域應用的研究現狀

3QQ群環境下教學研討中協同知識建構互動分析體系的構建

3.1協同知識建構的過程維度

3.2話題維度分析

3.3社會關係維度分析

3.4補充分析

4QQ群環境下教學研討中的互動實證分析與策略研究

4.1第一次網路研討分析

4.1.1第一次網路研討會背景介紹

4.1.2協同知識建構的過程分析

4.1.3話題分析

4.1.4社會網路分析

4.1.5第一次網路研討分析結論與策略

4.2第二次網路研討分析

4.2.1第二次網路研討會背景介紹

4.2.2協同知識建構的過程分析

4.2.3話題分析

4.2.4社會網路分析

4.2.5第二次網路研討分析結論與策略

4.3第三次網路研討分析

4.3.1第三次網路研討會背景介紹

4.3.2協同知識建構的過程分析

4.3.3話題分析

4.3.4社會網路分析

4.3.5第三次網路研討分析結論與策略

5結論

5.1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結論

5.2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