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求職故事>

求職故事:擇業的想象力

文思屋 人氣:1.29W

我本不該成為社會學學者,我本應成為一名醫生,因為我整個大家族都只有兩個職業:醫生和計算機工程師。從小到大我就認為天底下只有這兩個職業是“有出路”的,而軟科學,比如社會學,那簡直就是失業的代名詞啊!可以想象當時我轉學社會學曾引起家族裡怎樣的擔憂。其實不僅中國家庭偏愛應用科學,很多西方家庭也有非常實際的求學—就業觀。比如先生小巴最近有個讀政治學與經濟學雙學位的英國學生,因為經濟學科目不及格數目太多,差點被學校開除,但好歹轉為政治學單學位。雖然很不光彩,學生本人可高興壞了,他說本來他就只對政治學感興趣,經濟學是當年家長出於就業考慮而強迫他加上的。

求職故事:擇業的想象力

這樣的例子大概每個人身邊都有幾個:在“飯碗”的框框下,把自己束縛在貌似“摸得著”的專業裡。穩妥沒有錯,但是,套用社會學家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的概念,我們大概也需要一種將日常經驗與社會種種職業角色關聯起來的思考方式,一種“擇業的想象力”。比如當我發現原來社會學可以讓一個人踏上政策討論的舞臺,參與工業標準的制定,進入文化藝術市場,甚至體育傳媒之後,我才意識到原來真正的天地比醫院或軟體公司要寬大多啦!

大學本身對這種擇業想象力的培養有直接關係。比如大部分來讀社會學本科的學生,畢業之後都不會成為“社會學家”,絕大部分甚至都不會做和學術相關的工作。那他們在大學3年期間能學到什麼對以後職場上有用的東西?莫非只是換一紙文憑麼?

我在肯特大學教社會學,最強調的就是讓學生明白他們都收穫了怎樣的“可轉移技能”。比如,你知道社會學基本方法中的田野調查和“民族誌”基本撰寫方法其實是現代商界很受追捧的市場調查方法之一嗎?而貌似枯燥的文獻綜述正是大多數諮詢機構尋找的整合分析資訊的技能。這不僅是簡單地提高他們的就業率,而且能讓他們在今後職場上遇到問題時,馬上能找到自己已經駕馭的解決方法。

絕大部分人都熟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但仍依賴於傳統分科教學的高等教育,似乎需要對這條理論進行升級。我總結為“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逾”,即傳授在某種領域的方法,不如傳授這個領域的方法如何能移嫁到不同領域上。這大概是教育“逾越”性最簡樸的一層意思吧。

當然,擇業的想象力也需要從另一種角度考慮就業。大一新生入學的時候,我問我的學生為什麼會選擇學社會學,除了有學生回答這是自己的興趣、長項之外,還有一個小女孩說:“其實我真不知道將來我一定會做什麼,所以我選擇了社會學,因為它把我未來的路留得寬寬的`,從這裡我可以轉向任何我想去的地方。”這個回答讓我覺得既現實又智慧。的確,十七八歲,人生剛剛開始,也許比撞對專業更重要的,是把通向未來的門徑拓寬。

擴充套件閱讀:

曲線求職:有準備才有機會

相對於大四學生小李,同樣是90後的小王看起來是那麼的幸運。

小王是今年6月畢業於安徽省某非211高校,談到自己當初的求職經歷,小王說自己真的運氣比較好,因為自己所學專業是工商管理,並不怎麼好找工作,在校期間也投了幾十份簡歷,收到的回覆卻屈指可數。於是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畢業論文初稿寫完後,自己便決定離校到上海找工作。

到了上海,小王很快在鏈家地產找到了一份房產銷售工作。小王說:“當時面試的時候就很順利,因為自己性格比較開朗,語言表達能力還不錯,而且並不介意天天外出的工作條件,於是就直接開始實習了。雖然實習每月只有2000多元,但是也是這個銷售工作歷練了自己。每週帶五組客戶看房,每季度要成交一單。在實習期只要成交一單就可以轉正,轉正後的每月底薪5000元。”

但是,事情的發展總是不如小王想象的那麼順利,4個月的時間,雖然銷售經驗更加豐富了,與客戶溝通技能更上一層樓,但他還是沒有完成一筆成交的買房單子,最後便主動辭職了。

幸運的是,在大學同學的介紹下,將簡歷直接投給了“餓了麼”人力資源部的招聘負責人。小王說,自己能很好的把握這次機會得益於4個月的銷售經驗,做銷售真的使自己有了一個巨大的提升。小王說:“在校園內的時候,許多學生尤其是女生都會很靦腆,不願或不會與別人溝通交流。但是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不僅看中你的個人能力,還會看重你的為人,你的性格。如果你只讀死書,即使學習再好,拿了許多獎學金,但是你根本不能為公司帶來利益,又有什麼用呢?”

小王從7月底就開始了在“餓了麼”工作,現在6個月試用期已經過半,對於工資,小王說他是很滿意的,甚至覺得“餓了麼”給自己的工資超乎自己的期望了。試用期底薪3500元,且有津貼和各類補貼,拿到手的月薪5000多元。對於他這個剛剛進公司的應屆畢業生來說,是不錯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