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手抄報>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集錦

文思屋 人氣:3.1W

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集錦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1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2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3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4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5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6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7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8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9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10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11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1:

最近,我們學習了圓柱、圓錐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式。我認真學習了課內知識,並做了一些課外練習鞏固所學知識。綜合學習和練習情況,我對相關知識進行了總結和歸納: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線六個方面:

一是卷。就是把一個長方形形狀的紙捲成圓柱的形狀,然後算圓柱的最大體積。例如:一個長12,56米、寬9。42米的長方形,捲成一個圓柱,重疊部分忽略不計,求圓柱的最大體積。這種題目有兩種可能,以長為圓形或以寬為圓形。因此,要把這兩種可能都算出來,然後比較。這種題目要注意的是:必須看清楚是用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捲成圓形。

二是轉。就是把一個長方形的紙,延一條邊旋轉3600,求所得形狀的體積或面積。舉個例子:一個長方形長8釐米,寬5釐米,以長為軸旋轉一週,算得到的形狀的體積。一個長方形的紙,旋轉一週得到的形狀是圓柱體,然後利用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這種題目要注意是用什麼形狀的紙旋轉的。

三是削。就是一種形狀的物體,按一定規則消除一些部分,計算剩下形狀的體積或表面積,這種題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計算出來,不能偷懶只計算一種。

四是鑄。就是把一種形狀的物體融化成液體,然後重新澆鑄成另一個形狀的物體。這種題目要抓住形狀雖然變化,但體積不會這一關鍵點來考慮。

五是增。就是在一種形狀上再繼續增加一種形狀。這種題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六是切。就是吧把一種形狀切成幾段,然後告訴你增加了什麼,增加了多少,讓你計算原理的,這種題目要看清楚是怎麼切的,切了以後有什麼變化,面積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對近期學習內容的總結和思考,大家說數學是不是很神祕而又充滿趣味呢?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2:

今年春節前,我們回了外婆家鄉——電白。那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周圍都是山,還有一個大水庫。這裡的人們都是吃自己種的菜。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大塊的菜地。

這天我們讓外婆帶我們去看看她的菜地。我們來到田裡,一眼望去,綠油油一片映入我的眼簾,就像一塊塊毫無瑕疵的碧玉。慢慢看去,地裡種的是各種各樣的蔬菜。突然,外婆問我:“羨欣,我要你算一算這塊田的面積,這塊田是梯形的,上底是9米。下底是14米,高是下底的二分之一,那麼這個田的面積是多大?”我想剛好可以利用這學期的'知識: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然後先算高:14÷2=7(米),接著按梯形的公式來計算:(9+14)×7÷2=80。5(平方米),最後等於80。5平方米,於是我回答外婆:“這塊田有80。5平方米。”外婆說:“嗯,沒錯,那你再算一算如果這塊田種的是大白菜,每顆菜佔地面積是225平方釐米,這一塊地共能種多少棵白菜?”我靈機一動:把225平方釐米化成0。0225平方米。然後80。5÷0。0225≈3577(棵)。外婆欣慰的說:“嗯,不錯,不錯,看來你數學學的不錯,要知道,在生活中數學可是有很大用處的。”我笑著點點頭。

在生活中處處都會用到數學,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3:

今天在數學的課本中看見了一道題“生活中的數學題”。題目是:“我們國家大約13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角錢,如果這樣的話,我國全國就節約了約1300萬元了。如果國小生從一年級到大學大約要節約1萬幾千元錢了,那麼這筆錢可以供給1805位失學沒錢上學的小朋友,把這筆錢給那些人,那豈不是很好嗎!”

看了上面的資訊,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來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為我想了想:如果這大約13億的人口,都浪費了1滴水,那麼一共約浪費13億滴水了,那麼大家想一想13億滴水大約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水龍頭下面滴1000滴水,用稱稱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動筆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噸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個月用了一噸水計算的話,那麼260噸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問我父親:“1噸水能夠發多少度的電?”父親說:“1噸水能發100度的電。”那也就是說260噸的水可以發26000度的電了。

哇!我一下子驚呆了,260噸水竟然可以發揮這麼多的作用啊!所以我們現在要節約所有的水,不要浪費掉一滴滴的水了,我們要養成節約這個好習慣,不能再浪費了。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4:

下午父親從順德回來了,吃過晚飯,父親說:“飛飛,我來考考你數學,好不好?”我拍著胸脯說:“沒問題 !”父親說:“這個月我漲工資了,我比你媽工資高,我倆的月工資加起來是3500元,月工資差是300元,你說我一個月拿多少工資?” 聽了父親的話,我動手在紙上畫出了線段圖幫助我理解,

我很快算出了答案,並且告訴父親。首先把母親的工資看作和父親同樣多,那麼父親、母親的月工資一共是3500+300=38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父親的月工資。就是3800/2=1900(元)。

父親聽了,滿意地直點頭。這時,正在做飯的母親對我說:“你還有其它方法嗎?”我靜下心來再次觀察、思考,我發現此題關鍵是找出以誰作標準的問題,標準不同,方法也就不同。於是,我有了第二種方法:“就是以母親的工資作標準,假設父親和母親的工資同樣多,那麼倆人的月工資和就是3500-300)=32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母親的月工資最後加上父親比母親多的300元,就是父親的月工資啦,也就是3200/2+300=1900(元),對不對?”父親聽了,滿意的點點頭,“看來奧數班沒白上嘛!哈哈!”父親還表揚了我,都是數學幫了我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