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

文思屋 人氣:2.6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這兩種平面圖形,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內容、線索,並明確活動的目的。要求學生通過數、折、量、比等方法,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空間觀念和交流能力。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比較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徵的歸納總結。

二、說教法:

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國小生好奇好動的特點以及本節課的內容特徵,我採取多種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我設計了小信鴿送信遇到難題,請小朋友幫幫他。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地要求獲取新知的情感,

(2)實踐參與,促進知識能力均衡發展通過操作、實驗等方式,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比較、分析、猜測,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操作是一個手、眼、腦等多種器官協作的活動。我請學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動腦筋,想辦法研究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徵。在這個過程中,手的活動促使了腦的發展,腦使手的動作更加靈活,而手腦並用能使人的思維得到均衡發展。

三、說學法: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本節指導學生以下幾種學法:

1、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數學

“探究”是新課改的一個主題詞,所謂探究,是對問題做出猜想、假設、預測、收集資料、證明的過程。這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兒童的發展來說是最重要的。從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掌握到根據特徵來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所以“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是很適合的。在本節課中,我引導學生利用手中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動腦筋,想辦法,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以及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共同點與不同點等等,內容一步一步推進,使學生逐步掌握了探究這類問題的一些方法。

2、在主動“觸控”中學習數學

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在此基礎上去感悟知識,主動獲取知識。這是本節課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多次讓學生運用數一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發現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徵。讓學生在“觸控”中掌握知識,學會學習方法,領悟知識內在的奧祕,更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內驅力。

3、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學習數學的過程不只是計算的過程,還要能夠在推理、思考的過程中學會交流,進行體驗。課中我安排學生6人一組,想出能證明長方形邊和角特徵的辦法,活動後讓學生及時反饋自己的發現,表述自己獨到的`見解。交流是資訊共享的過程,也是嘗試的過程,通過合作交流,學生互相幫助,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探索新知;互相取長補短,有利於提高學習的效果,和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四、教學程式設計 根據上面的分析,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徵,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

1、老師出示多媒體:請小朋友們來看!勤勞的小信鴿準備將這些信送到哪兒去呢?哪些信送到長方形的家?哪些信送到正方形的家?6號信呢?小信鴿多著急呀!為什麼既不是長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學習了今天這節課,大家就明白了!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學生喜歡的情景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急於探索的情感。

2、舉例小朋友們,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表面又是正方形的呢?通過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揭題 接下來就很自然的引入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索特徵

1、探究長方形的特徵 老師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麼特點呢?同桌交流後,學生自由發言,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