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幼兒園中班說課稿錦集9篇

文思屋 人氣:2.2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中班說課稿錦集9篇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美術活動《有趣的陀螺》。

一選材意圖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啟用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要求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現代幼兒藝術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我選擇了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動手動腦的美術創作活動——有趣的陀螺,讓幼兒自由選擇,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材料、寬鬆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為不同水平的幼兒考慮。通過“目測、尺量、棉線、紙條”多種方法找出圓的中心點後來製作陀螺,讓幼兒去體驗、感受色彩變化的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悅、滿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具體的美術活動能力,我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活動內容、材料。“用尺量、棉線量、紙條對摺”這些在平常美術活動中是很少見的操作方法來進行製作陀螺,這就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好奇欲、積極性,最關建的是這些

活動形式讓孩子充分鍛鍊了他們的動腦、動手的能力,只要動腦、動手就能創作出漂亮有趣的作品。體驗審美愉悅以及滿足感、成功感。還給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自由構圖、用色;大膽表現自我;促進個性發展。

2、目標分析

知識性目標:

⑴讓幼兒學習掌握用目測、尺、棉線量、紙條量的方法確定圓的中心點。

⑵體驗色彩變化的美,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社會性目標:

⑴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及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⑵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他們獲得創造後的愉悅體驗。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製作陀螺的方法。難點:找出圓的中心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1、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

談話法維護寬鬆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

通過欣賞教師製作的陀螺,激發幼兒的興趣。

3、探索法讓幼兒瞭解、掌握找出圓的中心點的幾種方法。

幼兒自己動手嘗試探索,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選擇操作法尊重幼兒個體差異

根據活動內容、材料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放置三個輔助材料:尺、紙條和棉線。讓幼兒自己選擇探索活動。給每個幼兒自由的想象空間。

5、個別指導法為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

幼兒美術活動雖然遊戲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並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

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四教學準備

1、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從家中帶來各種陀螺陳列在教室內。

2、教師製作多種圖案的陀螺若干個。

3、陀螺畫面色彩圖一幅。4、印有直徑6釐米圓形的硬紙片和白色硬紙、牙籤、彩筆、剪刀,供畫圓用的圓形瓶蓋、短尺、火柴棍等。

五教學程式設計

第一部分:談話、提問引出主題

老師以談話的方式,逐一提問①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們看這是什麼?

第二部分:欣賞觀察色彩組合圖,體驗色彩的美

老師逐一出示色彩組合圖,幼兒欣賞觀察,引導幼兒說出或表現出感受。

本環節中難點的突破主要通過老師的陀螺畫面色彩圖,讓孩子瞭解掌握陀螺的畫面設計及塗色方法。

第三部分:幼兒分組創作

第一步:示範創作方法

1、老師簡單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製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規。

2、個別幼兒上前來

按老師的講解操作,老師瞭解幼兒的掌握情況。

3、老師據幼兒掌握情況再示範1—2次。

第二步:介紹活動內容、材料,幼兒按意願選擇活動組。

第三步:鼓勵幼兒大膽製作。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製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主要採用講解和示範突出教學重點;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個別指導突破難點。

第四部分:幼兒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採用談話法,通過討論,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要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悅體驗。

第五部分:結束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後,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製作陀螺,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2

一、說選材和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使幼兒獲得基本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掌握與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學科的基礎知識,促進幼兒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充分而和諧的發展。我選擇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發展水平,為幼兒所能理解和接受。我選擇的故事“樹蔭”,有助於幼兒發展智力和想象力,培養了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和學說普通話。從語言領域講,“樹蔭”比較適合孩子早期閱讀的,故事能引起幼兒的喜愛。從科學領域講,故事中涵蓋了光與影子的關係,通過設計更好的引發幼兒對影子與光的探索興趣。

二、說目標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在感知故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伴交流和討論,知道太陽位置的移動會導致樹蔭的變化。

三、說準備

為匯入課題進行“小影子”遊戲,我準備了實物手電筒、小鬧鐘、小茶杯。

為了更好地達到活動目標,我還準備了圖片,語言磁帶,小口袋書。

四、說教學方法

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相互滲透,根據《綱要》要求,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和遊戲之中,如:採用實物教學法進行“小影子”遊戲,直觀教學法出示圖片,注重學科整合,把數數、點數這種教學知識滲透到語言課中,將故事以口袋書的形式出現,做一本小書放在口袋裡,想看的時候拿出來看,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創造性地講述故事,潛移默化地進行識字教育,提高幼兒對文字元號的興趣,通過不同形式訓練了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以及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五、說教學過程

1、以“小影子”遊戲的形式出現,讓幼兒觀察燈光下物體的影子,讓幼兒知道影子會隨著光的移動而改變位置。

2、出示圖片,讓幼兒點數圖片的張數,自己看畫面、想內容、提問、交流、討論。

3、播放磁帶,聽故事。

4、通過教師講述、提問,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

5、看口袋書,教幼兒認識書的頁碼、首頁、故事的名稱,複述故事情節。

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在感知故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伴交流和討論。

2、知道太陽位置的移動會導致樹蔭的變化。

活動準備1、手電筒、小鬧鐘、小茶杯2、語言磁帶3、圖片4、小口袋書活動過程1、開啟手電筒,進行“小影子”遊戲,讓幼兒觀察燈光下物體的影子,讓幼兒知道影子會隨著光的移動而改變位置。

2、出示圖片,讓幼兒點數圖片的張數,和圖片上物體的個數,讓幼兒自己看畫面、想內容、提問、交流、討論。

3、播放磁帶教師:你們看到的圖片,是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熊在幹什麼?

4、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中說了一件關於小熊的事,是什麼事?

(2)小熊最後對著太陽說“你真壞”,太陽是真的壞嗎?(幼兒根據經驗,理解陽光是會變化的科學道理)

(3)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小熊嗎?為什麼?小熊是被什麼燙醒的?它想用什麼方法將樹蔭留住的?它能留住樹蔭嗎?為什麼?

5、發放小口袋書,引導幼兒認識書的首頁、頁碼,認識故事的名字,簡單複述故事。(我拿的什麼?跟別的書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一起來說這個故事。)

6、引導幼兒積極地為小熊想辦法,怎樣才能睡個又香又甜的涼爽覺?(到房間裡、開空調、電扇……)

結束:今天小朋友們聽課都很認真,小口袋書就送給小朋友們了,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把認識的“樹蔭”兩個字教給爸爸、媽媽……活動延伸在故事角中放置《樹蔭》的錄音帶,請幼兒遊戲時選聽。課後玩“踩影子”遊戲。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班下冊科學教育活動《我愛大樹和小花》。《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樹和花,對於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戶外活動時孩子總會不經意地去看看、摸摸,有時還會說一句,如:這顆樹好大哦,這朵花好漂亮哦,有時候還會進行追問,如:這顆叫什麼樹,這叫什麼花……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慢慢淡化了對身邊花草樹木的愛護,甚至親手破壞身邊的環境,如:亂砍樹木,亂摘花朵……結合中班建構式課程中的主題教學《大樹和小花》的內容,我設計了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我愛大樹和小花》,引導幼兒要保護身邊的花草樹木,清楚花草樹木與人類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作用。通過掛圖與教材的閱讀理解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從而萌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引導性的作用。根據《新綱要》在科學領域中提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制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1.目標一:欣賞圖片閱讀教材,理解圖片內容知道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

2.目標二:欣賞圖片並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幾種花草樹木的名稱和作用及其保護方法。

3.目標三:瞭解花草樹木與人類的依存關係,萌發幼兒保護花草樹木及環境的意識,產生愛樹愛花的情感。

(目標定位:通過欣賞圖片閱讀教材來了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瞭解花草樹木是怎樣為人類服務的,萌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

三、說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中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該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和幼兒的角色都是教學活動的主人翁,主要是以幼兒為主。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享受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快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圖片觀察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進行欣賞,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內容及其意思。“遊戲法”通過遊戲讓幼兒親身體驗怎樣愛護花草樹木讓幼兒更深一層的瞭解愛護花草樹木需要做的事情,在遊戲中讓幼兒學會愛護花草樹木的深刻內涵。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中準備:掛圖四幅、幼兒用書第37-38頁、五幅環保畫(例如:樹木被破壞、花朵被摘……)、製作花朵大樹頭飾幼兒人數各一半

五、說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瞭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依存關係。(主要提高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

活動難點:幼兒理解什麼是光合作用,願意講述花草樹木的好處,用“樹真好,……或者花真好……”的句式表達。(提高幼兒的表達方式能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一段有含義的話。)

六、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四大部分:匯入活動;基本活動;遊戲活動;延伸活動。

(一)匯入活動:(問題匯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幼兒園裡面開了很多花,種了許多樹呀,那你們喜不喜歡呢?為什麼?幼兒討論:為什麼喜歡幼兒園裡面的花草樹木?通過此問題來引出接下去的基本活動。)

(二)基本活動:

讓幼兒欣賞、理解圖片內容及其意思,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並與同伴討論自己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

教師:

1.請小朋友把教材翻到最後一頁(37-38頁),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幼兒互相討論,教師找一部分小朋友講一講看到了什麼,對圖片的瞭解有多少)

2.逐一出示掛圖並分析每張圖示的意思,當出示掛圖(四)的時候著重向幼兒解釋光合作用對人類的重大作用。(第二次看掛圖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瞭解圖示內容,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教材內容,明白教材的教育宗旨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萌發幼兒喜愛花草樹木的情緒情感。)

3.逐一出示花草樹木被破壞的照片,幼兒進行觀察並說出自己的感想,提出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通過反面的例子來提升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並深刻體驗到愛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

(三)遊戲活動:

“我是大樹、小花”遊戲,幼兒體驗怎樣保護花草樹木,學會用自己的方法保護花草樹木。

教師示範:

1、教師示範扮演花朵帶上花朵的頭飾,讓幼兒扮演花朵的主人並讓幼兒為花朵天天澆水等等最後教師將花朵開心的心情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讓幼兒從直觀上發現愛護花草的好處。

2、教師組織幼兒玩以上游戲。(教師組織幼兒玩遊戲並帶上相應的頭飾,互相輪換玩遊戲。)

教師組織幼兒總結活動:

我們的小朋友都很不錯想了那麼多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我們的花草樹木們都很高興。小朋友們在遊戲中感受到花草樹木的快樂和難過了所以懂得怎麼去保護他們了,那麼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去做呢,老師請我們小朋友自己說說看以後你應該怎麼做,怎麼去保護我們的花草樹木們,怎樣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的美麗。(幼兒互相總結自己的觀點,互相討論自己的想法並將自己好的想法付諸於行動。)

(四)延伸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為幼兒園的花草樹木們貼上愛心標籤。

2、教師選擇合適的時間,帶領幼兒為花草樹木們澆水、鋤草……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強壯的身體才是一個健康的孩子,而幼兒齲齒已非常普遍,嚴重影響幼兒的生活,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齲齒的關鍵。本次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動畫、歌曲和兒歌來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及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使幼兒成為一個講衛生的好娃娃。

新《綱要》中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滿足幼兒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本活動有效地滿足幼兒的獨立需要,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使幼兒擁有健康的身體。

2、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主題網路的.活動目標是在生活中體驗快樂,知道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很重要,解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主題目標的嚮導下,我制定

本次活動目標如下:

①激發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②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服務的能力。

③引導幼兒學習聽歌曲間奏,較自如演唱歌曲並能創編簡單動作,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3、活動重點、難點

本活動注重健康、藝術領域的發展,所以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幼兒聽歌曲間奏,自如地演唱歌曲,幼兒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及正確的刷牙方法。難點是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聽間奏演唱。

4、活動準備

寓教於樂是幼兒掌握知識、學習技能的關鍵,如何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科學性、活動性、綜合性,我做如下活動準備:

①活動前的準備

家長工作:請幼兒在家中觀察大人是如何刷牙的,請家長配合教師正確引導幼兒刷牙。

環境創設:請每位幼兒從家中帶來牙刷、牙膏、牙缸一套,擺放在活動室。

資料收集:準備動畫表演《哎喲,牙疼》一段及蒐集相關資料。

物質準備:課件製作《刷牙》樂譜、節奏譜及《刷牙》的兒歌。

②活動中的準備:牙齒模型、牙刷及多媒體。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活動的核心問題,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我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講解法

是指將抽象的知識內容用直觀、生動的形式來示範講解,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活動目的。如何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是本活動的重點。在活動中,我結合牙齒模型,示範講解刷牙的方法,激發幼兒嘗試的慾望,讓幼兒在模擬刷牙的基礎上,按刷牙程式實際操作,教師隨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方法,真正做到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

2、默唱法

在歌曲《刷牙》的教學中,幼兒要聽間奏演唱,而中班幼兒往往習慣於一句接一句的演唱,我創新的默唱遊戲法恰恰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即讓幼兒在間奏時心中默唱一遍前一小節的歌曲,從而使幼兒輕鬆攻克本活動的難點。

3、媒體演示法

活動中我把故事、歌曲、樂譜、節奏譜及兒歌製成課件,從而激發幼兒興趣,直觀生動的將活動內容展示出來沒,使幼兒始終沉浸在活動的愉悅中。

此外,我還採用交流討論法、分合演唱法、即興創編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此活動的理解和體驗。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活動,採用如下方法:

1、討論法

分組討論觀看動畫《哎呀,牙疼》和欣賞兒歌《刷牙》的感受,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模唱法

在歌曲教學活動中,我發揮彈唱的特長,以優美的聲音、歡快的伴奏音型吸引幼兒,使幼兒不由自主的模唱,這樣既學會歌曲又帶著歡快的情緒去掌握刷牙方法。正所謂"藝術教育是教育領域之間聯絡的紐帶,藝術的各方面內容都能帶給幼兒愉悅,音樂相當於興奮的語言,它對年幼兒童的愉悅功能又是其他任何藝術形式都不能與之相比的。"

3、即興創編法

幼兒學習歌曲後,通過自由探討變換多種演唱形式,而一改以往幼兒先安靜再聽從安排,真正做到幼教的互動原則,同時也增進師幼的感情,使活動得到昇華。

其間,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活動程式

1、觀看動畫,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動力,抓住幼兒心理,貼近幼兒生活是激發幼兒興趣的關鍵。在活動開始先請幼兒觀看動畫《哎喲,牙疼》,幼兒自然而然地將自己融入故事中,初步解保護牙齒重要性,並說出自己保護牙齒的方法。本環節採用提問、討論等多種形式,既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又拓展幼兒的思維,從而巧妙地匯入本次活動的主題——刷牙。

2、結合模型示範講解

本次綜合活動的主題"天天來刷牙"主要告訴幼兒為什麼愛護牙齒,如何保護牙齒,為此我採用最直觀的方式,用牙齒模型來示範刷牙方法(展示牙齒模型),教育幼兒上牙從上向下刷,下牙從下向上刷等,使幼兒輕鬆、快速地掌握正確刷牙方法。在模擬基礎上,讓幼兒動手實踐,這一環節大大激發幼兒的表現欲、嘗試欲。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方法。

3、即興創編,興趣盎然

"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是《綱要·藝術》的重大突破之一。

幼兒學習《刷牙》這首歌曲是本活動的一個重點環節,如何訓練幼兒正確聽間奏演唱及唱準八分休止符,我採用的節奏訓練法及默唱法把難點在學習歌曲前一一突破,使幼兒既掌握新的技能又以飽滿歡快的情緒演唱,在歌曲表演中引導幼兒創編動作及採用多種演唱形式,使每個幼兒都發揮其獨特的才華,適時賞識又使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較好的將藝術融入健康,達到完美的統一。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該活動選自於大主題《有趣的昆蟲》,昆蟲世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炎的夏天,大自然中隨處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面對這一切,成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孩子卻會歡呼雀躍,用充滿好奇的眼睛去觀望,用充滿靈性的耳朵去聆聽,還會邁開那雙活潑好動的小腳去追逐,有趣的昆蟲引發了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了孩子探索的渴望,因此我將選擇其中的《美美和醜醜》這一活動來滿足幼兒對昆蟲的好奇心。

二、說教法:

在這一活動中,我為了讓幼兒更形象、更直觀的瞭解蝴蝶的生長曆程,我將在活動中採用圖片講解法、碟片演示法、表演法、遊戲法。

三、說遊戲性與整合性: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玩我想變成一隻蝴蝶和蝴蝶與小花兩個遊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蝴蝶的生長過程,充分體現寓知識於遊戲這一理念,在該活動中我還通過觀看碟片來讓幼兒獲取蝴蝶的成長知識,整合了語言、科學、音樂表演方面的知識領域。

四、說教學目的:

讓幼兒知道蝴蝶的生長過程,從而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五、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採用語及圖片相結合匯入主題--講述故事--觀看碟片--遊戲活動--結束

六、說教學準備:

蝴蝶及毛毛蟲圖片、碟片、事先學會《我想變成一隻蝴蝶》兒歌。

七、說教學過程:

1、幼兒猜迷語及看圖片匯入課題。

2、故事《美美和醜醜》

3、幼兒觀看碟片。

4、表演遊戲:我想變成一隻蝴蝶。

5、遊戲:蝴蝶和小花。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蘿蔔回來了》。

一、說教材:

《蘿蔔回來了》是一篇講述小動物們相互關心的童話故事,故事中以“蘿蔔”為線索,將小動物們把蘿蔔送給朋友分享的一個個情節,串聯成一篇充滿愛心和喜劇特色的故事。故事採用反覆式的結構,類似情節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其中描述小動物心理活動的語句既有重複,又有不一樣的內容,既易於為幼兒掌握複述,又對他們有一定的新鮮感,這一種方式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兒思維的特點,因而可以很好的為幼兒接受。

故事中所反映的“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情感主題,正是當今孩子所缺失的一種美好情感,因為“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以及充斥利益因素的快節奏社會生活,讓現在大多數幼兒都缺乏“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情感體驗,進而造成了孩子的“霸道”、“自私”,這和我們和諧社會的發展宗旨是背道而行的。新《綱要》中也提出:“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可見向孩子進行關愛他人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我們中班孩子,他們的交往熱情日趨高漲,並已逐漸學會了交往,這時候,給他們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友善的交往情感態度,對他們今後的為人處世都將起到一個不容忽視的影響。

結合故事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特點、培養目標,因此我選擇了《蘿蔔回來了》這個故事為活動內容,希望通過故事中善良、生動地人物形象來激發孩子們關愛他人的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一)、根據新《綱要》中的總目標,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幾個目標:

1、 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這是從孩子的知識培養維度考慮制定的,由於中班孩子的理解水平還處在初級水平,傾聽能力還需加強,加上本故事內容是很長的,所以我從故事的線索出發,讓幼兒來逐步理解故事內容。

2、學習複述描述動物心理活動的語句。

這個目標是從孩子技能的培養維度出發的,中班的孩子雖然能獨立講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但講話有時會斷斷續續,因此,我以語句的複述學習來促進幼兒的完整講述能力。同時我們也知道“行動和言語是相互強化的”,因此,我把這句心理描述的關鍵語句提煉出來,語句的複述也是增進孩子感受故事情感的有效方法。

3、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這個目標是從孩子情感態度培養維度出發制定的,“關愛他人”、“與人分享”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們中班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應建立的情感態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標。

(二)、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因為故事是語言技能鍛鍊、情感表述的載體,只有把握了故事內容,才能進一步挖掘其教育意義,所以我把“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作為活動的教育重點。

難點: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因為情感的體驗是抽象的,中班幼兒的理解水平又有限,所以只有孩子在理解故事內容、充分把握故事人物形象的基礎上,移情至自己的生活經驗,才能激發起孩子對“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所以我把它作為我的活動難點。

三、說教學準備:

本次活動我準備了以下幾樣物品:

知識準備:幼兒認識故事中所涉及的動物以及食物。

物質準備:雪天背景圖一幅,大蘿蔔圖片一張,故事錄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角色圖片各一張,腳印組合成的箭頭、打x的嘴巴圖片各4個;幼兒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圖片。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他們的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階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角色圖,能夠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同時大蘿蔔圖片和腳印組合成的箭頭,清晰地表現出了送蘿蔔的過程,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這種“自己捨不得吃,要和朋友分享”的愛的傳遞過程。幼兒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圖片的運用,可以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以景促情,豐富孩子的表達。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我從“支援”、“引導”、“合作”三方面出發,主要採用了下列幾種教法:

創設情境誘導法:利用背景圖片(大雪天),烘托出“蘿蔔”的珍貴,這一情景也讓孩子進入了故事情境,為後面體驗“關愛他人、與人分享”增加了感情砝碼。

另外,在幼兒情感遷移部分,我也運用了“創設情境誘導法”,以孩子平時和同伴交往的情境照片,來喚起孩子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的經驗。這是因為中班孩子的記憶是無目的的,因而容易遺忘,所以需要一定的情境來激起他的回憶,促進孩子的情感體驗。

設問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慧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賞之前我都進行了設問,讓孩子帶著問題進入故事情節,這樣不僅增強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讓孩子能有目的的傾聽故事,利於故事內容的理解。

講述法:中班幼兒的有意注意增強了,運用語速、音量的變化,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直觀演示法:由於孩子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階段,抽象思維還未形成,所以對事物的認識依賴於圖片、模型等,這個故事雖然內容重複,但是涉及的人物眾多,容易混淆,運用圖片的直觀演示,讓孩子對人物形象以及“送蘿蔔”的過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討論交流法:新《綱要》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討論交流發,如討論:“為什麼蘿蔔又回來了?”、“小動物們為什麼都不吃蘿蔔?”來引導孩子萌發“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的意識。

(二)、學法:

依據“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我採用了以下幾個學法:

觀察法:孩子對生動的圖片總是有興趣的,所以我採用觀察法,讓他們觀察背景圖(大雪天)以及角色圖,這樣不僅增強孩子的活動參與性,也幫助孩子抓住故事線索,瞭解故事內容。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這也充分體現了新《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同時,討論的形式能給孩子寬鬆的講話空間,利於孩子思維的發展。

視、聽、講結合法:這樣讓孩子通過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語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機融合,特別是觀察“送蘿蔔”過程圖的環節中,孩子們在明晰角色間關係的同時,聽聽、講講,利於故事內容、語言的學習。

模仿扮演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心理描述”語句的學習中,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模仿角色的心理對話,在角色表演中體驗同伴間互相關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情境體驗法:情感的激發是需要介質的,特別是中班孩子,孩子處在具體思維像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記憶特點、語言表達能力決定了他們不能把曾今發生的事情帶著感情完整講述出來,所以運用情境體驗法,在一幅幅的情景圖片幫助下,孩子才有話說,有情抒。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內容重複、語言通俗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激趣匯入,引發疑問。——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瞭解故事內容。——分段欣賞故事,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故事情感,遷移故事主題。

1、激趣匯入,引發疑問。

師出示背景圖,展開談話:“這是什麼季節?”“雪地裡有什麼?”“這麼冷的天,小兔子出來找東西吃,它看到蘿蔔會怎麼樣?”

此環節的重點是激起幼兒的興趣,引出故事的線索,運用了觀察法和討論法,讓孩子對故事的背景有一個瞭解,突出了蘿蔔的珍貴。同時,在討論中可能有的孩子會說出“把蘿蔔吃掉”、“拔蘿蔔藏起來”等想法,幼兒討論得出的結論能讓孩子在故事傾聽過程中產生情感衝突,利於幼兒對故事主題的把握。

2、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設問:“故事裡有哪些小動物?”“小動物有沒有把蘿蔔吃掉?他們是怎麼做的?”教師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角色圖。

此環節的重點是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提問法、演示法,幫助孩子瞭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蘿蔔”這一線索的發展情況。

3、分段欣賞故事,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

師分段講述故事,並提問:“蘿蔔是從哪裡來的?”,“小兔子把蘿蔔送給了誰?它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接下來又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按順序擺放角色圖和箭頭和打x的嘴巴圖片,並鼓勵幼兒用生動的語言模仿小動物的心理描述語句。隨後,教師組織幼兒幼兒觀察“送蘿蔔”路線圖,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動物心理活動的語言來集體介紹送蘿蔔的過程。

此環節的重點是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教師通過提問法、直觀演示法的教法幫助孩子瞭解故事中情節的發展順序,幼兒通過視、聽、講結合法,模仿扮演法來學習重複的語句,增進對故事情感的理解,“送蘿蔔”路線圖的運用幫助孩子清楚瞭解了故事發展的順序,解決了本環節的重點。

4、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故事情感,遷移故事主題。

教師提問:“蘿蔔是誰第一個發現的?最後又回到了誰的手裡?小動物為什麼都不吃蘿蔔?”“你喜歡故事中的小動物嗎?為什麼?”通過孩子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知道要關心朋友,有好東西要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並順勢介紹本故事的名稱。

接下來是遷移故事主題,通過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你是怎麼樣來關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麼樣來關心你的?”等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若孩子講述有困難,教師則可以播放幼兒生活中相互幫忙的情境圖片,幫助孩子講述。最後師小結:“我們小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願意與人分享,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此環節的重點也是本活動的難點,即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教師運用討論交流法、情境體驗法來激發孩子對故事情感的把握和遷移,因為孩子的記憶是無意識的,同時孩子情感表達的語言能力還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體事物,因此孩子生活情景圖片的運用可以達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決了本環節的難點。

活動結束。

延伸活動:

1、故事表演;

2、自制禮物送給朋友。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所以我覺得這種孩子參與的形式能讓孩子較深刻地感悟到這個“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並把情感的理解上升到實際行動中。

六、說活動反思:

1、給孩子一顆“質疑”的心。每個環節中都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聽故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進入故事情景,在和自我理解產生衝突中,把握故事內容。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每個故事都蘊含一個美好的情感,要讓故事喚起孩子的情感理解,除了應用故事本身的情景創設外,還應結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只有孩子自己真正體驗過的情感,才能給孩子內心產生共鳴。

以上是我對中班語言活動《蘿蔔回來了》的說課稿,謝謝各位老師!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編寫的《幸福的種子》早期閱讀繪本教學活動,這套繪本內容豐富,理念更新,激發了幼兒強烈的閱讀興趣。《白羊村的美容院》就是繪本中頗有意思的一個閱讀故事。該繪本通過輕鬆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圖畫來提醒我們的孩子如何在資訊迅捷、價值多元的時代,懂得把握自己的方向。因此我特別設計此次活動旨在讓幼兒以白羊村的故事為戒,讓孩子從小懂得喜歡自己,不迷惑於表面的新貌,不盲目模仿他人。

二、說學情

我班幼兒都是一些5歲左右的孩子,屬中班下學期年齡段的孩子。從小班開始,我們就很重視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培養。經過一年多的閱讀實踐,我班幼兒有了一定的閱讀水平:他們可以注意傾聽別人說話,會說普通話並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對語言、圖畫及文字很感興趣。想象力也特別豐富,有較濃厚的閱讀興趣。

三、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教材和本班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我將目標設定為:

1、感受故事的詼諧、滑稽。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3、有自己的審美意識。

根據目標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於:讓幼兒理解白羊村為什麼會流行不同的顏色和式樣。

難點是:引導幼兒理解為什麼最終白羊村恢復了白色。

四、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

活動中主要讓幼兒觀看形象直觀的書本圖片來欣賞,通過精美的圖畫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積極的說、大膽表演,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

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採用不同的感情色彩來表現白羊迷惑於新貌、追求流行的現象,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為突破重、難點做準備,也能較好的集中幼兒注意力。

3、提問法:

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同時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組織幼兒討論:白羊村為什麼會流行起美容?每一種髮色流行時羊村會發生什麼事?為什麼最後美容師會離開羊村?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在活動中,我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片,吸引幼兒注意力,引起學習的興趣。讓幼兒通過傾聽、講述、等方法,在積極參與的學習中達到活動的目的,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不斷採用啟發幼兒想象的方法,給幼兒空間去自由發揮,並給予正面、肯定的評價。鼓勵孩子學習,思考,掌握整個故事內容。

六、說活動

準備1、經驗準備:幼兒對美有一定的自我理解2、物質準備:繪本大圖書一本、幼兒用小圖書人手一本七、說活動程式《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是老師以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本次活動,我根據本課教材內容集中,特點鮮明、語言通俗的特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幼兒學故事。做到各環節之間的相輔相承,有機結合。

(一)觀察繪本封面,初步熟悉故事發生的地點與相關故事角色。

我選擇從觀察故事的封面入手旨在幫助幼兒建構正確的閱讀次序,積累早期閱讀的有益經驗。告知幼兒老師帶來一本大圖書,我們一起來看封面,在封面上你看到了誰?當幼兒觀察到其中的主要角色“一隻臭美的羊時”能接住幼兒拋來的球,從而引發下一個問題“為什麼封面上要出現這樣一隻羊,她怎麼會變成這幅怪樣的呢?”讓幼兒立即猜測封面所預設的故事情節,從而達到在激勵幼兒閱讀故事的同時,幫助幼兒建立閱讀的敏感性和探索欲。其次讓幼兒瞭解每一本圖畫書的封面上除了有圖畫還有字,讓幼兒跟著教師認讀故事題目《白羊村的美容院》。然後進一步提問“誰知道,什麼是美容院?美容院的工作是做什麼的?”、“你聽了這個題目以後,覺得可能會發生什麼故事?”

(二)幼兒自主閱讀,根據觀察到的畫面猜測前半段故事內容(從扉頁到第15頁)。

我在這一環節採取了讓幼兒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的方式進行。我給幼兒設定的問題有:你在書裡都看到了誰?它們在幹什麼?看完後請幼兒來進行自主交流。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到的相關故事情節與內容,出示相匹配的故事特徵小圖,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線索。引導幼兒思考:美容後的白羊,原來是什麼模樣呢?後來發生什麼變化了?請幼兒學會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最後引發幼兒進行討論:白羊村的選美比賽,到底誰能獲勝呢?

(三)師幼集體閱讀,共同瞭解繪本圖書後半段故事內容(從第16頁開始到最後)。

在集體閱讀中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畫面故事內容。教師在幼兒觀察、講述基礎上,進行畫面文字朗讀,幫助幼兒理解畫面。

(四)教師在完整講述故事的同時,引導幼兒跟隨教師的講述速度翻閱繪本畫面進行同步翻讀,進一步感受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故事結束我設定了一個理解性提問:最後,故事中的美容師,為什麼要離開白羊村?以及一個拓展性提問:你覺得白羊村的白羊,什麼時候最美麗?(從而引導幼兒從白羊們的外表美,關注到白羊們的心靈美。)(五)活動延伸:尋找與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美。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8

一、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在幼兒園的一些家園合作活動中,我們需要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些物品和材料,而孩子們都把這些材料物品裝在塑料袋裡帶到幼兒園來,我們讓孩子們把這些塑料袋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櫃裡。在過後的幾天我們奇怪的發現,塑料袋都被孩子們拿了出來當玩具,他們有的把質地比較硬的塑料袋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拿著塑料袋跑來跑去;還有的把塑料袋弄平當手帕在折。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卻成為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後,我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孩子的反應,在後來的活動中孩子們對於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的侷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

二、本班幼兒的情況

我們中三班的孩子大多都是外地的,在家裡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來陪他們學習和遊戲,而且父母基本都不會買昂貴的玩具給他們玩,這也許是他們對塑料袋會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在接觸中發現,這些孩子有著同齡孩子所共有的年齡特點,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在平時的“動手做遊戲樂”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剪、折、貼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活動目標與依據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裝飾,讓塑料袋飛起來,體會遊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的能力。

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具體活動目標的積累便構成了近期教育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乃至教育總目標。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服務的,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其中目標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目標註重全面性。(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

四、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人手一個塑料袋;各類裝飾性材料皺紙、彩紙、玻璃紙、動物紙等;人手一把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簍筐;音樂磁帶。

2、對塑料袋的性質有初步的認識。

3、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於來回跑動。

五、重點和難點

重點:裝飾塑料袋,探索能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塑料袋有一定的認識;分組討論,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

遵循新綱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六、活動流程

整理塑料袋――故事“塑料袋的夢想”――分組討論,想辦法――幼兒動手製作漂亮的塑料袋,並嘗試讓塑料袋飛起來――塑料袋的其他玩法

七、活動過程

1、 整理塑料袋。(兩分鐘;主要教法:教學活動情景化)

師“呀!是誰把塑料袋弄成這樣?”

師“小朋友,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幼“我們一起來把它撿起來吧!”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活動的開始創設了一個到處丟滿了塑料袋的場面,通過實際的場景,讓幼兒很自然的進入了活動,在現場孩子們撿塑料袋非常起勁,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處理塑料袋,同時引出故事“塑料袋的心願”。(五分鐘;主要的教法:故事教學法)

師“現在我們怎樣來處理這個塑料袋呢?”

師“塑料袋一直有一個心願,它想和小鳥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想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幫它”

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塑料袋飛上藍天呢?”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剛開始有一個孩子說要扔掉塑料袋,可是好多孩子說要玩塑料袋.大家討論一至通過要玩塑料袋。那麼塑料袋怎麼玩呢?此時教師恰當的運用了“塑料袋的心願”這個故事,引導幼兒想象如何幫助塑料袋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引發了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活動中教師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從以往

教師權威的角色轉變到了平等的首席。在這個語言活動的環節中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綱要.語言》)

3、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動手製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25分鐘;主要的教法:操作法)

師“要求幼兒自由分組,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活動中,教師做的比較好的方面就是: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裝飾活動,中等能力的可以讓他們在追逐跑中尋求塑料袋高飛的辦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嘗試不同質地的塑料袋,不同長短的線,使塑料袋飛起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不同情況。

我們還發現女孩側重灌飾,男孩則偏愛放飛塑料袋。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我們觀察到了孩子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動腦做出了一些“創新,如:一個幼兒在用繩結塑料袋口的時候,由於小手肌肉群控制能力差不會系,他就把繩字饒在袋口用透明膠把它貼在了一起;一個幼兒用雙面膠直接裝飾,他覺得這樣比較好看,教師對於他們的做法都給予了肯定。“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在探索塑料袋飛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告訴

幼兒怎樣讓塑料袋飛高,而是讓幼兒在積極的跑動中,和相互比較中自發的認識到跑的快,塑料袋本身的質地,繩子的長短都會影響塑料袋的飛行。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4、引導幼兒認識塑料袋的不同玩法。(五分鐘;主要的教法:示範引導)

聽音樂想象塑料袋的不同表現方法。(在頭上變成花結,在嘴巴上變成號,在屁股上變成尾巴等)師生一起玩充了氣的塑料袋。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幼兒在這一環節跟隨教師和音樂玩塑料袋情緒非常高漲,活動中有模仿有創新,為幼兒進一步的建構有關知識能力打下了基礎。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嘗試塑料袋的其他玩法,對塑料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設計這樣的活動延伸其目的就是為了產生下一個主題,促進幼兒的發展,因為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

總的來說“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並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從說教模仿訓練——強調自主探索發現,從重視教的方法—— 注重學的過程,在相互的觀察,幫助中學會了裝飾,探索到了一些關於塑料袋的祕密。讓我們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以適合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發展兒童只有適合兒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9

一: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關的,幼兒的心理健康以情緒愉快,適應集體生活為主要特徵。”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溺愛使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明顯展露,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經常會大哭大鬧,不會調節自己的心情,不懂得如何讓自己快樂,更不懂得保持良好情緒的重要性。因此,我抓住這個鍥機開展本次活動,通過音樂、故事、等教學方法,讓孩子感受情緒的變化並理解良好的情緒有益於身心健康。

二:說目標及重難點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活動的探索者,教師運用2中不同音樂和2中不同故事的明顯對比,刺激孩子的聽覺和視覺器官,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感受情緒的變化,進而瞭解良好的情緒有益於身心健康。因此我將“體會高興與傷心的不同心情,理解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定為本活動的難點。

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幼兒對溫度計並不陌生,從幼兒原有的認識水平引申出情緒溫度計,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教師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既增強了幼兒保持良好情緒的意識,又讓孩子體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因此,我將“瞭解人的情緒變化,並學習製作情緒溫度計”定為本活動的難點。

綜上所述,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瞭解人的情緒變化,並理解保持良好情緒對身體的好處。

2、學習製作情緒溫度計,並會用情緒溫度計表達自己的情緒。

三:說準備

1、磁帶:《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葬禮進行曲》音樂:為引題服務,通過音樂對比引出情緒變化。

2、臉譜圖:高興、傷心,故事插圖2幅。

3、氣溫溫度計一個,可調式情緒溫度計一支,幼兒操作用具若干:為幼兒製作情緒溫度計做準備。

四:說環節

第一環節:認識情緒,知道人的情緒也會變化。該環節通過欣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葬禮進行曲》兩首明顯對比的音樂,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並引出主題“高興與傷心”。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感受講述了自己的情緒,有喜有悲,讓我很感觸。我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開心與不開心的時候,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情緒,溫度計反映了一個人的內心,冷的時候溫度下降,熱的時候,急劇上升。但是不管怎樣,我們每個人都要保持開心的心態,調節自己的情緒。我給孩子看了一些情緒圖片,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方法。讓孩子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園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我和孩子一起看圖片學習怎樣適當宣洩自己的情緒,如:在憤怒的時候,不妨跑跑步、打球來釋放;在悲傷時,不妨大哭一場等。只有駕馭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為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