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必備】國小說課稿範文集錦8篇

文思屋 人氣:1W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國小說課稿範文集錦8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1、關於教材

《數字與編碼》是新課程第十冊數學廣角中的一節實踐活動課,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並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字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標準》中指出,第二學段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運用數表示事物,並能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數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體會,特別是在一年級上冊認數的時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數”版塊中就已經出現了像郵政編碼、門牌號、車牌號這樣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項。數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這一知識點學生是已經知道的,而數還可以用來編碼,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大熟悉的,本節課就是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關於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實際的調查、分析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感知“資訊數字化”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初步形成數字符號性的認識,培養對應思想和符號化思想。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對資訊進行數字化處理,獲得一些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教學重點:

體會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嘗試對資訊進行數字化處理

教學難點:

編號時要注意簡潔明瞭和科學性

3、關於教學流程

第一個:

是介紹郵政編碼,在這裡我是想讓學生初步感悟一一對應思想。從這一目的出發,我是這樣安排的:

根據教材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利用學生比較熟悉又相對比較簡單的郵政編碼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信片上的兩個不同編碼,在區分中明白為什麼這兩個編碼會不同,初步理解同一個地方郵政編碼就相同,又通過詢問同一個地方會不會有兩個編碼,暗示一個地方只有一個編碼與它相對應,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接著讓學生比較、觀察老師提供的一些郵政編碼,在對比中理解各個數字的含義。當學生髮現了一些數字相同時,再次詢問會不會兩個不同的地方而郵政編碼是一樣的?再次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第二個:

我是想讓學生在看到了數字編碼在郵政編碼中的運用後,能舉一反三,聯絡生活舉一些例子,隱含數學生活化的思想。所以我就讓學生根據課前調查,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的編碼情況,使學生真正明白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也從中感悟到資訊數字化的快捷、簡單和科學性。

第三個:

我是想讓學生在探究中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中的一一對應。根據前一環節,我就順著學生說到的身份證,揭開了探究身份證號碼祕密的篇章。在本環節中,我安排了這樣的幾個步驟:

先是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號碼放在小家庭中一起交流,通過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等方法,去探索裡面所隱藏著的祕密,並把各自的意見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小家庭意見;接著以小家庭為單位,發表剛剛探究的成果,教師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適當補充,使學生明白各個數字的不同含義,以及15位與18位的不同,理解為什麼要升位;再就是在學生初步理解了編寫方法的基礎上,嘗試給自己也編一個身份證號碼,在編寫中進一步體會數字化的簡潔、科學性,也再次感悟了一一對應重要思想。而最後一句“這些資訊既然也可以用語言文字描述,為什麼要選擇數字表達?”讓學生在思考中,再次深深體會資訊數字化的簡潔性,真正體現“學為所用”。

第四個:

我安排的是拓展運用,是想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感悟編碼的科學性。正好結合我們學校還沒有學生證這一真實情況,讓學生幫助想想,如果我們學校要個每位學生做一張學生證,而在上面又要有一個學生證號,你覺得在這個號碼中應該反映出哪些資訊比較好。在學生自己編寫、一起交流的過程中,科學性就比較明顯地體現了出來。

國小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1、 教材來源:此活動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水果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在個地的水果市場,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水果,且取材方便,它的種類很多比如說:蘋果、香蕉、荔枝橘子等。其中他們的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味道不同,吃起來營養豐富。雖然幼兒知道水果的名稱,但是對水果的外型、用途,營養價值都不瞭解,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兒還不怎麼愛吃水果。因此,有必要讓幼兒水果的用途,特徵、營養價值,我認為選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及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及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開闊幼兒的視野,因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幼兒。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培養幼兒喜歡水果的情感,並在活動中樂於表現自己 2、 幼兒感知水果的外型,用途,及營養價值。

3、 幼兒通過遊戲自己創編水果兒歌,進一步瞭解水果。

5、通過實物、圖片及對話識別所學單詞,能在所學單詞前加上適當顏色。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通過實物、圖片及對話識別所學單詞。通過多媒體課件、歌曲引路、遊戲體驗及品嚐水果,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能在所學單詞前加上適當顏色。通過教師示範和情景表演解決。 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把幼兒圍成半圓形,操作檯放於側面。 2、物質準備:、水果頭飾、創編歌曲、多媒體課件、各種水果(蘋果appiie、梨子pear,橘子orange等)頭蝕,水果卡片 3、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多種顏色,並對水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

二、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指出教師和幼兒應合作探究,因此,本次活動了事不僅要以可愛的形象引起幼兒的興趣以外,還要挖掘本次活動的價值。採用的教法有:

1、 操作法 它是建溝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就是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主要探索水果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比一比中獲得感知。

2、 演示法 是指教師通過給幼兒講解,把事物和教具呈現給幼兒看,幫助他們獲得理解。

3、 遊戲法 遊戲是活動的基本方法。通過遊戲的方法使幼兒通過遊戲的方式為說過創編水果兒歌,進一步的瞭解水果,熟悉水果。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學一學、說一說、嘗一嘗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蔬菜發生了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各種蔬菜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認識、喜愛蔬菜。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 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換換相扣來組織此活動,活動程式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遊戲結合――情景表演――品嚐延伸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採用幼兒熟悉的蘋果姐姐的身份出現,要請幼兒到水果王國做客。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吸引幼兒的興趣。通過音樂的過度到第二個環節。

(二)自由探索 教師安排適當的遊戲,來幫助幼兒鞏固所學單詞。再與以前所學顏色聯絡起來,以舊引新,溫故而知新;新舊結合,創造出新的語境。老師要先作示範,如:a red apple 。幼兒再根據老師的示範,自己嘗試著給每種蔬菜加上顏色,如orange orange;yellow banan;green pear。

(三)、 遊戲結合

幼兒對水果有一定的瞭解之後,我以遊戲的方式請幼兒自己來表演喜歡的水果寶寶水果,並取和幼兒一起來為水果寶寶的兒歌。加深幼兒對水果的印象和了解。

國小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將《包餃子》這堂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說明:

一、設計理念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誕生的全新的課程形態,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時,本著綜合實踐活動開發的三條線索,把握著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領域。設計了這堂充分體現勞動技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將綜合實踐課的真實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課的設計中,抓住機會,激發學生勞動的興趣。

二、活動方案

本節課我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為準備階段,第二課時是動手包餃子、品嚐餃子,主要活動是通過小組合作擀皮、包餃子,創作餃子作品,分享勞動成果並談感受。

三、活動目標

1、通過包餃子,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包餃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餃子的不同形狀進行綜合構思、合理拼配、組成創意餃子作品。

3、通過活動加深與別人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能力。

4、通過對已有經驗的應用和想象力的發揮完成餃子作品,體會學會包餃子的樂趣。

5、通過小組分享勞動成果、暢談感受體會勞動的不易和喜悅。

6、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掌握包餃子的方法與技能

教學難點:掌握擀餃子皮和包餃子的技巧。

五、活動準備:

1、將全班同學分為6組,每組選出組長,由組長合理分配任務,準備好包餃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組一塊桌布、兩塊案板、2個擀麵杖、一把菜刀、三個盤子、六個小碟、6雙筷子、電磁爐及鍋各一個

2、教師帶領學生去菜市場買菜和肉,並指導學生揀菜、洗菜、切菜。

3、教師輔導學生和麵、拌餡。

4、學生向父母學習包餃子。

六、教法 、學法

我通過啟發引導、操作演示、分解難點的方法引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總結的方式進行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大膽放手,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

七、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法和學法,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六步

(一)創設情景 激情匯入

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喜洋洋》樂曲,並出示一幅餃子圖,藉機道出:除夕之夜,爆竹聲聲,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象徵團員的餃子,真是溫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學學包餃子?接著,我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談談包餃子的工序,隨即板書四大步驟:和麵、拌餡、擀皮、包餃子。

(設計意圖:伴隨著快樂的音樂、聲情並茂的話語,一下字就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包餃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學都成了小小餃子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暢談的方法不但使學生明白了包餃子的工序,更為包餃子打好了基礎。)

(二)掌握方法 提升創新

由於課前和麵、拌餡的工作已經就緒,所以我將擀皮、包餃子的方法作為重點講授:

1、學會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分別出示了擀皮和包餃子的步驟圖片,讓學生看圖並聯系生活分別說說擀皮和包餃子的步驟,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個個小麵糰,再用力搓成直徑約3—4釐米的長條,再切成一個個小圓柱體,撒上面粉、壓平,用擀麵杖擀成圓而薄的餅。這樣,一個餃皮就擀成了。包時,將餃皮放在手心,在餃皮中間放上餃餡,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將餃皮對摺後捏合。

(設計理念:實踐是理論的指導,為了更好的掌握包餃子的方法,我用比較直觀、形象的圖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說教。)

2、總結注意事項

根據以往包餃子的經驗,我先讓學生談談擀皮和包餃子時應注意的事項,並在大螢幕上總結出注意事項讓學生齊讀領悟。

(設計理念: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集中學生集體的智慧,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包餃子方法。)

3、啟用靈感 引發創新

為了能拓寬學生的創作思維、增強創作餃子的慾望,我又在大螢幕上出示了形狀獨特、樣子逼真的餃子圖,有三菱餃子、魚餃、葵花餃、蛤蜊餃,學生欣賞著一幅幅餃子作品圖,口中連連稱讚,不停的發出驚訝感嘆之聲,臉上表現出躍躍欲試的神情。我趁熱打鐵,展開包餃子比賽。學生在包的同時,我巡視、指導、協助學生完成。

(設計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會有好的作品。多種多樣的餃子圖為激發學生靈感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在借鑑的基礎上經過我的提示,再通過進一步加工、改進、推陳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創意的餃子。)

(三)作品展示 體驗成功

利用投影將各小組的餃子作品向全班展示,並由小組長向大家介紹餃子的形狀,拼出的圖案、作品的名稱。有的組拼出一盤開口笑餃子,有的組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開,還有的餃子作品被命名為五穀豐登。餃子作品既有創意又有深刻含義。我對學生的勞動成果我分別給予充分肯定。如對第一組的餃子作品我是這樣評價的:“瞧,你們的作品既有借鑑,又有創新,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你們真是活學活用啊。”

學生看著一盤盤來親手做的餃子作品,更是興高采烈。最後大家一致推舉出最佳創意獎的獲得者。此時,同學臉上洋溢著幸福與激動。

(設計理念:本環節中,學生在樂中學、學中做,採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參與、集思廣益,體驗到了勞動的喜悅。)

(四)品嚐成果 暢談感受

學生看著這一盤盤自己包的餃子垂涎三尺,當我宣佈把餃子下鍋時,學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嚐著香味四溢的餃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藉此,我抓住機會,讓學生暢談感受。有的說:“原來包餃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後可要在勞動技能方面多鍛鍊。”有的說:“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就是比平時香,我心裡真是太高興了。”還有的說:“通過活動,我明白了收獲是要付出代價的,勞動最光榮。”還有的說:“包餃子是一件高興的事,儘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課堂中滿是學生飽含深情的話語。

(設計理念:學生的情感在此昇華,讓本次活動的意義在此沉澱。)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動

在學生說出活動感受的基礎上,我又營造了一個師生溝通的機會。“同學們,通過本次活動,我們掌握了一種勞動技能,在今後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動手、勤動腦、爭取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來豐富我們的生活。”

(設計理念:此時此刻,活動止,但行動不止。簡單的總結,不但給學生有明確的生活指向,更有利於以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國小說課稿 篇4

在教學國小四年級《水汙染》這一課後,有位同學跑到我跟前悄悄說:“老師,你說光能不能汙染我們?”我詫異了:光汙染,這可是個新名詞。於是追問:“你是怎麼發現光汙染的?”這位學生有點得意地說:“星期天我去徐州,發現許多高樓大廈上的玻璃經太陽一照,刺得人眼睛睜不開。”多好的發現,看來,小孩子也能發現大問題。於是我決定採用“調查光汙染”作為本次綜合實踐課的活動主題。並且圍繞課題精心設計了本次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目標:

1、使學生了解光汙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3、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並向學生滲透不利的自然條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學自然觀教育。

針對活動目標我制定瞭如下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1、教師注意收集與“光汙染”有關的資料,設計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光汙染”的問題。

2、教師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3、組建考察小組一般4—— 6人,明確分工,還要指導他們考察活動的具體方法,周密選定考察地點、路線,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準備後,開始進入教學實施階段

教學流程設想:

這節課分三個階段:一為啟動階段。在學生聽了一個真實的報道之後暢談感受,這樣靠事實說話,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進入光汙染的話題然後指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汙染,最後選擇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小結。二是調查體驗階段,指導學生考察光汙染情況,在考察前讓學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樣去考察,預測一下將會遇到什麼困難?然後幫助學生設計考察報告表。講清注意事項,最後讓學生利用活動課及週日進行實地考察;第三階段是彙報階段。這一階段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部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們展示彙報成果,彙報考察情況,一定會興致盎然。在本課結束時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探究活動,(通過本次光汙染活動的調查,你們懂得了什麼?你們還想為環保做些什麼?)把活動開展下去

本次活動雖是平時我們很少關注的話題,但對學生,對生活卻具有指導和警戒意義,相信學生通過本次活動定會受益無窮!

國小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勞動的開端》是一篇表現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的文章,作者吳運鐸根據自己的戰鬥經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本課就是節選於本書。從課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鍊自己的堅強意志。

二、說學情

文中所寫的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與學生所處的幸福生活相去甚遠,學生很難理解,因此,課前引導學生收集查詢有關資料,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多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1.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初步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綱簡要複述第—天挑煤的經過。

3.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4、瞭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鍊自己的堅強意志。

四、說教學重難點

1、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

2、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五、說教學準備:

教師:作者簡介、課文背景介紹

學生:預習課文、查詢相關資料

六、說教法

(1)以“讀”為本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要圍繞學生“讀”這個中心,以讀促講,以讀促思,以讀促悟。這就要求在課堂上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可以採用默讀、齊讀、誦讀、分角色讀、配樂讀、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默讀善於思考,誦讀善於抒情,演讀精於體驗。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朗讀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初讀課文,要從讀入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讀,在競賽中讀。學生通過自由讀,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精讀課文,要從悟入手,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悟,將學生自己的情感與課文中的情感融為一體。賞讀課文,要從品入手,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咀嚼、品味文章的語言描寫、心理刻畫、句法優美的句子,體會作者的獨具匠心。這樣有目的、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朗讀,不但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悟自得能力。

(2)“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昇華。這裡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準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七、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於有一定自學能力的五年級學生來說,可以採用“自主探究學習”方式:

①自主嘗試預習,主動蒐集資料,自我質疑解答。

自讀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第一步,讓學生帶著好奇,嘗試著自己去讀,去思考,去領悟。通過“嘗試”這一語言實踐活動,可以把課文讀熟,讀正確,讀流暢,初步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並運用已有的認知結構試著解決一些淺顯問題。同時邊讀邊發現問題,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暴露學生學習疑難的,反映出學生學習的需要。這些問題將成為研究性閱讀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研讀發現文字與眾不同的個性,發現閱讀時的疑點、難點,激發了學生對文字學習的興趣,產生了自覺的深究慾望,為進一步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心理準備,主體、主動的特點得到充分的體現。

②自主研讀發現,激發求知慾望,引導探究學習。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主要帶著自己確定的研究主題,深入細緻地讀書,反覆地品味,有序地思考。通過點、圈、畫、注、讀等不同方式去感受、體驗、發現語言文字的規律,對言語形式的特點不斷有所覺察,進而發現一些規律、方式,發掘出深蘊的內質:如情感、思想、表達效果及其藝術性。同時在嘗試研讀的過程中,也積極關注著別人提出的問題,併力求有新的發現。

八、說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二)、認讀字詞。

(三)、初讀課文,分段。

(四)、精讀、理解課文內容

(五)、熟讀三、四兩大段,準備按板書的提綱,抓重點,有順序地複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經過。

(六)、總結全文

(七)、佈置作業,鞏固練習

國小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Good morning,everyone.I’m Yang Hong-xia. I’m from Wangsi primary school.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英語》第八單元第一區域性,也就是15課。本課主要學習用How many…來詢問和表達人的數量。在前一冊教材第6單元,小朋友們已學習和掌握了用How many…來詢問和表達事物的數量,本課只需在此基礎上擴充套件到詢問和表達人的數量,引導同學將舊知識作一些遷移、重組,難度不會很大,而且本課的內容十分貼近同學實際,有利於同學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性的調動。

二、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提出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同學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結合這一總目標和同學的實際情況,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知識目標:

1、能聽會說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和其回答。

2、能聽、說、認讀單詞manager、family、people。

技能目標:

通過引導同學積極參與各項課堂教學活動,使同學養成動腦、動口、動手的好習慣,指導同學熟練應用本課所學的語言和知識進行日常交際,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引導同學參與遊戲、扮演對話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營造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培養同學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同學在特定語境內領悟和使用語言交際的能力是國小英語教學的重點,本課的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There are…對培養同學的會話能力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能聽懂會說句型和相應回答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難點是:How many後應該接名詞的複數形式,以和對集合名詞的people的理解和運用。

四、教法、學法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依照同學的認知規律和本課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法:結合同學生活實際,使同學在語言情景中感知、理解英語的意義。

2、主體參與法:通過大量的二人、四人小組操練,給同學更多動腦、動口的機會,體現主體性.

3、活動教學法: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發展同學的語言運用能力。

4、在學法上,把重點放在培養同學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上,根據小同學的特點,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遷移法。

五、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創設情景,讓同學在情景中學習,組織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在活動中鞏固運用新知。

六、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相關圖片、師生自備全家福、錄音機、鬍鬚、柺杖等相關道具。

七、教學程式

教學目標的確立,教法學法的設計,最終要在教學程式中體現。因此,合理佈置教學程式是教學勝利的關鍵之一,結合同學的認知狀況,我打算用以下五個教學環節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㈠組織教學

國小四年級的同學仍然愛唱、愛跳,一開始上課就讓他們學習語言或者複習語言對他們來說是枯燥的,必需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一上課進行簡單的師生問候以後,我便帶領同學進入了聽音動作這一環節,結合本冊教材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動作:stand up、sit down、run、walk、dance、jump、sleep、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go ahead。這樣既複習了所學語言知識,有調節了同學的情緒,是同學以高昂的激情參與到教學的下一環節。

㈡複習舊知,服務於新知

現階段,小同學的英語學習缺乏良好的環境,所以課前花一定時間複習舊知,符合“積少成多,滾雪球”的語言學習規律,本課設計的複習內容也有利於新知的學習、掌握。

1、在同學進入到了英語學習的狀態以後,我便將同學分成四個大組,從1—20進行報數競賽,對報數速度快而準確的小組進行鼓勵。

2、接著,聯絡數字和名詞複數,聽口令做事:listen repeat and do T:show me 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同學拿出實物並重復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

3、為了激發同學學習興趣,我結合學校教學條件,利用柺杖、鬍鬚、工作服等道具將班上幾個同學扮演成不同的角色,首先出現在小朋友們面前的是grandpa,他鬍子花白,拄著柺杖,衣著醫生的服飾,小朋友們一口就能叫出grandpa,也有小朋友可能會說doctor,這時老師就引導他們說出This is my grandpa。He is a doctor。最後依次引出grandma、dad、mum,因為有了前面的經驗,同學一定能順利對出現的人物進行介紹,這樣的複習,小朋友們怎麼會不被吸引,怎麼會不快樂,複習效果又怎能不明顯呢?在小朋友們還沉溺在複習舊知的快樂中是,最後一個小演員“manger”出場了,他西裝革領,手提公文包,同學一看就知是個老闆、經理,這時也開始了我的新課教學。

㈢學習新知

新知教學分為以下幾個區域性:

1、單詞教學

manger的教學通過形象展示,模仿跟讀,遊戲操練、小組練讀、個人展示讀等幾個步驟完成。

People是個集合名詞,在教學時,我會用各種人物形象的圖片進行教讀,在同學讀準發音,明白意思的時候,我會引導同學數數one people 、two people、three people,並與其他名詞數數作比較,讓同學理解people是個集合名詞。

2、句型教學

接著單詞people的教學,我用圖片趁機引入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同學會很快答出There are five。接著,我利用教室內現有的教學資源,請一些同學站起來,並向其它同學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在不時變換人數進行幾次操練後,我再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classroom?在同學作出正確的回答後,我出示一張關於小龍家庭的圖片,圖片上顯示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房子,客廳裡掛著全家福,小朋友們一看就知道是小龍的家,此時,我趁機介紹This is xiaolong’s family。A happy family!並引入family的教學。在同學明白family的意思並掌握讀音的基礎上,我再指著小龍的全家福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通過前面的複習鋪墊以和多次感知,小朋友們已經很容易就能說出答句。這時,我再拿起班上一個同學的全家福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的基礎上再引導他答出具體的家庭成員my grandpa、my grandma 、 dad、mum and me,這樣 在一區域性同學能快速正確的回答後,我出示自身的全家福,引導同學向老師提問。“good、very good、beautiful、how clever……在這樣的鼓勵下,相信小朋友們一定會爭先恐後的向我發問,於是我再請一兩個小老師上臺教讀,實現師生角色互換,最後一起向我發問:Miss Yang,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師生互動中,實現心靈和感情的再次交流。

㈣操練、鞏固

就此完成新知的教學,但語言的內化必需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教學的下一環節便是句型操練,句型的操練我採用機械操練和趣味操練相結合。

機械操練的形式主要有聽錄音跟讀、師生問答、男女生問答、個人問答、小組練習、同桌練習等,充沛採用由群體到個體再到群體的教學理念,讓每一個小朋友都得到多角度的練習,教師參與到同學的操練當中,給同學以指導,體現教師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地位。

趣味操練主要在機械操練的基礎上進行,利用實物投影儀請小朋友將自身的全家福展示給大家。這個活動是這樣來開展的,請一個學習成果較好的同學上臺展示照片,全班同學向他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my grandpa、grandma……的回答後,他再點出好朋友的名字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這樣,通過一個“開火車”的遊戲,以和work in pairs等多種不同方式的操練鞏固,使同學在積極思維的狀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同學運用英語的能力。

㈤運用拓展,深化新知,發展同學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在教學的結束區域性,我設計了一個“小調查”活動,發給每個同學一張調查表,讓每位同學當一名小記者,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詢問別的小朋友家裡的人數,以和各家庭成員的職業,並填入表格,進行統計。在此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非常有必要請一名同學配合在班上做示範,如:T:Hello,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S:There are five, my grandpa,my grandma,……T:What’s your father?S:He is a doctor.讓全班同學特別是學習能力稍差的同學能有模仿的物件,最後將調查結果再班上作展示。這一環節充沛體現了語言的'教學原則“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並提高了同學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著力創設各種語言情景,重點培養同學的語感和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口語交際的能力,通過聽、說、演、做等活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注意面向全體同學,鼓勵他們大膽的說,不忽視任何一個同學的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在每次練習和活動中,和時給同學褒揚和鼓勵,並在小組榮譽欄作記錄,把英語學習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協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績感,突出以同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協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八、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會給同學美的享受,給同學書寫起示範作用。我這樣板書濃縮了教學內容,使同學對新課內容一目瞭然,對教學內容有深刻印象。

國小說課稿 篇7

一: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測量》,是青島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甜甜的夢》第一課,實際上是《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課是以釐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將米、分米和毫米聯絡起來。藉助測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引導學生參與多種活動,把估測活動貫穿於整個測量過程之中,使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長度概念。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對測量的方法已經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測量的能力。對毫米和分米雖沒有正式的接觸,但生活中已對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對毫米的準確長度卻沒有真正的理解,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很難建立。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通過經歷猜測、探索、驗證的過程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2、培養估測意識,發展估測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和探索學習的樂趣。

【學習重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瞭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

【學習難點】

經歷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過程,能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用。

【學習準備】

彩色筆、信用卡、吸管、米尺、直尺、課件等。

二:依據教學理念確定教法和滲透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引導發現等方法的優化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法上,學生主要是在觀察、操作活動、小組交流中進行學習。關於學法的具體指導將在教學過程中詳細說明.

三: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過程的設計尤其重要。本著關注學習起點,突出”實效”、注重“數學”操作感的教學理念,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幾步進行:

(一)複習舊知:為了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我讓學生回憶米和釐米,並用肢體表示大體長度,為學習米、分米、釐米、毫米的關係做好鋪墊,有利於知識的承前啟後。

(二)自主探究,引發問題

活動1:估計

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處和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情境:“比一比誰的眼力好”讓學生充分地估計生活中的物品如吸管、彩色筆的長度、信用卡的厚度,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發展估測能力。當學生估計的結果出現誤差,學生就會明白後面的實際測量是相當必要的。

(三)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2:認識毫米

當學生髮現彩色筆的測量結果不是整釐米數,老師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彩色筆長12釐米多一些,是多幾小格?值得說明的是在一年級時, 學生是習慣把不滿整釐米的,按整釐米來算,所以這邊我放慢腳步,先引導多出幾小格,再引出毫米這個新單位,繼而過渡到幾毫米,最後明確彩色筆的準確長度是幾釐米幾毫米。

因為毫米單位比較小,不容易體驗,為此我先讓學生在估計的基礎上實際測量信用卡厚度、感受1毫米的長度,並找出身邊1毫米長的物品,最後提出:你能記住毫米這個長度嗎?通過這些細節的預設使學生能在記憶中形成毫米的表象。

因為學生在使用直尺的過程中對毫米有初步的感知,再加上學生對毫米的認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會比較困難,所以有意的設計先引導學生認識毫米,再認識分米。關於毫米和分米認識在設計上並沒有平均用力。

活動3:認識分米

我主要是放手讓學生估計---測量---感受進率---再估計---再測量,使學生由表面到實質地體驗分米這一長度單位,並進一步知道分米和釐米、分米和米的進率。具體的安排是這樣的:

1:我先讓學生估計10釐米長的吸管,然後在實際測量具體長度。

值得說明的是,由於10釐米長的鉛筆準備起來容易有誤差,就大膽改變了教材,用精確準備的10釐米長的吸管來代替。

2、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並用手比劃1分米,建立比較直觀的感受和印象。

繼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軟尺上的1分米,知道1米=10分米。

3、學生以分米為單位先估計課桌的長度再測量驗證,使學生直接地反饋出對分米的理解和初步應用。

當學生認識完毫米和分米後,我特意安排讓學生根據反饋表中估計與實際測量進行對比,讓學生四人一組相互評價,並對估計得最接近的學生,現場給以肯定。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要為學生指出今後的努力方向。所以這一小環節的設計,有效地在課堂展現出老師對學生勞動成果的重視,對生生交流的檢查,防止學生估計容易留於形式,對學生養成良好的估計習慣有一定的意義。

(四)梳理長度知識

讓學生回顧4個長度單位,並給長度按順序排排隊,把整節課的新知作個梳理,使長度單位的學習比較有系統性。

(五)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讓學生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填一填

由於考慮到時間可能不夠,為此在此道題中我有意穿插了兩道初步的單位換算題, 為以後的熟練掌握單位間的換算打下基礎,有關單位換算的,則在以後再進行專項的練習。

2、畫一畫。

請學生分別畫出長30mm、2cm5mm、1dm的線段。一方面,在畫的過程中強化分米、毫米的表象;另一方面,訓練學生用直尺畫線段的能力。

3、 讓學生選擇米尺、1分米的吸管、直尺或者信用卡,自主測量班級物體的長度,先估計有多長,再進行實際測量,並記錄好資料進行彙報。通過此測量活動,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米、分米、釐米、毫米這4個長度單位的表象,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展示幾位同學的記錄表,瞭解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反饋情況,及在實際的測量中選用的單位是否合適;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把表格回收,因為表格中有學生的姓名,課後也可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縱觀整節課,我的教學預設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本著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主線的教學理念,設計簡單可行的操作活動,努力實現教學目標。

國小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別把花草弄疼了》是蘇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愛心行動”中的最後一課。本課和《關心老人》,《他們需要關愛》、《小手拉小手》同屬“愛心行動”系列教育單元。本單元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不僅愛人,還要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本課活動通過花草樹木給人類帶來的作用,提出了愛護花草樹木的要求,並引導學生調查周圍護養的情況,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要求及學生實際,我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了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生存的作用,培養兒童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和珍愛花草樹木的態度, 逐步樹立自然界的生物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識。

2、行為與習慣:通過活動初步瞭解花草樹木也需要呵護,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文明行為和習慣。

3、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自然常識,建立生態意識,學會種植花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4、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調查,瞭解在花木種樣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並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養護的探究。

《品德與生活》課程要求走進兒童的現實生活,迴歸兒童生活。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從孩子的需要出發,貼近孩子生活,努力創設自悟氛圍,調動孩子的心靈的體驗,從而引導孩子真正從內心認識到要愛護花草樹木,別把它弄疼了。

三、說教法、學法

課程要求形象生動的體驗活動成為孩子重要的學習方式。本課中,我們從優化活動設計的角度出發,本著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根本想法,著重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採用了談話、欣賞、角色扮演、遊戲等教學方法,輔以電教多媒體,營造情境,激發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開放的、建立在孩子的生活基礎之上的課程。無論是經驗的積累,自我認識的提高,能力的發展,品德行為的形成,還是對社會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孩子自己直接地去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切實地去和周圍的自然、社會、人、物發生實際的接觸和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真實的感受和情緒體驗。因此,我非常注重引導學生課前的調查收集資料等活動:1、課前佈置學生查詢有關資料,瞭解花草樹木對環境的保護作用;瞭解一些養護知識; 2、準備各種花、草、樹木的頭飾;3、班級種植;4、準備課件。這些和學生一起收集資料、準備道具的過程,其實就是引領孩子走進“花草樹木”這個生靈世界的過程。只有對這個世界有了接觸,孩子才能瞭解它,才會用心地去呵護它。

在課堂活動設計時,我們經過研討精選以下幾個活動環節

活動一:一起選新房

這是一個匯入環節,設計了一個老師買新房子的情境,讓學生幫助老師在兩個不同環境的小區進行選擇,從而引出花草能“美化環境”的話題。接著配著優美的音樂,欣賞著大自然里美麗的花草樹木的圖片,讓花草美麗可愛的形象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裡,激發孩子熱愛花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二:花草樹木作用大

這個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花草樹木的自我介紹。本環節教學內容取自教材40頁,讓學生了解花草的調溫、吸塵、製造氧氣的作用。為了將這些科學知識介紹得淺顯易懂,富有實效,我們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用聽資料、看圖片、呼吸體驗等方式進行,讓學生能真實、真切地吸收、內化這些知識。

第二環節是:“悄悄話”。讓學生通過摸取盒子中的實物,認識到花草樹木的身影遍及生活每個角落,是我們人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活動時學生對盒子裡的東西充滿神祕感,摸出後又發現是自己熟悉的東西,能觀察,會表達。在這樣輕鬆愉悅的遊戲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強化了學生對花草樹木作用的認識。

活動三:學習兒歌《愛護花草樹木》

前兩個活動將孩子們內心喜愛花草的情感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層面。有了前期的情感鋪墊,已經啟用學生內心渴望關心、愛護花草樹木的心願,而這首兒歌內容恰恰濃縮了花草樹木對人類的貢獻,此時高歌愛護花草樹木正是水到渠成。通過吟誦兒歌活躍了課堂,又整理了前面的內容;既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主題。

活動四:愛花草齊行動

這一主題下的活動由:可憐的花草、愛護花草、宣傳花草幾個小環節組成。

花草樹木作用大,我們正躍躍欲試要來保護它,可是此時話鋒一轉,受傷害的花草形象配著悲傷的樂曲一個一個真實地呈現在孩子面前,同情、憤怒之情油然而生。此時再問:你想說什麼?孩子們都呼喚著同一句話:要愛護花草樹木。因為它們太可憐了。愛護花草樹木已經刻不容緩。此時孩子內心奔發的情感是真實的、本色的。接著來交流如何保護花草樹木、如何宣傳它們,孩子們想說的多了、能說的多了。

五:活動設計依據:

1、生活教育的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還強調兒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強調教學做合一。我充分將這一理念融於教學中。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充分運用角色模擬,表演,遊戲等方式,引導孩子活動中感悟,體認,最終內化品行。

2、現代德育價值觀。現代德育充分關注生活中的人,關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服務,引導人去建構個人完滿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結構中獲得個性的完滿,實現德育目的。於是,我較為關注孩子課堂的學習生活,同時用心引導孩子課外的現實生活(課前調查,課後延伸),使之能融會貫通,真正使品德這門課能引導其健康快樂地生活。

3、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於實踐,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通過生動的實踐活動引導孩子,用心引領孩子的心靈成長。

4、主體教育思想。道德是貫注著人的主體精神的自由自覺活動。因此兒童從一開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而不是道德容器。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志、選擇願望、自主負責性的主體。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創設自悟的情境與氛圍,珍視個性的感悟,耐心地引導。

現行德育堅持“生成在於活動”的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為出發點,以情為主線,以課內課外學生自主活動為載體,積極創設道德情境,多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活動,從親歷的活動中引發體驗、孕育感悟,實現優良德性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