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必備】國小說課稿錦集8篇

文思屋 人氣:7.96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國小說課稿錦集8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我上課的內容是PEP國小英語Book3Unit 3 My friends A區域性的了Let’s leam 和Let’s find out。本冊在本套教材中起著個“過渡”這樣一個作用,由聽說逐漸轉向聽說讀寫,逐步滲透書寫,對同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四會單詞的加入。而本單元的四會單詞又是比較難的一單元,本單元主要圍繞“我的朋友”即如何描述自身身邊熟悉的人來展開的。本節課主要是讓同學學習幾個描述人物外貌特徵的單詞或片語,如: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並且能結合句子“He has…,She has…,She is… ,He is…”在生活中運用所學語言。本課教學內容貼近同學生活,比較容易讓同學接受,難在單詞的靈活運用上以和個別個別單詞的發言,如quiet,thin,所以我在佈置教學時,把單詞和句子結合起來,把單詞的運用做作為重點,而不是單純的認讀單詞。

二、 說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規範為旗幟鮮明的提出“以培養同學的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一個英語教師,必需明確英語教學的目的的就是培養同學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主要的是設法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發明交際活動的情景,以增強同學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參與言語實踐活動。因此,基於以上觀點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

1、能聽、說、認讀friend, long hair short hair, stong, quite, thin等單詞和片語。

2、能聽懂、會說My friend is strong/thin。 He has short/long hair/big eyes/small mouth並能在實際中運用;

能力目標:

1、培養同學的英語聽力和用英語說話的能力。

2、培養同學的語言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對同學進行關心朋友,朋友間要互相協助的思想教育。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描述人物相貌特徵的詞彙。

難點:quiet的發音。

三、 說教法、學法:

(一) TPR活動法

用TPR活動法生動愉快地讓同學適應上課,開始進入狀態,同時更是一個對以前的學習內容的複習,為下面的學習內容做鋪墊,為同學展開新內容提供知識基礎,也為課堂氣氛增色不少。

(二)詞不離句、單詞與句子教學相結合:每一個單詞或片語出現後作相應的運用,以和替換練習,這是一種語言的內化和發明過程,使同學更易接受和理解單詞,並有利於單詞的運用以和接下來的會話教學。

(三)小組學習法:每四、五人一組,在互動中互相啟發發生思維的碰撞,同時注意保證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學習、而培養同學和夥伴合作的意識和戰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同學也在獨立與合作的交織中調控了自身的學習,變得自信、自強。

(四)練習法:最後設定一個讀短文和寫的練習,讓國小英語從聽說走向聽說讀寫,為以後的“寫”做準備。

(五)競爭教學法:本節課中兩大組竟賽描述My friend。 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學內容上,提高學習效率。

四、說教學過程

本堂課我大體上分為四大塊;

(一)熱身和複習

佈置Let’s do 和 Look and say 。

這一過程既是同學複習舊的語言知識,為下一步學習作好鋪墊,也是通過TPR活動讓同學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為英語學習發明了一種良好的氛圍。

(二)新課出現

1,運用複習中的舊知引出新知,long hair ,short hair。同學容易接受和理解,並和時運用。In our class。 Who has long hair ?。Who has short hair。?

2,運用黑板上的人物圖形,緊接著教授strong 和 thin 通過圖片中人物的對比同學比較容易理解,並和時運用。Who is strong? Who is thin? 用同學身邊的人使同學說得親切,熟悉,更易接受,易於資訊的接受和生成。

3, Let’s chant 和時鞏固新學的兩組詞彙 long hair, short hair ,strong, thin。 併為下一個單詞quiet發明一個情鏡,由大聲的朗讀轉為恬靜的場景。

4,quiet的教學,利用場景讓同學明白恬靜的意思,再分析人物,由場景的恬靜轉入描述人物的文靜。讓同學逐個理解,並注意發音。讓同學看清教師的口型再讀,突破難點。

5,聽錄音,同桌共找,後再跟讀

聽音共找是比試,以促進其認真聽並且積極辯音,又能讓同學自覺做到眼、耳、手、腦共到,跟錄音則是讓同學接觸到有英語外鄉味道,較純潔的語音,模仿地道的語言、語調。這對與我們這些沒有在大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的同學來說非常必要,特別是教師自身在這方面有欠缺,更應讓同學多聽錄音。

(三)趣味操練

趣味操練以My friend為主線來佈置:

①描述教師的朋友(看圖片),讓同學會用一個一個句子描述friend的外貌特徵。

②讓同學描述自身的friend,由一個個句子提升到幾個句子或是一小段話。經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合作學習,學會說一段話。

③再由說一段話過渡到閱讀並理解一段話(四年級的同學還比較好動,注意易分散,愛表示自身。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褒揚,而競賽是最能引發同學的興趣,發揮同學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同時也培養了同學的合作競爭意識)所以在操練時始終結合分大組“競賽”激勵同學來說,大膽的表述。

(四)鞏固和延伸:

①準備了一個寫的練習,選用詞彙,寫全短文〈發揮同學的創新精神,給同學一個展示自身的舞臺,更是為以後的寫作作準備,真正落實英語教學的聽、說、讀、寫〉。

②描述自身的家人,擴大所學詞彙運用的方面,使同學更好的在生活中運用詞彙。

這就是我本堂課的全部內容和設計意圖,希望各位老師給我多提珍貴的意見。

國小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第三國小的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中的第9課《趙州橋》,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流程、板書設計等方面作以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趙州橋》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用了短短的幾百個字,既交代了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又介紹了趙州橋的外形特點,凸顯出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本篇課文雖是說明文,但是它並不是純客觀的介紹,字裡行間,作者都是帶著感情來說明的。另外,本文的語言有其獨到之處:用長句子說明時,有的明白準確,有的全面周密,有的細緻入微。短句子則有的簡練,有的生動,有的承上啟下,使全文各段珠聯璧合。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①認知目標:知道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理解趙州橋設計的獨創性及其作用。

②技能目標:體會重點語句,領會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

③情感目標:感受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體會重點語句,領會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的方法。理解趙州橋雄偉、堅固、 美觀的特點及設計的合理性和獨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想像力。

(2)、教學難點

理解趙州橋設計的優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①談話法

以欣賞圖片為話題引出課題。

②“以讀代講”法

新課改提倡: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課文寫趙州橋“美觀”部分,語言生動優美,教學這一部分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③“直觀教學”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配合使用,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啟發孩子思考,突破教學難點。

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讀讀——畫畫——想想——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三、說教學程式

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為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原則,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我設計瞭如下四大環節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談話匯入。

第二環節、以讀促悟,理解文意。

第三環節、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第四環節、拓展思維,激情結課

趙州橋以它獨特的建築風格聞名中外,世界上許多橋樑專家都到趙州橋參觀學習,如果你是一位遊客,你想誇誇它嗎?你想對以李春為首的這些橋樑建築師們說些什麼嗎?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內容的完善美,語言的精煉美,構圖的和諧美,字型的規範美。因此,我設計瞭如下板書,圖畫很直觀的表現了趙州橋的特點,有利於學生理解教學難點和重點,“雄偉”、“堅固”、“美觀”是文章的關鍵詞,它們很好地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一言以蔽之,在《趙州橋》這篇課文教學中,我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新方法為依託,積極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的以“學生為主,自學為主”的理念,同時通過讀讀,畫畫,想想,議議、練練等手段,充分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創新精神。

國小說課稿 篇3

《地球爺爺的手》是國小語文一年級第二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成孰的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下面結合我對這堂課的理解,談談我的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知識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索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國小生達以這個理想目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我的課上提倡學生們的自讀感悟,培養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如在學習地球爺爺的話時,我是這樣安排的:先是我朗讀了一遍,然後問學生,你們在聽老師的朗讀以後,你們聽懂了什麼?這樣能把學生對這段話的理解講出來,如果還有一定難度沒有講出來的,我就適當地引導。

2、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知識來自生活,我們的課堂更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絡。因此,我在學習小猴請小兔吃桃子的話的前面,安排了一個說話訓練,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想想如果你是小猴,你會怎麼樣請小兔吃桃子呢?這樣就能喚醒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們在交際上的一些禮儀。另外,在學習地球爺爺的話的時候,我注意與學生們的實際相聯絡,問問學生還知道地球爺爺的手能幹什麼嗎?激發起學生探索大自然的慾望。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瞭解地心引力,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我在課堂上是放手讓學生學的,在初讀課文階段,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生字的,然後就是卡片反饋檢查,由於這課的生字比較簡單,所以沒有花很多時間。

4、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課文是從兒童熟知的手入手,引出地球爺爺也是有手的,而且是與眾不同,以此為切入點,更容易喚起兒童探究的慾望。

國小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的崗位》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二課的教材,即第四單元第一課。《品德與社會》學科提倡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引入,關注學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想學生所想,讓學生通過活動獲得知識,豐富體驗,特別是在教育內容上有所拓展。同時,《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還要落實"兩綱"要求,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要力求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動之中。這要求教師要善於發掘和運用學生身邊的,鮮活的各種教育資源,特別是各種生動典型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的崗位》這一課正強調了學習活動的實踐性, 而且與班主任的班務工作是密切聯絡的,二年級下班級已經開始培養班級小朋友的勞動能力了,為了讓學生在集體意識的基礎上有各種崗位的體驗,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更注重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潛能,因此把尋找崗位與培養學生勞動意識,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二、說學情

通過觀察交流發現,班中許多學生雖然已經有一個服務崗位,但是崗位意識並不明確,職責意識不清楚,甚至連尋找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沒有實際服務崗位,所以對於集體的事情抱有不聞不問,事不關己的態度,缺少責任意識。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願望,因此教師要充分激發孩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通過了解崗位的.作用,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從而培養責任意識與主人翁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我們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 在教學中,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集體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責任;

2、能在集體中尋找為大家服務的崗位,並且盡心盡力去做好。

四、說教法

在課前與學生交流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於崗位的概念還是停留在有個與眾不同的名稱這個表面上,所以,我們利用救災志願者的故事圖片來引出崗位的概念。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讓學生明確尋找崗位的目的。在課前瞭解學生現狀時發現,的確有部分學生找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為同學服務,而有的是為了管別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氣等,所以,課中先組織大家討論,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出三種意見,這也是教材上所出現的,在此基礎上再次組織學生討論,縮小了討論範圍,使討論的目的更明確。可是怎樣化抽象的書面語為實際的理解,我們組織已經有崗位的學生來談談他們在崗位上是怎麼做的,有介紹自己,有介紹同伴在已有崗位上工作中的閃光點。我們嘗試引導學生來尋找崗位,在學生尋找的過程中,更加直接地體會崗位責任意識。

五、說學法

針對低年級學生處於知識能力接受的起步階段,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運用各種手段,如有崗位的同學自我介紹他們在崗位上是如何做的;在班上增設崗位;舉行崗位競聘會以及寫出今後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將文字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所知。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學生能在實踐中鞏固,在實踐中認知,在實踐中延伸拓展。

六、說實施

本篇課文,我們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設計為六個活動環節:

活動一:聯絡實際生活中的人樹立榜樣,理解什麼是崗位。

活動二:讓學生明白集體的事應由大家一起做,讓學生了解如何尋找崗位。通過討論知道了什麼才是班級中的崗位,通過現場生生互動了解到尋找崗位的目的,應該說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級學生對崗位的真實看法,結合教材中"聰明豆"欄目歸納出幾條不同意見,再組織學生針對這些想法展開討論,從而明確尋找崗位的真正意義。

活動三:聯絡實際,讓已經有崗位的學生談談他們是怎麼做的。教師先讓學生來了解現有崗位的職責,體驗到集體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過誇誇小夥伴,可以更堅定為大家服務的熱情,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活動四:結合班級情況,獻計獻策解決遇到的困難。結合崗位明確責任,知道集體事情大家做。因為班級中現有的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經在崗位上做了一段時間,在崗位上會遇到不盡如人意的事,從培養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出發,讓同學幫忙想辦法解決困難。

活動五:聯絡實際,在班中增設崗位,開展競聘活動。引導學生尋找崗位,明確職責組織競聘。集體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發動學生們一起來尋找班級中的崗位,並來制定出崗位職責,然後找找適合自己的崗位,激發自主意識,在競聘中進行能力培養。我們在學生應有意識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有激發道德情感的教學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進入角色,產生情緒體驗,達到動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動六:總結談話,激發情感指導行為。並不是課結束了,崗位就定了,因此將崗位的競聘與課後的延伸結合起來,既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作為促進學生髮展的動力機制。

七、說策略

1、變單一灌輸模式的策略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本課教學中,我們注意貫徹二期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讓課程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習內容為載體,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的形成和建構。為此,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體,小組的討論明理,實際困難的解決,崗位的競聘和表達心願等形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參與能力,特別是在解決實際困難的過程中,學生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合作意識。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學生十分重視老師對他的評價,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認可應該是意義最為深遠的。教師與學生關係的親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目的的實現。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除了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外,還必須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這種平等關係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在獻計獻策,解決困難板塊中,黃芳老師並沒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問題,也沒有直接派學生做這做那,而是讓學生討論在具體的崗位上遇到了什麼困難,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方法去解決。這樣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積極活動的寬鬆情境,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主體啟用狀態,這種平等關係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

3、多媒體的恰當運用策略

課堂中恰當運用多媒體的形式,比老師單一的說教更能讓學生接受,更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把使學生難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在短時間內直接而有聲有色地呈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對崗位有不同理解,怎樣尋找崗位以及尋找崗位的目的引導,通過多媒體制作後的形象演示,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為讓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形象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將有助於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4、以情激情,情緒感染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觸景生情,產生情感。此類情境包括校園,教室的環境佈置,教材及其它媒體展現的情景,教師的表情動作,語言聲調等創設的氛圍等等,使孩子們引起情感共鳴,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在課的結尾部分,老師自制了一棵行動樹,讓學生把自己選擇的崗位以及自己的心願掛在樹上,讓這棵美麗的行動樹見證我們(學生)的行動,同時老師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會時刻牢記自己的崗位,記住自己的責任,盡心盡力為大家服務。最後送一首兒歌給學生"一個崗位,一份責任,時刻記住同學的信任,服務熱情,工作認真,我們都是集體的主人" ,結束整堂課。在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學生熱愛班級這個家,都願意為這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都願意為班級,同學服務。崗位責任的認同只有同道德情感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把握學生"道德情感"的脈搏,"以情動情,以情育人" ,才能使品德教學煥發蓬勃的生機。

國小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1篇課文,是精讀課文,這組課文的主題是勿忘國恥。它講述的是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毀滅的經過,字裡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本課正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的教材。(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教材的內容、主題,結合著五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特點及其心理特徵,參照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用詞:認識,會寫,學會,理解,培養什麼能力……):

1、自學或結伴學習,藉助工具書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燬、瑰寶、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奇珍異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索…):

3、由通讀課文到讀懂課文,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畫、圈、標、加批註),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懂得,領會……):

4、把閱讀、情感和想象結合起來,瞭解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情,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和使命感。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根據本組課文的主題和本課的學習目標,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詞掌握,理解……) 。

由於文章前後內容緊密聯絡,一揚一抑,一美一毀,愛恨交織。所以,我把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之情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較抽象,學生難掌握的)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離現在學生生活的年代已久遠,所以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突破教材的重難點,下面我從教法上談談如何實施目標。

四、說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語文課程要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情況,我主要採取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體驗和初步的認知,產生學習課文的願望,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圓明園昔日的壯觀已成為歷史,單單對語言文字來理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利用圖片、小視訊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課文表達的意境和情感。

2、 閱讀自學法:

“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在教學中就必須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因此,我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邊讀邊想,邊讀邊畫,邊讀邊作批註,學生從課文中初步獲取知識,發現自己的學習難點,使學生在課堂上用心地有的放矢地學習、探索,最終找到答案。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二人轉”學習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同桌或鄰桌的學生配對學習,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學起來也很上心。

4、以讀代講、集體討論的方法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讀是閱讀中最主要的,讓學生讀通、讀懂,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難點內容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 集體討論有助於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強,同時互相交流能使學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識。

下面,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我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教法、學法的認識,將本課分為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奠定情感基調

這裡我準備了《圓明園的毀滅》電影片段,指導觀看,匯入:1、板書課題;2、設問:看完電影片段,你們有什麼想知道的?然後鼓勵學生帶著疑問閱讀課文,提示閱讀方法:邊讀邊想,邊讀邊畫,邊讀邊作批註。

這樣的匯入,既培養了學生的質疑問題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有的放矢,直奔課文的情感預設點。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在這一環節,我將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閱讀課文,要求學生把不懂的生字詞,不懂的語句標記出來,大致瞭解課文內容,並且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文段摘抄下來。讀後,藉助工具書解決問題(包括生字詞、句子等),並且可以與同桌、鄰桌結伴交流。教師巡視指導,主要是輔導學困生學習生字詞,對一些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指正與指正。最後,教師投示生字、新詞,檢驗學習成果和總結學習方法、學習所得。

這個環節中,我因材施教,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任務與索求,都能從語言文字中獲取資訊,包括認識生字詞、積累好詞好句、瞭解課文大意等知識點。這樣,既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又能促使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第一課時完)

第三環節:品讀交流,體悟情感

學生學習完生字新詞,基本掌握課文整體內容後,就可以進入本課教學的第三環節,也是本課的重點環節:品讀交流,體悟情感。

首先,引導學生學習描寫圓明園昔日輝煌這部分。曾有一位名教師說過:“讓學生在讀書中做記號、寫批註,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有利於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所以,我投影圖片,創設情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2、3、4自然段,要求學生邊讀書邊在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註,在筆記上摘抄下好詞好句。

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我還會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彙報,並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進行反覆品讀,感受圓明圓昔日的輝煌。這正好體現了“教是為學服務”的觀點。

學習完“圓明園昔日輝煌”這部分,旋即引導:“可是,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了,有兩個強盜放了一把大火,把它化成灰燼了。同學們,請你們學習最後一段,把他們的罪行找出來!”通過學生的品讀最後一段,認識侵略者的野蠻途徑,從“侵入、闖進、掠、毀、燒”等幾個重點詞語記住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然後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激勵學生對侵略者的仇恨,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四環節: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通過前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的心中可以說是愛恨交織,心情難以平靜,所以,在接下來的最後一個環節: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1、教師激情引導:面對這場罪惡的大火,面對這圓明園的殘垣斷壁,你有什麼話想說的?把你們此時此刻要說的話寫下來。

2、學生交流,互相評價。

3、師生小結:貧窮受欺壓,落後就捱打!國盛則園興,國衰則園毀。本課教學在“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情感氛圍中結束。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教師激情引導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情動於衷而發於外,在寫話中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達到意猶未盡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學重難點。

六、我的板書設計:

圓明園的毀滅

再現輝煌 感受毀滅

佈局合理 侵入北京

建築雄偉 闖進園林

收藏豐富 放火燒燬

愛 恨

國盛則園興 國衰則園毀

國小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內容

武術基本套路之五步拳教學

二、 教學物件

八年級全體學生

三、 教材分析

武術作為一種民族體育專案,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喜愛。學生通過學習武術學到一些防身、自衛的技能。武術基本功練習和五步拳是為學習少年拳奠定基礎,初步建立武術套路的概念,發展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協調性,提高動作的速度和連貫性,培養學生的武術興趣。

四、學情分析

教學物件是八年級學生。課的構思與設計始終圍繞課改的精神和理念,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的潛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和加強行為規範的養成。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同時培養想象力、實踐能力、感知能力和創新意識。本次課以運動參與、運動技能、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為目標,內容採用:武術基本功練習和五步拳。在學習過程中教法採用了示範、啟發、點撥等方法,瞭解武術攻防含義,基本掌握武術基本功。通過套路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際攻防能力和動作應用能力,同時,培養良好的人際合作關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

五、整體設想

本節課的內容武術基本功練習和五步拳。是依照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符合八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始部分是繞操場慢跑,既充分活動開學生身體,

也在一定程度上規範學生的行為;同時徒手操練習拉開學生的各個關節韌帶,為後面課的準備奠定基礎。基本部分安排的一是武術的基本手型和步伐的複習二是五步拳,包括(摟手弓步衝拳、彈腿衝拳、馬步架打,歇步衝拳四個個內容)。教師首先通過完整示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後逐一示範單個動作,讓學生模仿學練。

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其中表揚為主,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六、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武術瞭解武術,掌握五步拳動作,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發展協調性、力量等素質。

技能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模仿、嘗試練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五步拳的連貫動作,發展身體綜合素質,以及加強行為規範的養成。

情感目標:使學生能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學習,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謙虛好學、開拓創新的學習能力。

國小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富饒的西沙群島》內容是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安排了四篇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別向學生展示了遼闊祖國的迷人景色與地方特色。《富饒的西沙群島》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對大自然風光的熱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群島風光的魅力。二是學習課文裡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一)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富饒、五光十色、珊瑚、成群結隊、千奇百怪、祖祖輩輩等詞語。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南海島風光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了解文章採用總-分-總的寫作方式並學會運用。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我將採用以下教和學的方法:

1、自主學習法。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都採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自主讀課文,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自主讀的同時教給讀書的方法。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採用了合作學習法,通過學生自主讀全文,交流、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說說讀懂了什麼,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學開始,我先向學生播放西沙群島的風光圖,通過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把學生自然地引到本課的主題——富饒的西沙群島。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的基礎。在學習課文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既為學習課文作好準備,也加強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三環節:整體把握課文(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方法)

1、學生通讀全文,瞭解每段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並簡要概括。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標記,看看這篇文章講課意見什麼事情?富饒的西沙群島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並把自己從文中瞭解到的內容作上記號並向全班彙報。通過彙報,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四環節:精讀感悟,從中感受細沙群島的廣闊和富饒

我採用以下方法我採用以下幾個步驟:

1、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通過看地圖瞭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知道什麼是群島,同時明白“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西沙群島總的特點。

2、朗讀2~6自然段,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是圍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兩個方面向我們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2~6自然段,想想畫畫,看看哪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群島的物產豐富的呢?

3、同位交流,品位重點

(1)學習第二段,找出風景優美的句子。說說“五光十色”的意思,並進行替換詞語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研讀第3~4自然段,潛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產。(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找出西沙群島的物產,用筆畫下來。)

(3)引導合作學習:海底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蔘和全身披甲的大龍蝦,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魚。同桌兩人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意思。

4、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和之前的閱讀積累,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會貝殼的美麗、海龜的有趣、海鳥的多,從而昇華情感,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

5、鞏固全文(將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落實之後,我將引導學生將個人情感有一個昇華)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通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這一課的板書是這樣的:先板課題:富饒的西沙群島,然後在下邊板出它的兩個特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簡單明瞭,起到了有效輔助教學的作用。

國小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們:

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材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中的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分為"瞭解日食現象"、"推測日食的成因"、"推測月食的成因"三個區域性。

日食和月食,是同學們聽說過或觀察過的兩種有趣的天文現象。從教材的角度來說,把這兩種現象作為同學們學習的主題,有三個目的:一是因為這兩種現象對同學有吸引力;二是這兩種現象都涉和了同學在本單元要建立起的有關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體是運動著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陽、月球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形成的;三是培養同學們從現象到實質的邏輯推理能力。

本課是同學們在學習了"地球的運動"以和"在陽光下"兩個單元以後認識發展的必定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一區域性內容是同學認識天體運動的典型資料,也是本單元學習的一個基礎區域性。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同學通過中年級的科學課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科學態度,並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擬實驗,類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對月食區域性的光學傳達原理進行了淡化處置,突出了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也沒有強呼叫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過程,而是讓同學通過模擬實驗和類比推理,自身總結月食發生的原因。這種說課稿,既體現了同學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也突出了科學探究的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同學知道什麼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養同學的實驗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擬實驗),推理能力(根據日食現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據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間想象力)。

3、通過認識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的關係,使同學體會到自然事物(天體)是相互聯絡的、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指導同學認識日食的成因。

2、難點:根據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激發興趣,適時誘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對籠統,而同學由於年齡的特點,籠統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我倡議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使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變籠統為直觀,為同學提供豐富的感性資料,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2)樹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引導同學模仿課件自身動手做實驗,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學法:討論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擬實驗(日食的成因),小組合作,類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六、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日食、月食視訊、動畫,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圖。

2、同學準備:電燈泡、小皮球。

七、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太陽發生過圓缺現象嗎?

2、同學質疑、分析、發表自身的意見:根據同學已有的知識水平,多數知道這種現象是日食現象。(此時教師適時加以追問:關於日食你有什麼問題嗎?同學分別提出想要研究的問題。如:日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會有日食現象……)揭示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日食的成因

(1)下面我們來看一段關於日食的錄影。

(2)談話:根據剛才的錄影,你認為日食可能是怎麼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組的小夥伴一起說一說。

(3)同學分組活動,討論日食的形成,並彙報討論結果。(根據同學的討論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同學對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淺顯的認識,對此,我和時給予肯定)

(4)在同學討論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提出:日食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讓我們來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發生日食現象是太陽自身在一段時間內變黑了,還是太陽的光輝被某種天體擋住了?你認為哪種可能性大?(同學通過討論認為最有可能是太陽的光輝被某種天體擋住了)

(5)我又接著提出:假如是某種天體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可能是哪個天體?我引導同學帶著這個問題來討論以下幾個問題:(顯示討論的問題)

①太陽被遮擋的區域性邊緣是什麼樣的?(弧形的)這說明擋光的天體是什麼樣的?(圓的)

②在日食過程中,有時太陽的整個球面都被擋住了,成為黑色,這說明擋光的天體,從地球上看有多大?(與太陽一般大小)哪個天體可能是這樣的?(月球)

③太陽被遮擋的區域性從哪邊開始,向哪邊移動?(從西邊開始,向東邊移動)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個天體是自西向東運動的)哪個天體是這樣運動的?(月球)

(6)那麼,綜合以上分析,你認為可能是哪個天體擋住了太陽的光輝?(月球)

(7)這時我提出:為了證實你們的想法對不對,我們可以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

(8)同學利用實驗用具,自身設計實驗證明推斷的正誤,並彙報結果。

①利用電燈泡當作太陽,皮球當作月球,甲同學的頭當作地球。

②讓乙同學拿著"月球"圍繞著"地球"自西向東轉動,當"月球"執行到"地球"和"太陽"的中間時,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的時候,讓甲同學再看"太陽",還能看見"太陽"嗎?

③當"月球"不在"地球"和"太陽"的中間時,是否重新看見了"太陽"?

(9)在同學實驗的基礎上,我用課件演示日食形成的動畫。

(10)根據以上研究,參考日食形成的動畫,用自身的話說說日食是怎樣形成的?(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的時候,月球的影子就會投在地球上。處在月影裡的人,由於被月球擋住了視線,就看不見太陽或只能看見一區域性太陽,這就是日食。)

2、認識月食的成因

(1)問:既然有日食現象,會不會有月食現象呢?(演示月食過程圖)請你說一說你對月食的瞭解。(演示月食1演示月食2)

(2)演示月食圖

(3)討論: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呢?你能根據日食的成因,想一想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嗎?

(4)同學分組討論並彙報結果。

(5)演示月食的錄影

(6)能過討論,看了錄影后,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月食形成的原因嗎?(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當月球轉到地球揹著太陽的一面,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時,月球就處在地球的影子裡,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擋住了,這時就會發生月食。)

(三)鞏固應用

1、教師講解:日食和月食現象,自古以來就吸引著人們去研究,我國遠在三千年前,就有觀測日食的記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日食的記錄。

以前,由於人們不瞭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對於日食和月食有各種猜想,其中有不少錯誤的、迷信的說法;經過多年的探索,人們才認識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相對運動的結果。現在,人們不只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經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規律,能夠準確地計算出日食、月食發生的時間和地區。

2、鞏固練習:今天,我們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請你試著做一做下面的練習:分別畫動身生日食和月食時,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的相互位置圖。

八、設計理念

《科學(3~6年級)課程規範(實驗稿)》指出:"國小科學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教學此課,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展開探索的:

1、從舊知入手,因勢利導。同學已經在前面的一課中學習到了月相的知識,並聯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從這裡開始本課的教學,既體現了知識的連貫性,也使同學學得自然。在教學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為教學的重點,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為一個探索作業的形式,既倡議了同學自主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同學的類比推理能力。

2、以圖解為載體,促進理解。天文知識的學習,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圖解來讓同學初步認識發生日食和月食的條件。這也是一種直觀教學的方法。

3、利用多媒體課件,加深理解。重現日食和月食發生時候的現象,這樣使籠統的東西更加形象化,從而有利用協助同學加深理解。

4、通過模擬實驗,培養能力。模擬日食和月食發生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既可以鞏固知識,同時又能培養同學的實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5、通過畫圖練習,鞏固知識。同學學完了這一刻,真正能在腦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還是示意圖;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還是要藉助示意圖。所以,在教學的最後環節,設計一個練習,就是讓同學畫示意圖。即使有少數的同學在前面的環節中還沒有掌握,那麼通過畫示意圖,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通過以上教學手段,使同學在直觀中理解知識,在考慮和討論中形成知識,在實驗練習中鞏固知識。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大家,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