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必備】國小說課稿集錦七篇

文思屋 人氣:3.17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國小說課稿集錦七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寫熟悉一個人》要求學生把熟悉一個人寫下來。可以多方面介紹他(她),也可以通過一兩件事寫出他(她)特點,讓他(她)給人留下較深印象。這次習作要求學生寫真實人,寫真實事表達真實感情。

二、說導寫生長點分析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倡導重要理念,也是我校課題實驗研究主題。 我們認為新理念下動態作文課堂生成應是價值引導下自主建構。如何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科學而藝術地把握好“動態生成”這一理念,真正使我們作文教學過程成為提升學生作文能力和提高學生作文素養過程?根據學生習作心理特徵,對照本次習作教學目標,我們認為可以抓住以下幾個生長點以達成生成自主建構。

1、在創設情境中生成建構。“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作文教學情境創設能喚醒學生原型體驗,生成表象,激起學生習作慾望。因此教師可採取多種形式“因寫設境”。比如:教師優美生動語言描繪、照片演示,視訊再現等,使學生入乎其內,並融情於境,真正做到不為文選情,而是言其心聲,進而達到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傾吐境界。

2、在“閱讀期待”中生成建構。閱讀期待往往會影響習作方式、風格,所以虛擬“閱讀期待”有利於學生習作時表達。比如,本次習作教學在引導學生對熟悉人找特點、說具體,教師可順水推水,虛擬“閱讀期待”,最想對他(她)說一句話?或你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學生自由表達,最後訴諸筆端。這樣學生習作就充滿著真情實感。

3、在對話交流中生成建構。說照片、談視訊,評範文等板塊教學,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過程,是情思交流,思維碰撞過程。教師應努力營造平等、和諧對話氛圍,鼓勵學生我口說我心,我心說我人,充分尊重學生童言雅趣,讓學生在對話交流中活躍思維,及時捕捉靈感並及時記下,讓學生在對話交流中耳濡目染,暢所欲言,互相欣賞,互相悅納,分享表達快樂。

三、說教學設想

《新課程標準》以全新教育理念,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要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因此,本次作文教學,我以“真”來打開學生心靈視窗,以“真”來激發學生表達熱情,以“真”來牽引學生體驗多彩生活。為此,我做如下設想。

(一)教師選材,讓學生感受真實。

為帶動學生寫真實人,寫真實事,我以本班學生為物件,照片、錄象等資料,讓學生覺得生動有趣真實,拉近師生寫作心理距離,使學生從心裡願意去體驗“真實”。

(二)教師範文,讓學生享受真實。

我範文描寫是我班崔巖學生,開頭對照鏡子,那是一個留著短髮,長著一對大眼,翹著嘴脣小男孩,那就是我,他活撥好動,愛幫助別人。下面就寫他怎樣幫助別人,真實生活,語言樸實,感情真摯,能打動學生心,讓學生感受到真實力量,拒絕虛假空話,享受真實語言帶來感動。

(三)自由表達,讓學生做到真實。

1、內容表達真實。學生寫人,身份、性格、愛好、品質等各不相同,是一個平常人,有著喜怒哀樂,有著優點缺點。只要是學生熟悉人,都可以作為習作物件。這樣選擇範圍讓學生無須去弄虛作假。

2、語言表達真實。從說真實到寫真實,學生個性化經歷在個性化語言表達中得到展示,學生有機會說實話,吐真情,養成真實表達習慣。

所以,在本次習作教學中,我願意和學生在同一起路線上,一起學作文,寫作文,一起去領略本色作文魅力。

國小說課稿 篇2

教學目的:

1、掌握大、小、偏斜三種字形的寫字規律,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品質,規範書寫的習慣。

3、繼續練習名人名言的書寫行款。

教學準備:寫有字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出示字例,匯入新課。

1、出示小黑板:天口

2、齊讀。想:這兩個字有什麼特點?

3、仔細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所佔比例的大小有何區別?

4、指名說,老師板書:字形較大字形較小

二、指導書寫。

1、較大字形:

〈1〉要點:撇、捺或長橫、長豎要舒展。

〈2〉老師寫:發

〈3〉生試寫:天年

2、較小字形:

〈1〉要點:要寫在格的中心位置,字中的筆畫較短。

〈2〉師邊將邊示範:白

〈3〉學生試寫:口日

3、偏斜字形:

〈1〉左斜字主筆不可過於左斜。

〈2〉範寫:夕勿

〈3〉學生試寫。

〈4〉右斜字主筆不可過於右斜。

〈5〉範寫:戈飛

〈6〉生試寫。

三、名人名言行款練習。

1、生讀名人名言。

2、討論:寫這一段話應該注意什麼?

3、小結:格式、字:

4、學生邊聽音樂邊寫名人名言。

四、老師針對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糾正。

生繼續練習。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學習這篇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瞭解一點外國文化,感受作品中蘊含的那種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要繼續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特別要引導學生讀進去之後,再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而該課文是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經典課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它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安徒生通過這篇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先敘述了大年夜,天下著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著講小女孩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3、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步理解課文,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情感目標:重點學習1—4自然段。通過反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產生情感的共鳴,為學習小女孩擦燃火柴產生“幻象”部分奠定濃厚的情感基礎。

4、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讀懂第一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既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並輔以“情境教學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1.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讀書中,人人動口,人人動腦,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以自我活動為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啟用學生的內在動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2.情境教學法

“在一定情境之中訓練語言事半功倍。”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上好語文課首先要通過有效的調節方式,深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三、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說教學程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觀看《賣火柴的小女孩》,並以充滿感情的話語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既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誘發學生情感,又激發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再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查詢的資料,簡單瞭解安徒生。讓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就能加深對思想內容的理解,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受到更多的啟發和教育。又突出了本篇教材的訓練重點。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

(三)檢查預習並理清課文的脈絡。

本課有6個生字,還有1個多音字,由於我班的學生對生字的識字方法掌握得較牢固,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開火車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讀音,並理解多音字“噴”。

再引導學生認真地通讀幾遍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初步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教師再相機引導學生討論,再在集體學習中理清脈絡——課文主要寫了“賣火柴、擦火柴、悲慘地死去。”三部分,降低了分段的難度。

(四)學習第一段。

(1)整體感知,瞭解大意。

精讀“賣火柴”這部分,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結合具體語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點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這一部分雖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但學生對小女孩的現實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決定著對下文的種種幻象和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學中我認真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讀自悟,為精讀重點部分打好基礎。

我先指名讀,再讓學生說說讀懂了什麼,用一個詞概括出來?再歸納出 “可憐”這個詞。抓住這一中心詞,展開第一段的教學,能省時高效。

(2)讀議結合,精讀理解。

1.(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引導學生結合讀課文說出是從哪些地方讀懂這個小女孩的可憐?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1—4自然段,邊讀邊劃出句子,並想想你讀懂了什麼。(結合板書:可憐的小女孩)

2、讓學生選一兩句話讀一讀或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女孩的可憐。(學生自由交流,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採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比較法”等讀出或說出小女孩的“可憐”。師生共同歸納出小女孩的可憐體現在寒冷、飢餓、孤單、痛苦四個方面)。

再放手讓學生合作小組讀課文,說說又是從哪些語句讀懂這四個方面的內容。例如:理解小女孩的可憐,我先引導學生抓住四句描寫冷的句子,重點指導第二句 “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這句話,作者在這篇童話中,沒有把要表達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寫出來,句子蘊含著深刻的含意,我安排在課內指導學生讀懂。這段話表明女孩家裡非常窮,她自己根本沒有鞋。在寒冬臘月,穿著一雙大拖鞋,根本不能禦寒,就連這樣大的拖鞋還是她媽媽穿了很長時間的。)教學中我先扶學這一句,讓學生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講拖鞋大,再聯絡上下文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最後通過朗讀體會,總結學法,學生學到了學法,後面的句子就可以放手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去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女孩的可憐還體現在“餓”。這一方面比較好理解,我放手讓學生理解。在理解“小女孩沒有歡樂、無人疼愛”這一方面,我主要抓住重點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黃色的長頭髮上,那頭髮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就這麼一個美麗的女孩,卻有家歸不得:一是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二是“她不敢回家,爸爸會打她”,“家裡跟街上一樣冷”,風可以“灌”進去。在這樣的環境中,美麗純真無辜的小女孩是難以生活下去的,學生理解了這個句子,就為下文理解小女孩悲慘地死去打下了伏筆。同時也落實了“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訓練重點,突破了難點。

(3)迴歸整體,深化理解,引導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學生理解了小女孩的可憐體現在冷、餓、孤單、痛苦四個方面後。我再讓學生通過圖文結合,引導學生說說“看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你想到了什麼,說給同學聽一聽。”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既突出了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受到了一次情感的薰陶,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4)標點符號“——”在課文第一段中連續出現三次,教學中不容忽視。我主要用小黑板出示:

“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這裡的破折號起解釋作用。突出事情發生在大年夜。

“這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破折號在這裡也起解釋作用,說明拖鞋具體有多大。

“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起補充說明的作用,忘不了的原因。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破折號的用法。

最後配上風聲,努力創設情境,感情第一段,使學生再一次在整體感知第一段的基礎上,充分表達出對小女孩的同情,結束第一段的教學。

總之,第一段的教學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思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努力使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薰陶有機結合,自然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國小說課稿 篇4

我對《光與影》這課進行了深刻的教研活動,將說課過程同大家一起研究,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光與影》是河教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第8課內容。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用不同工具材料用明暗表現物體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現能力。光與影是表現物象立體感的一種重要手段。色彩斑斕的世界需要光才能看到,而且不同的光還會引發人的不同情感反應,光與影是繪畫中表現物象的重要藝術語言。採用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互動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

2、教學目標: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強調明暗運用與表現之間的關係,提高學生對明暗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明暗審美價值的認識、通過藉助簡化的明暗練習方式,提高學生運用明暗造型及利用明暗進行情感表現的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根據國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明暗表現的基礎知識、三大面、五調子。

(2)能力目標

①提高學生明暗表現的能力。②培養學生明暗表現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②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①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②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明暗處理的繪畫技巧、三大面、五調子之間的運用,充分發揮明暗作用,表現物體前後虛實關係。

教學難點:怎樣畫好一幅素描作品,使用恰當的表現手法。

二、說教法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讓學生體驗一種成就感,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欣賞激趣法。學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創造作業法。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當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優美的風景圖片和音樂,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提出問題:你如何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必須具備三大條件,這三大條件是什麼呢?學生回答引出光。

教師匯入: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光,因為有了光,我們才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有人說:“光源的歷史也是人類文化的歷史”,的確,造型藝術是一門視覺藝術,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光,才使其成為現實,也可以說光給自然萬物帶來了生機,也給造型藝術以生命。

2、欣賞作品,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繪畫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採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塑造形體、表達情感的設計提問。

問題:(1)光線是什麼?

(2)為什麼物體具有色彩?

(3)藝術作品中如何運用光影?

(4)光和影的關係是怎樣的?

(5)光與影在作品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6)在塑造形體方面?

(7)在表現氣氛方面?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重點放在:1、塑造形體方面:賦予繪畫形象豐富的層次和逼真的效果,增強體積感、空間感、質量感(圖片展示)2、表現氣氛方面:不同的空間光線效果可以賦予事物所處空間以不同的氣氛,藝術家可以運用不同的光影變化來營造氣氛,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3、光影變化規律

利用立方體為學生做演示,總結規律如下:

①物體與光線所成的角度。

②光源的強弱以及物體距離的遠近。

③物體離觀察者的遠近

④物體所處環境。

4、感知素描,突破難點

(1)概念―素描(提問學生自主學習)

(2)物體受光後所產生出的明暗變化

三大面:受光面、側光面、背光面

五大調子:高光、中間調子、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5、將我所學,為我所用

採用不同明暗表現一個石膏正方體。讓學生注意畫面的光影變化規律和透視現象規律是怎樣的?學生認真觀察後進行討論,組內交換意見後分別用不同方法畫出石膏正方體。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石膏正方體做畫步驟,讓學生更加直觀明瞭。佈置作業:每人一張石膏幾何形體的素描作品。最後學生播放輕音樂,在音樂中完成作業。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6、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學生的作品表現風格不同,教師不要要求學生的風格必須和自己一樣,而應正確地引導、培養那些個性不同的學生,要跟他們共同探討適合於他們自身的表現方法以及發展的方向。同時,也要提醒他們,在基礎未打好時,就過分地熱衷於“個性”會給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壞習慣,不利於今後的發展。

7、板書設計

――初步感知(欣賞作品)

――樂中體驗(畫正方體(1)素描)

――討論探究(自評)

――知識擴充套件(明暗簡化練習)

――情感昇華(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

國小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是蘇教版語文第一冊課文中第二個識字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片用“詞串”形式識字的課文,圍繞兒童在野外採集昆蟲標本的內容,將一組詞語組成韻語。課文配有圖畫,在圖文對照中識字、誦讀,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本課的訓練重點是識字和寫字。

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已是第二次接觸識字課文了,學生已經對識字課文的學習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了,所以在教學時,可以先給學生複習上一單元識字的方法,讓學生根據以前的方法來學習這一單元識字的內容,以鞏固識字的方法,注意在講解昆蟲名稱時,要結合插圖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詞語跟它所表示的昆蟲形象聯絡起來。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學習本課的6個生字,如“天”、“螞”、“田”等,二類字如:“集”、“昆”、“野”只識不寫。

2. 過程和方法:通過組內合作、小組賽讀等形式反覆誦讀課文,體會韻文的特點,以訓練語感,產生審美體驗。並通過觀察圖畫讓學生認識蝴蝶等昆蟲和野外的景物以及這些詞語。

3. 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觀察圖畫之後,瞭解野外採集昆蟲標本的情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說重難點

(1)認識生字,練習寫字。能按筆順正確書寫田字格的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6、昆蟲

這6個大自然中的小精靈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藏在我們的詞串中,它是“昆蟲”。

出示詞卡:昆蟲,讀詞

7、發現蟲字旁

昆蟲詞語:你能觀察到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嗎?

8、教學蟲的書寫

①出示“蟲”字、圖片、變體

結合字理學習生字能夠幫助孩子瞭解漢字的演變,從而理解漢字,加深印象。

②提示一提

③學習筆順(蟲怎麼寫?蟲這樣寫:一筆……)

④講解要點:蟲字寫的時候得注意三要(口要扁、豎要直、點要長)

⑤拿出習字冊,描一個,仿一個,寫一個。(寫好抱背坐正,點評)

過渡:你們喜歡昆蟲嗎,有一群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喜歡昆蟲,他們到大自然中觀察和採集昆蟲。

9、出示,哪幅圖是觀察,哪副是採集?

①教學觀察:他們在是怎麼觀察的?ppt圈放大鏡,讀一讀。

另一幅圖畫的就是小朋友採集昆蟲的情景了。

②學習採集:他們在是怎麼採集的?ppt圈放大鏡,讀一讀

通過“提問——回答”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自己歸納,老師總結,既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也能夠加深孩子們對詞語的理解。

③小朋友們,你覺得圖上的小朋友觀察、採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怎麼知道的?(面部表情:很開心)

出示,指導朗讀這一行。

10、地點

①可以去哪些地方觀察、採集昆蟲的呢? ppt出示詞串,找一找,彙報。

②出示圖片,一一介紹田野、樹林、花叢,讀詞。

田野:①四幅圖,讀詞語

②田字格中的田(一豎頂天又立地,一橫不能靠兩邊)

③農田、稻田、水田、梯田

根據一年級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的'特點,用一些形象美麗的圖片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提高學習效率。

樹林:一棵是樹,許多棵就是樹林

花叢:四幅圖,讀詞語

11、指讀全部

同學們,當你躺在碧綠的草地上,當你走進鬱鬱蔥蔥的樹林中,當你置身於五顏六色的花叢中,你的心情想來一定很舒心愜意吧,哪個小朋友來讀一讀,讓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媽媽聽聽你的開心,你的興奮。

憑藉情境,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引導學生體驗文中的情景與作者的情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自主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就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體現了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

12、引讀,齊讀

剛才我們準備去大自然裡——引讀第一行,我們來到了——引讀第二行,看到了——引讀三、四行,喜不喜歡這篇詞串呀?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誰想來讀一讀?

國小生由於年齡的限制,談話過程中要依賴形象思維來組織語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觀察生動漂亮的圖片,激發學生說的情感,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驗,產生說的慾望,學生的思維一旦被啟用,就能點燃他們創新的火花。

13、教寫螞蟻

最後,我們還要來學寫一種小昆蟲的名字呢,就是小螞蟻,出示:螞蟻

①教學偏旁,左右結構

②記住字形,分清兩個字: 馬 木馬、馬車

義 曰仁義,禮智信

③學習筆順圖,按照筆順圖裡的筆畫順序,描紅這兩個字。

④講解書寫要點:

螞:蟲子右邊縮一縮,右邊馬背有點駝。

蟻:一撇伸到蟲腳下,雨點落進小嘴巴。

學生臨帖書寫。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寫字教學,教育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每節課都給孩子們留下10分鐘寫字。在這裡我強調了孩子們的書寫習慣,主要關注“三個一”,把“端端莊正寫字”和“認認真真做人”聯絡起來。

國小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和學情

《我的興趣愛好》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我們在成長》中的第一課,本單元闡述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交往能力的培養,本課則著重於引導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

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提高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它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豐富知識,提高本領,發展智力,都是有好處的。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鍛鍊毅力,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但是,隨著知識面的拓展和心理上的一些變化,三年級學生對接觸到的更多新鮮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而比較缺乏選擇能力,對興趣愛好的選擇還處於從不穩定性向穩定性過渡的階段。實際生活中,學生真正愛好的活動範圍並不廣泛,有侷限性。所以根據這個現狀,從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特點出發,本課教育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什麼是健康的興趣愛好,如何培養興趣愛好,以及瞭解這些興趣愛好對人成長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確定的。

認知目標:

1、知道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2、知道興趣愛好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有利於自己成長的活動產生興趣,並願意持之以恆地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

行為目標:

1、能選擇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

2、能用自己的興趣愛好為集體服務。

三、教法

在本課中,我採取一系列適當的方法與手段去引導學生自身去參與、體驗、感悟,只有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道德意識和情感,才能轉化為外在的正確的道德行為。

1、媒體教學法。

運用這種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出示直觀形象的物品,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故事討論、案例辨析、愛好展示等環節運用多媒體形、聲、色的渲染,還有展示的學生作品,使得學生自然受到吸引,產生共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意境。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展示給學生的場景是具體的、生動的、直觀的,有利於形成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在課始,採用我校武術班學生練武的一組鏡頭引出課題,這也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學生自然而然會受到感染和啟發。在案例辨析中,我創設幾個模擬情景,讓學生參與角色表演,充當評判,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得到了主動的發展。

四、學法

比較多地採用小組成員間進行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種方式為他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臺,可以自主探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 初步體驗

兒童認識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易受形象感染,使用情境匯入,能迅速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並引發道德感性認識。

在上課開始時,先多媒體展示我校武術班學生晨練的幾組鏡頭,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課的教學活動中來。然後又出示這些圖,讓學生交流自己參加過哪些興趣小組活動或自己的興趣愛好,以此將興趣活動初步分類,展現興趣愛好的多樣性。營造了這樣一個輕鬆的教學氛圍,能很好地使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2.故事討論 明白意義

出示文中故事《圍棋迷——昊昊》的插圖,同時播錄音故事。在講故事前,出示兩個問題:

1、昊昊的興趣愛好是不是健康的?為什麼?

2、昊昊是怎樣堅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取得成功的?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故事,就有一定的教育導向性。要求學生聽完故事後,進行小組討論並回答問題。

然後由這個事例引申到學生實際,提出:你覺得有益的興趣愛好會對你有什麼好處?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教師走向學生中間,參與他們的交流,做到有所準備。之後,有針對性地選擇幾位學生代表從不同種類的興趣愛好來闡述“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自身的成長、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恆”這兩點。此時,順勢引導學生歸納出: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自身的成長, 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恆。這樣,本課的認知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

3.辯論分析 加深認識識

開設小論壇,讓學生就教師出示的兩種情況進行辯論,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已有的道德認知的基礎上,檢驗其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由此,學生通過判斷分析來選擇有益的興趣愛好,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接著,教師展示學校及教室環境佈置的圖片、書法作品、板報等畫面,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能為班級服務,為學校爭光,從中能得到更多的快樂。

4.情境體驗 深化理解

學生受到正面榜樣的感染,知道了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人的成長,學會正確選擇有益的興趣愛好。但在實際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來自主觀的,也有客觀方面的。我根據文中以及來自學生實際的四個小故事創設四個情境,由每個小小組選擇一個參與角色表演,通過演一演、評一評,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體現了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

5.結合實際 指導行為

在這一環節,我採用快板與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班級學生在各方面的興趣愛好,這會使學生感官受到一定的觸動的同時,內心也受到震撼,因為現實中身邊的榜樣對學生更富有感染力。然後讓學生說說今後如何培養自己健康的興趣愛好,通過以上一系列的體驗與感悟,學生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回答,道德意識得到了強化。接著,出示兒歌《興趣愛好》,既起到了歸納知識點的作用,使學生的道德情感又一次得到了昇華。

6.課外延伸 知行統一

要求學生課後蒐集有關名人培養興趣愛好的故事,以榜樣來激勵學生培養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興趣伴我成長”的隊會活動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對學生來說是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也會對他們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

教學的空間不再侷限於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認知與體驗感悟,在課外實踐中進一步得到強化,真正促進知情意行的統一,促進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

國小說課稿 篇7

1、關於教材

《數字與編碼》是新課程第十冊數學廣角中的一節實踐活動課,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並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字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標準》中指出,第二學段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運用數表示事物,並能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數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體會,特別是在一年級上冊認數的時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數”版塊中就已經出現了像郵政編碼、門牌號、車牌號這樣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項。數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這一知識點學生是已經知道的,而數還可以用來編碼,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大熟悉的,本節課就是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關於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實際的調查、分析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感知“資訊數字化”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初步形成數字符號性的認識,培養對應思想和符號化思想。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對資訊進行數字化處理,獲得一些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教學重點:

體會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嘗試對資訊進行數字化處理

教學難點:

編號時要注意簡潔明瞭和科學性

3、關於教學流程

第一個:

是介紹郵政編碼,在這裡我是想讓學生初步感悟一一對應思想。從這一目的出發,我是這樣安排的:

根據教材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利用學生比較熟悉又相對比較簡單的郵政編碼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信片上的兩個不同編碼,在區分中明白為什麼這兩個編碼會不同,初步理解同一個地方郵政編碼就相同,又通過詢問同一個地方會不會有兩個編碼,暗示一個地方只有一個編碼與它相對應,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接著讓學生比較、觀察老師提供的一些郵政編碼,在對比中理解各個數字的含義。當學生髮現了一些數字相同時,再次詢問會不會兩個不同的地方而郵政編碼是一樣的?再次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第二個:

我是想讓學生在看到了數字編碼在郵政編碼中的運用後,能舉一反三,聯絡生活舉一些例子,隱含數學生活化的思想。所以我就讓學生根據課前調查,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的編碼情況,使學生真正明白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也從中感悟到資訊數字化的快捷、簡單和科學性。

第三個:

我是想讓學生在探究中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中的一一對應。根據前一環節,我就順著學生說到的身份證,揭開了探究身份證號碼祕密的篇章。在本環節中,我安排了這樣的幾個步驟:

先是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號碼放在小家庭中一起交流,通過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等方法,去探索裡面所隱藏著的祕密,並把各自的意見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小家庭意見;接著以小家庭為單位,發表剛剛探究的成果,教師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適當補充,使學生明白各個數字的不同含義,以及15位與18位的不同,理解為什麼要升位;再就是在學生初步理解了編寫方法的基礎上,嘗試給自己也編一個身份證號碼,在編寫中進一步體會數字化的簡潔、科學性,也再次感悟了一一對應重要思想。而最後一句“這些資訊既然也可以用語言文字描述,為什麼要選擇數字表達?”讓學生在思考中,再次深深體會資訊數字化的簡潔性,真正體現“學為所用”。

第四個:

我安排的是拓展運用,是想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感悟編碼的科學性。正好結合我們學校還沒有學生證這一真實情況,讓學生幫助想想,如果我們學校要個每位學生做一張學生證,而在上面又要有一個學生證號,你覺得在這個號碼中應該反映出哪些資訊比較好。在學生自己編寫、一起交流的過程中,科學性就比較明顯地體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