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品】高中說課稿模板四篇

文思屋 人氣:7.14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高中說課稿模板四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認識運動,把握規律》是在第一框題的基礎上,對“如何看待和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這個問題的進一步解答; 在強調尊重規律客觀性的同時,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為第五課的教學設下伏筆,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另外,本課內容具有十分廣泛的世界觀、方法論的意義,對於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有著非常直接、現實的指導作用,這些都使得本課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突出。

2、教學目標(知識、能力和覺悟相統一)

(1)知識目標:識記:運動的含義;相對靜止的含義;規律的含義。

理解: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 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

運用:列舉實際事例,說明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

(2)能力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與綜合、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以及善於聯絡、聯想的思考能力和辯證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分析問題,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意識,以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勇氣和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及其確立依據

(1)重點及其確立依據: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運動是有規律的。

確立依據:唯物辨證的運動觀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內容之一,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可以為以後的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2)難點及其確立依據: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

確立依據:由於生活中的感性體驗,學生容易將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割離,不能看到它們的辯證關係。

二、學法教法

1、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但有待進一步提高。

這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多停留在感性階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們要注意從現象入手,逐步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全面分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教學方法

新課程理念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決定了教學的主要特徵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導。為給學生創造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我採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啟迪思維。

(2)啟發式教學法:循循引導,啟發思維。

(3)師生合作教學法:師生合作,探究知識。

3、學法指導

(1)感悟學習法:引導學生欣賞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真理。

(2)探究學習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合作學習法: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質疑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流程

教學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步驟一:

匯入新課

1、情境教學法

2、啟發式教學法

1、(1)多媒體匯入圖片:“自然界的運動”、“人類社會的運動”、“思維運動”;

(2)設疑並引導學生討論:我們周圍的世界究竟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在觀看

中感覺、

思考、

後討論、

釋疑

1、從現象到本質,激發學生的探究和求知慾;

2、鍛鍊學生的分析、歸納和表達能力;

3、匯入新課題:物質是運動的;

4、知識目標:幫助學生了解運動的含義;物質和運動關係的第一方面。

步驟二:

突破重點一:

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

1、情境教學法

2、自主探究學習

3、合作學習

(1)展示動畫“刻舟求劍、惠能的仁者心動”;

(2)設疑並引導學生討論:刻舟求劍者和惠能在物質和運動的關係上分別犯了什麼錯誤?

欣賞動畫

思考、

討論、

釋疑

1、鍛鍊學生的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

2、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掌握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

(2)反對兩種錯誤傾向:①只承認物質否認運動的形而上學觀點;②只承認運動否認物質的唯心主義觀點。

步驟三:

化解難點:

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

1、情境教學法

2、合作教學法

3、自主探究學習法、

1、(1)展示圖片“姑嫂塔、老君巖”;

(2)設疑並引導學生討論:那些看起來屹立不動的建築物,它們真的是不運動的嗎?

2、(1)展示圖片“劉德華”;

(2)設疑並引導學生討論:人的一生從幼年到老年,是怎麼體現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

3、請學生閱讀書本“歐布里德”情景,然後思考其中的問題?並快速閱讀相關連結

辨認

圖片、

閱讀、

思考、

討論、

釋疑

1、讓學生在本地文化中探究哲理,豐富其文化知識和文化修養,形成關注實際的習慣;

2、鍛鍊學生的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掌握相對靜止的兩層含義。

(2)幫助學生掌握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關係

(3)反對兩種錯誤的傾向:①只承認運動否認靜止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②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形而上學觀點。

步驟四:

突破重點二:運動是有規律的

1、情景教學法、

2、合作探究學習法

3、感悟學習法

1、(1)回到剛開始展示的“人類社會的運動、自然界的運動、人的認識運動”圖片;

(2)設疑並引導學生總結: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植物的生長規律、人認識運動的規律。

(3)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規律的普遍性

情感體驗、

思考、

討論、

釋疑

1、前後呼應,讓學生明確知識的聯絡性;

2、鍛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系統理解的能力、綜合的能力;

3、知識目標:幫助學生掌握規律的含義和特點。理解規律的普遍性

2、(1)展示圖片:今非昔比的青海湖;

(2)設疑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青海湖今非昔比的原因。

1、感染學生的情緒,幫助學生樹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意識;

2、鍛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

3、知識目標:幫助學生明確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我們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3、(1)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來的人們人們認識和利用規律的事例如:三峽大壩的建成、胰島素合成、衛星上天等。讓學生舉例分析我們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表現,如:沙塵暴、洪水氾濫等。

(2)設疑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些事例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1、用學生自己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樹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勇氣;

2、鍛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和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明確在規律的客觀性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規律,造福人類。

(2)反對兩種錯誤傾向:①規律是不可認識的不可知論;②人在規律的客觀性面前無能為力的悲觀主義。

步驟五:

課堂小結:

知識小結、

練習鞏固

1、合作教學法,引導閱讀和使用現有資料

2、感悟學習法,試題精講

知識小結:內容見《新學案》

引導學生小結本框題知識

概括、

總結、

思考

分析、

釋疑

1、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感悟,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意識;

2、鍛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能力;

3、知識目標:幫助學生對本框題內容有個系統化認識。

練習鞏固:

展示大學聯考題(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麼哲學啟示?

並引導學生分析、解答練習題

1、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感悟,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意識;

2、鍛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3、知識目標:進一步鞏固課堂知識。

四、板書設計

一、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1.運動的含義

2.物質與運動不可分

3.靜止的含義

4.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

二、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

2.規律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

3.利用規律造福人類

五、教學設計反思

通過教學把深奧的哲學道理具體化和形象化,培養了學生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但在課堂把握上有難度,時間分配應緊湊,並給與學生充分思考空間,這樣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高中說課稿 篇2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湘版高中音樂鑑賞教材第五單元“音樂的體裁”第三部分《舞劇的靈魂》中的《那根藤纏樹》的賞析教學過程設計。

指導思想: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聆聽豐富多彩的音樂,從中體驗音樂的美,享受欣賞音樂的樂趣,增進對音樂的熱愛……”。因此,引導學生鑑賞舞劇音樂、瞭解舞劇知識、感受多元文化,是高中生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學情分析:

長期以來人們將舞劇和舞劇音樂定義在了高雅藝術的範疇,舞劇藝術對熱衷於流行音樂的中學生而言,相對生疏。因此,如何吸引學生關注並喜愛這一節的學習內容,是教與學能否順利展開的關鍵。

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拓展視野入手,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取捨,並補充了一些經典的舞劇作品片段,從而增進學生對舞劇的熱愛。這課教材上共安排了五個舞劇片段,我選擇了其中的《魚美人》中的“珊瑚舞”、《籬笆牆的影子》中的“那根藤纏樹”、《敦煌夢》中的“伎樂天”,將《春之祭》中的“春之輪舞”移到了《音樂——從印象走向現代》一課中賞析,刪去了《牧場競技》中的“牛仔舞”;補充了《天鵝湖》中的“天鵝主題”和“四小天鵝舞曲”;《睡美人》中的“三人舞”、“雙人舞”片段;《大夢敦煌》中的群舞片段及《絲路花雨》中的“反彈琵琶”片段等。

教學方法與手段:

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我始終圍繞“舞劇的靈魂”而展開,採取了聆聽、欣賞、感受、比較、演唱、討論、實踐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目標:

1、樂意參與欣賞、感受中外舞劇片段,通過多種形式的參與,感受舞劇音樂的藝術魅力,建立對舞劇藝術的興趣。

2、瞭解並掌握淺顯的與舞劇相關的知識,感受並探討音樂在舞劇中的重要作用,能夠聽辨一些著名中外舞劇音樂的片段(如《天鵝湖》、《魚美人》等)。

3、在音樂實踐過程中能積極思考,善於表現自己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瞭解並掌握淺顯的舞劇知識,感受音樂在舞劇中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探討和分析音樂在舞劇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音樂是舞劇的靈魂。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著名的舞劇音樂《花的圓舞曲》

一、匯入 ①播放剪輯舞劇視訊片段,引入對舞劇的初步認識。

②播放無聲舞劇視訊,體會無音樂的舞劇表現力的缺憾,引出課題。

二、舞劇知識搶答(學習相關的舞劇知識)

三、簡介舞劇音樂的發展歷程

四、賞析經典的舞劇片段,探討舞劇音樂的作用

(《天鵝湖》、 《魚美人》、《籬笆牆的影子》選曲)

五、活動與創造 ①為教師所表演的舞蹈動作選配音樂(也可為無聲的舞蹈畫面選配音樂);

②根據《四小天鵝舞曲》片段設計舞蹈動作並表演。

六、總結

學生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那根藤纏樹》賞析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流程:

匯入該環節——劇情及相關背景介紹——初聽歌曲、初步體驗——分析探討歌曲表現手法——演唱歌曲旋律——進一步分析歌曲,探討歌曲在舞劇中的作用——視聽結合完整欣賞

1、匯入該環節及劇情及相關背景介紹

這一環節是在賞析《魚美人》中的“珊瑚舞”之後進行的。首先,教師用語言過渡:中國舞劇雖然起步比較晚,但在我國藝術家們的努力下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尤其是近年來,中國舞劇在創作題材、舞蹈語彙及表現手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多突破和創新。

教師先播放電視連續劇《籬笆、xx和狗》主題歌《籬笆牆的影子》,並配以電視連續劇劇照的播放,提出問題:有誰知道這是哪部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曲作者是誰?如果有學生知道就請學生回答,如果學生不知道,則由教師講解。由此過渡到舞劇《籬笆牆的影子》相關創作背景及劇情的學習。

大型民族舞劇《籬笆牆的影子》取材於電視連續劇《籬笆、女x和狗》三部曲的故事。舞劇演繹了棗花通過兩次不同的婚變和改革大潮的衝擊,從一個普通的鄉村姑娘成長為一個具有獨立人生價值觀的現代女性的歷程。這部舞劇最大的亮點是音樂,曲作者徐沛東繼續沿用了連續劇中的音樂素材,如《籬笆牆的影子》、《那根藤纏樹》等都巧妙地運用在舞劇中。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從一部曾經膾炙人口的連續劇主題歌入手,拉近學生與舞劇音樂的距離,通過連續劇和舞劇的聯絡自然地引入舞劇相關創作背景的學習。

2、初聽歌曲《那根藤纏樹》,初步體驗瞭解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冊第四課第二節第二框題。本課既是對第二課發展觀點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課矛盾分析法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事物發展的狀態,回答事物怎樣變化、發展。因此,與第二、三課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同時,由於本課內容從青年學生的實際出發,內容豐富,對於青年學生正確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直接、非常現實的指導作用,因而在唯物辯證法教學中歷來受到格外的重視和歡迎。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題量變與質變原理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分析事物的發展,對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屬於哲學方法論的內容。所有這些都使得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教學目標

基於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特別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本框的哲學觀點,並以例項對其加以分析說明;並能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對"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名言進行解釋。

能力目標:通過本框教學,結合方法論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聯絡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和指導自己選擇正確行為方式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通過本框教學,引導學生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結合起來,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學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以下內容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教學重點: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結合起來,即青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從小事做起是本框教學的重點。因為這是全課的重要教學、教育目標之一,也是我們進行世界觀,方法論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其中也滲透了政治課德育教育的目標。

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因為這一原則對青年學生特別具有現實的啟發、教育意義,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是比較難把握的,正所謂"知易行難",所以需要加以特別的分析引導。

4。對教材的整合及處理

前一框題在講解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時說到既有數量的增減,還包括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因此,為了便於學生對教材知識的鞏固和掌握,體現知識前後間的對應統一,我把本框教材最後部分的內容重視"優化結構"調整到前面重視量的積累這裡進行講述。

二、說教學構思

本框知識的邏輯思路是:怎樣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即量變與質變的關係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知識容量不算多,要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時間較為充裕,但也必須作到重點突出,詳略適當。所以,對於本框的難點,同時也是方法論意義的第一點"堅持適度原則"主要由教師講解分析例項完成。對於後面的內容,為了體現哲學理論聯絡實際的特點,便於學生理解,主要讓學生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分析來總結方法論意義,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呢?這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是藝術,是科學,它的本質在與創造。教育家孔子說過:"法無常法,貴在得法",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會有事半功倍之效。針對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

三、說教法

1。事例教學法。為了貫徹哲學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我把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聯絡起來,既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有利於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問題教學法、歸納分析法。通過對比、討論等多種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啟發式教育這一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滲透素質教育新理論。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四、說學法

1。創造條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師生互動教學,把教師的教轉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防止教師進行單向資訊的傳遞。

2。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轉變被動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並能創新知識,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理論聯絡實際能力。

五、說教學程式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設計

課堂匯入的好壞,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和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匯入時應儘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此,我在一開始便向學生展示我國三位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的圖片,學生興趣大增,然後請學生講述我國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並加以適當的補充說明。此時,讓學生從哲學上來思考,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量變與質變關係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因此我們要學會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

2。新課講授

(1)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

①對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的教學,具體說明如下: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思考飛船升空的過程中速度是否越快越好?然後通過對飛船速度快慢對飛船影響的分析,說明要保持事物穩定的`性質和狀態就必須把事物的量變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和限度內,所以"要堅持適度原則",並著重分析了什麼是"適度"。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請學生聯絡實際討論,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說明堅持適度原則的重要性,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②關於不失時機的促成飛躍的教學

首先提問學生思考事物為什麼要從量變到質變?如果事物的變化永遠維持在一定量的範圍內會有什麼結果?不會有發展,不會前進,所以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為了實現事物的發展我們必須使事物發生質變,發生飛躍,並且要把握時機。請學生根據神舟飛船發展歷程說明抓住時機實現事物飛躍、發展的重要性。同時,請學生聯絡自身實際舉例說明現實生活中不失時機促成飛躍的事例。

事物要發展,發生質變必須先有量變,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

③關於"重視量的積累"的教學,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事物的變化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積累到一定程度從而發生質變,因此為了實現事物的發展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請學生運用知識聯絡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說明這點,並對學生現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與以後自身的發展之間的關係聯絡課本知識特別加以分析,以深化學生對現在知識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學生回憶前一框題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除了有數量的積累之外還有對結構的優化組合,所以在這裡特別提請學生注意重視量的積累既有數量的積累變化,還有對結構的優化。並聯系我國現在發展過程中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部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的政策對優化結構的重要加以說明分析。然後請學生聯絡學習的實際情況說明優化結構對學習效率的重要影響。

(2)關於教學重點"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結合起來"的教學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思考神舟飛船從一號到六號,實現從無人到載人的發展,其中無數次的對飛船的修改、設計,這些都與我國幾代航天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才有了中國人千年飛天夢想的實現。所以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還告訴我們青年學生要學會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結合起來。

①要學會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現在的學習

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因為量的積累包括兩個方面:好習慣、好思想、好作風的積累有助於提高個人的修養和行為,而壞習慣、壞思想、壞作風的積累則會使我們往壞的方向變化,甚至使我們走入歧途。

(3)關於本框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本框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本框小結即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和對我們個人的現實指導意義,請學生歸納總結。

3。課堂鞏固練習

鞏固新知識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練習應以提高學生技能、發展能力為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把握前後知識間的聯絡能力。據此,設計以下練習:請學生運用哲學道理全面分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典故。

4。佈置作業

請學生運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分析我國21世紀"新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六、說媒體

雖然目前的教學裝備已有很大改善,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但這節課我仍然選擇的是傳統教學手段,因為這樣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多媒體上面,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課的內容:

高中二年級籃球中的反彈傳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課確定,反彈傳接球為主教材,耐久跑為輔教材。

二、教材分析:

籃球反彈傳接球技術是籃球運動中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傳接技術,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傳、接球時影響個體間聯絡的整體配合的重要紐帶,在以往教學基礎上,發展學生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選擇運球、傳接球的能力及連線各種技術動作和實際對抗能力,重點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時間、空間的判斷能力。難點是傳接球的準確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個課次,本課為第3課次,重點是耐久跑的呼吸,通過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為第4課次的起草野跑作好準備。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物件為高二年級40名男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並不滿足,而對學習對抗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通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鍊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週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在跑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與瞭解籃球反彈傳接球的技術原理及其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

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8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反彈傳接球中反彈點的位置;70%以上學生能結合運球、移動、跑動和反彈傳接球等各種技術進行綜合練習;90%以上的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動作配合、技術應用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自我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團結協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識,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品質。

五、教法設想:

1、反彈傳接球採用嘗試、比較教學法,使學生在嘗試中、在與雙手胸前傳接球比較的過程中得出反彈傳接球的要點,再結合以往所學技術,自創方法,進行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耐久跑採用圖形跑的方法,使內容豐富,增加趣味性。

3、採用練習法,使學生在多次練習中掌握技術;用演示法,使學生的創造成果得到表現和肯定。

4、整堂課採用收、放、鬆、緊相結合的組織方法。

六、學法指導:

本課採用“嘗試---比較---討論----創造----練習----評價---鞏固”的學練流程,同時滲透德育和保健內容,讓學生充分領會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方法。在體驗、想象、演示、分析比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學流程:

熱身→運球進場、球操(音樂伴奏)

↓ →教:提問、要求、巡視

主教材 ∣

(反彈傳接球)→

∣ ∣

∣ →學:聽、練、論、創、演。

輔教材 →教:傳授知識、線路指令、講評練習。

(耐久跑) → ∣

∣ →學:圖形跑練、定時跑練、反饋評價。

整理 ———→ 放鬆(音樂)、小結、作業。

下課 ———→ 回收器材。

八、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為:28--31%,練習強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時強度達最高峰。

九、課堂情感氛圍:

1、激發興趣;2、積極思維;3、協作互助;4、守紀、緊張、奮進、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