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牛頓第一定律》優秀說課稿模板

文思屋 人氣:1.55W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牛頓第一定律》優秀說課稿模板

1、本節的地位及主要內容

牛頓運動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係,是動力學理論的基礎,是牛頓物理學的基石。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把在第二章學習到的運動學知識和第三章學習到的力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為後面牛頓第二定律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2、教學目標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結合本節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情,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A、知識和技能

①知道亞里士多德對力和運動關係的觀點及其存在的錯誤。

②領會伽利略研究力和運動關係的思想方法。

③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並能運用其解釋有關的現象。

④知道什麼是慣性,能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是其慣性大小的量度,並能解釋相關慣性現象。

B、過程和方法

①在實驗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在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到結論的方法。

②從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中受到科學思維與方法的教育。

③通過對生活中慣性現象的解釋,樹立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對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態度的教育,瞭解人類認識事物的曲折性。

②通過介紹伽利略對力和運動關係的研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3、重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首先明確運動與力的關係,為後面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所以學生理解並領會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是本節的教學重點。為了突出重點可以結合生產生活中的例項來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慣性這個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如何讓學生理解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以及質量是決定慣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對於教學難點,主要通過做實驗來加以突破。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班級學生知識水平在全市高生中處於中等偏下水平,對新知識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更多的是被動接受學習,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太強。本節內容學生在國中階段雖然已經學習過,但還只是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在高中階段學習中,除了要保持新鮮感,還需加大思維強度,對牛頓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

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本節教學內容、學校現有的教學條件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節課可以採用演繹推理法、講授法、自學法、實驗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學習方法指導

從本節教學內容來看,學生在國中階段已經學習過牛頓第一定律,但認識不夠深刻。在高中階段重新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學生首先需要溫故而知新,然後通過聆聽教師講解、觀看相關視訊、動手進行實驗探究,邏輯推理等途徑進一步加深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可以採用觀察法、演繹推理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學習方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1、課堂匯入:

先播放神舟飛船發射升空的剪輯視訊,讓學生知道動力學在科學技術上的應用,這樣引入課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再呈現兩個常見的力和運動關係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如,通過討論不少學生會得到“運動靠力來維持”的結論,這正是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得到的結論。採用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利於使學生認識到光靠直覺和思維去研究問題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亞里士多德的這一觀點維持了近兩千年。他所犯的錯誤與當時的社會和科學背景有關,存在著歷史的侷限性。雖然他在物理問題上犯了些錯誤,但他卻被恩格斯稱為是最博學的人,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人。通過對亞里士多德及其觀點的介紹,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用辯證的歷史的觀點看待偉人的過錯。

2、領會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不少學生還存在疑問,為什麼說亞里士多德關於力和運動的觀點是錯誤的?怎樣去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呢?不少學生會提出通過實驗來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這種研究思路,這正是伽利略物理學家確立的新的研究法——實驗法,伽利略之前的物理學家大都通過形式邏輯推理得出結論。這樣便水到渠成地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伽利略對力和運動的研究上。

伽利略認為把人們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為了體現出伽利略關於力和運動的思想,可以創設情境,重溫國中物理中做過的斜面實驗,讓學生觀察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到粗糙程度各不相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分析小車為什麼運動距離各不相同並最後都停了下來。

針對上述實驗現象,讓學生設想小車不受摩擦力時結果如何,再向學生介紹伽利略的理想實驗,這有利於使學生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充滿興趣和期待,因為是理想實驗,不能直接去做,所以最好通過多媒體動畫將伽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呈現出來,這樣做能使學生加深認識。

3、慣性定律是多位科學家共同探索的結晶

接下來教師概括提升理想實驗的意義:理想實驗雖然是理想情況,但是以事實為基礎,實驗為依據,是一種科學思想方法。通過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的學習,學生能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薰陶。然後介紹笛卡爾對力和運動關係的認識的補充,最後由牛頓總結得出牛頓第一定理,課本做出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是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敢於質疑,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介紹完牛頓第一定律後,可讓學生觀察冰壺比賽的視訊剪輯,可以看到,冰壺所受阻力很小,能以幾乎不變的速度繼續前進,直到它再一次受到其他冰壺的撞擊才改變原來的狀態。還可以觀看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飛船中吃食物的視訊等,這樣能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慣性定律的理解,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4、慣性與質量

慣性概念比較抽象難懂,為了使學生容易理解,課本中用了比較形象的語言——“抵抗運動狀態變化的本領” 來描述慣性。學物理並不是閉門造車,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識應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師生可以共同列舉身邊的一些慣性現象,並做一些有趣的慣性實驗來認識慣性。為了讓學生理解質量是決定慣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理解:即物體質量不同,從靜止達到某一速度或從某一速度達到靜止的難易程度不同。例如空載的汽車比滿載時容易啟動,用球拍很容易將乒乓球擋回,面網球因質量比乒乓球大卻不那麼容易被球拍擋回,這些例子足以說明,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越不易改變,其慣性越大。這樣做一方面聯絡了生活實際,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興趣。

5、知識鞏固與延伸

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需要佈置一些合適的課後作業。為了擴大學生知識視野,學生課後可以閱讀本節後面的STS欄目中關於慣性系和非慣性系的介紹,還可以多閱讀一些與本節知識有關的其他資料,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六、板書設計

黑板板書是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板書是必不可少的,黑板板書簡結精練,注重色彩搭配,會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整齊優美的板書會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