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文藝體育>

傣族舞的表演形式-傣族舞的特點

文思屋 人氣:3.03W

傣族舞中的代表孔雀舞 孔雀是傣族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之一。孔雀舞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傣族舞蹈之一。由於氣候及自然條件關係,傣族地區孔雀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飼養孔雀的習慣。

傣族舞的表演形式-傣族舞的特點

傣族舞蹈體態的基本特徵:

“三道彎”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徵。第一道彎從立起的腳掌至彎曲的膝部,第二道彎從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彎從胯部到傾斜的上身。手臂的動作也是三道彎: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動作還是呈三道彎:立起的腳掌至腳跟,腳跟至彎屈的膝,膝至胯。這種身、手、腿“三道彎”的體態造型是與他們生活在亞熱帶地域,與姑娘著緊身上衣、長筒裙,與他們信仰小乘佛教,與他們視孔雀為聖鳥而極為喜愛等等,均頗有相關。我們可以看出,服飾的特點、佛教的雕塑、孔雀的姿勢神態等都較為直接地反映在傣族舞蹈中。

傣族民間舞蹈的基本手型有:

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頭)、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等;基本腳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彎的勾繃腳;基本手位有:“低展翅”、“平展翅”、“雙合翅”、“抱翅”、“JI質展翅”等。其舞姿造型上的“三道彎”即是模仿棲息在樹樁上的孔雀,那長長的尾翅垂下來的自然的三道彎形態。

傣族舞蹈律動的基本特徵:

傣族人民生活在亞熱帶地區,由於天氣溼熱,又生活在“寧靜的田園”中,人們不喜歡激烈的活動,所以舞蹈動作較為平穩,儀態安詳,跳躍動作較少,節奏大都為2/4拍連綿不斷的節奏型,舞蹈基本動律多為腿保持半蹲狀態,重拍向下,雙膝在彎曲中屈伸、動作,以屈伸帶動身體顫動和左右輕擺;腳多為腳後踢,踢起時快而有力,落地時輕而穩,這種律動不僅模擬孔雀行走時的步態,還頗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內在的含蓄健穩的力量美。

舞姿造型的“三道彎”和“一順邊”兩者融合後形成多種柔媚線條的組合,體現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詳、舒緩的規律特點。舞姿“一順邊”來自於人們的勞動生活,如傣族姑娘挑水,挑谷,揚場勞動時的步態和形態。又如農家活中,手拿特大的蔑扇風篩選谷時,手、腳、身體一致,都順著一個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僅有三道彎的特點,也具有“一順邊”之美。

傣族舞蹈典型的表演形式:

“孔雀舞”是傣家最喜愛的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也是傣族人民審美特徵的生動具體的體現。其表演的形式是:一種是以廣場上表演片段為初始的,由男子挎道具舞蹈,舞者頭戴塔盔假面具,身穿繪有孔雀羽毛花紋的衣衫,腰部繫上用彩紙或綵綢紮成的雀身和雀尾,表演時雙手拉線牽引雀尾以使其舞動,內容多為表演孑L雀的林間漫步,溪嬉戲,飛翅下山,拖翅、晒翅、尾翅、飛翔以及極為精彩的開展抖翅等。這種孔雀舞藉助道具的表現力,使舞蹈更具形象化,但它同時卻又影響了舞者身體動態的發揮。另一種“徒手的,孔雀舞是道具舞的進一步發展。傣族舞蹈家毛相率先改革了笨重的面具和舞具,吸收了許多外來民族舞的動作和技巧,如漢族的圓場步,蒙族的碎抖肩等。1957年他和白文芬表演的《雙人孔雀舞》在蘇聯莫斯科榮獲第六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銀質獎。同年由中央歌”團金明編導的群”、由崔美善等…表演的《孔雀舞》,對原民間舞作了新的創作和發展,以浪漫的色彩和寫意的表情昇華了作品主題,榮獲第六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金質獎。美麗的孔雀已廣泛成為舞蹈藝術家創作舞蹈的素材,女子參加表演佔據了主要地位,舞臺上湧現出優秀的演員和劇團。由傣族著名舞蹈家刀美蘭表演的孔雀舞,以深厚的藝術造詣和優美多姿的舞技,閃爍著璀璨的光芒,被譽為“傣家的金孔雀”。到了80年代,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創作表演的獨舞《雀之靈》以出神人化的表演,摘下了全國第二屆舞蹈比賽的桂冠。美麗的孔雀,使藝術的舞臺更加絢麗多姿。

傣族除了喜愛表現孔雀外,另一喜愛表現的題材是水。傣族諺語:大象跟著森林走,傣族家尾著清水走。傣族先民自古以來就是臨水而居的民族。從經濟上看,傣族是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民族,辛勤的水田勞作更加深了人民對水的感情。從傣族民族的文化風情、傳說故事來看,都多與水緊緊相關。在他們看來,瀾滄江是雷鳴的瀑布,傣家之所以會唱歌,是因為一個姑娘從山泉滴水的聲音中得到啟示,模仿山泉滴水而成歌。所以他們一生下來就要受到水的洗禮,人死去人棺前也還是要受水的洗禮。每年傣族都以過潑水節,來紀念那犧牲自己殺死魔王而造福百姓的姑娘。水是他們物質生活必需品,同時又是他們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因此,舞蹈中也非常喜愛表現這一題材。80年代由傣家刀美蘭表演的舞蹈《水》充分體現這一點。

“嘎光舞”也是傣族民間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傣語意為“圍著鼓跳舞”,表演形式自由,時間地點不拘,男女老幼皆可參加,是民族風格濃郁的自娛性舞蹈形式。舞者圍著象腳鼓和錯鑼屈膝半蹲並均勻顫動,以手部的`轉腕動作,突出傣族舞蹈的“三道彎”和“一順邊”。男子舞蹈時還有較大幅度的俯仰、轉身和划動手臂動作。近年,由群眾舞蹈工作者加以規範的“新嘎光”,在德巨集地區普遍展開。新嘎光不強調顫動,步法為錯步或點步,舞姿活潑、歡快、瀟灑自如,深受群眾喜愛。

【拓展】傣族舞之孔雀舞

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傣族的許多村寨都有長於跳孔雀舞的人。由於代代相傳及民間藝人精心創造,形成了各具物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內容,多為表現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晒翅、展翅、抖翅、亮翅、點水、蹬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感情內在含蓄,舞蹈語彙豐富,舞姿富於雕塑性,舞蹈動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態上均勻的顫動,身體及手臂的每個關節都有彎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彎舞姿造型,手形和手的動作也較多,同一個舞姿和步法,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動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孔雀舞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規範化的地點陣圖和步法,每個動作有相應的鼓語伴奏。除摹擬孔雀生活的各種動作外,也表現神話故事,德巨集州的孔雀舞多表現一隻孔雀在森林裡被惡魔或國王搶走,另一隻飛跑找尋的情景,西雙版納州的孔雀舞則多取材於民間傳說《召樹屯與楠木諾娜》中王子與孔雀公主再次相會的情節。表現神話故事的舞蹈中,還有金鹿、猴子、大象、獵人等出場。

由於氣候及自然條件關係,傣族地區孔雀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飼養孔雀的習慣。傣族人民認為孔雀美麗、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徵,對它懷有崇敬的感情。傣族群眾常把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徵,並以跳孔雀舞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理想,歌頌美好的生活。

傣族人民為什麼喜歡跳孔雀舞

富饒美麗的傣鄉,素有“孔雀之鄉”的美稱。過去,每當晨曦微明或夕陽斜照的時刻,在人跡稀少的密林中,經常可以看見美麗俊俏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麗、善良的象徵。每逢佳節,傣族人民都要聚會一堂,觀看由民間藝人表演的根據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佛經故事等編成的孔雀舞和表現孔雀生活習性的舞蹈。

舞蹈表現了魔鬼欲霸佔孔雀為妻,人面鳥身的孔雀,奮力抖動自己美麗的羽毛,發出了絢麗燦爛的光芒,使魔鬼雙目失明,最終孔雀取得了勝利。據說“傣”的含義就是和平,傣族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孔雀是傣族的崇拜物,在一首歌裡唱道:“孔雀,最愛好和平,她的心像月亮一樣光明……”在孔雀舞裡也寄寓了傣族人民的願望和審美心理。孔雀舞原先是舞者帶著笨重的孔雀架子和麵具表演,難以充分顯示人體動態和技藝。

孔雀舞的起源

關於孔雀舞的美麗傳說,一千多年前的傣族民間就流傳著很多種不同的版本了。

傳說中,孔雀並沒有一身華麗的羽毛,尾羽上也沒有漂亮的圓眼,但因其溫順馴良,深得人們的喜愛。在“擺帕拉”這個小乘教的宗教節日慶典上,佛祖為普渡眾生而下凡說法,被信徒紛紛圍住。在遙遠的天柱山上,棲息著一隻雄孔雀,得知佛祖下凡後匆忙趕往寺廟,但因人多而不能靠近,在外圍急得打轉。佛祖覺察到孔雀的虔誠,投出佛光一束,去照耀孔雀,因孔雀正打轉奔跑,這束佛光只照到孔雀的尾部,霎時間,雄孔雀的尾部變得五光十色,綴滿了美麗的圓眼圖案。自此後,每當“擺帕拉”節來臨,雄孔雀都會從天柱山趕來,以其美麗的翎羽和優美的舞姿,為佛祖獻上一支孔雀舞,也向人們展示佛祖恩賜的異彩。此後,為了祈福吉祥和賧佛,人們都會在年節及慶典的日子跳起孔雀舞,來表達美好的願望。這就是傣族宗教節日一定有傳統孔雀舞表演的由來。

TAGS:表演 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