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通用8篇)

文思屋 人氣:1.94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講座心得體會(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通用8篇)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1

我認真傾聽了xxx教授《關注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的講座,感覺受益匪淺。其中“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這一心理現象,令我感觸最深。

我班有一個不想做任何作業的小哲同學,我覺得他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也許使我們老師的錯誤做法造就而成的“典型後進生”。反思平時的做法,我真想對小哲說一聲:“孩子,對不起!”

我將嘗試著從心理學的角度,針對我們班小哲同學的表現,分析其表象存在背後的原因,以求找出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

一、“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

鍾教授講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壓倒了個人的發展。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願造成不幸的終身後果,也不願承受班級裡的恥辱……”

20xx年秋,我擔任一年級語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覺得我班小哲的一些變化,非常符合鍾老師講的這種心理現象。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小哲已經不再做任何作業,甚至拒絕學習。

記得小哲一年級剛入學時,能認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認識幾個簡單的漢字,每次老師提問,他會很積極地舉手,當然更多時候是搶答。因為他自控能力比同齡孩子要差,想說就一定要說出來才能安靜下來。後來,小哲對音節拼讀、認讀筆畫較多的漢字,漢字書寫等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困難很大。同時,小哲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越來越吃力。

我和老師們對小哲不約而同地就只有批評批評再批評,除了批評還是批評。這就出現了下面的一幕:“啊!錯了這麼多!唉!怎麼十個字,寫錯了九個!”我們班其它學科老師也經常向我告小哲的狀:“你們班的小哲,昨天又沒做數學作業!”“你們班的小哲,今天美術課又沒帶全美術材料,上課什麼也不做!”……漸漸地,老師們覺得他學習是怎麼也趕不上去了,就給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麼玩,只要不故意擾亂課堂,老師們就會不管不問。老師不再關注他,同學們也越來越忽視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說是即將或已經被邊緣化了的孩子。

現在,小哲已經上二年級了,而他好像已經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了興趣。他不再寫任何作業,上課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拒絕寫錯誤的作業,以免承受班級裡的屈辱。這種現象就是福勒博士強調的,某些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認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願造成不幸的終身後果,也不願承受班級裡的恥辱……”

二、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戴克斯的“行為目的”理論: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1759)中說:“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類天性中最強烈的慾望將必然難以得到滿足。”表現出問題行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為方式得到“歸屬感”,但是又希望獲得師長和同伴的關注、認同和接納,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他們只有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現在的小哲,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心理,所以才表現如此。課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無人的“瘋玩”——隨便亂塗亂畫些什麼,咬咬鉛筆頭兒,捏橡皮泥,玩文具,摺紙飛機……任何一個小東西,都足夠他玩上一節課。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幾乎已經跟他沒有任何關係,而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跑到講臺上跟老師說:“我要上廁所!”他幾乎每節課都要上一次廁所。有時看他的神態表情,確實急需上廁所。有時又發現他去廁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園裡透透氣,玩一會兒。因為他要溜達很長時間才回到教室。

課間活動,小哲常常會因為一點兒小事(夥伴碰了他一下,同學搶了他的螞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課間活動,校園裡正澆花,他拿著一根長長的柳條沾滿了泥,一邊跑一邊甩,追著小夥伴滿校園跑,弄得校園裡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汙!還有一次,他竟然拿著一把剪紙刀剪自己的頭髮,夥伴們越是不讓他剪,他就越剪,結果很多同學圍觀,等老師指導,他已經剪得滿頭坑坑窪窪像個“刺頭”。如今的小哲,無論是與眾不同的怪異表現,有意所謂的惡作劇,還是譁眾取寵的行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們給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這一系列表現,我感覺自己身為老師,身為班主任卻絲毫不懂心理學,不瞭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誤判:“他是學習有智障的孩子,不用嚴格要求他完成學習任務,只要讓跟小夥伴們一起玩,一起快樂的在一起,就足夠了。”

原來,我這不是一種善舉,我只是在給自己找一個不用去管理他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對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對不起!孩子,你需要什麼?孩子,讓我怎樣去幫助你?”

三、過去的事既然已經發生,懺悔也沒有必要,如何避免“錯誤的做法”再次發生倒應認真思考。希望“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若要尊重與接納每一個學生,除非我們對人的本質有積極的信念,相信每一個體獨特的潛能,重視每一個體的人性尊嚴和價值,否則我們不可能做得到。

當一位老師對學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賞學生成就和優美的一面,同時,他有能力去體諒和接納學生的錯失、困惑和混亂,因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變性。而教師的接納、尊重、饒恕、忍耐,會引導學生的轉變與成長。

小哲才剛剛踏上國小之路,如果我們能做到從現在開始,注意從言辭和行為等方面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顆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納這個孩子。他可能曾經是因為保護尊嚴的需要轉移了對知識和技能的興趣,現在趁孩子還沒有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興趣,我們還能幫助他更快地找回對知識、技能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老師們達成共識,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幾個方面。

1、對孩子全接納,無論他犯了什麼錯,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辭去羞辱他,保證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滿足。

2、多關注他,給他發言的機會,多讓他回答難易適中的問題。他書寫能力差,但背記能力強,我們不要抓住其不會寫字的小辮子不放,多讓他背誦一些詩文,以展示其優秀的一面。

3、家校溝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師專門為他量身定製的作業。只要孩子稍微有進步,就給以大力表揚,逐漸培養其學習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強體壯,愛勞動,也很會幹活。我們可以抓住孩子的這一優點鼓勵他多為班級服務,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對大家有用處,在班裡有地位,不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漸讓他在同學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愛與歸屬感,他就會踏上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學校心理學家”,他徜徉會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時刻關注著學生內心的基本需要,與學生的心理髮展歷程一路同行!學習兒童心理學,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讓每一個孩子的心裡充滿陽光,這將是我永遠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2

上週日在新教師培訓中,我聽了xxx老師的心理輔導講座——壓力與壓彈培養。

李老師通過壓力覺察遊戲、自畫像投射測試、自制人際支援系統網等生動活潑的方式,淺談壓力和壓彈的培養。整整兩個小時的講座,學生聽得饒有興趣,絲毫沒有疲倦之意。講座中,我有幾點感觸很深:

一、年青教師壓力不小。

據講座資料顯示,從年齡座標比較,20——30歲的年青人是中國壓力最大的人群。20——30歲是人踏上社會的轉型期,壓力主要來源於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從行業座標比較,中層管理者80分,經理層75分,教職員工75分,高於下崗工人(68分),也高於一般企業工人(59分)。

年青教師的壓力一方面來自自身:自身要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另一方面,也來自學校這個特殊的環境:繁瑣事情多、學生聲音嘈雜、社會期望較高、家長關係難處理,雖然工作時間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還得帶回家做,此外,備課的工作可能使教師回家去後還在苦思苦想,不斷尋求更好的方案。

確認年青老師有壓力是正常的事情,就應該正確對待它。就我個人來講,就應該正視壓力,培養壓彈。“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呼喚,是用心靈來澆灌心靈。”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處世積極,能夠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二、瞭解你——我——他。

李老師在講座上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瞭解。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語言為工具的,但不恰當的語言的運用會適得其反。儘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緒的宣洩卻可能傷害他人,破壞彼此的關係。

換一個角度,嘗試著去理解他人,那就會知道別人最需要的是怎樣的語言,自己真正需要說些什麼。講座上,李老師談到了兩點:

1、要就事論事,不要就事論人。

人是通過事情來了解人的,往往因為一些消極的事情而否定一個人的全部。當一個人被全盤否定時,那種感覺非常難受,並不利於他的改變。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所以不能夠否定一個人的全部,而應該就事論事。

2、知道說什麼,知道什麼時候說,知道對誰說。

說話之前要打好草稿,選擇合適的時間、想好合適的內容、考慮彼此的關係。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支援網路。

李老師在講座上要我們畫了一張蜘蛛網圖,網的中心是“我”,按照遠近次序,分別在網中填上當自己遇到壓力時可用的資源。

我發覺自己的壓力網路比較窄,當遇到壓力時可傾訴的人也只有4—5個。儘管自己感覺已經夠多了,也足夠了,不過李老師說,壓力網路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網路中加入學科中的領軍人物與優秀教師。學科中的領軍人物和優秀教師往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給自己補充心理能量。

四、區分清楚工作的重點。

“要區分清楚壓力的來源,確認重點,確認那些可以放棄。”教師的工作很繁雜,從早到晚基本沒停下來的時間。如果事事都覺得是同等重要的,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散,那會事倍功半。剛剛進學校的新老師,往往會想把什麼事情都處理好,但是總覺得力不從心。我曾經就有這樣的感覺,於是我開始思考什麼是最重要的。

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踏踏實實地把課備好,課後作好反思工作。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有師傅來聽,而且備課的辛苦可能也不能為人所知,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教學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所進步。教育教學能力才是教師發展的根本。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3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現在畢業生就業實行在國家方針政策的指導下,在一定範圍內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自主擇業的辦法,因此,在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幫助畢業生釋疑解惑,調整好心理狀態,使其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有著重要的意義。

阿甘的IQ只有69%但他卻有著超強的意志力,他堅持著從家鄉跑到西海岸。股神巴菲特說過“成功非來源於高智商,最重要的是理性,習慣,人格。”我國著名數學家張廣他曾經說過“搞數學的不用太聰明”很多人都認為那些成功人士都是憑藉著高智商而創造的`財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要取得成功需要AQ,IQ,EQ相結合。

理性與不理性很重要,田老師說每一件事都不能輕易的下結論,應該要從多角度思考。敢於堅持獨立的信念,勤於收集資料和資訊,善於變換位置思考。我們更不能做情緒的奴隸,田老師“樂觀和悲觀其實就在一念之間,他舉了一個例子,同樣是半杯水,一個悲觀的人看到後說:“唉,只剩下半杯水了。”而樂觀的人看見後說:“還有半杯水!”還記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嗎?他從總統淪為階下囚後變化很大,當他當總統時穿著筆挺的西裝精神飽滿的在臺上講話時受到的是所有人的尊敬和愛戴,但當他被關進監獄之後他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有這麼的的變化是因為他自己並沒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除了以上這些,職業者還應該具備以下能力。具備溝通和與人交流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戴爾夫耐基說過:人們的事業能否取得成功只有15%靠他自身的而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由此可見,會“說”是很重要的。田老師說,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除了要會說還要回“聽’,對於“聽”的解釋是“使聲音通過耳朵直達於心用心去領悟”。我認為這的確如此,只有很好的“聽”才能做到更好的去說。

有一個故事我們都應該聽說過,《咕咚來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很多時候我們會受到別人的影響而動搖了自己的立場。最近因為一個釣魚島,中國和日本鬧得很不愉快,中國的一些愛國者紛紛跑到街頭去砸日系車。如果你看到這一幕你會加入他們嗎/很多人的回答是是,但在西安卻有一個人拿著前方砸車,日系車繞道的牌子在馬路上站了很久。他的行為告訴我們應該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職業者應該要有積極的態度和樂觀的心態。要敢於面對挫折善於與人溝通,交流;要有一顆執著追尋目標的好勝心,這就是一個職業者應具備的心理品質。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4

時光在我們不經意之間飛逝而去,我們已經從青澀的一年級新生成長為成熟的大四畢業生。在這短暫忙碌而美好充實的四年中,我們自覺地汲取更多的知識以武裝自己的頭腦,不論是從課堂上,圖書館裡,還是在受益匪淺的講座中;同時,在實踐中也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些無疑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踏入社會並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從講座中瞭解到了許多當今化學研究進展,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督促自己學習實踐,為未來打好基礎。

在聽講座上我們要深化專業知識,使自己理論水平得到提升。聽學術講座時,要有一定的基礎,不然我們就不能夠及時地理解其中的專業術語。在老師的《什麼是分析化學》這一講座中,我們能夠先了解這一專業名稱的真正含義,隨著老師的一步一步的講解,我們慢慢地對分析化學的瞭解加深。在聽這一講座前,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析化學的課程,但我們只是學習了很基礎的東西,需要加深瞭解的只是還很多。我們在課堂上缺少的就是對未來化學的發展方向,而學術講座距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鐳射技術及其應用》、《長鏈脂肪酸甲酯催化製備長鏈 脂肪酸醇的研究》、《ABO2型氧化物導電性研究》、《現代測試技術在珠寶玉石鑑定中的作用》、《有機光電子研究的新進展》等講座不僅給我們介紹了化學的廣泛應用,還讓我們看到了化學無限前景。

當前由於許多廢水、廢氣與廢渣仍未經嚴格處理就外排,導致我國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汙染仍十分嚴重。一方面舊帳未清,許多老廠的治汙措施因種種原因,並未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又新建了許多汙染較難治理的小廠,使環境對汙染的負擔呈有增無減的趨勢。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為未來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發展戰略。我們可以運用化學手段對環境進行監測,《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水體富營養化現狀及動向》向我們介紹了許多關於環境監測的現狀與方法,同時我們從課堂和試驗中對環境保護加深了了解。

近年來國際上較普遍提倡和開展的綠色化學與技術的研究,目的是發展環境友好技術、環境無害技術或清潔生產技術,同時強調化學過程的原子經濟性,反應的高選擇性,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產品或廢物,實現或接近零排放過程。工藝過程中強調使用無毒無害原料、溶劑及催化劑,同時生產環境友好產品。這樣可以減少末端治理,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汙染問題 。我們在《Regeneration Medicine》、《天然藥物化學研究概況》、《無機化學發展現狀與趨勢》、《Brnsted酸性功能化離子液體在綠色有機合成中的研究進展》等講座中從不同方向上看到了綠色化學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實現綠色化學的全面發展。

食品安全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 ,這是關係到我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就像剛出現的蒙牛純牛奶致癌物事件,弄得人心慌慌的。聽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簡介》、《食品分析中的樣品與樣品前處理》的講座,讓我更深入瞭解了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用怎樣的方法檢測食物中的各種含量,還有對食品的處理方法。讓我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有了更健康的調整。現在很多人提倡綠色食品,相對於一般食品生產的綠色食品更安全,同時綠色食品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汙染,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聽講座是學習知識的一種途徑,是老師們傳授經驗的時間,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福建省化工類行業的現狀、發展與學生就業前景》、《 就業工作報告》 講座中,我瞭解到自己就業的前景,讓我更有目標的進行學習,從老師自身經歷中,我受益匪淺。我相信自己的未來是精彩的,是有前途與希望的。

總之,老師們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通過學習,我們學到了化學專業及其他相關方面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在這裡,再次感謝老師們精彩的講座!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講座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著我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峰,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5

光陰似箭,轉眼間我的大學生活就要畫上句號了,猶記得在剛踏進xxx的時候,心裡總是覺得這校園太小了,四年的時間要怎樣才能過去呢?然而時光從來都是白駒過隙般的,突然間鳳凰花開的時節就到了,畢業季也即將緊隨而來。回想起這四年青澀的校園生活,有太多的精彩,也有太多的平凡,其中排著轟轟烈烈的長龍去聽學校講座的畫面就是這些平凡中永遠也抹不去的美好回憶。

人們都說:“大學階段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階段,獨立的生活能力、獨立的思考和選擇能力以及獨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形”。對於這些道理,在踏進青青校園之前我總是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態,然而四年之後,我徹底地相信了這個說法。大學的生活真的是可以塑造人的精神,影響我們的一生。

記得初進校園時,對生活以及學習都是那麼的陌生,對於大學生活期間的各種壓力和干擾總是那麼的無助,然而就在我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疑惑的時候,學校的一場及時雨解決籠罩在我們身上的烏雲,他們邀請各種各樣的專家學者,組織開展一系列關於如何調整心態,如何面對壓力、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具有指導性思想的講座。

這不僅是因為講授者多是該領域的資深人士,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他們能帶給我們更多的知識,擴大我們的視野,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聆聽著這些學者教授講述關於科學的奧祕、文化的精髓、經濟的起伏、歷史的蹤跡等等一些精妙絕倫的演講,心中總是會多幾分對大自然神祕的嚮往、對科學世界的崇拜、對經濟危機的擔憂。可能是因為有點厭倦了課堂上中規中矩的知識傳授,對這種講座那樣的自由式知識接受就變得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好感,平時覺得難以理解的知識有時候通過聽講座的方式就變得易如反掌。

雖然當初去聆聽講座的出發點更多時候是為了完成蓋章的任務,但是既然人去了,總會有那麼一點收穫,在那些教授學者聲情並茂的講說下,我們的思緒也不知不覺跟著他們的思維走了,聽著他們講關於生活、情感、人際交往、未來等等的一些話題,也情不自禁的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或許文化的精髓之處就是可以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人生觀,也或許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好多次偶然的機會,都是能讓我在聽完之後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6

不知不覺我已近快畢業了,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三年來的聽講座,我從中受益匪淺。還記得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是大一的第一學期,那時我傻乎乎的,只是聽說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但具體是聽什麼講座我都不知道,只是為了學分頭暈腦脹的和同學一起聽講座。

第一次聽講座的確實是很痛苦的,那時天氣熱,而且人又多,從頭到尾我都是站著聽完那次講座,那時的感覺真的不是那麼好受。

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我隔了好一段時間沒有去聽講座。當我在次聽講座時,我發現其實有一些講座對我很有幫助,我確實能在聽講座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現在,在學校裡,獲得資訊的來源有很多種,如上網,看書,參加活動,聽講座等。現在作為一名大學生,獲得一些資訊的來源很大部分都來源網上,雖然能夠上網獲得很多的資料,但網上的東西其真偽還得有一定的閱歷才能辨別出來,而且,在網上看的東西多,忘記的也快。

在大三大四,我覺得有時候去聽聽講座獲得一些資訊的來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去聽講座也要有選擇性的,不要盲目的,為了學分去講座裡呆著,那樣的話是毫無意義的,還不如留著時間去做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當然並不是每個講師講的每一觀點都是對,最起碼有一些觀點我個人並不是很贊同。但畢竟每次講座都是經過講師的精心準備過,就算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有一些講座的具體內容我自己都忘記的,但有一些卻留個我很深刻的印象。比如我聽過的于丹教授關於”閱讀經典,感悟成長”的講座,聽完以後我確實是有很大的感觸。于丹教授在講座中說出了一個故事:孔子課堂上的學生席間閒談理想!有的學生說要財富,有的說要做大將軍!也有的說要做隱士。當學生問到孔子時:孔子說:老者安之,友者信之,少者懷子!意思就是說:能讓父母老者們身安心安!朋友都相信你,小孩子長大了都能想起你!意思是說:對父母孝順無非兩個是四個:順意,色難!順從父母之意,對父母和顏悅色!人一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朋友,朋友對你最好的評價是一個信字!如果你認識那麼一個兩個知心的朋友對你的評價是如此的話!知足矣!每個人都會小的時候!孩子們天真無邪!當孩子們都長大時,能想對某人在自個小時候對他的好時懷念之時!福也!以上就是孔子所說的三個願望!通過這個小故事我感受到,古人的心其實與我們是相通的。對於前人的好東西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還有李開復博士關於《成長中的十個啟發》的講座,其主題講座中最為核心的人生哲學:

一、思考你的價值是什麼,假設一個世界有你,一個世界沒有你,這兩個不同世界的區別,就是你的存在價值。這一觀點也是李開復自傳《世界因你不同》最核心的精華。

二、“用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去接納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這句話也是李開復先生的座右銘,在和微軟打世紀官司的人生最艱難的60天裡,就是這句話鼓舞著他,讓他最後幫助Google打贏了微軟。這句話可以真正地指導你的生活。

三、從心選擇。人生難免遇到選擇,許多時候,我們很難抉擇。李開復先生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從心選擇,跟著你的心靈走,那麼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遺憾。這也是李開復先生在哥倫比亞大學從法律轉到計算機專業時的信念,事實證明他成功的如此完美!

開復博士講訴自己在工作中的挫折經歷,告訴大家如何走出挫折的陰影,做最好的自己。他引用蘭迪教授的話——挫折就像一面牆,牆的存在是為了迫使我們向自己證明:我們是多麼渴望得到它後面的寶藏。

聽完講座後,我登陸開復學生網觀看了蘭迪教授給學生上的最後一次課——如何實現你的童年夢想,據說這是近年來全美最精彩的演講。看了這個演講,我被蘭迪教授的樂觀所感動,在演講的時候,他因為得了癌症,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但是他還是那麼樂觀與沉著。面對死亡,還能如此樂觀與沉著,不得不令人佩服。我在想,如果一個人連死亡都不害怕,那麼生活中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此外,我還想說一下在聽開復老師講座過程中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感想。在演講結束的提問環節,所有的提問問題的學生的問題都是那麼的囉嗦,其中還有不少問題是開復老師在演講的時候就已經說到過的了,但是開復老師還是那麼耐心地聽完一個長達幾分鐘的問題。因此我想到了以下兩點,我們大學生確實要提高自己總結問題的能力,還要提高自己傾聽的能力。

在這大學的三年裡,我很榮幸能得到這麼多次聽講座的機會,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在這麼多次聽講座的過程中,我真的是是受益匪淺。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7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在學校裡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我們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我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些都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這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矗。

大學生創業的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窮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業的成功與否不一定與知識的積累量成正比。沒有很高的學歷在創業競爭中也一樣能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創業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時候還要看準時機,看準市場的潛力。就好比比爾蓋茨,他之所以能財源滾滾,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計算機在人類的生活中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個市場有無限的潛力,也就是需求會無限增大。

我們都看過《誰動了我的乳酪》,這個非常簡單的寓言故事就告訴我們,我們擁有的乳酪其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也就是我們在社會上所握有的籌碼是不斷變化的,不更新就會被用完,不注意儲存就會變質。所以這提醒著我們隨時要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今後的生活中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社會競爭力,這樣才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立足於社會,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創業理想。

但是在創業道路上,作為大學生,往往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對市嘗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常常盲目樂觀,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此外,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再者就是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隻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行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就我個人觀點,我覺得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無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之上。很多的大學生創業後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廢了學業,這是十分不可取的。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爾蓋瓷。學習就像老鷹飛翔的練習,只有把翅膀練硬了才能飛得更高。用一個比喻:火焰與海水。火焰象徵著熱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徵著廣袤無邊、深邃而又冷酷。沒有火焰般激情的創業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會有被市場經濟大海吞沒的“犧牲品”。

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也不會給任何人實習的機會,大學生創業火焰般的熱情是否能夠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潮?當然僅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意味著冒險和付出,也意味著失敗和挫折。王選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實驗室裡沒有節假日的艱辛,比爾·蓋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學生創業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經受了種種挫折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衝動和付出之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成熟和冷靜,對創業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們大學生在捲入創業熱潮的同時,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只要自己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最後成功或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

學生講座心得體會8

利用課外學習時間,學校和學院給我們安排了一系列講座,在我看來,旨在豐富國小期生活,積累專業知識,拓寬視野。這些講座與我們專業知識緊密相關,但是卻不單一,涉及不同課題觀摩聆聽名師講座, 名師神采飛揚, 聽者亦有心得。一千個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面對著鮮活的教學物件,智慧的教師必然沒有相同的課堂。

我特別喜歡“學者視野——週末科技文化藝術系列講座”,因為他內容豐富而廣,為我們增加了很多課外的知識,擴寬我們的視野和涉獵。

第427講是由肖蕾博士主講的,他是我們學院的副教授,主講內容是 “大學生在校期間如何提高自身科創能力”,分別闡述了一下內容:

1.介紹我校為大學生提供的科研平臺;

2.飛思卡爾智慧車競賽及相關技術介紹;

3.大學生科研立項情況介紹。增加了我對學院的瞭解,也為我的大學生活規劃有了一定的幫助。

而“學者視野——週末科技文化藝術系列講座”第429講,由黃谷甘副教授主講 的“MIDI環境下按聲調譜曲唱古詩”,則向我們展示了古典詩詞是中國璀璨的文化精品,“詩樂合一”是傳統的至道鴻教。為繼承和創新往聖傳統的吟誦,演講人基於全國95%以上的方言點平聲都分陰平、陽平,大多數方言區保留有中古入聲的共性,借鑑、集取名家及各地吟誦調之所長,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為古詩詞譜上數字簡譜,再應用現代教育傳播媒介、計算機技術合成數字音訊、視訊等多媒體資訊資源,開發出《基於MIDI唱詩詞》的wmv視訊檔案,創新可視(譜)、可聽(曲)、可歌詩(唱辭)、可學格律多位一體教學新環境。能開啟天聰,啟用右腦,啟迪智慧。概括為:唐詩宋詞聲律精,吟誦應覺仄與平。1235唱唐詩,平仄仄平歌中知。漢字古來平聲多,陰陽分唱5(so)與1(do)。5(so)高平第一聲,1(do)第二聲自明。2(lai)只唱入聲字,剩餘上去唱3(mi)。譜成曲調配MIDI,詩如歌唱最好記。我不是個懂音樂的人,但是在黃谷甘副教授的感染下,感受到了音樂與科技碰撞出來的火花是那麼的有魅力。

其實聽講座的過程跟課堂聽課大同小異,就是專心聽,兼做筆記。講座筆記是講座內容的記錄,因此是具有指導作用或學術價值的,準備好一本專用的筆記本用於記錄講座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在聽的過程中需要與演講者同步思維,這樣才不會遺漏講座的重點。關於講座的筆記,與課堂講課的專業課筆記稍有不同,最好能在頁首註明講座的時間、地點、講座主題、主講者個人基本資訊等,其次是簡明扼要地記錄講座的理論框架和基本內容,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概念、新觀點,值得進一步思考、研究的空間,以及自己在聽講過程中的感悟和思考,這些學術思考的火花稍縱即逝,不管成熟與否,一定要先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