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國中語文《孤獨之旅》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文思屋 人氣:1.11W

【教學目標】

國中語文《孤獨之旅》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1、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3、品味小說精美傳神、意味深長的語言。

4、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5、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教學難點和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聯絡生活實際,深層感情小說意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點撥法。

【教學輔助】

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歌曲《真心英雄》的歌詞中“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一句意蘊豐富。人生旅途,並非時時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麼“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思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三、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疏解下列字詞:

⑴注音:

軒(xuān)雍(yōng)撅(juē)覓食(mì)嬉鬧(xī)摻雜(chān)給予(jī yǔ)撩逗(liáo)凹地(āo)膽怯(qiè)

⑵釋義:

厚實:豐富、富裕。

嬉鬧:嬉笑打鬧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②失意的樣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②機靈。

驅除:趕除,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址、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2、學生自由誦讀,用小說的三要素概括課文內容,並談談你閱讀課文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小說講述了杜小康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3、學生默讀文中有關杜小康的語段,體味有關的細節描寫,思考:

⑴在離家牧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

⑵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⑶文題“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⑴心理活動的發展:①想上學(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②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④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⑤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⑥在心裡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⑦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走了。⑧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⑨望著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⑩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鴨的生活中,經歷了出發時的茫然、恐懼,到達蘆蕩時的害怕、膽怯,安頓之後的感到孤獨,時間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的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走過了“孤獨之旅”。

⑵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空曠”“寂寞”“已無一戶人家”“唯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的孤獨”“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⑶可以概括為兩點:①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夥伴,也就等於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夥伴,也等於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群,等於失去了人文環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

②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

四、品味語句,體會作品情蘊

1、學生細讀全文,體會精美傳神的語言。請找出並點評你認為文中形象生動、富含深意的語句。

學生踴躍發言,教師歸結:

如:⑴“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寫出蘆蕩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⑵“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

⑶寫暴風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千萬無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將暴風雨在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⑷“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寫景狀物準確、細緻,描寫周到入微。

⑸“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裡。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哭。”少年杜小康戰勝孤獨,適應了環境,並在維繫著家庭生繫於一射的鴨群面臨滅頂這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群,顯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湧著波濤,這是喜悅的淚,欣慰的淚,領會了成長真諦的淚。

⑹“鴨們也長大了”一段,描寫生動、形象,映襯出主人公成長曆程,具有超出語言層面的隱喻意義。

2、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請找出幾處,體會這樣的描寫對錶現杜小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學生髮言,教師歸納:

⑴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說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

⑵有關蘆蕩的描寫。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⑶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3、合作探究:

小說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較大的篇幅來寫他父親和鴨子的用意是什麼?

學生小組研討後回答,教師點撥:

寫父親和鴨子,對完成杜小康這個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襯托作用。如:寫父親拼命趕鴨子,“不肯給它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可能。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寫鴨群“十分乖巧”“它們把嘴插在翅膀裡,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作為成年人,經歷了生活滄桑的父親對前途未來都深感茫然和恐懼,何況小小少年杜小康?因此對這二者的描寫,使得杜小康的孤獨感受顯得更為真切,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五、體驗反思

講述你所體驗的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六、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祝願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七、佈置作業

請以“成熟”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板書設計】孤獨之旅曹文軒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鴨群

環境:蘆蕩人物成長的廣闊背景

風雨

【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落實情況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詞語,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環境,描寫對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情感體驗。

二、教學亮點有哪些

通過學生的反覆誦讀,品味文中傳神精美的語言,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提高描寫自然環境的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及矯正措施

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對於文中主人公的孤獨與無奈,學生想要真正體會感悟仍有一定困難,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弱勢群體,這也許能讓學生豐富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