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中班我的家鄉教案反思

文思屋 人氣:5.56K

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以下是關於中班我的家鄉教案反思,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中班我的家鄉教案反思

  【1】中班我的家鄉教案反思

活動例項:

通過孩子們的介紹、設計,一幅“美麗的家鄉”的圖紙呈現出來了。在建構時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各自都在忙著完成自己的任務,只見邵懷玉小朋友拿著雪花片積木在搭花和亭子,她先用紅色的雪花片做花蕊,並且嘴巴里孩子數“一、二、三、四、五、六,一共用了六片,接著她再用黃色的雪花片來搭花瓣,並且也數好了數。我走過去問:“你為什麼要數個數呢?”她說:“這樣,我再搭的時候就可以搭一樣大的花了。”我聽完誇她真會動腦筋。經過這麼一來。邵懷玉小朋友到遊戲結束,一工搭了八朵花,每朵花都進行了合理地顏色搭配,並每朵花都一樣大,放在馬路旁邊看上去很勻稱,非常美麗,所以在點評時,我重點掌握了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活動後反思:

遊戲法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和幼兒的學習、勞動等活動不是絕對獨立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相輔相成的教育手段”。這是結構遊戲本身的發展趨勢,也是它進一步完善的保證。在幼兒園,結構遊戲是作為一種獨立的遊戲出現的,但結構遊戲的開展又同時是滲透在其它各類遊戲和各科教學活動中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結構遊戲活動時,應注意兩個聯絡。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應通過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遊戲活動之一的結構遊戲也應密切配合語言、數學、美術等各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幼兒建構遊戲的主題,通常是以教師的`語言啟發,故事講述,物體認識,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產生的。語言、數學教學所形成的知識印象是結構遊戲開展的基礎,而美術的構圖、佈局,計算的空間圖形及數量認識又是結構遊戲得以發展的條件。

各科教學活動為幼兒建築遊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反過來,建築遊戲的開展也同時鞏固深化了各科教學。幼兒在裝飾美化遊戲環境和建築物的活動中,必須充分運用美術教學中所學到的造型設計、佈局變化、色彩搭配、整體與區域性的正確處理等一系列知識技巧,來提高建築水平,這樣,同時也促進了美術教學的發展。因而,遊戲的開展和教學是對立而又互為統一的。

總之,結合各科教學活動進行建築構造,在利用建築成果進行其它遊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建築興趣,而且促進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的發展,發展了遊戲,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2】中班我的家鄉教案反思

《我的家鄉》是一節中班社會活動,目標在於讓孩子知道自己家鄉所在的城市或鄉鎮的名稱,瞭解家鄉的名勝古蹟、土特產等,萌發孩子熱愛家鄉的情感。活動前讓家長給孩子豐富了有關家鄉的名稱和特產,也有家長帶來了一些名勝古蹟的圖片。

活動開始時讓孩子先說說自己的家鄉在哪裡,然後提問:知道自己家鄉有哪些旅遊景點?孩子們一下就能說出來的是:少林寺、嵩山、中嶽廟 ,其它的景點孩子比較陌生,說不出來,但有的也去過,出示圖片時孩子們有印象。登封的小吃孩子比較熟悉的是燒餅、芥絲。整節活動下來發現孩子們對自己的家鄉瞭解不多,雖然我們從小班就開始進行園本課程,但孩子們的瞭解也僅限於課堂上教師教的這麼多,家長豐富的很少。

我們登封的地域資源非常豐富,旅遊、小吃可以說應有盡有,離我們也比較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是從孩子的表現來說,我們開發的還不夠,孩子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有限,只是教師在活動中進行的這麼多。在以後的活動中應多多發動家長,讓家長利用咱們的有利條件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孩子們更多的瞭解咱們的家鄉,對家鄉的小吃、文化、遊戲、農作物等等有更多的認識。

從這次活動中也發現一個問題,我們每天都在學習不同的知識、不同的文化,在追求外在的東西時,是不是把我們最本質的、最貼近的、家門口的給忽略掉了。這幾年我們園一直在進行園本課程,逐漸把家鄉的文化、景點等方面滲透在我們的課程裡,讓孩子更多的認識、瞭解,這是一個好的方向,也希望老師在日常中能多豐富一些家鄉的文化,只有教師重視了,才能帶動起家長,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受益。

  【3】中班我的家鄉教案反思

通過上《我的家鄉》這堂課後讓我有一下反思:

1、課前準備還應準備一些人文圖片這樣可以使幼兒的表達面更廣一些。

2、幼兒在當小導遊這一部分時可以給幼兒設計一些區域角這樣更直觀。

3、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並幫助那些詞語匱乏的幼兒在介紹時“老師和你一起為你的介紹添添彩好嗎?”

4、整個教學中有師生的互動但比較欠缺主要一幼兒為主。

如果讓我重新再上一次我會在開課時用故事的形式來進行開課並且在教學環節上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在活動中多注入一些遊戲活動讓幼兒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裡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