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綜合指導>

近七成求職者選擇家門口就業

文思屋 人氣:2.53W
近七成求職者選擇家門口就業
    “我們企業今年擴產,4月要招2000人,8月招4000人,可3個地方跑下來只有100多人簽下了就業意向!”看著薄薄幾張求職登記表,廣東省惠州市長城開發科技公司人力資源部主管李詩玉的心沉到了谷底。
 
    而這種現象在沿海許多企業中越來越普遍。2月19日至22日,2013年“全國工會就業援助月”活動在貴州舉行啟動儀式,分別在貴陽、畢節、遵義舉辦了大型現場招聘活動,提供崗位6.6萬餘個。首場招聘會上,共有來自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8個省市的218家企業進場招聘,當天2.4萬餘人進場應聘。
 
    但是,幾天的招聘結果卻沒有人力資源負責人們預想的樂觀——貴州許多勞動者把求職“橄欖枝”投給了本地企業。同是鞋業公司,浙江溫州富羅迷鞋業有限公司展臺前冷冷清清,而貴州本省的兩家鞋業公司的登記報名人數則早已超過企業需求量。
 
    隨後的資料統計也證實了這一點。在貴陽、畢節、遵義三地的招聘活動中,共有21022名求職者與企業達成用工意向,其中14272人選擇與本地企業達成用工意向,這一比例佔到近七成。
   
    “工資都差不多,到外面去一年只能回家一次,春節回家買票難,也照顧不了小孩子,還不如留在家鄉就業。”來自畢節的張進道出了許多求職者的心聲。
 
     勞動者的選擇使富羅迷鞋業人力資源經理趙金平體會到“用工荒”的壓力。該公司共有1500多名工人,春節前有400多名來自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的農民工明確表示節後將不再回來做工,而是選擇留在本地。
 
     趙金平表示,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量缺少對技能水平沒有太高要求的一線“普工”。受到離家遠、生活成本高、與內地工資水平差距逐漸縮小等因素影響,沿海城市的務工“魅力”在勞動者眼中已日漸消失。
 
    除去工資收入差距縮小等因素外,浙江萬控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經理林平還認為,近年很多產業逐漸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江西、湖北等多地紛紛建立工業園區,本地企業的發展帶來大量用工需求,加上國家連續出臺惠農政策,很多勞動者開始選擇就近就業,半工半農。
 
    無奈之下,沿海企業開始想盡辦法“搶工”。進入貴州招聘的幾家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商定,與部分曾在企業打工的`貴州籍員工聯絡,藉助這部分老員工在家鄉的號召力,帶動整村富餘勞動力離鄉打工。
 
    “這是我們目前能想到的最靠譜的辦法了。”李詩玉無奈地說。
 
    相對於缺少“普工”,技術工人短缺更讓企業頭疼。
 
    “每月工資2500元以上我才考慮。”45歲的雷輝春節前在浙江台州做塑膠注塑工作,回鄉過年時聽說有招聘會,就趕了過來。“歲數大了,不想離家太遠。”當聽說一家急需塑膠注塑工的企業在福建,雷輝搖著頭走開了。
 
    雷輝的一名老鄉也表示,自己在本地企業做電焊工,每個月能拿到3000元工資。“孩子剛滿月,不會到外地打工,反正本地也不愁找不到工作。”他自信地說。
 
    “當前結構性矛盾的就業趨勢並沒有改變,製造業技術工人緊缺。一個熟練車工在廈門每月的保底工資可以達到5000元左右,有技術的工人不愁找不到工作。”廈門市總工會五一職介所所長葉菁表示。
 
    沿海地區許多企業負責人坦言,伴隨產業轉移步伐加快,越來越多務工人員迴流到本地就業,沿海企業在招工時已經沒有太大優勢。部分企業向記者表示,打算深入雲南、四川等省份繼續招工,“但前景如何也是心裡沒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