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舞蹈畢業論文(精選8篇)

文思屋 人氣:9.23K

難忘的大學生活將要結束,大學畢業前都要通過最後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有計劃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麼應當如何寫畢業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舞蹈畢業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舞蹈畢業論文(精選8篇)

舞蹈畢業論文 篇1

摘要:

藝術表現力是藝術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感染力,是藝術作品的生命力和靈魂所在。舞蹈作為一種源自自然、來自人類靈魂深處情感的生動肢體表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種感染力是通過舞者而傳達給觀眾的,使觀眾受到觸動,從而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這對從事舞蹈專業學習的學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藝術實踐的角度出發,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探討藝術實踐對舞蹈專業學生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

藝術實踐;舞蹈;藝術表現力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教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走出課堂,從社會這個廣闊的舞臺不斷汲取舞蹈藝術靈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主動重組和重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讓學習充滿樂趣,這是每一名學生和教育者希望看到的。藝術實踐正是舞蹈專業學生從被動學到主動吸納的一種轉變,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發掘學生的潛力,對培養舞蹈專業的學生的藝術表演力及綜合能力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藝術實踐的定義及內涵

呂藝生在《舞蹈教育學》一書中,稱舞蹈專業的藝術實踐就是舞蹈實習,他認為舞蹈實習包括了舞蹈表演、編導、教學、寫作等,舞蹈表演專業的實習主要是舞臺表演,側重學生舞臺表演能力的鍛鍊。舞蹈教育專業實習的內容包括模擬教學、實際教學和論文。作者認為,舞蹈作為一門集音樂美、形體美、服裝美、舞美設計等多項藝術於一身的綜合藝術,以其高雅時尚的藝術品位和凝聚著中華文化的翩翩風韻,無論是生動活潑的舞臺演出、還是嚴謹科學的教育教學、論文書寫,對於從事舞蹈專業學習的學生來說都有著“感於外、發於心”的本質提高,是藝術表現力來源的沃土。

三、藝術實踐對舞蹈專業學生藝術表現力的作用

(一)舞蹈藝術實踐是知識積累的過程,為藝術表現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舞蹈課和舞蹈實踐活動(如舞蹈比賽)結合提高學生審美觀舞蹈課是知識積累的過程,教學方式主要圍繞講解——訓練——講解進行,教師以主導地位的角色傳授舞蹈基礎知識,學生基本是被動接受者,周而復始,學生對舞蹈課學習的興趣就會降低。為提高舞蹈課的教學質量,要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舞蹈藝術實踐比賽活動,把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舞蹈實踐比賽中去,注重學生對舞蹈知識的應用,體驗、賞析和創造。要強調藝術實踐過程中的感性認識,它是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對舞蹈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檢驗,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注重舞蹈課和藝術實踐比賽活動的相結合,為給學生提供藝術實踐的機會,經常參加藝術實踐比賽活動的學生同沒有參加藝術實踐比賽的學生相比,他們之間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通過一定的舞蹈知識學習後,要安排和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比賽活動,把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對舞蹈知識更廣泛的學習興趣,達到培養舞蹈藝術表現力的目的。

(二)舞蹈藝術實踐可以提高學生的模仿力,進而提高其藝術表現力

舞蹈是一門不僅注重形式美,同樣還十分注重思想情感內涵的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講,舞蹈美不是一般的人體動態美。而是一種飽含詩情,富於樂感的人體動態美。學生在舞蹈藝術實踐中通過對大自然和生活的創造性模仿,可以提高其表現力,如擠奶舞就取源於勞動,它是模仿牧民給牛羊擠奶的動作來表現人民的智慧、勞動的美。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如“三下鄉”、“舞蹈採風”等方式,學生縮短了舞蹈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逐漸通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作者認為,舞蹈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意識形態的反映,它屬於上層建築,“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藝術的再現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離開了人類社會生活,離開了勞動實踐,也就沒有舞蹈藝術,在文字記載的幾千年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經歷了各個不同的歷史時代,有過各種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舞蹈藝術正是在這些多種多樣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的基礎上,伴隨著歷史的程序,時代的印跡,從無到有,由低階向高階逐步發展起來的。內容、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更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表演和創作靈感,從而提高舞蹈的藝術表現力。

(三)舞蹈藝術實踐可以提高學生創作、表演、欣賞水平,從而促進藝術表演力等綜合能力的提高

舞蹈實踐包括舞蹈創作和舞蹈表演,而這兩者都經歷著從客觀現象到主觀意象再到舞蹈形象這二種時空狀態的兩度轉化過程。從素材到舞蹈藝術的轉化就是創造過程。舞蹈藝術源於生活。人們在生活中會有很多感悟,但表達不清楚,而創造本領的前提就在於發現、昇華,例如,講解舞蹈《小金魚》時,我帶領學生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觀察魚的形態、覓食、嬉戲的全過程,並要求低年級學生設計一組舞蹈造型動作。學生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想象出的肢體動作也十分豐富,有身體的扭動、面部表情的誇張表演、手部動作的配合,十分具有創造力也十分可愛,回到課堂再度講解《小金魚》時,學生情不自禁的發出了“原來是這樣”的感慨,學習效果十分好。對於高年級的學生,通過參加遼寧電視臺春節晚會演出、電視臺“雙擁晚會”、去日本昭和大學演出、去法國演出等一系列藝術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眼界、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更能夠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創作、藝術表現力等多種能力,從而是各種藝術實踐成為了舞蹈藝術表現力的“活化劑”,啟用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而在自己的舞蹈藝術專業上發揮創造力。

四、藝術實踐是藝術表現力的沃土,需要教育者不斷探索藝術實踐的新途徑

學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藝術表現力,是學生的外部形態動作和內部情態動作的綜合培養。只要教育者努力探尋舞蹈教育的發展趨勢、發展規律和發展途徑,創造性的開展藝術實踐活動,那麼,對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展創造性的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創造性地運用外部舞蹈動作與內心情感語言的技能,來進一步創編舞蹈動作,發揮其表演才能,並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美的創造能力就不在是一句空話。藝術實踐,對於每一位教育者來說,不僅僅是單純的“演出”、“表演”;更應該是“教和學”的完美統一,是學生主動吸納知識過程,更是“教學實踐”、“舞臺實踐”、“創作實踐”的沃土,每一位教育者都應該開拓思路,創造性的開展藝術實踐活動,使舞蹈教育、教學告別“機械化”的操練,讓學習充滿樂趣,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舞蹈畢業論文 篇2

摘要:

學前教育是就業率排名最高的專業之一,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擁有一定的藝術實踐能力(包括普通話、歌唱、舞蹈、鋼琴、美術等技巧),還要擁有廣博的文化素養與待人接物的智慧,以及敏銳的科研意識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本文嘗試將格式塔心理學理論中關於經驗的結構整體概念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的教學法進行某一方面的分析,並加以借鑑,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去。

關鍵詞:

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教學方法

學前教育(preschooleducation)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與此同時,學前教育是就業率排名最高的專業之一,幾乎是供不應求,很多幼兒園都需要提前下“定單”來保證自己的教師資源。然而,每年仍然面臨許多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因為社會不是缺少幼兒教師,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這就需要學前教育的教師,不僅要擁有一定的藝術實踐能力(包括普通話、歌唱、舞蹈、鋼琴、美術等技巧),還要擁有廣博的文化素養與待人接物的智慧,以及敏銳的科研意識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

而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構成較本科相對多樣。但歸結起來有以下共通點:首先,對學前教育專業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至少明瞭畢業之後的工作去向及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其次,本身對藝術比較喜歡或者有一定的藝術素養;再次,幼兒學前教育最基本的年齡段是5—6歲,因而作為他們的老師,有耐心,性格相對穩定是必須要有的先決條件。

相對於藝術類學生更注重專業方面的要求,學前教育大專的學生在專業程度上未必有很深的要求,但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又要求她們具備藝術傳播方面的基本素養。這其中就包含了舞蹈等藝術類課程教學法的問題。作為藝術類課程的重要環節,舞蹈類課程的教學幾乎貫穿了學前教育專科教學的始終,比較多所高校的專科教學大綱來看,舞蹈課程的設定不外乎舞蹈形體、各個舞種(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現代舞、爵士舞等等)的學習,及幼兒舞蹈的教授與編創技法。眾多的課程,繁多的舞種,怎麼樣才能在舞蹈基礎不是很深厚的情況下儘快的掌握各個舞蹈的舞種風格,並且讓沒有太多表演經驗的人迅速進入舞蹈狀態並提升自信是學前教育專科學生將面臨的問題。

教學目標一致,教學內容固定,然不同的教師教授的學生呈現出不同的教學結果,除了學生自身的素質之外,教師的教學方法無疑是產生不同的原因。教學方法是教學工作的理論依據,在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學的理性化思維就是教學方法。用教學方法指導實踐,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幾十年來,舞蹈教學方法在其傳承的過程中,應當成為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而不應該成為其在探索過程中的羈絆。教師想要實現教學設計和控制的科學化,必須對其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和本質上的認識,一旦認識有了偏差勢必得不出科學的方法論,更談不上科學的指導和控制,相反,則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那麼如何利用舞蹈教學,發揮課堂的作用,切合實際的發揮素質教育的功能。有的學者認為“素質教育是要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不只限於文化藝術學科素質”。所以課堂教學不應作為素質教育的唯一方法,這一說法不無道理,但就目前來說,社會以考試為主要的錄用人才的制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學校考核教學效果的方式也沒有徹底改革,因此,學生在學校的活動還不能脫離課堂教學這一主要形式。任何將學校教育遊離於課堂教學這一主要形式之外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課堂教學從任何一方面來說,都不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障礙,也不是產生應試教育的溫床。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淡化課堂教學,另闢蹊徑。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課堂教學這一主要方式上,充分發揮它的作用,那麼如何發揮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要達到這一要求,作為教師來說就要根據學科知識特點,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設定一定的目標,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和教師的主導功能“以導促學”完成課堂要求的基本任務。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舞蹈課堂教學都是由淺入深、從簡到繁,通過不斷的練習達到逐漸掌握、不斷鞏固的目的。經常複習和舞臺實踐,就不致有學新忘舊的現象。利用教師淵博的知識和對教學課程的精心設計和舞臺的表演實踐,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獲得知識技能的快樂感,形成良性迴圈,減輕學生學習的課堂負擔提升自信,獲得較多知識和對舞蹈學科更多的瞭解。

2、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素質教育歸根結底還是要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能力又是在知識的教與學中能中形成的,所以加強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其內容包括:

(1)觀察能力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的高階知覺形態,它是一種積極的能力。據測,人的資訊量的30—90%是通過視覺觀察得來的。魯迅說:“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因而舞蹈課程的教授,首先要有觀察的能力,要觀察生活,觀察各類舞蹈活動,而且在觀察中善於以舞蹈家特有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歸納。讓學生學會分析、觀察所得的資訊,匯出正確合理的結論,從而發揮意識對學生智慧的啟迪作用。

(2)培養思維想象能力。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能力包含的範圍很廣,舞蹈學科的思維力主要指形象思維能力,特別是動作思維能力。當它發展到高階階段時,它本身也存在動作的抽象思維能力。一個經過系統訓練的舞蹈家,對動作的敏感性,就具備歸納、概括、劃分與綜合的能力。因此非常的利於培養他們對錶現與研究物件的本質與規律的認識。憑藉觀察記憶中的各種資訊,運用思維形式,經過主觀的加工、組合與改造,創造出過去未曾感知過的舞蹈形象的一種心理過程。

舞蹈的教學方法在歷史的揚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它往往體現在教學方法的個體差異性上。在舞蹈教學實踐中,不同的教學方法產生出的效果和效應大不相同。如果授課人不注意新的教學方法的學習,始終固守落後的教學方法,不但意識不到它的錯誤和在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危害,恰恰相反,卻依然盲目地行進在這條所謂的正確的道路上。而與時俱進,始終堅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無疑是一種積極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值得肯定的態度。它在某一點或幾點上突破陳規,脫穎而出,並在教學實踐上取得成功。這種積極的教學態度所孕育出的新的教學方法,在經過實踐檢驗後,必然會成為舞蹈教學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總之,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的教學方法在總結繼承、與時俱進的基礎之上還要做到的就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有不斷秉承這一指導思想,才能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不斷進步!

舞蹈畢業論文 篇3

摘要:

近些年來舞蹈作為一門藝術已經被相關院校列為特色專業,並且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根據社會調查顯示,普通高校舞蹈專業的學生日漸增多,學校和家長逐漸增強對學生藝術的培養,並且藝考資料也顯示近些年來舞蹈專業的藝考生比例在不斷的升高。目前,舞蹈在很多普通高校已經成為一門系統的專業,已經成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許多學校在對學生的日常訓練中往往忽視了很多關鍵性問題,尤其是舞蹈表現力,筆者主要針對現在舞蹈專業表現力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

舞蹈;表現力;措施

一、引言

舞蹈是一門形體藝術,在動作的表現上不僅會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是內心情感的充分表達。[1]舞蹈也是一種表演形式的藝術,觀眾在進行舞蹈欣賞的過程中會加入自己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達著舞者的精神世界,通過自己的專業性動作和一些創新風格的融合,引起觀眾的共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對人才的要求開始產生多樣化的特徵,普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逐漸開始真正的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不僅僅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進行全面發展。那麼在舞蹈的過程中就會涉及一個深刻的問題:舞蹈表現力。

二、舞蹈表現力的深刻內涵

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可以從本質上打動人的內心世界。舞者主要是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與觀眾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將自己的感情世界傳達給觀眾。當年的“千手觀音”引起了觀看者的震撼,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效果是因為舞者的舞蹈表現力。相對於普通高校的舞蹈學生而言,僅僅具備基礎的舞蹈動作是絕對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具備細膩的情感,然後與自己的舞蹈動作相結合將情感表達給觀看者,只有這樣舞蹈才會成為真正的藝術品。總而言之,根據相關學者的闡述舞蹈表現力分析可以這樣來解釋:首先,基本形體動作構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但是舞者一定要從情感的角度出發,運用相應的舞蹈技巧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豐富的情感傳遞給觀眾,真正的將自己和舞蹈融合為一體,讓觀眾從舞者的動作和情感中可以看出表演者的快樂、喜悅與憂傷,讓觀眾從舞者的動作、神態、表情中體會細膩的情感世界,從而產生共鳴。

三、舞蹈表現力的重要作用

(一)傳達精神內涵的重要途徑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僅是為了愉悅觀眾或者給觀看者一定的審美享受,更重要的是通過舞者的肢體語言和相應的神態來傳達該舞蹈的精神內涵。[2]同樣的舞蹈作品不同的表演者會詮釋出不同的風格,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不僅在舞蹈的編排上獨具創新,而且最為重要的是舞蹈者會傳達出舞蹈的精神內涵,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只有將精神層面的的文化內涵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才會引起觀眾的共鳴。

(二)評價舞蹈演員的重要標準

一個優秀的舞蹈演員只有單純的舞蹈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難度係數達到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備很強的舞蹈表現力。舞蹈是由一個個舞蹈動作組成的,但是這些都只是機械的肢體語言,舞蹈動作要想達到藝術語言的層面,就需要舞者具備較強的誤導表現力。

四、普通高校增強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措施

良好的教學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習效果,與普通的文化課知識學習不同,舞蹈專業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教育改革也在與時俱進,素質教育被提上日程。傳統的舞蹈教育也屬於“填鴨式”教學,授課老師知識根據傳統的教學習慣進行舞蹈知識的傳播,這在很多程度上就損害了學生自己的創造能力,並且很多的老師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導致的是舞蹈表演毫無新意而言,很難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針對以上種種現存的實際問題,我們提倡老師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身體發展的特質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異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進。一方面老師要進行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有一個紮實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要求學生不斷地觀察生活並且熱愛生活,只有這樣創作出來的舞蹈才會具有生活張力。[3]課下老師要與學生積極的溝通和交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改進。

學校也可以增加一些舞蹈比賽或者不同形式的舞蹈演出,讓每一個舞蹈專業的學生都充分的參與進來,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生會加強對舞蹈的創造性。也可以實行舞蹈學習小組,同學之間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進行舞蹈再創造,一方面加深了對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與同學之間的友誼。

五、結語

舞蹈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普通高校應該注重老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老師的授課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加深學生對舞蹈的創新,不斷的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經驗,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落到實處。因此,舞蹈表現力是提高學生舞蹈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只掌握單純的舞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的加深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要注重自己表現力的培養。學生和老師都應該從舞蹈動作、眼神、舞臺表現力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提升,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普通高校的舞蹈專業會有一個更加光明的前景。

【參考文獻】

[1]李美虹.談普通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大眾文藝,2010,03:163.

[2]李卓.淺談如何提升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吉林教育,2013,34:6.

[3]仝娟.淺談普通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通俗歌曲,2014,08:148.

舞蹈畢業論文 篇4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師舞蹈學專業畢業論文改革的探索及研究,找出了集創新型、應用型為一體的改革方案,結合舞蹈學學科特色、專業發展建設,真正體現了學以致用、科學合理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高等教育的舞蹈學專業發展找到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舞蹈學;畢業設計;論文改革;學科特色;專業建設

在大多數高等教育的舞蹈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畢業論文是以論文形式出現,要求學生從理論上闡述學術觀點及想法。由於大多數舞蹈學專業學生自幼學習舞蹈,有的甚是科班對文化知識的全方位掌握有一定欠缺,在論文撰寫上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但在專業領域中,學生能夠較全面的發揮優勢及特長,只有深入探索和研究適合本專業學科特色發展創新的畢業設計改革方案,找到正確的方針路線,才能真正的體現學以致用、科學合理、符合學科特點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研究內容

第一,對藝術專業領域的畢業論文改革與創新性研究。在四年制本科教學計劃中,畢業論文的完成時間一般規定為8周,通常以論文形式為主。但有部分高校已將藝術類畢業論文改為從“單一學術性論文”到“多樣化畢業設計”,高校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論文環節將面臨著改革和創新,也將突破傳統模式進行新一輪的有效性研究。

第二,結合舞蹈學學科特色探索合理科學的畢業設計改革方案。在培養舞蹈人才過程中,不能夠片面、單一,更不應急於求成。所制定的畢業設計要求既能夠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又能對適應步入社會的第一階段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實戰經驗。

第三,制定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的舞蹈學畢業設計方案。基於畢業設計質量是衡量高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標誌,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結合舞蹈學專業的特殊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可將畢業設計分為編創作品、彙報演出兩種方式。編創作品即創作舞蹈作品,彙報演出即彙報表演舞蹈,均屬於實踐性質。兩者目的都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加深對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掌握,使之系統化、綜合化。使學生獲得從事工作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二、研究目標及特色

舞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是具體的手把手的教與學,是真正意義上的“言傳身教”,必須通過科學、系統、嚴格的訓練,將理論與實踐並重,才能成為一名“文武雙全”、名符其實的舞蹈教育人。因此在畢業設計中的教師指導環節,要注重實踐性和創新性,鼓勵學生的想法,用正確的觀點來引導他們。只授予學生高超的技藝,不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理論知識的培養,就不可能造就出優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此項研究符合舞蹈學專業學科發展建設的特殊性、科學性和合理性,真正將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與人才知識結構需求、高等教育目標、學生綜合素質相結合,使學科建設得到有效的實行、發展和提高。

三、舞蹈學畢業設計改革研究與專案制定

舞蹈是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制定畢業設計改革方案的首要任務是對此專案的定義,其次是對指導教師的職責要求。最後是對畢業設計內容和評分標準的制定。工作程式主要包括:1、畢業設計選題採取師生雙向選擇的辦法進行,選題來源不限,由系(院)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落實。選題原則必須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能充分發揮不同水平學生的創造潛能。2、作品要求以反映培養目標為原則,內容應與選題緊密相關。學生應儘可能利用各種渠道蒐集和檢索資訊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及研究,選出適合自己的題目進行表演。創作作品的學生要結合課堂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創編,在指導教師幫助下蒐集題材,風格體裁不限,充分展開想象力,體現創新能力和專業水平。3、評定方法可採用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制評定成績。評分細則應從設計的目的及意義、知識及技巧掌握程度、質量與水平評價(作品難度、完整性、表現力等)、學生組織紀律、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等幾項內容著手。總成績由指導教師和評閱組構成,比例為60%和40%。進行成績評定時要求做到實事求是,不要從印象出發,更不要以指導教師的聲望作為評定該學生成績的依據。對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應予以充分的注意。

舞蹈學是舞蹈藝術門類中的一個重要學科,是用人體動作來表達思想感情和真善美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舞蹈學所涉及的研究面是很寬的。在此,筆者對舞蹈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探索及研究還不夠深遠,所做出的改革方案還微不足道,希望藉此引發更多同仁的支援和研討,讓今後高校舞蹈學科的發展和建設之路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遊潔.解讀舞蹈藝術的文化性[J].廣西梧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3).

[2]張莉,李曉紅.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平原大學學報.2005(05).

舞蹈畢業論文 篇5

[摘 要] 舞蹈美感是舞蹈美學中重要的基本問題之一。作為一名舞蹈編導具備舞蹈美感是非常重要的。舞蹈編導始終將其舞蹈美感滲透貫穿在舞蹈作品的整個創作過程中,從而達到舞蹈作品的結構美、語言美、構圖美、整體美,使這些美的舞蹈形式始終服務於舞蹈的內容。舞蹈編導培養自身的美感需要加強多方面的學習。

[關鍵詞] 舞蹈美感 結構美 語言美 構圖美 整體美

“舞蹈美感”是舞蹈藝術領域中常用的詞彙。“它是人們通過視覺、聽覺、動覺的感覺器官在對舞蹈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審美過程中所產生的賞心悅目、怡情悅性和精神需要的滿足後,所引起愉悅歡樂的一種心理狀態。舞蹈美感在舞蹈基礎理論和舞蹈美學中是與舞蹈美同樣重要的基本問題之一,因為舞蹈美感是進行舞蹈審美活動的基礎,所以舞蹈創作和舞蹈欣賞都不能離開舞蹈美感。”①作為一名從事舞蹈創作的教師,如果沒有舞蹈美感或是缺少舞蹈美感,那麼他的舞蹈作品就不能引起人們的青睞和喜愛;不論其反映的生活是多麼的正確,也不能產生感染人的藝術魅力,從而使舞蹈作品失去了審美價值。所以,舞蹈編導應提高對舞蹈美的感知、理解水平,並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

在舞蹈作品的整個創作思維過程中,舞蹈編導的舞蹈美感始終滲透貫穿在其中,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需要時刻遵循舞蹈藝術規律、遵守舞蹈美學原則,把握舞蹈美感的直覺性、情感性、思理性、民族性、享樂性的五種特徵。這樣舞蹈編導在生活中發現了美的事物後,才能運用美的舞蹈形式表現和反映美的生活內容,從而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準確的傳達給觀眾,使他們在情感和思想上受到感染和鼓舞。接下來我將簡單的談談舞蹈編導如何運用美感並通過美的舞蹈形式來表現舞蹈內容。

一、結構美

舞蹈創作中的結構問題,不僅作為創作步驟之一來重視,而且是衡量舞蹈編導藝術功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在舞蹈創作過程中,舞蹈的結構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取材於音樂作品,在已有的音樂結構基礎上,用舞蹈的物質形態將音樂內涵外化為視覺形象。另一種是確定了舞蹈題材後,謀篇佈局、意境情調、音樂特色、時間長度、舞段安排均在結構這一步驟中。

無論是以情節結構、情感結構、心理結構、時空順序結構、時空交錯結構方式構建舞蹈,還是以音樂的交響樂章結構來創編舞蹈,我認為,作為舞蹈編導應該把握舞蹈結構脈絡清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原則。一方面,通過舞蹈的結構,可以讓觀眾基本理解舞蹈編導“想要說什麼”、“表達什麼”;另一方面,舞蹈藝術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在時間的流動中展現空間內容。時間長度的準確性相當重要,要看某個舞段表現的是什麼,在整個舞蹈中起什麼作用,過長則令人生厭,過短則使人不滿足。“過”與“不及”都是美學上的失誤。還有,整個舞蹈的結構既要有整體統一的格調,也要保證在統一之中的多樣性色彩,力求舞蹈作品中有一個“亮點”。也就是說舞蹈的每一部分情緒都要有相應的變化,不能從頭到尾都平淡無味。許多事實證明,當作品中的“亮點”出現時會給欣賞著帶來極大的愉悅和強烈的感染力。

二、語言美

眾所周知,舞蹈是以人的身體為物質載體並以人的肢體語言作為表現手段的一種藝術形式。由舞蹈動作所組成的舞蹈語言則是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舞蹈編導對生活的審美評價和審美理想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段。因此舞蹈語言的美關係到舞蹈形象塑造的是否生動、準確、感人。而創編出具有“美感”效果的語言,給人以難忘的“美感”印象,也就成為每一個舞蹈編導追求的目標。

舞蹈語言美學要求有一種說法“分散的動作以內涵結構和形式結構(即‘核’與‘形’)的一致性為前提組成舞蹈語言,這是舞蹈創作者所應有的基本修養。” 簡單的理解這句話就是舞蹈創作者要讓舞蹈動作所表現的內在的思想、感情、意境等與外在的舞蹈專業的技術、技巧表現要完美的統一起來,這也是舞蹈語言美學的基本要求。舞蹈語言包括動作、舞句、舞段三個層級。屬於基礎級的動作由動態、動速、動律、動力四個基本元素組成,也是動作具有造型美、流動美、情感美的內在因素。掌握元素的效能之後,可根據表現內容的需要將元素分解、發展、變化、重組以構成新的動作系列,並有機的組合成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的流動語言,達到“核”與“形”的完美統一。人的身體的動作形成的舞蹈語言,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用心的去感知、想象、理解並深入挖掘,那些美的舞蹈語言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三、構圖美

舞蹈構圖也叫舞蹈畫面,是舞蹈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動態結構。一般指舞蹈者在舞臺空間的運動線(不斷變化流動的舞蹈路線或隊形)和畫面造型,它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編導在設計舞蹈構圖時,必須從表現舞蹈作品和塑造人物形象出發,來選取適當的表現形式,安排和舞蹈動作相結合的空間線,形成不斷移動的畫面。空間運動線的選擇和使用要根據不同線條所能引起人的審美情感的體驗為其標準。如斜線和豎線能表現強勁、有力的動勢,橫線則較平緩,曲折線則顯得遊移和跳蕩,弧線和曲線則能表現出流暢、柔和的情調等等。同時編導們在常用的構圖方法基礎上,舞蹈構圖要服務於舞蹈作品內容,要從表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出發,要襯托和展現舞蹈作品的規定環境,舞蹈隊形的移動變化又要符合形式美的規律和法則。舞蹈編導在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的構圖時,掌握、遵循並理解這些規律和法則,在舞蹈藝術創作的實踐中就會自然的將內心的美的感受外化到舞臺的畫面中。

四、整體美

舞蹈是一門綜合的舞臺藝術,除了運用人的肢體語言來作為主要表現手段以外,還依靠音樂、燈光、服裝、道具等等作為輔助手段。一個成功的舞蹈作品,前期的舞蹈創作思維過程全是由編導獨立完成,而後期的音樂製作、排練、合成都需要與作曲老師、演員、燈光師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各個環節編導都應該具備敏銳的、準確的審美能力和判斷能力。也就是說舞蹈編導的“美的感覺”,一直要滲透到舞蹈作品產生的全部過程。這包括音樂形象是否符合舞蹈畫面,音樂情緒的變化是否與舞蹈結構相吻合等!演員的表演是否到位?舞蹈服裝的顏色、款式能否為舞蹈形象增色及舞臺燈光的使用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舞蹈編導運用內心的美感去判斷如何打造完美的舞蹈作品!所以,對一個作品整體美的把握,是檢驗編導綜合能力及審美判斷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編導者抽象思維、形象思維、想象能力、情感體驗、操作能力的大交織、大匯合,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舞蹈編導的美感基礎之上的。

那麼,舞蹈編導該如何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舞蹈美感呢?我認為,首先作為一名舞蹈編導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舞蹈美感是一種心理機制,從人的心理活動中的情感反應來說,它必然受人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生活經歷、知識水平、愛好情趣、個性特點等的制約和影響。“實踐證明,人們只有在喜歡、愛慕、快樂、滿意的情境下,機體內部舒展和諧而發生快感,這時才能產生優美的感受,而美感就是在這種生理快感的基礎上發生的”。⑤ 由此可見,只有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具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人,才能更容易產生美感,才容易創作出引人奮發向上的作品來;那些總是有消極情緒、頹廢思想的人其作品是很難讓人引起共鳴的。其次,舞蹈編導應該熱愛舞蹈事業,提高文化涵養,刻苦鑽研舞蹈專業知識和舞蹈理論知識,從實踐和理論中提高對舞蹈美的感知理解能力。儘可能多的掌握不同風格的舞蹈素材,在實踐中深入的瞭解、挖掘民族的、民間的、古典的、現代的不同舞種中美的元素,多看優秀的舞蹈作品,積累豐富的經驗。要深入學習舞蹈藝術概論、舞蹈美學、舞蹈心理學等的理論課程,努力把理論和舞蹈實踐結合起來,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再次,舞蹈編導要善於在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等兄弟藝術領域中吸取、借鑑美的形式,提高自身在各個領域的藝術修養。如向文學和戲劇借鑑舞蹈的結構方式,向繪畫和雕塑借鑑構圖的藝術等等,這對於舞蹈編導開拓思路、強化美的感受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最後,舞蹈編導還是要以生活為源,善於用“舞蹈的眼睛”去觀察世界,捕捉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情感,並在繼承和借鑑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

總的來說,舞蹈美感是舞蹈審美活動中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以上所談的僅是關於在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中舞蹈編導所要具備舞蹈美感的一些問題及方法。舞蹈編導和舞蹈美感的相互關係、相互作用,有待於我們在舞蹈審美活動的實踐中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舞蹈藝術概論》作者:隆蔭培,徐爾充,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舞蹈創作心理學》作者:胡爾巖,中國戲劇出版社1998年第2版.

[3]《舞蹈》2005年第4期.

舞蹈畢業論文 篇6

[摘 要]本文從舞蹈情感體驗的含義出發,從舞蹈這種特殊的藝術表演方式和準確深入體驗角色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關鍵兩方面探討舞蹈表演中角色情感體驗的重要性,就如何準確深刻把握表演中角色情感體驗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舞蹈表演 情感體驗 角色

一、舞蹈情感體驗的含義

“情感”在《心理學大詞典》中解釋是,感情一詞被界定為“情緒和情感的總稱”,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反應,與環境和感性有關;另一方面是人自身對事物的喜愛和關切之情[1]。

體驗是個體身臨其境或親自實踐,感受事物、環境的豐富和微妙,併產生獨特的情緒和認識。它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作為活動,即主體親歷某事並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作為活動的結果,即主體從親歷中獲得認知和情感[2]。

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者融入角色的情感世界,感受角色在既定環境下的喜怒哀樂,對舞蹈藝術表現力有很大的幫助,對藝術表演中角色的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舞蹈表演中角色情感體驗的重要性

(1)舞蹈這種特殊的藝術表演方式,要求表演者更深入體會角色情感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3], 通過舞蹈演員的形體動作來表達角色的情感、性格等,在舞蹈藝術表演中,動作的技巧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表現人物內心感情、塑造人物性格特性和精神面貌。舞蹈三要素:動作、造型、表情。在構成舞蹈的諸要素中,動作是居於首要地位的,沒有人體動作,就沒有舞蹈。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緒的表達、舞蹈意境的展現,始終貫徹在舞蹈動作中。但是這些動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體動作,而是從日常生活中選擇、提煉、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種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語言。這些動作具有一定的形式和規格,而且有確定的名稱。例如芭蕾舞的“阿拉貝斯克”(Arabesque)、中國古典舞的“順風旗”和“小射燕”等。它豐富和提高了舞蹈的表現手段,使舞蹈藝術進一步規範化,同時還有助於各種舞蹈風格的形成和穩定。舞蹈以人體流動美的動態為語言來塑造舞蹈形象,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古今中外優秀的舞蹈作品,無不是由於動作新穎、具有特色、塑造了藝術形象才取得成功的。因此,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緒的表達、舞蹈意境的展現,始終貫徹在舞蹈動作中,另外表情是舞蹈藝術的靈魂,沒有表情的融合,有些動作即使有生動的節奏,也還是沒有生命力。

舞蹈除了以動作為表現手段之外,也取決於舞蹈的造型。舞蹈造型是一種人的形體動作,它是以人體的四肢和身段以及表情姿態構成某種相對靜止的形態。這種“形”與“神”結合產生的富於雕塑感、美感的形象動作,是對剎那間的生活片段的凝固,一種靜態的藝術形象,具有巨大的表現力。許多舞蹈在開場和結尾時,為了渲染場景和人物的詩意美,常把流動的舞姿化為靜態的造型,場中出一個特殊的藝術空間,給觀眾一種新奇的美的享受。

表情是舞蹈藝術的靈魂,沒有表情的融合,有些動作即使有生動的節奏,也還是沒有生命力。因此說舞蹈的“律動性”是內在的情感和外部動作相統一的節奏的直接反映和集中體現。舞蹈的動作性還決定了舞蹈創作在題材的選擇、情節的安排、人物性格刻畫等方面都要體現可舞性的原則。

無論動作,造型,還是表情,最終都是圍繞著表達情感,舞蹈只能依靠人體和動作來表達情感,它不想說話一樣那麼容易表達,所以更加需要表演者深入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這樣才能從日常生活動作中選擇、提煉、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種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語言舞蹈以人體流動美的動態為語言來塑造舞蹈形象,因此說角色情感的體驗是舞蹈表演這種特殊的表達藝術方式所決定和每個表演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2)準確深入體驗角色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關鍵

舞蹈表演是否成功,舞蹈中人物情感是否能感染打動觀眾,完全依靠舞蹈演員表演這一最重要和最關鍵一個環節。

雖然角色的性格特性已經在舞蹈編導那構思和編排好,但仍依賴於舞蹈演員在編排好的固定模式下有自我體驗自我感動的二度創作,舞蹈演員是否對作品的深度理解,是否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到作品中去,是否能很好的完成作品,都直接影響整個表演最終的效果。而演員對角色的把握,取決於演員自身的生活經歷,氣質,性格,和對作品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同的演員表演同一個角色,甚至是同一個演員在不同時間或不同情緒下表演同一作品,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經常說藝術常演常新。所以在表演者舞蹈能力水平相當的情況下,誰的生活軌跡更接近這個角色,誰能更深入的把握角色的內心世界,誰的演出就更成功。

三、舞蹈抒發情感的方式

(1)直接抒發。在舞蹈表演中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地抒發要表達的某種內心感情,去強烈地感染觀眾,抓住人物最動情的時刻,以情動舞,把無形的情化為可見的形象。

(2)間接抒發。在舞蹈作品中藉助於動物的特徵、自然界景物中的形態等,以借物比喻手法,賦予作品以濃郁感情色彩,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主觀感情、真情、激情與客觀外界的景物達成有機的統一,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地反映了我們生活的詩情畫意。

(3)在敘事與抒情相結合中突出抒情。在情節舞蹈和舞劇中運用“在敘事與抒情相結合中突出抒情性”的表達方式,把內心情感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透露出來。抒情並不排斥敘事,它們往往互相滲透,糅合在一起,一方面以精緻的情節發展,一方面著意刻畫表現人物心理的複雜多樣的感情,在情感抒發方面大做文章,將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這種強烈的抒情性才使得觀眾為舞蹈所牽動,受到深深的感染。

四、如何準確深刻體現表演中角色情感體驗

舞蹈演員怎麼樣將角色情感轉換為自己的情感,如何才能更好的表現角色情感呢?

(1)掌握舞蹈技巧是情感表達的基礎

舞蹈始終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表演藝術,舞蹈的動作技巧是一起情感表達的基礎。一個舞蹈動作首選要做到位,分寸把握得足夠充分恰到好處的力度和舒展性,才能更好的表達情感,如果跳起來歪歪扭扭,落地又不穩,這如何讓觀眾聯想到角色所要表達的喜悅之情?

另外舞蹈動作技巧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的學習新的舞蹈動作語言,才能運用於更多可表達的情感。

(2)加強呼吸,眼神,面部表情的訓練增加感染力

舞蹈是無需說話的,一切都靠舞蹈演員的表情和舞蹈動作來表達情感。要想控制好角色中的情感,首先得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舞蹈是在一系列高強度運動中的表演,只有控制好自己的呼吸,才能讓自己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動作不變形。這樣舞蹈演員才能隨著音樂和情節的發展需要展現出相應的喜怒哀樂。有些情感是需要呼吸,眼神,和表情配合來表達的,比如緊張,興奮,生氣,或屏住呼吸,或呼吸沉重,眼神和表情或眯著,或專注,或瞳孔放大,肌肉扭曲。這些都靠平時訓練積累才能在表演中更好的表現角色情感。

(3)運用想象昇華情感

舞蹈的想象有三種,氛圍想象,心態想象,形象想象。氛圍想象是對角色的環境身世經歷猶如身臨其境的幻想感受。心態想象就是透徹的把握角色的心理狀態和構成,瞭解角色在情節中的所思所想,努力做到如問其聲如見其人的境界。形象想象就是對角色整個人的言談舉止,一舉一動的想象,幻想不至於表面,甚至是其內在的人物性格,品質都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如果能夠在表演前瞭解劇本的時代背景及角色的背景故事,查閱與時代背景,角色背景同類型的相關資料,通過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徵,分析與自己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在內心與角色內心進行溝通,對角色人物內心世界整體的構思,例如說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角色會怎麼樣處理,不只在表演中,甚至在生活中以角色自居,全心的投入,逐漸的愛上角色,以角色自居。舞蹈演員能做到這樣去把握角色情感世界,舞蹈演出一定會成功的。

參考文獻:

[1]平心.舞蹈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姜肖.情感體驗基礎上中職音樂.舞蹈專業教學課題研究,2012;

[3]金秋.中國傳統文化與舞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舞蹈畢業論文 篇7

摘要:體育舞蹈是一項互相配合的運動。它通常被定義為跳舞時由一男一女搭配組成一對舞伴(或由幾對舞伴組成一隊)共同使用規定的技術步法和藝術表現力展現出不同風格高水平的舞蹈表演。自80年代體育舞蹈傳入我國以來在短短的15年時間裡得到蓬勃發展,但是從整體上來說,我國選手甚至整個亞洲選手的舞蹈技藝落後於歐美選手。為使體育舞蹈在我國茁壯成長,在國際賽事中派出高水平的運動員隊伍並取得優異的成績,必須對體育舞蹈在中國的開展現狀、各種影響因素加以認真研究,使之不斷克服存在的問題,不斷總結經驗,使我國體育舞蹈向世界最高水平邁進。本課題的研究任務在於:(1)通過對我國31個省(市)進行調查,從我國運動員現狀、教師隊伍現狀、裁判員隊伍現狀、管理組織機構現狀、主要影響原因等情況的分析,瞭解我國體育舞蹈的開展現狀、優勢與不足。(2)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為未來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3)協助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搞好調查,為規範體育舞蹈的管理、預測體育舞蹈的未來發展趨勢提供參考。

一、舞蹈藝術中氣息控制能力

所謂的舞蹈藝術中的氣息就是在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當中各個舞蹈動作的快慢及大小的控制與交替。舞蹈藝術作為一種通過肢體表演來實現其內部蘊含的美術全而表達的藝術形式之一,這個過程中需要運用合理的氣息來進行全而的配合。

舞蹈演員具有優秀的氣息控制能力,能夠幫助其將舞蹈語高有效的傳遞與舞蹈觀眾,能夠實現對於舞蹈深層靈魂的挖掘。在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當中,通過優秀的氣息控制能力能夠將舞蹈內部包含的肢體動作的連結與起下、肢體動作的運動頻率等相關的看似簡單的肢體肌肉活動成為一套完整的生命運動,最終達到使整個舞蹈藝術通過演員的表演而顯現出其內部具有的生命活力。

舞蹈演員在進行舞蹈氣息控制鍛鍊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對於每個舞蹈動作時間的長短和每個舞蹈動作銜接的快慢的控制,最終做到通過舞蹈中氣息的控制達到,以舞蹈氣息帶動進行舞蹈的肢體,然後再有通過舞蹈的肢體帶動整個舞蹈的韻律,這樣的舞蹈表演形式整體才是一氣呵成而不是機械生硬。

二、舞蹈藝術中肢體控制能力

舞蹈藝術中肢體的控制能力主要包含兩個方而,肢體肌肉的整體素質和肢體幅度的控制能力。所謂的肢體肌肉整體素質是指在進行舞蹈表演過程中實現舞蹈翻轉及跳躍的舞蹈運動能力;肢體幅度的控制能力是指整個舞蹈身體的柔韌度及身體內部各個關節張開和閉合的幅度在整個身體的控制範圍之內,舞蹈演員只有將這兩者做好,才能在舞蹈表演的過程當中實現較好的肢體能力的控制。

在進行舞蹈藝術中肢體控制能力的訓練過程當中,舞蹈演員應當首先採用壓腿及耗腰等一些較為嚴格的訓練內容來實現對於自身身體潛能的最大挖掘。當該項達到相關的標準之後,舞蹈演員應在其基礎之上,通過對肢體動作執行的力量和準確的路線的控制,最終達到通過肢體控制實現舞蹈藝術中美學的全而表達。

舞蹈演員在進行肢體力量的訓練過程當中,應注意對於肢體力量分配的訓練,合理的舞蹈演員力量的分配訓練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舞蹈的整體美感和質感,因為舞蹈演員在進行相關舞蹈的表演過程當中往往需要通過不同的力量分配最終實現對於不同肢體語高的全而表達,最終能夠達到不同舞蹈內涵的充分表達。

三、結語

除上述四項舞蹈藝術表演中控制能力分析之外,在進行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演員全而的實現對於舞臺氣場的控制能力,對於提升舞蹈表演的整體效果也有養較大的影響。隨養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民對於精神文明建設將會提出更好的要求,舞蹈表演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門,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我國國民的精神文明質量,這就要求舞蹈演員全而的實現對於各個能力的控制,充分的將舞蹈藝術中全而的美術展示於大家。以上是本論文網站的小編蒐集的體育舞蹈畢業論文,希望對正在編寫體育舞蹈論文的童鞋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IDSF Media Kit

[2]IDSF Press Kit

[3]IDSF Competition Rules status:Munich,14`" May 2000

[4]WDDSC Annual General Meeting Thursday,30`" May 2002一Blackpool,England

[5]IDSF-WDDSC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and Agreement

[6]周登篙《體育科研概論》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年9月

[7]張澎《體一育舞蹈》

[8]J傅中樞我國國際標準舞的發展歷史

[9]華明《國際標準舞必須從少兒抓起》

[10]《中國體育年鑑》

[11]Dance Sport Magazine 2001 S

[12] ((iJll練學》體育學院通用教材

[13]齊國鷹《體育統計學》體育學院通用教材

[14]《舞蹈、體育舞蹈、藝術體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5]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新世紀慶典紀念2001年5月

[16]中國國標舞創刊號2001年1 (1)

[17]第二屆全國青少年體育舞蹈錦標賽秩序冊

[18]第十一屆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秩序冊

[19]IDSF News A 2587

舞蹈畢業論文 篇8

摘要:本文以高等師範類院校舞蹈專業課程的設定研究為切入點,以重慶市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為研究物件,綜合運用教育學、社會學、文獻學與田野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各類具有典範意義的師範類院校實踐考察與調查問卷的形式,深層次的剖析師範類舞蹈專業的課程設定與培養模式,旨在從教學理念、培養方式、教學模式的方向梳理師範類舞蹈專業學生究竟該如何培養,挖掘其深層的意義,以前人的理論研究結合本人的實踐經驗,探研出一套適用於具有師範類舞蹈專業學生特點的課程設定,並揭示出師範類院校舞蹈專業的教學內涵,倡導更多的教育家與理論家能夠關注並重新審視師範類舞蹈專業的未來發展,以期達到在各地方上設定舞蹈專業的師範類院校能夠根據自身特色更好更快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舞蹈論文

二十世紀50年代之後,我國藝術教育受到前蘇聯教育體系的啟蒙漸漸在文化領域中開始萌芽,它的主要任務是培育以舞蹈表演為職業的人才。以往的學校基礎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一直是依附在別的教育中,開始是結合體育進行教學,後來又融入到音樂的教育中。在制定課程時沒有特地的給高等師範院校舞蹈專業撰寫編排大綱和相符合的教學目標和方法,而是照本宣科專業院校或者是以前音樂系的教材和課程安排,導致學生在舞蹈理論方面的學習量明顯不夠,而偏重於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所以對高等師範院校舞蹈課程的整改和發展已經是迫不及待的事情。在欣賞舞蹈時不但可以讓大學生獲得感覺器官上的知足,還能引發自身情感和舞蹈情感之間的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全方面提高自身素質。依據學生欣賞水平的高低來選擇教材進行教學,這才是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教學的原則。

一、增加舞蹈相關課程的比例

當前我國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教育專業的課程是由音樂基礎課、教育類課程還有相關舞蹈課程組成,其中音樂基礎課程所佔課時最多,這就顯得促進學生“專業”知識提高的相關舞蹈課程相對減少。這種不平衡的教學導致了畢業生在各方面都略有精通但是所學專業不夠紮實的結果。

二、加強舞蹈理論課程比重

我國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技巧技能課程課時大於理論課程課時導致學生在舞蹈理論基礎的學習上不夠多,這歸結於我國舞蹈理論課程發展較緩慢,也揭示了我國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教育注重技巧教學忽略理論教學的基本現狀。加強舞蹈理論基礎的學習才能提升對舞蹈技巧技能的把握。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才能促進舞蹈理論課程的發展。比如通過增設對《舞蹈編導常識》、《中國舞蹈發展史》、《舞蹈基礎理論》這類課程的教學來灌輸舞蹈定義、題材、分類、美學特徵、藝術概念等涉及舞蹈藝術認識方面的知識,分析舞蹈作品在音樂的引導下的建立構造過程,一個舞蹈動作是如何萌芽、發展以及轉變過來的都是需要對學生進行講解的;還有完整舞段和舞劇的出現。

三、增設舞蹈實踐與創作課程

實踐課程對學生完善自身知識的結構、能力的培養和技能的增強、早日投入教學與研究中以及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都發揮著有重要作用。這門課程在培養能力結構、全方面的知識、極具創新力和實踐力的人才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學生走出學校這個環境以後需要有普及舞蹈教育和了解基層文化這兩方面的編導能力才能立足社會,而舞蹈編導課程恰恰在塑造藝術人格、構建知識框架、激發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上起著關鍵作用,它彌補了單一專業課程的不足,兩者互相結合,相輔相成。

四、廣泛開拓專業領域

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促使高師舞蹈專業加大了培養滿足多方面需求的舞蹈專業人才的力度,師範院校本身擁有的多元化發展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在此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不斷學習相關專業的知識內容。充分發揮這種良好氣氛和環境是進行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教學的前提。學舞蹈的學生也不是單一的喜歡舞蹈,他們在唱歌、演講、書法繪畫、表演方面都表現出了很大的潛質。他們不僅僅是一科精通,還有很大的激情去發揮他們其他方面的特長。學生勤奮好學、興趣廣泛都是好的兆頭。為了把學生這種積極學習性保持下去,我們除了抓專業課之外,還可以增設哲學、文學、表演、美學方面的課程,並把這些課程也納入平時成績中,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範圍,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把專業知識的範圍從單一的舞蹈領域擴充套件到別的藝術領域所帶來的有利幫助是有目共睹的。第一,學識和修養的提高能夠增加自身的理解、感染力,對學習舞蹈專業有正面促進作用;第二,把學生創造的激情帶動起來,讓學生逐漸開闊視野,獲取豐富的知識,引發無限聯想和塑造艱苦鑽研的精神,帶動學生富有創新的思維去實踐中擴散出去。大學生面臨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多一門技能就能增加自身在社會上的競爭力,為工作創造更多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在以開發學生天賦和潛質為目的的前提下安排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全才,從長遠角度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舞蹈美育只是整個美育工程中的一個分支,通過藝術教育這個關鍵部分的教學來實施美育是新的世紀培養高素質、高水準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舞蹈教育不但可以鍛鍊學生體質、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還能提升學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對塑造完美的人格起著關鍵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