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陳鶴琴兒童音樂教育思想的內涵論文

文思屋 人氣:1.82W

摘要:陳鶴琴先生的兒童音樂教育思想的核心價值是“一切以兒童為中心,其科學精神是始終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無論是做學問,還是搞教育,都必須追求真理,必須力求實際,文章就此兩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討。是的治學態度,無論是做學問,還是搞教育,都必須追求真理,必須力求實際,文章就此兩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陳鶴琴兒童音樂教育思想的內涵論文

關鍵詞:陳鶴琴;兒童音樂教育;思想內涵

一、陳鶴琴兒童音樂教育思想的核心價值

陳鶴琴先生的兒童音樂教育思想內涵中的核心價值是“一切以兒童為中心”,關於愛護兒童,陳鶴琴分析道:“不愛護兒童的人必不被兒童所愛;兒童既不愛他,就不信仰他,不信仰他就不會聽從他的領導。”[1]之所以能夠有如此鮮明、確定的教育理念,與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求學經歷有著密切的聯絡。他先後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課程,在系統學習的基礎上,他對兒童心理有了深入的瞭解,並深刻體會到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因此,他對幼兒教師提出了三個必須遵守的原則。第一,兩個“凡是”原則。凡是兒童自己能做到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能夠自己想的,應該讓他自己去想[2]。心理學上講,兒童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並且好模仿、好問,這是兒童心理髮展的一般規律。因此,讓兒童自己去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並親自動手解決問題能夠促進兒童心理向著良性的、積極的方向發展。第二,善用正面的態度引導兒童。傳統的音樂教育總是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授,這種填鴨式的方式使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但音樂的世界充滿了多姿多彩的旋律和變化萬千的節奏,這種特性促使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良性的音樂教育應該要知道兒童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以及怎麼做。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他們對音樂生活的慾望和需求。陳鶴琴先生在這方面明確地為我們指明瞭行動的方向,那就是“將音樂的生氣滲透到兒童生活中去……,使兒童生活音樂化”[3]。儘管世界各國的兒童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們都喜歡唱歌跳舞,那麼,音樂教育工作者就應該充分了解兒童的天性,用正面的態度引導兒童,發掘他們的潛力,尊重他們的個性,幫助他們能夠在音樂方面有所突破。第三,用積極的方式鼓勵兒童。在對陳鶴琴諸多兒童教育理論的研究基礎之上能夠發現,他始終認為音樂教育應該“尊重兒童”[4],對兒童如果沒有了尊重,就無法真正將“一切以兒童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踐行在實踐當中。對於兒童的尊重,最主要的就是在兒童遇到困難或犯錯誤的時候,不是一味地責備或懲罰,而是要以積極的方式鼓勵兒童。我們時常看到一些小朋友因為錯認某個音符而被老師責罰,這種行為在陳鶴琴先生看來是錯誤的,因為沒有任何人樂意被別人批評,再加上兒童的心理髮展尚不成熟,不能正確對待這些批評與懲罰,所以對待犯錯誤的兒童,一定要循循善誘,善於使用積極的方法進行鼓勵。

二、陳鶴琴兒童音樂教育思想的科學精神

陳鶴琴先生兒童音樂教育思想的`科學精神就是始終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無論是做學問,還是搞教育,都必須追求真理,必須力求實際。首先,要始終堅持中國兒童音樂教育的大方向不能變。究竟如何把握這個大方向不能變呢?正如陳鶴琴在《讓兒童生活音樂化》開篇講到的:“音樂是兒童生活中的靈魂”[5]。他的一生都在以中國的文化和國情為中心,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兒童特質和生長環境的兒童音樂教育模式。他堅信要想在中國做成一件事情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充分地瞭解中國習俗,熟悉中國國情,讀懂中國文化。而要想在中國發展屬於自己的音樂教育,則必須對中國的音樂文化背景、傳承情況和教育現狀有深入的瞭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中國國情出發,一切從中國兒童音樂教育現狀出發。陳先生能夠做到高屋建瓴,一直提倡要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中國化、科學化的兒童教育”[6],這也是他為我國兒童音樂教育事業指出的一條良性的健康的發展道路。其次,要始終堅持為中國兒童音樂教育營造一種審美體驗和技藝學習相結合的環境。陳鶴琴在對兒童音樂教育的探索道路上一直十分重視“環境”,他認為環境思考、環境期待和環境設定對於兒童音樂教育的健康有效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陳先生認為如果父母在家庭裡能夠時常輕鬆地歌唱,那麼對兒童音樂能力方面的發展勢必會產生影響,因為在父母的薰陶下,孩子會不自覺地對音樂產生興趣。要是家裡有樂器,並且父母會使用這些樂器,那麼對孩子的影響就更加深遠。眾所周知,對於兒童而言,學校、家庭和社會是三位一體的,他們在這個整體中學習和生活,因此,若能夠在這三種環境中營造更多的音樂氛圍,就會使孩子沉浸其中。但是,除了氛圍的營造,對於音樂技藝的專門性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藝的學習要以音樂環境為前提,只有正確地處理好音樂環境與技藝學習的關係,通過良好的音樂環境去激發兒童的興趣,刺激兒童的靈感,才能為他們對音樂技藝的進一步學習創造平臺。再次,要始終堅持利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構建“活教育”[7]的中國兒童音樂教育模式。陳先生認為教科書上的內容很多是靠不住的,必要時應該讓孩子直接去接觸、去體驗、去學習。他的諸多專著都體現了他教育思想的靈魂,那就是“靈活多變”。他提出在設定教學形式方面,應該“採用教師預設的音樂活動與兒童臨時生成的音樂活動相結合;……提高兒童的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幼兒離不開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8]而不是一味地使用單一的、枯燥的“教師教、兒童學”的傳統填鴨模式。最後,要始終堅持體味陳鶴琴兒童音樂教育思想中蘊含的藝術智慧。透過陳鶴琴先生一系列的教育理論,能夠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他作為教育大師所具有的相容開放的博大胸懷。陳鶴琴先生對音樂教育中傳統概念的糾正、拓展,和他將兒童音樂教育與相關客體的有機結合是其教育理念中“相容”這一特質的最好體現。他認為音樂教育不是孤立的,而建議“語文課,可選用文中詩詞譜曲……”[9]即兒童音樂教育不能夠完全以音樂自身為唯一,應該綜合別的學科知識以促進兒童音樂教學。陳鶴琴先生所具有的強烈的開放意識讓他能夠在立足當前的基礎上展望未來,高屋建瓴,對未來兒童音樂教育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如他曾說過“欣賞指導是讓兒童由聽覺所感到音樂的節奏、和聲、旋律等,……引導兒童以音樂的精神來創造自己的生活。”[10]陳鶴琴先生的一生是在不斷探索、不斷鑽研中度過的,他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教育家,他始終堅信面向兒童進行音樂教育的實質是面向未來的教育,因為兒童就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未來,如果堅持傳統的教育模式勢必無法適應未來瞬息萬變的發展需求,所以創新也是他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思想。他曾經說:“凡是兒童所喜愛的玩意,都可以革新,利用來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木偶戲等於立體故事,有會活動的玩具的功效,是教育的利器。”[11]在創新精神的指引下,陳鶴琴先生的兒童音樂教育理論體現出的是治學理念的確立,是教育方向的制定,是音樂環境的營造,是課程結構的變革,也是教學方法的革新。這些都是陳鶴琴兒童音樂教育思想所蘊含的藝術智慧,我們在當前探索兒童音樂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理論學習層面,更應該深刻地去體味這些藝術智慧,向陳鶴琴先生學習,學習他所具有的相容、開放的胸懷,學習他永不枯竭的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沈明,孟琪璐,嵇珺.陳鶴琴教育思想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崔聚興.中外學前教育簡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

[3]陳鶴琴.陳鶴琴全集第3卷[M].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8.

[4]陳鶴琴.陳鶴琴全集第4卷[M].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