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舞蹈長於抒情的論文

文思屋 人氣:1.06W

一切文學藝術無不表現感情。蘇聯偉人文學家高爾基曾精闢地指出,文學就是“人學”。就這個意義1-.講,“文學”也可以說就是“情學”。凡屬文學藝術範疇的各種藝術形式,唯有在“人”的情感方面不斷地向縱深開發,才能走向繁榮,取得發展,否則,它將日漸枯竭,最終被時代所遺棄。

舞蹈長於抒情的論文

我們在舞蹈理論的探討中經常強調“舞蹈長於抒情,拙於敘事”(這是就總體上而言,並不是絕對如此)。的確,舞蹈善於抒發感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出現舞蹈,常常是在用文學、歌唱、口語都不足以表述其真情實感的時候,才手舞足蹈起來,傾瀉出濃縮在心頭的豐富而細膩的感情,所以說,舞蹈藝術是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的最高的藝術形式之一。在我國舞蹈發展史上,十分注重採用象徵性的藝術手法諸如“緣物寄情”或“借景抒情”來抒發各種複雜的感情,並予以濃墨重彩地渲染。近幾十年來,我們在舞臺上經常看到的一些有關“花、鳥、魚、蟲”和表現自然景物題材的舞蹈作品,就屬於這一範疇。

五十年代人們一致讚賞的《荷花舞》,就通過一群婷婷玉立的少女,象徵著嬌豔美麗的荷花(襯托以長裙下的荷花盆架),她們以輕盈的步伐(圓場步)在微波瀲灩的湖水中飄浮、盪漾……宛如一首抒情詩,沁人心肺。舞臺上無水似有水,無花似有花。再配上詩一般的歌詞:“藍天高,綠水長,荷花朝太陽,風吹千里香。祖國啊!燦爛輝煌,象那荷花止開放。”委婉迷人的音樂,伴隨那高潔典雅的形象、油畫一般的圖景,使我們感到祖國山河的秀麗,人民生活的安祥,通過“緣”荷花之“物”,表露了對祖國的歌頌和熱愛。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理解,它還飽含著“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真是情景交融,令人神往!

我們所見到的蒙古族的《鷹》舞,除以鷹的矯健形象象徵蒙古族人民的強悍性格外,還以鷹在廣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形象,顯示了蒙族人民豪放大度的感情;同時,在虛擬地表現鷹與蛇的搏鬥中,又寓意美與醜、善與惡的鬥爭,給人們以真、善、美的倡導。

第一屆全國舞蹈比賽的獲獎作品,傣族雙人舞《追魚》,則以擬人化的手法,將金魚擬化為人,借魚之形,抒人之情,鮮明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傣族老人和金魚嬉戲的場景,既富有濃厚的生活趣味,又具有活潑天真的性格特徵,把人與魚交織在一起,似在水中,又處岸邊,也在陸地,顯示了它在藝術上的獨到之處,給我們以極大的美的愉悅。

拼從獨舞《春蠶》的藝術表現中,我們很自然地聯想到李商隱的一句名詩:“春蠶到死絲方盡。”這裡,不僅使“蠶”的形象具有了文學性、哲理性,更深刻的是,揭示了社會結構的主體—人的生存價值,借用春蠶的形象,寄離了一種高尚的情操,隱喻著“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自我棲牲精神。

此外,在根據古曲《高山流水》所提供的深邃意境而創作的三人舞《高山流水》中,舞蹈家以自己豐富的想象,由兩個男演員象徵“高山”的形象,由一個女演員代表“流水”,通過他們剛柔相濟的舞蹈,流暢自如的排程,以及娓娓動聽的音樂,把人們帶入了山重水複,飛流直下,千迴百轉的意境。樣,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和表演意向,以其內容與形式高度和諧統一的美的魅力,不脛而走地步入了觀眾的心田,使人們的視覺與聽覺也同時張開了聯想、想象的雙翼,飛向了祖國的高山大川。這種任人們自由徜徉的境界,正是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高山流水》所以能激發人們感情上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戀戀之情,主要是依靠舞蹈和音樂自身的藝術形象所創造的意境,充分揭示舞蹈藝術美的本質,使人們的精神境界獲得高雅的陶冶。

在舞蹈藝術的創作與表演中,引人入勝的意境,是作品所表達的深刻內涵。意境,即舞蹈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的交融化合。它運用虛實結合、形神兼備的方法,創造出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也就是說,意境包含著主觀意念與客觀景象兩個方面的因素,並要求兩者的相偕相融。因此,意境是指一部舞蹈作品的整體而言,它既包括整部舞蹈的藝術構思,情景描繪,也包含由於這種獨特的構思而引起的`美感效果。意境的創造,離不開情與景,情與景相融合而創造的藝術形象才是意境創造的基礎,在這種形象之中,寄寓著超於形象之外的“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的意味深遠的境界,或者說,只可體味,難以言傳,這就是意境之所在。但是,對舞蹈來說,任何意境的體現,都是由直觀形象而誘發的。高爾基說:“藝術作品不是敘述,而是用形象、圖畫來描寫現實。”舞蹈是由形成一定體系的經過美化的人體動作姿態,通過有節奏、有組織的變換,以其所特有的藝術表現手法來塑造形象,揭示人的思想感情的藝術。它所展現的生活形象,要求具有直觀的、具體的、生動的並能作用於人的感官,使人們從直觀印象中受到感染和激勵,喚起人們感情上的共鳴,從而獲得啟迪和教益。

在我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中,也常見假借某些道具來共同完成舞蹈形象的塑塑造,如漢族民間舞蹈中多以扇子、手絹、長綢等來傳情達意。這也是一種象徵性的“緣物寄情”的藝術表現手法。持道具是為抒情,為抒情而借用道具。這是我國某些道其舞蹈的基本特點。根據民間舞(秧歌)創作的象火一般熱烈的“紅綢舞”,就是借用紅綢象徵火炬。它所創造的形象,象徵著新中國人民內心的感情,象火一樣地熊熊燃燒起來了。舞蹈通過男女青年歡快、奔放、挺拔、舒展的“秧歌舞步”,“火炬”,變為“火龍”,上下翻騰、左右旋舞……共同完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的創造,以情、開認神的完美統一,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進而以特殊的藝術語言—舞蹈形象,向全世界宣告:沉睡了幾千年的中國人民甦醒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同樣,在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序幕中,舞蹈家巧用扇子這一道具.創造了葵花向陽、人心向黨的生動形象,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共產黨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