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工作報告>

詩詞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文思屋 人氣:2.94W

詩詞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是為了使教師們更好地開展好詩詞的教育工作,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詩詞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詩詞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詩詞課題研究工作報告(一)

一、古詩文誦讀活動研究的實施情況

1、課堂引詩文

在課題實施中,我們提出了“讓古詩文走進課堂”與“新課改同行”的要求。老師們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讓學生感悟詩文的內涵,並引導學生圍繞課堂學習的內容,去搜集與之相關的古詩文。如學習《示兒》這首詩,引導學生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學生很快就領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熱愛之情;學習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古詩時,同學們很快會誦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一杯灑,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送別詩句。當我們教學到感謝母親的恩情時,同學們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遊子吟》和《三字經》中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感悟母親的偉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這樣的教學案例真是舉不勝舉。學生百讀不厭,回味無窮。學校還根據我們的校園實際情況,編寫了校本教材《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讀本》,其中的古詩文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們愛不釋手,他們主動到唐詩、宋詞、《論語》、《千字文》、《弟子規》等書籍中去搜集相關內容,探究其中的含義,在教學對對子的時候,全校師生根據《笠翁對韻》的書籍,將國小階段有關對對子的內容一誦到底,用以“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等名句引領學生誦讀《笠翁對韻》。

2、活動誦詩文

一是開展“每天一誦讀”、“每週一詩”、“每月一主題”活動。各班都精選《好詩伴我成長》一書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開闢一塊“古詩文天地”專欄,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詩,利用晨會、大課間和上課的前兩分鐘讓學生讀背。每天保證10-20分鐘的誦讀時間。在理念上,我們提倡“休閒誦讀”,不強加“任務”,不影響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快樂地閱讀、背誦古詩文。

二是上學期舉辦了一次古詩文匯報活動。學校為了展示古詩文誦讀的成果,邀請學生家長共同參與開展系列活動,活動中評出了“古詩大王”、“班級賽詩文化氛圍創設獎”、“才藝展示獎”等,詩文競賽異彩紛呈,高潮迭起,孩子們在競賽中興趣盎然,如痴如醉。通過彙報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動中,前來參觀的家長們欣賞了孩子們誦讀的《論語》、《聲律啟蒙》、《對對歌》、《沁園春.雪》、《赤壁懷古》、《春江花月夜》等,這些名篇通過稚嫩的童音,流暢而活潑地誦讀出來,字字珠璣,章章錦繡,讓大家暢想其中,久久回味。與會的家長們互動在課堂上,他們隨機抽背古詩詞,同學們都能對答如流,不僅能遊刃有餘地背出來,而且飽含感情地背出了古詩的情趣與意韻,受到與會者的一致稱讚!目前,我校低年級同學都能背誦出十幾首古詩,高年級學生的古詩積累已達百餘首。厚積而薄發,我校用中國最傳統、最樸素的教法把孩子們學古詩文熱情充分激發起來,把他們引入詩情古韻之中,與聖賢相約,與詩人握手,讓他們與高尚交流,與智慧碰撞。讓他們盡情地吮吸經典文化營養。

三是開展古詩文賞析活動。我們根據詩文的內容把它分為寫景、勵志、惜時、孝道、誠信、愛國等不同主題,讓學生賞析。在形式上有吟詩、唱詩、畫詩,製作多媒體動畫和配樂朗誦的錄音磁帶播放,增強古詩的趣味情,提高古詩文的感染力。演詩也是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有的詩被學生改編成課本劇表演,有的詩讓兒童半念半唱,伴隨動作手語,生動的語言形象就會在大腦中形成,這樣的誦讀記得牢,悟得深。很多古詩文被作成畫,詩畫對照,欣賞畫面,感悟詩意,不光提高理解、想像能力,還提高了兒童的審美能力。有些內容簡單的古詩文,我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象,畫一畫詩文所表現的內容。詩配畫、畫配詩、詩畫交融,在誦讀中繪畫,在賞析、繪畫中誦詩、背詩。

3、生活用詩文

俗話說,“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舞臺。”引導學生誦讀古詩文,不光是增加語言積累、文化積澱,同時不定期為他們塗抹“精神底色”,讓他們在積累經典中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文化根基。

我們還針對學生中的某些不良習慣,開展了“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主題活動。例如針對學生浪費、攀比的現象,用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等警世名言來引起學生們對自己行為的反思;會說謊的同學從《弟子規》中的名言“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悟出做人要誠信的道理;學習不刻苦的同學從《三字經》的“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中受到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悄悄地烙印在無數的稚童的心靈之上。

二、古詩文誦讀階段成果

通過古詩文誦讀,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在全國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中,自我校開展古詩文通讀活動以來,全校學生日益變得知書達理,善良聰慧,樂觀堅定,胸懷博大。通過課題研究與實驗,學生在以下幾方面有明顯變化。

(1)、記憶力加強。誦讀兩年來,有資料表明,有部分孩子可達到近乎“過目不忘”的能力,60%的孩子記憶力明顯增強。尤其是背誦課文中的作品,學生普遍覺得比較容易,背誦英語單詞的能力也隨之加強。

(2)、修養提高。我校書香校園建設文化品位高,傳統底蘊厚,學生素質在提高,知書達禮、端莊文雅的張士坎國小形象正逐漸形成。

(3)、語文能力提升。誦讀活動開展後,我們發現學生在閱讀、背誦、寫作、口頭表達等方面較以前有大幅度進步,學生們變得能說、會寫、善背了,愛看課外書了,同時也帶動並促進了其他學科的學習。

(4)、知識面擴大。經典名篇涉獵到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知識,用“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來形容中國古詩文並不為過。能熟背這些經典,不僅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還培養了學生對各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審美能力,可謂有了中國文化的基本修養。

(5)自信心增強。越是成績不好的孩子,越有可能在誦讀活動中走到前面,因為這使他第一次感到與其他同學站在同一起跑線。我校四年級的一名同學成績不是很好,在一次誦讀活動彙報中,一位客人現場點篇目,他對答如流,得到大家高度讚揚,從此,他變得信心十足,學習勁頭也大大增強,成績明顯進步。

(6)、母(父)子感情增進。家長大多忙於工作,很少與孩子溝通。我們就利用誦讀活動搭建平臺,創造機會,讓孩子回家讀給家長聽,並邀請家長參加,父母子女在家一起誦讀經典,背誦經典,其樂融融,不亦悅乎!

此外,學生的注意力水平及識字能力也遠遠高於一般的孩子。著名學者吳宓總結出的誦讀經典好處是:涵養心性、培植道德、通曉人性、諳悉世事,表現國民性,增長愛國心,轉移風俗,造成大同世界,促進真正文明。我們把這當作一種大境界來追求,“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三、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設想

本課題還有一段研究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來實踐我們的課題。

1、要求學生在背熟古詩文的基礎上、逐步向掌握作者思想脈絡,瞭解作品大概意思、感悟古詩文意境之美過渡,以達到促進記憶、簡單應用的目的。

2、要從“一般朗誦”到“感情朗誦”。要求學生要從流利朗誦逐步向感情朗誦過渡,使誦出來的作品有韻味,能引起讀者和聽者的共鳴,從而達到感染人、薰陶人、教育人的目的。

3、要從“一種形式”到“多種形式”。學校將創造多種古詩文誦讀形式,如誦、演、舞、唱、說、畫、寫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輕鬆學古文,快樂長本領。

4、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的課題理論。

5、組織教師認真撰寫和課題有關的論文、案例等。

6、分析彙總,總結提升,通過抓重點突破,以點帶面,不斷調整充實課題研究計劃。

以上是我校的《以古詩文為載體提升國小生思想品質的.研究》課題階段性研究報告。今後,我們將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完善,在不斷研究中繼續探索,努力在此項科研課題上研究出更新的成果。

  詩詞課題研究工作報告(二)

一、提出課題,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調查資料證明,誦讀中華經典文化這一優秀傳統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古典文化日趨衰退,古詩詞崢嶸歲月已經“流水落花春去也”,幾乎成了昨日黃花,默默向隅而泣。

究其原因,社會環境、教師因素、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改革等是上述情況存在的主要弊病。上述原因,使我們的古詩文教學黯然失色,學生對於古詩文的學習也是輕描淡寫,而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經典古詩文在缺失“情感”的人們眼中變成了光禿禿的漢字,是那般的索然無味。“無為而教,無為而學”、“教之道,無教也”便成為當今每位教師古詩教學的重要突破口。如何“以詩學詩, 以詩悟詩, 以詩解詩 , 讀詩用詩”,是我們為人師者應思量的教學之重要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背誦一百六十篇詩文。提出這個標準的主要原因,就是要著眼於學生的積累,通過積累,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豐富古詩積累的主要方法就是大量誦讀,根據古詩特點,要以一首帶多首,不斷拓展誦讀空間。因此,為了弘揚經典文化,激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豐富古詩的積累,我們提出了“雙主”古詩接龍式誦讀學習研究的校本課題,以期達到以詩讀詩,以詩悟詩,以詩解詩,讀詩用詩的理想境界。

與此同時,學校也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並確定了各自的分工,具體如下:

(一)課題指導:(提供資訊,指導幫助)

(二)課題領導小組:(領導、監督課題研究的進展與實效,為課題的研究護駕保航)

(三)課題研究小組(行動研究,及時總結經驗,提供相關的研究資料)

高效、明確的分工合作,為課題的順利提出和立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撰寫方案,培訓教師開題研究。

2008年10月,由課題組的謝稱發校長執筆,撰寫並完善了《基於“雙主”的古詩接龍式誦讀學習研究》實施方案。並編印了《瘋狂背古詩》的校本教材,隨後,展開了一系列的教師培訓工作。

(一)培訓形式多管齊下。

1、強化專家引領。“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加強專家對課題組教師的專業理論的引領,使其對“雙主”古詩接龍式誦讀學習研究有了較深刻的認識,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前提,奠定基礎。 請進來的專家有:贛州市電教館的胥經華館長、於都教研室國小語文教研員段愛華主任、崇義縣教研室的國小教研員黃德新主任、贛州濱江一小的科研室主任艾琳老師等等。同時,分期分批地派課題組成員至北京、南昌、贛州參加學習,課題組成員均得到專家的專業引領。

2、抓好骨幹成員的培訓工作。在全員培訓的基礎上,通過推薦、選拔課題組內的骨幹成員參加縣、市、省組織的各種各樣的培訓。骨幹成員外出參加培訓後,要及時培訓本校課題組的其他成員。在多次的參加培訓與組織培訓中,快捷、有效地提高骨幹成員的理論水平。謝稱發、曾朝暉、李聲華、郭曉銳、段瑞瓊、陳秋玲、樑慧英、萬海萍等都多次外出參加培訓,也多次培訓他人。

3、藉助教育教學雜誌、報紙培訓教師。

課題組成員要一期不落地訂(閱)《國小語文教學》、《國小語文教師》兩種教學雜誌,動員經常性地閱讀《中國教育報》、《教師報》、《江西教育》、《贛南教育》等報紙或雜誌,而且每天必須寫學習體會或作摘錄,每學期的讀書體會或摘錄不少於兩萬字,定期與不定期地進行交流、展示。學習成效顯著的學校給予一定的獎勵。藉助對教育教學雜誌、報紙的學習,普遍提高課題組成員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二)、培訓成效卓有成效。

因為培訓切合教師的實際,而且培訓的形式靈活多樣,關注了培訓的有效性,因此,培訓使課題組成員很快地從傳統教學的藩籬中跳了出來,革新了教育教學思想,也紮實有效地提升了他們是文化底蘊,激發了他們進行古詩教學的興趣,習得了許多古詩教學的技巧。在此期間,不少教師相關的文章在各級組織的論文評比中獲獎或在各級刊物中發表。

三、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羅馬城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當然,教師的教學素養、文化底蘊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培訓,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做好《基於“雙主”古詩接龍式誦讀學習研究》的校本課題,還需要在接下去幾年裡讓老師不斷加強自我學習並進行歷練,也離不開專家的引領。

四、下階段工作計劃。

1、重視後續的理論培訓。注重在實踐中培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培訓,用生動、活潑、具體可感的教學例項來引領課題組成員掌握、運用好“雙主”古詩接龍式誦讀學習研究理論,不斷提升課題組研究人員的專業素養和人文底蘊。

2、在總結這一階段研究工作的基礎上,調整和部署好下一階段的研究工作。

3、發動組織課題研究小組的教師們行動起來,引領學生背誦古詩、愛上古詩,為達成課題研究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