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觀後感>

《魔戒》觀後感1000字

文思屋 人氣:2.21W

今晚,歷經近三個月的閱讀,我終於結束了《魔戒》三本厚厚的紅皮書。

《魔戒》觀後感1000字

閱讀的過程是十分投入而又漫長的,因為故事的巨集大,故不得不時常瞻前顧後、考究文法字詞典章,因此進度十分緩慢;讀後卻是心中彷彿有什麼東西如煙消散,卻又繼而油然升騰起一股溫暖的力量,令人鼻尖一酸卻又發自內心地祝福故事的結局。這些令我時哭時笑、拍案驚奇的魔法,來自於托爾金先生的文字魅力。時至今日,在我心目中《魔戒》及其系列已經成為了——不只是西方魔幻題材——而是整個小說世界的巔峰,不敢再有任何高峰敢與之比肩。

首先讓我欽佩不已的,是託老對於整個故事龐大世界觀的構建——他老人家幾乎把一生的時間獻給了這個系列。在托爾金先生的設想中,有一個叫做“第二世界”的概念,它是指一個有著自己的法則與內在一致性的虛構世界,它實際上是一個文學創作概念,一位身處“原初世界”的作者,在藝術創作中模仿上帝造物的行為,再次創造出一個嚴密、完整的虛構世界,這個世界才可被稱為“第二世界”。這個觀點也深刻地影響到了我的小說創作。托爾金認為,第二世界能夠滿足人類最深沉的渴望,即站在自己所處的時間和空間之外,觀察到異質時間與異質空間,並與異類生命接觸。

在這個魔幻世界的構建上,託老真可謂是細大不捐——從世界的開端“大樂章”、幾位主神的造物與活動到後來每個紀元的每個國家、乃至每個村落裡的每種方言,都一絲不苟,並且充滿了瑰奇的想象力,力圖構建一個完整的新世界。這其中尤以其語言為例。托爾金不僅是文豪,更是語言學的大師,他為不同種族、甚至同種族的不同地區,都構建了完整的語言體系(包括完整的語法、寫法和發音),多達數十種。可惜我才疏力薄沒有能力啃英語原作,只好抱憾在譯本中靠著翻譯的偉大領略其文采。翻譯家鄧嘉宛曾經感嘆道:“能翻譯得了《魔戒》,世上還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呢?”。筆者在閱讀的時候為了挖掘細節、感受不同風格,同時參照了朱氏(朱學恆)和鄧氏的譯本,兩家在文風上各有千秋,但對於一些字元的考究都是同樣功夫到家。下面我謹舉一例,希望讀者朋友們見微知著。

Hobbit哈比人,這個詞是託老的原創詞彙,在西方語中對這個種族的稱呼是banakil即半身人,同時期的夏爾地區和布理地區用的是kuduk,這在其他地區並不通行。不過,在小說中洛汗國的國王曾經使用過kud-dukan掘洞者這個字。因此,哈比人曾經可能使用過與洛汗相當接近的語言,因為kuduk明顯是kud-dukan簡化的結果,按照讀音翻譯到英語中大概是hobytla,為了滿足英國人的信達雅,就寫作了hobbit。可見其來源是完整的,可循的,有層次的`。

說完了腦力,讓我們簡單聊一下筆力。前面提到過託老最讓我欽佩的就是其文字具有高度的文學性,隨手摘出就是一篇散文水準的細緻雕琢,這一點尤其用在描寫上,包括風景、人物和器物。而其情節又具有相當的趣味性和故事性,鬆弛有度、多線敘事和人物互動是最大的亮點,可以說是真正達到了雅俗共賞。託老對於文字的運用能力出神入化,在風景祥和秀麗的霍比屯能使人神清舒爽,在暗影重重的魔多使人則如臨大敵,大戰在即的戰場恢弘而悲壯,人物的離別與重逢使人潸然淚下……可以說,托爾金娓娓道來,從沒有刻意要把你拉進故事中,但隨著你的閱讀,自己彷彿就成了景中人,隨其樂而樂,隨其悲而悲,恍惚間不能自拔於其中,等到合書定神良久,方知自己是觀景人,則更是唏噓。

說了這麼多,事實上大多數讀者並不關心指環王擁有多高的文學性和批判性,在商業化的今天,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從指環王這個經典模板之後,西方奇幻在這個模板上不斷加料,以電影、小說、桌遊、電子遊戲為載體發展出無限個新的奇幻體系,雖然每個體系都有微創新或者大幅改進,但追溯一下都有指環王的影子——它是永遠的鼻祖和開山之作,並且在我心中無人可以超越。

古往今來,無數的人們試圖對這部不朽的作品作出各個方面的解讀,鄙文在其中實在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推薦向的入門讀物罷了,更何況我本人對於它的理解也只是滄海一粟。但如果朋友們能因此對於這個系列有了一丁點的興致,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如果你是喜歡托爾金幻想作品的同好,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