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的國小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2.89W

當學生剛接觸到新課文的時候,總是非常感興趣。怎樣有效利用第一課時學生的新鮮感、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小蝌蚪找媽媽》的國小教學反思

本課的開始我以看圖說話的形式引入,這對那些沒看見過蝌蚪的同學也起了感性瞭解的作用,而看到過的同學就會邊看圖邊說出很多關於蝌蚪的知識。這其中當然包括書本中沒有的.知識,拓寬了學習資源,也促使學生多讀課外書。

在學生說了很多關於蝌蚪的資訊後,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勵孩子們進行朗讀比賽,看誰把小蝌蚪讀得可愛,讓大家喜歡。受到了老師的鼓勵孩子們都躍躍欲試。這樣先說後讀,把學生的口頭語言自然地過渡到書面語言,積累了表達能力和語感,也加深了對課文文字的理解。

老師的言語在課堂上也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在朗讀了第一段課文後,我用富有童話韻味的語言引導,“小蝌蚪們在水裡快活地遊玩著,有一天他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就決定去找自己的媽媽了。我們一起跟著他們去找好嗎?”

孩子們津津有味地開始了“尋找蝌蚪媽媽”的歷程——朗讀。

讀著讀著,他們就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小蝌蚪們原來是在快活地游來游去,為什麼突然想到要找媽媽了呢?”“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可為什麼小蝌蚪看見烏龜就去叫媽媽,烏龜的嘴巴並不寬啊!”……

孩子們能提出這麼多的問題,說明他們已經沉浸在課文裡,思維活躍,作為一個探究者的角色在積極的學習了。這也讓我非常佩服孩子們的眼力,這是一群多麼愛動腦筋而可愛的孩子啊。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我並沒有馬上給他們答案,而是順水推“舟”,讓學生繼續讀課文,然後在小組討論,看看能不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不能解決的再一起來全班討論。結果學生都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時,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媽媽;而當小蝌蚪看見烏龜,是因為他們太想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從哪裡看出來呢?“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媽媽、媽媽!’”……

相信孩子,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四十分鐘的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