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2.86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

達爾文於1809年2月12日出生於英格蘭,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確立者。

小年時代,達爾文對大自然充滿熱愛、探索之情。常常把大量的時間用於蒐集昆蟲、鳥蛋和貝殼,,家中到處都擺滿了他的收藏品。

1831年12月17日,是達爾文一生的重要轉折點,他乘坐“貝格爾”號軍艦,開始了長達五年的考察,他採集了大量動植物標本,挖掘出許多生物化石,發現了相當多的新物種,積累下極為豐富的生物學知識。經過研究,他認為:現代動物是從古代動物發展變化來的,許多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是大自然的優勝劣汰原則使得萬物發生變異和形成新的物種。

達爾文不僅給我們流下了生物進化論的研究成果,還把他成功的道路展示給我們,讓我們認識到,任何科學成果都是長期的考慮、忍耐和勤奮得來的。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2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資訊的能力。

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圖,看著圖片學生理解課文並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儘量體現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的過程。如初學課文的時候,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而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重點帶學生學習第2節,我先讓學生自己讀、然後畫一畫、再想想、最後指名介紹自己知道了什麼。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第3節,學生自己學習第4節。這樣用“教——扶——放”這樣幾個步驟,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並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一發展。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3

[教學設想]:

1、知識與能力:會認本課的12個認讀生字,會寫10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觀察植物,瞭解植物的知識、探究植物奧祕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看懂圖、理解詩句的意思。知道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仔細觀察的習慣,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把向書本和向大自然學心結合起來。

[教學難點]:瞭解植物是怎麼傳播種子的。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我們在學新課前咱們來做個小遊戲,好不好?出示實物,咱們來猜一猜,認一認這些都是什麼?你都在哪裡見過呀!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就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板書課題)。質疑。

二、內容研討

1(1)自由讀文,自學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就請拼音朋友來幫忙。

(2)檢查自學情況,出示帶拼音的生詞,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3)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讀音的?

師:植物園傳播的種子方法不僅多,而且有趣,讓我們一起走進植物園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祕吧!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內容。

(1) 師範讀

思考:種子把植物稱作什麼?(媽媽)

植物媽媽指的是什麼樣的植物?(已經成熟的植物)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幾種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3種、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

(2) 全文共分為幾小節?(5小節)

(3) 哪幾個小節向我們介紹了這三種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2 3 4 這三個小節)

指名分小節讀、小組學習、

說說這種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選擇一種方式把這個小節講給大家聽。

3、彙報

(1)蒲公英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是:它為自己的娃娃準備了降落傘,只要風輕輕的一吹,種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

(2)師小結:蒲公英媽媽是多疼愛自己的孩子呀!我們一起來看看。

(3)看圖,誰有辦法讓蒲公英的孩子離開媽媽,四海為家?用了什麼辦法?(板書:吹)大家看到了什麼?(許多種子有高有低的落下來)

這叫什麼?在書上找一個恰當的詞來形容(紛紛出發)

文中哪個詞告訴我們風往哪裡吹,種子就往哪飛?(乘著風)

師概括:蒲公英的傳播需要兩個條件?(自身條件,風)

多有意思呀!誰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男女生合作讀)

過渡句:蒲公英媽媽這麼有辦法,蒼耳媽媽又是怎麼做的呢?

(4) 師鎧甲是什麼?刺在這裡又起什麼作用?(掛住動物的皮毛)看蒼耳圖:蒼耳怎樣掛在衣服上)板書:動物皮毛帶

動物們會把種子帶到哪裡去呢?(田野山窪)還可能去哪裡?

(5)豌豆媽媽的辦法是什麼呢?(讓豌豆在太陽光底下晒太陽,太陽一晒,豆莢就會炸開,豆子們就蹦跳著離開了媽媽)板書:晒太陽

4、啟發引導

(1)師你覺得它們哪一種的方法最好?為什麼?(自由發言)

(2)這些孩子們,為什麼要離開自己的媽媽呀!從哪裡可以知道?

(3)指名讀第一小節

(4)孩子在這裡指的是植物的什麼?(種子)

長大是什麼意思?(已經成熟了)

四海為家是指種子要搬到哪裡去安家?(世界各地)

植物要旅行指植物要幹什麼去?(到處生根發芽)

5、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同學們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識該怎麼做呢?(仔細觀察)

(1)齊讀第5小節

(2)哪裡指的是什麼?(大自然)它指的是什麼?(知識)

師總結:我們要想獲取更多的知識,就要學會仔細觀察,養成好的習慣,經常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知識,探究奧祕,從植物媽媽的辦法中,我們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三、拓展

1、老師知道幾種植物的傳播種子的方法和奧祕,你們想知道嗎?

(1)椰子成熟了會自己落下來,落到水裡就漂走了,漂到哪就到哪安家。

(2)石榴成熟了就會裂開,小鳥飛來會吃到它的種子,這些種子就會隨著它的糞便出去,種子落到哪裡就會在哪裡生根發芽。

2、你知道哪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呢?

學生交流

四、寫字

1、引導觀察。

2、師範寫,生書空。重點指導:

已:半封口。

甲:懸針豎,寫在豎中線上。

豆:第五、六筆相呼應,橫長托起上面。

識:左窄右寬。

紛:左窄右寬,絞絲旁最後一筆輕輕往上提。

3、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導、點評。

[板書設計]

3、 植物媽媽有辦法

蒲公英 降落傘 風吹

蒼耳 鎧甲 動物皮毛帶

豌豆 豆莢 太陽晒

教學反思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本文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生動地表現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作品。全詩共五節,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這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適合小朋友閱讀。

上課伊始我利用猜一猜,認一認的遊戲匯入新課,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於是我便讓學生質疑,然後帶著疑問來共同學習課文,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結合農村孩子課外讀物少但接觸自然多的現象,利用實物讓學生猜和認,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好奇心。

根據學生天性愛玩的特點,利用遊戲來熟記生字。這樣一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熱情,相互交流識字方法,提高自主識字的效果。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適當啟發誘導,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不足:設想是美好可行的,但畢竟是一種教學實踐,難免出現偏差和不妥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學習課文時,我怕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就沒有給學生充足的考慮問題的時間,我沒能認真地聆聽學生的講解。不夠注重細節,給學生帶來理解上的困難和失去了一定的指導性。有的地方沒有做進一步的探討,並且加快了說話的語速,以致於學生的思路沒有完全的開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取長補短,再接再厲!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4

一、 以興趣為切入點開展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植物王國的奇事十分有趣,從課題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中,引領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提出課上的要求,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祕。這樣的引導,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到了文字中。

二、 在質疑聲中探究知識。

上課伊始,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這樣的設計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熱情,為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在這樣的訓練中也為培養孩子們的質疑能力打下了基礎。

三、用讀、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用筆畫出有關的句子,再自由說說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抓住“降落傘、紛紛”等詞去感悟,通過評讀、賽讀、想象閱讀、師生對接讀等形式反覆朗讀體會,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的讀、悟結合的方法,孩子們易於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練習也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四、課後預留作業給學生拓展空間。

在課前預留的預習中,我讓學生收集植物,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各種植物,瞭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後,我模仿課文進行了一個小節的仿寫,引領同學們可以在課後嘗試進行創編,看到孩子們創編的詩歌,既有韻律又蘊含知識,還是很不錯的。

這節課也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質疑後的落實上稍有些亂,另外板書不夠及時,希望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彌補。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5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資訊的能力。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石榴都靠動物傳播種子,但又有所不同。

蒼耳是掛住動物皮毛;石榴是娃娃在鳥肚子睡上一覺。豌豆靠彈力來傳播種子。對於這些學生缺少生活經驗,在學習中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這些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再理解感悟怎樣傳播種子,從而瞭解節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為今後理解段篇打基礎。為了幫助理解重難點,首先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引導,藉助一些媒體加深理解。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石榴傳播種子是通過圖片;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句子,然後同桌交換意見,再利用錄影,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著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在指導朗讀時我讓學生自由地讀,充分地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我告訴學生“詞語寶寶要回家了,請同學們把他們送回家。”

“如果讀好了,詞語寶寶就回家了。”這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就為學生持續的閱讀提供了內因條件。我把學生當作駕駛員,以對駕駛技術的評價來代替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使學生完全沉浸在送詞語寶寶的樂趣之中,消除了學生對自己朗讀水平的擔憂,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營造了輕鬆、活躍、和諧的環境氣氛,更激起了學生的朗讀欲。整個課堂,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很高,真正實現了“要我讀”到“我要讀”的轉變。但整堂課上完後我覺得我還有許多做得不夠的地方,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會搶學生的話題,學生對一些字詞的學習還停留在表面上,沒有真正滲透,學生只是一知半解--------是的,在每次課堂教學反思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下一堂課我會努力去做的。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6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適合小朋友閱讀。

語文課教學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為體現這些新的理念,實現既定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圍繞本年段研究的小專題,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這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為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

二、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用筆畫出有關的句子,再自由說說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抓住“降落傘、紛紛”等詞看圖片去感悟,通過評讀、賽讀、想象閱讀、師生對接讀等形式反覆朗讀體會,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一來,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統一發展。

三、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和編寫詩歌的能力。

我課前佈置預習,讓學生收集一些植物,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各種植物,瞭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另外,我還模仿課文自己編了一首小詩,讓學生細細品味,自己也試著編一編詩歌。

為了讓他們上課認真傾聽,我採用了課前講清要求,課中評讀、賽讀,想象閱讀,交流資料、編詩歌等方法,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7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生動形象地把自然知識蘊含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課文共有五小節,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有兩幅插圖。教學中如何抓住詩歌利於朗讀,內容充滿情趣的特點,激發學生童心,引導學生在多讀讀好上下功夫,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和其中蘊含的知識呢?課前我動了一番心思。我想讓學生在自我探究的前提下通過實物的演示來證實學生的猜想,因此本想做一個課件,可是階梯教室在排練節目,無法操作。於是在上課前兩天,我跑到平師雜草叢生的操場上尋覓蒲公英、蒼耳的蹤跡。婆婆笑我沒有一點常識,蒲公英是春天的,而蒼耳是深秋才有的。怎麼辦,難道就這樣對著文字進行想象嗎?有什麼事物可以代替這些呢?鑑於很多孩子都有吹蒲公英的經驗,於是我就買了一個紅毛丹來代替蒼耳,還特意穿了一件毛衣去上課。

老師,請你開啟投影儀

由於準備出現了問題,在課一開始,我就改變了原來的設想,請孩子們來介紹植物傳播的方法。我說:“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離開媽媽,四海為家。牛馬有腳,鳥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麼辦法?小朋友,你們知道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植物怎樣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我知道,我知道。”我話音剛落,小傢伙們就忙不迭地想表現了。有的說“風一吹,蒲公英娃娃就飛走了,落到哪裡是哪裡”。看來預習的不錯。有的說“我在課外書上看到說,很多果子被小鳥吃了以後,種子就在小鳥的糞便裡,小鳥把糞便拉在哪裡,種子就落在哪裡”。看來有的孩子懂得預習要收集資料了。丁丁同學把手舉得高高,一個勁地發出“恩恩”的聲音,生怕自己知道的被別人說完了。我請他講,沒想到,他跑到講臺上來,手裡舉著一本彩色的圖畫書說:“老師,可不可以開啟投影儀,他們講的我的書上都有,他們沒講的書上也畫的清清楚楚。”我能說不行嗎?遇到這麼聰明的孩子是我的幸運。我接過書一看,是一本插圖版的百科知識《植物王國》。對著投影儀,他一邊指圖一邊介紹:“植物傳播的方法有很多,有的靠動物,就是剛才小朋友說的小鳥吃果子,它喜歡吃紅紅的果子,像山楂、櫻桃、楊梅等;有的靠水傳播,像椰子落到水裡,因為他的肚子裡有空氣,就可以漂到海岸上生根發芽;有的靠自己的彈力,像課文上的豌豆,還有鳳仙花;有的長著小刺,可以粘在動物的皮毛上,像蒼耳,還有看──車離子……”看著孩子們瞪大的雙眼,發出驚歎聲,丁丁也是滿臉的驕傲之色。我也驚訝於孩子的聰明,真是自嘆不如。不過這樣下去不就上成了常識課了嗎?於是我言歸正傳:“植物世界真是奧妙無窮,植物媽媽的辦法可真多。看到這麼多有趣的辦法,有一位詩人就用更有趣的語言把他們寫下來了,咱們一起去讀一讀吧。”

看,我的鞋子

課文的生字和簡單的閱讀交流後,我請孩子們交流不懂的詞語,想抓住詞語教學,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精妙。當講到蒼耳傳播種子的方法時,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紅毛丹讓學生摸一摸,感受一下什麼是“鎧甲”。孩子們深有感觸地說:“它的外殼是硬硬的,像一根根小刺,可以保護自己。”我為自己的這一替換深為得意。於是示範怎樣“掛住動物的皮毛”,將紅毛丹粘在自己的毛衣上,可惜,紅毛丹太重了,刺又太長太軟,而我的毛衣又太平整了,幾次實驗都掛不住。正當孩子們失望不已時,丁丁舉著自己的球鞋大叫:“老師,看我的球鞋!”他一邊將球鞋上“刺毛粘”反反覆覆地演示,一邊說:“硬的一面就像蒼耳的鎧甲,軟的一面像動物的皮毛,不是可以粘住嗎?”我如遇救星,不顧球鞋的腳臭,拿來再次演示,大力誇獎他的有心。其他同學也紛紛低頭脫自己的球鞋,反覆玩弄,不亦樂乎。沒有穿球鞋的只有羨慕不已。一個小男孩又有了發現:“我知道了,科學家發明這個刺毛粘就是受蒼耳媽媽的啟發的。”我馬上說:“很有可能,看來,對身邊的事物多一份細心和思考,還能有所發明呢!”原來學生比我們想象得更聰明,這就是學生帶給我們的生成資源,多奇妙呀!

我會寫

學完課文後,我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說:“植物世界真奇妙,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靠動物傳播種子,豌豆靠自身彈力來傳播,可是詩人的語言更有趣,瞧,“降落傘、鎧甲、蹦著跳著”多形象的比方呀!你們知道那麼多植物的傳播方法,能不能也做一回小詩人,將植物的傳播用有趣的語言來介紹?”“行。”孩子們自信地說。下面是他們的傑作:

櫻桃媽媽有辦法,

她給孩子穿上紅皮襖。

只要小鳥將他吞下,

就能帶它到田野、山窪。

菱角媽媽有辦法,

它讓孩子順水流,

漂到東,漂到西,

挑個水窪紮下根。

椰子媽媽有辦法,

她給孩子準備了小船,

只要海浪爬上海灘,

孩子們就能去海島旅遊。

鳳仙花媽媽很聰明,

它給孩子穿上一件容易破的衣裳,

小朋友用手一碰,

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今天的課讓我更加明白,教師如果作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傳統教師者的形象,那你的學生會走得更好,飛得更高。因為教師不可能完全理解學生的思維,甚至不可能覆蓋他們的知識。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更大膽地走進課堂,用不著思考,是不是要等所有的知識都掌握了,所有的材料都帶齊了,才有信心地走進課堂。只要你充分利用、挖掘、發揮好了課堂上學生這一無形的資產,課堂會給你一個驚喜。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8

【教學片斷】

師:蒼耳媽媽是怎樣讓自己的娃娃四海為家的?

生:蒼耳媽媽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

師:你們瞧一瞧桌上有什麼?(學生開啟紙包內有蒼耳實物。)這是蒼耳娃娃,大家看看,摸摸,有什麼感覺?

生:我覺得蒼耳硬硬的。

生:我還覺得蒼耳身上帶著好多刺,挺刺手的。

師:古代士兵打仗時,穿的衣服就叫鎧甲,硬硬的。所以說蒼耳穿的是帶刺的鎧甲。

生:我聞到蒼耳有一種清香味。這讓我想去大自然中去看看。

師:你說得真好,不僅你想去,有許多小動物也是這樣想的?想一想都會有哪些小動物呢?

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生:小兔、小熊、小貓、小狗、小鹿……

師:誰願意從蒼耳身邊走過?

生:(爭先恐後地)我願意我也願意!(學生上前表演)

師:現在你們就是小兔、小熊、小貓。你們想到哪兒去?

生(小兔):我想到清清的小河邊去。

生(小熊):我想到茂密的森林裡去。

生(小貓):我想到美麗的田野裡去。

師:小兔,你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娃娃就被你帶到了哪兒?

生:蒼耳娃娃就被我帶到了小河邊。

師:小熊,你從蒼耳身邊走過……

生:蒼耳就被我帶到了我最喜歡的森林裡,我要讓它們在森林裡長大。

師:小貓,你呢?

生:我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娃娃就被我帶到了田野。

師:你們還能說說誰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就被帶到哪兒?

生:小刺蝟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就被帶到山溝裡。

生:我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就被我帶到大路上。

師:(引說)所以課文中說只要──

生: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窪。

【教學啟示】

體驗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感受,

與個體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體驗不僅對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通過角色扮演、角色互換、觀察、想象等體驗性活動,將學生引向自然、引向社會、引向生活,使他們感受生動的問題情境,獲得大量鮮活的閱讀資訊,在身臨其境中去閱讀,去感悟,去創造。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體驗首先應是學生主動的體驗。教師要挖掘教材中利於學生體驗、感悟的教學內容,創設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積極引導學生在語文活動中主動地感受自己的情感活動,感覺自己就是教材中的一個角色在活動,就像扮演“小動物送蒼耳娃娃去安家”一樣。這樣的體驗活動不僅學生樂於參加,而且對教材中的“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窪”這樣較為複雜的關聯句式就能迎刃而解。

其次體驗活動的外部行為一定要引起學生內部的心理活動過程。要調動學生的情感、知覺、思維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共同參與體驗。“我感覺蒼耳娃娃硬硬的;我發現蒼耳像只很小的刺蝟。”這樣的體驗,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內化。

最後要將體驗作為學生創造性活動的基礎。不同的個體對於事物會有不同的感受能力,引起不同的體驗,從而豐富著不同的個性。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在觀察、表演、想象中的不同感受,積極引導,讓孩子進行創造性語言訓練。“誰從蒼耳身邊走過,蒼耳就被帶到哪兒”的語言訓練,幫助學生進行語言創造。

通過體驗性學習更能幫助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之一。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9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饒有趣味的兒歌。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受學生們的喜歡。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石萍老師在課前大膽地嘗試讓學生去收集觀察長有種子的各種植物,觀察它們的特點。教學中,她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交流已經瞭解的各種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她緊緊圍繞“植物媽媽有哪些傳播種子的辦法”時時處處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探究學習。讓他們自己去讀課文,去思考,去交流,儘量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展示的平臺,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她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整個教學活動,她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去感悟。

在第三小節課文的教學中,實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文中“鎧甲”一詞,二年級孩子很難理解,而由於學生聯想到電視中曾經看到的鎧甲和手中蒼耳種子那堅硬的外殼,他們對“鎧甲”一詞,有了正確理解,還使他們掌握了聯絡生活實際和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詞語的方法。她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及動手操作,使學生對蒼耳的種子是如何掛住小動物皮毛的有了真實體驗。本小節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感到枯燥乏味。蒼耳雖小,價值高,它的使用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理念。我們身邊不起眼的小東西都可以為我們傳授知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過去,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常常過於煩瑣地分析課文。現在呢?教師的講少了很多,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這又使許多語文課淡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弱化了對錶達方法的領悟。而石老師既強調了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又抓住了詞語訓練,抓住了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讓學生逐漸懂得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國小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10

課堂教學中,我採取以讀為主進行閱讀教學。讀是悟的基礎,沒有很好地讀懂、讀透,悟出的往往有失偏頗,或是一知半解,因此,課堂上必須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讀書時間,以讀為主進行閱讀教學,但要力爭做到讓每位學生明確每次讀書的目的,而不是機械、重複、盲目地讀,體現一定的層次性。用輕聲地自主欣賞性讀和全班自主朗讀後集體交流的形式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特別是對學生不熟悉的課文內容,教師儘量採取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讀通、讀懂,最後讀有所悟。在學習中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這些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再理解感悟怎樣傳播種子,從而瞭解節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為今後理解段篇打基礎。

為了幫助理解重難點,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引導,藉助一些媒體加深理解。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 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中學習。

2、 鼓勵課外收集資訊,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3、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4、利用各種媒體激發興趣,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