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求職指導>

金融危機下盲目充電不可取

文思屋 人氣:1.92W
金融危機下盲目充電不可取

金融危機對中國雖然整體經濟環境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的就業形勢以及觸發了部分職業人的職業危機,帶動了社會上“培訓充電熱”。為什麼這麼說呢?

雖然整體大環境沒有很大影響,但是金融危機造成了部分企業裁員甚至倒閉,行業不景氣,用人需求量降低,在崗人員收入也相應減少。在這樣的背景下,失業的,有打算利用這段時間來給自己充電為自己更好的再就業做準備。在職的,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也投入了“充電”大軍中。但是職業顧問認為,金融危機下盲目充電不可取,失業的充電後就能更好的就業嗎?在職的充電後就能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嗎?

案例透視:

小米是一家中型玩具進出口企業的外貿業務員,大學畢業已經三年,因為大學所學的歷史專業比較冷門,所以出來後一直找不好工作,後來在親戚的介紹下才來到了這個公司。雖然不是很喜歡這個工作,但是也不知道去做什麼工作,所以一直呆到現在。哪知道因為這場危機,幾個大的美國客戶破產了,單位也隨之倒閉,自己失業了。外貿形勢太差,自己也不是很喜歡這個工作,所以打算利用這段時間充電培訓後再選擇其他就業方向。

肖女士是某房地產集團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員,因為行業不景氣,單位已經開始裁員,萬幸的是肖女士沒在裁員名單裡。但是女士本身職業危機感比較強,希望在這個不穩定的階段去參加相關充電培訓計劃,給自己新增含金量,為了保住自己看起來並不是很穩定的飯碗或者為後期跳槽求職做好準備。

案例分析:

不管是在校大學生或者在職場上打拼多年的職業人,對於充電培訓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拿的證越多越好,越熱門越好。但是很多人盲目充電培訓後可以發現,往往自己花了時間精力,花了很大的費用,換回來的證書都派不上用場。

在和小米以及肖女士交流過程中,小米考慮去參加會計上崗證培訓,希望拿個證書去找工作,後期去報名讀財會專業的'夜校。但是她自己說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因為家裡人認為會計的工作比較穩定,所以才這麼考慮的,其實自己也很不確定,一方面自己充電後真的可以順利就業嗎?如果真的選擇這個方向的話,在不喜歡的工作崗位上能呆多久?而肖女士,作為含金量偏低的行政管理人員在裁員時未被裁掉,那麼是萬幸的,但是不能就安心下來,想通過充電來提高自己的能力那麼是正確的,但是她不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那麼小米和肖女士兩個人問題的共同點,都是心態比較急,沒有考慮自己的個人情況結合職場現狀分析評估自己後期發展的方向去選擇相對應的充電培訓課程,而是隻想通過充電培訓來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但是獨之秀職業顧問認為,充電或者培訓的前提是必須要有針對性,針對自己後期適合的一個發展方向或者晉升平臺上所缺什麼補什麼,而不是盲目的選擇熱門的或者覺得自己需要的其實不適合的。金融危機下,就業機會相對應減少,裁員風暴一茬接一茬,人人自危。充電培訓表面看固然是好事,但是切忌盲目,浪費了大量物力精力,卻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小米本身就是不喜歡財會工作,且不說她參加了培訓拿到會計上崗證是否能順利就業?就算她能順利就業,那麼在本身對自己所在的崗位工作內容是不喜歡的,久而久之可能會更是厭煩,那麼到時候忍受不下去又只能去換方向了。但是時間不是停滯的,年紀越大換方向更是困難,到時候付出的代價也是更大。小米本身擅長並且喜歡與人打交道,但是因為英語口語較差,所以在以前的工作中做的並不開心,無成就感。後期我們瞭解了小米的工作適合度後,根據她本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職場現狀給她確定了下一步要走的路。而要踏入這個路口,充電培訓不是必要的,但是在後期的發展中,還是需要再自我提升,當然要有針對性。我們也根據她的發展路線給她指出了具體應該參加什麼培訓充電、什麼時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