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健康>

如何掙脫絕望

文思屋 人氣:2.44W

經歷過絕望嗎?當絕望緊緊地包圍著我們的時候,我們又應該如何掙脫絕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如何掙脫絕望。

如何掙脫絕望

一、四種絕望型別各有特點

1. 抑鬱型絕望

這種絕望的發生有明顯的生物學改變,研究表明,在一些有明顯抑鬱情緒的人中,大腦生理機制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體內5-羥色胺水平降低。而就認知層面而言,這類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現得過於現實,他們對生活缺乏想象和期盼,對自身強烈不滿,不相信有美好的未來。一旦遭受挫折,很容易陷入絕望,所以飽受自殺意念的困擾,難以控制,無法自拔。如香港著名歌星張國榮之自殺。

2. 失落型絕望

這種絕望的生物學的改變並不明顯,起作用的主要是“社會性”和“真實性”的認知水平。他們往往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和社會壓力,長期持續最終導致身心疲憊,不願繼續面對壓力,所以越來越對死充滿了憧憬。如著名作家老舍之自殺。

3. 臆想型絕望

這種絕望主要是社會性和虛幻性認知作用的結果。此型絕望中人往往主觀臆想,誇大絕望,弄假成真,結果硬是把自己逼上了絕路。因為如果一個人總是虛幻地看世界,那他就很容易陷入自身營造的誤區,在他看來,似乎是世間不能容我,但其實是他自己容不下自己。如香港著名影星翁美玲之自殺。

4. 疑慮型絕望

這種絕望主要是生物性和虛幻性作用的結果。具體表現為死亡意念揮之不去。而且,處於這種絕望的人,他們往往認為死亡就是解脫。而絕望者從厭世到輕生,總有其精神和心理因素的積累、社會和生理機能綜合作用。如中國著名詩人顧城之自殺。

對絕望分類,是為了幫助人們認清自殺背後的絕望本質,不是每個人的自殺成因都是一樣的,其疏導與治療也不盡相同。

二、關於自殺的10大美麗謊言

簡單說來,自殺是個人經歷強大的心理刺激時激發的內部衝突所導致的、有意殺死自己的行為。其本質上都是對個人對其生活逆境與困境的消極反應,都是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最大蔑視。

自殺意念有10大美麗謊言,容易讓人陷入誤區:自殺是勇敢的表現,自殺是最大的解脫,自殺是最大的報復,自殺是一了百了的做法,自殺是對個人的負責,自殺是對親友的負責,自殺可以保留自尊,自殺可以證明清白,自殺是人生的權利,自殺是許多名人都做過的。

針對這些美麗謊言,我們應當擦亮眼睛,避免誤入雷區。

三、10大招數幫助絕望之人脫離泥潭

1. 磨練意志

就是讓自己擁有堅強的意志。生活中常常會有不順心之事,當努力追求的目標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有挫折感。尤其在一些人生轉折點上,如果達不到自己的預期,便會產生巨大的失落和抑鬱。意志不夠頑強的人甚至會想到輕生。實際上,這是逃避的表現。正確的選擇是勇敢地接受挑戰。既然已經開始了,就持之以恆,直到達到目標。危機就是危險與機遇共存!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還有句歌詞是這樣的:“陽光總在風雨後。”越大的收穫就意味著需要越大的付出。

2. 幽默化解

就是善用幽默。有時太專注想一件事,尤其是還未成功的事,就容易鑽牛角尖、不能自拔。此時一種很好的解脫辦法就是利用一點幽默。任何事都有兩面性,但消極的一面有時往往能更容易被發現。請多看看積極的一面,而對於消極的那一面,則應努力把它轉化成有意義的、對自己進步有益處的因素。不管對自己還是和別人在一起時,提起自己的弱點,一笑了之。

3. 移情他物

就是要理智。堅持應該堅持的、放棄應該放棄的。有時,要做到後者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智慧。如果一個目標對自己來說是遙不可及,與其讓自己繼續被折磨,還不如選擇另外一條路。有時在最初設定目標時,也許自己對未來的計劃並不清晰、對自己的認識也不夠客觀,於是導致自己付出了許多無謂的努力。如果能及時發現自己之前的失誤,不僅不代表失敗,反而體現出成熟!把同樣多的努力投入到一個新的目標也許會獲得意外的收穫。

4. 神交古人

就是要客觀。現在科技高度發達,有些事情表面看似與以前不同,可實際上性質並沒有改變。討教前輩必定會受益,即使經歷並不完全一樣,但其類似的經驗也足以讓後人借鑑。更重要的是,前人的'成功帶給我們希望。既然有人成功了,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呢?每個人都有自己敬佩的人,而我們一般會嚮往自己就成為這樣的人。他們都做到了,說明前程還是客觀的。

5. 主動求助

就是要放下面子。實際上,現在很多個人的煩惱也許是一些社會原因引起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被不斷挑戰,人與人的交流和互動方式也有了變化。這也許有時會讓我們質疑很多事情,包括人生的意義。所以,在自己迷茫的時候就不要逞強,和別人傾訴一下,讓別人幫助自己。有道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6. 依靠親人

就是要關心自己的家人。作為我們最親的人,家人最能在關鍵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不要因為害怕親人會對自己產生厭倦或會給家人帶來壓力,就放棄尋求幫助的機會。實際上,親人們隨時準備著幫助我們,親人的幫助往往也是其自我價值的最好體現。相反,如果從來不和家人溝通,當家人知道自己一直備受折磨,卻從來不向他們提及時,則可能因為誤認為自己不信任他們而產生負面情緒。

7. 求助朋友

就是要關懷自己的朋友。如果對自己的家人不好開口講心裡話,那就和朋友傾訴吧。他們也許和我們有著類似的人生經歷與生活現狀,相對而言也許更容易理解我們。

8. 尋求心理諮詢

就是要求助於專業人士。有資料顯示,自殺的人有一半是抑鬱症患者。由此可見,求助於專業人士,調整個人認知,對於預防自殺有多重要。可以放心的是,心理醫生並不會批評需要幫助的人。相反,他們會和客戶建立友好關係,理解並尊重他們。

9. 尋求醫藥治療

就是根據醫生的要求服藥。如果因為精神疾病而有自殺傾向,通過服用抗精神病藥和抗抑鬱藥,便可很好地穩定病情,消除不良想法。當然自己不可隨意服用藥物,必須嚴格遵循醫囑服藥。

10. 尋求精神撫慰

就是愛自己。有這麼個說法,“忙”字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其意思是:當人們過於勞碌時,就容易忽略自己內心的想法,最終導致心亡。當代人都十分忙碌,容易迷失自我,忘記自己為什麼奔波。抽出一點時間,思考一下自己的初衷、自己的目標,它會給你豐厚的回饋。要努力奮鬥,但避免做個“心亡”的“忙人”。

四、珍惜生命

自殺幻想多是自我偏執不斷膨脹的結果,是思維鑽入了牛角尖。

有自殺衝動的人大多誇大了個人的精神痛苦程度,認定自己所蒙受的打擊是舉世無雙的,是空前絕後的,於是便有了萬念俱灰的感覺。

人一旦誤信了自殺的美麗謊言,就會把人間的一切看得灰暗無比,把陰間的一切想得美妙萬分,死即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在現實生活中,死帶來的問題往往比它帶走的問題要多得多。相信死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人大多誤會了人生!

與死亡的意念做鬥爭,本質上是與自我無助感做鬥爭,也是在與自我偏執的膨脹做鬥爭。到頭來,死只是一念之差、一廂情願的事。

TAGS:掙脫 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