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辯論賽>

與共享單車的利與弊有關的議論

文思屋 人氣:3.27W

對於共享單車的存在,大家覺都是好是壞的一件事情呢?下面是小編蒐集的與共享單車的利與弊有關的議論,歡迎大家閱讀。

與共享單車的利與弊有關的議論

篇一:共享單車的利與弊?

共享擔車已經成為今年大熱,從大街小巷都能感受越來越多的小黃車,小藍車,充斥著大街小巷。也確確實實帶給我們很多的方便,用手機掃碼就能使用,一個小時內一元錢。拿我們學生來說,春天到了,花上幾元錢,三兩成群去踏青,去騎行。

我們享受著單車帶給我們的好處,卻也遭受著它的影響。學校門口放單車的地方越來越擠,步行街的門口都是這些單車,也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景象。

本來是能夠幫我們輕鬆出行,便捷大家的一項好事,現在卻成為了佔用公共空間的一份子。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享受了便利也要為之付出代價,同時負起責任。我們是有義務儘自己的一份力去幫助這個社會去維護相應的環境.

除了單車自身的原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自身認為導致,例如這樣自行車被扔到河裡,被拆解,被蓄意破壞,被自己佔用這樣的事隨著共享單車普及的城市擴大,比比皆是。這種時候,共享單車就像一面鏡子,在反映著我們各種行為, 就像在網路上一樣,人性的陰暗面很容易暴露在這些無人監管的角落。

隨著這會的進步,將會出現越來越多便捷大眾的服務,我們在享受到這些權利的同時,也應該盡我們的職責去保護這些事物,國民素質的提升也正是體現於此。

篇二:共享單車的利與弊

自行車作為一種短距離出行工具,也有助於城市“慢交通”系統的搭建。搭配步行或者公交車、地鐵等交通方式,共享單車可用作換乘接駁,這不僅節省了市民的出行成本,還對城市的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共享單車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全國已有超過80萬臺共享單車(ofo),但單車的運營、停放、維護等一系列問題也接踵而至。

4月6日,北京,朝陽區一共享單車維修點,大約1公里長的路段,ofo小黃車將近覆蓋了300米長,小車堆積如山。近萬輛被損壞的共享單車聚集在一起,等待著維修師傅們修理。

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而且還為我國環保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可是凡事都是兩面性質的.,共享單車在給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為城市環境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副作用。

因此,共享單車的興起是有利有弊的,促進共享單車的良性發展,不僅要依靠市民公共道德意識的提高,更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制度規範。對於亂停亂放、損壞共享單車的行為,要和使用者的個人信用掛鉤,鼓勵企業建立個人信用體系和獎懲制度勢在必行。

篇三:共享單車的利弊

在多種共享單車投放市場的情況下,只選擇其中一種,還是很難滿足需要,只能採取多選的方式。這就是,註冊多家,使用多家,遇到哪家的就騎哪家的。代價是,交各家的押金。太原現有的自行車我都用了,除太原市本地的公共自行車外,最近進入太原的共享單車,我看到的有3家:酷騎,押金299元;ofo,押金99元;百拜,押金99元。共交押金500元,獲得三種單車的使用權。押金還是自己的,就像在銀行存了活期存款一樣。但相比之下,這要比存款好多了,換取了多種共享單車的使用權,獲得了出行的更多便利。

當然,如果換一種思維,用這些錢自己買個自行車不是隨時都可以騎嗎?不是。騎自己的自行車外出,辦事時沒地方存車,車子如果好一些隨時可能丟掉。而共享單車目前停放比較方便,也不需要承擔丟車的風險。我們交的押金,實際上是買了一個自行車停放權,同時也支付了避免丟車的治安保險。

至於押金數量的多與少,這個賬不好算。如果使用單車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一件事辦的順利,省了的可能絕不止是500元。同時,提供單車的各家企業收取押金的數量不同,投放單車的方式、數量等服務也有不少差異,在使用過程中會形成競爭,消費者可以做出選擇。這樣算賬,只要能換取一個用車的方便,交這個押金我不覺得心疼,就是再有幾家,我還會交,因為我喜歡騎自行車,同時也希望擁有更多出行的便利,如果沒有一種更好的辦法,這樣做就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至於公眾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即押金的管理、使用和單車企業的信譽問題,我選擇信任,這種信任基於對政府的信任,我們大家能夠想到的,相信政府也能夠想到,相信政府有能力管好。即使可能會出現什麼意外的情況,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必顧慮重重。當然,是否選擇購買這種服務,還是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支付能力確定。

共享單車的出現,畢竟是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新的便利,無論還有多少不完善之處,我還是為之高興,滿腔熱忱地支援,希望這一新生事物能夠健康發展。

篇四:騎穩共享單車,何止要點共享精神

這些天,有關共享單車的新聞很火。比如有的市民給單車加上自己的鎖,共享秒變私享了;有的乾脆重新噴漆裝上兒童座,巧取豪奪地侵佔了;再有的到地方順手一扔,管它佔不佔道,方便瀟灑了……還有推測為同行相煎的:比如共享單車一出來,開黑摩的的飯碗沒了,那我也砸了你吧!

一句話,可憐的共享單車,縱使三頭六臂,似乎也難逃多舛的厄運。

事實上,共享單車的好處,自然無需贅言。一則,方便了市民出行,解決了短途交通的不便問題。二則,綠色環保,健康低碳。顏色醒目的共享單車,在路權均衡的城市,簡直是現代文明的一道風景。三則,朝陽產業,創新引領。APP加持的共享單車,在網際網路+新技術的引領下,開啟了產業競發的另一片藍海。有資料顯示,到去年底,我國共享單車企業已超過20家,車輛達數百萬輛,使用者總數接近1900萬人。眼下,來自中國的“小黃車”甚至已經漂洋過海,出現在了美國矽谷等街頭。這引得英國《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撰文稱,中國的共享單車是全球創新的典範,也是最新向外輸出的成功案例。

頂層設計叫好、市場也很叫座,但就是這樣的共享單車,在一些城市卻成了誰都要咬一口的唐僧肉。

這樣的尷尬,當然要話分兩頭來說:一方面,單車運營方的防範技術亟待升級,指望市民自覺來捍衛共享單車的完好無虞,這顯然有點過於單純。GPS定位等技術,也許比抽象的人性考驗更值得信任。另一方面,它也確實反映了城市文明在區域性“微迴圈”中的沉痾與積弊。共享經濟模式翻新,與技術文明和人文精神難捨彼此。如果各自為私,有缺乏公益與公共的邊界,共享經濟再好,恐怕都會被找到“薅羊毛”的漏洞。

對於共享單車運營方來說,面對居高不下的被盜率、損毀率,是該想想技術性的辦法:既讓單車更強大、更結實,也讓單車時刻處於軌跡監控之下。不能因為運營成本和硬體成本的掣肘,而放任共享單車處於粗放發展的階段。於此而言,花錢打補貼戰、廣告戰,不如真金白銀“武裝”好每一輛共享單車。

當然,就像旅遊中的不文明現象一樣,泛道德的指責,有時可能不如黑名單更速效。

私自改裝或侵佔共享單車,這哪裡是什麼道德文明問題呢?這是赤裸裸的違法犯罪。不愛護共享單車的,可以道德教化;將單車據為己有的,警察叔叔就該及時出手了。共享單車“風吹雨打”的命運,更多的,還是指向制度呵護與管理的缺位。如果沒人問沒人管,養眼的單車就成了福利窪地——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樸素道理。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既希望地方部門為創新的共享單車營造良好運營環境——比如深圳市交通、城管、交警等部門選取了一批軌道站點及常規公交站點,按照標準規範設定自行車停放區;上海市也將出臺相關意見,試圖及早解決車輛標準、區域分佈、違停處理等問題;更希望運營方與地方執法部門能嚴肅偷盜損毀共享單車行為的懲戒與責罰——起碼《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要及時為共享單車的平安暢行兜底撐腰。

治霾又治堵的共享單車,要騎穩騎好,看來還要各方真下功夫、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