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西文化差異對文獻翻譯論文

文思屋 人氣:1.12W

翻譯的本質是兩種文化的交流。文化的差異是一個譯者必須要處理好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讓讀者產生歧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西文化差異對文獻翻譯論文,歡迎來參考!

中西文化差異對文獻翻譯論文

【摘要】文獻的翻譯本身就是將中西文化進行互通,進行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受到不同文化、不同流派以及不同的背景影響,作者在進行翻譯時無疑會受到這種由於文化差異而帶來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也會側面的反映在文字中。對於西方著作來說,其本身就帶有強烈的西方文化印記,是西方價值觀的體現,也是西方背景下的產物,那麼國內在進行文獻翻譯時就必須要充分的瞭解西方文化,正視這種文化差異,並且能夠將二者進行平衡,以此來翻譯出精良的作品。筆者根據相關文獻,從中西文化的差異的影響為切入點,對其與文獻翻譯之間的關係進行討論。

【關鍵詞】中西文化差異;文獻翻譯;影響作用

對於文獻翻譯來說,是將一種文化,一種語言用其他的文化、其他的語言進行轉化的過程,所翻譯的文獻也是中西文化合流的產物。在進行文獻翻譯時,由於他國與本國文化、歷史、背景以及風俗民情的差異,往往會讓作品產生別樣的印記,這種印記是文化差異的標誌,翻譯者只有充分的瞭解了中西文化差異,對文化、歷史、背景等相關的差異有著綜合的瞭解,才能夠進行精確地翻譯,才能讓翻譯更加的精良,讓翻譯作品更加貼合原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情所願。只有將中西文化差異進行深入的分析,也才能讓文獻的翻譯更加貼合我國的文化,讓本國人民更好的瞭解這些文獻論著,真正的實現文化交流,真正的將翻譯的作用發揮出來。

一、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文獻翻譯的影響作用

1.風俗文化的差異。中西文化所誕生的土壤不同,所成長的背景不同,那麼所催生出來的風俗文化也有著極大的差異。這些風俗文化體現在了西方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例如中國人講究紅紅火火,喜愛紅色,因為紅色寓意好,意味著幸運,因此,在一些中國文學作品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大量描寫紅色的片段,以此來渲染喜慶的氛圍。但是,紅色在西方卻並沒有這樣的含義,red為紅色直譯,除了表達顏色外,其往往表達的意思都與中國文化中的喜慶吉祥相差甚遠。例如seered在西方文化中所代表的一個人在極端生氣的情況下所反映出來的憤怒情緒,是指大發雷霆。正是由於風俗文化的不同,因此,在翻譯上同樣的字眼也有著不同的意味,有著不同的象徵,這正是由中西文化差異所帶來的。

2.價值觀差異的影響。中國人講究的是集體,骨子裡追求的是群體性,似乎生來就是要結群而行,崇尚的是群體文化。但是,我們反觀西方文化,他們的價值觀往往所體現的是個人主義,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他們認為個人利益是排在首位的,而且更加註重精神和人身的自由,不願意受到束縛。這一差異可以在眾多的文學著作中看到,西方價值觀指導下催生出的個人英雄主義,自由主義,而中國的文化價值影響下催生的是集體主義,是犧牲個人而成全集體。

3.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帶來的影響。中國向來是禮儀大國,也是文化大國,在歷史長河中誕生了豐富的文化型別。中西文化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作品中所反應的也各不相同,在翻譯時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莎士比亞的名句,我們直譯過來就是:你說你愛雨,但當細雨飄灑時你卻撐開了傘;你說你愛太陽,但當它當空時你卻看見了陽光下的暗影;你說你愛風,但當它輕拂時你卻緊緊地關上了自己的窗子;你說你也愛我而我卻為此煩憂。但是我們發現,這種直譯過來的版本缺乏美感,也並不能真正的表達莎士比亞的情感,因此,誕生了更加符合中國文化的版本,你說煙雨微芒,蘭亭遠望;後來輕攬婆娑,深遮霓裳。你說春光爛漫,綠袖紅香;後來內掩西樓,靜立卿旁。你說軟風輕拂,醉臥思量;後來緊掩門窗,漫帳成殤。你說情絲柔腸,如何相忘;我卻眼波微轉,兀自成霜。當然,還有詩經版本的翻譯,子言慕雨,啟傘避之。子言好陽,尋蔭拒之。子言喜風,闔戶離之。子言偕老,吾所畏之。這兩個版本很明顯更富深意,也更加的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將莎士比亞用更加符合中國文化的方式表達了出來,這正是雙方文化差異的表現。

二、中西文化差異下提高文獻翻譯水平的策略

1.直譯和意譯結合。對於文獻翻譯來說,要想在中西文化的差異中找到平衡點,讓作品更加精煉,也更加貼近原著的所思所想,就必須要將直譯與意譯結合起來。雖然,文獻翻譯大多數情況下會選擇直譯,直譯能夠將內容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卻過於注重形式,忽略了語言美感和語言形式。意譯則是在瞭解了原文的內容後,用更加貼近原文作者文峰和意境的語言來進行描述和翻譯,當然,二者在進行文獻翻譯時都有不同的優缺點。因此,翻譯者在進行作品的翻譯時,需要根據先理解原文,讀懂作者的思想情感,對內容和精神進行領悟,然後在選擇適合的手法來進行翻譯。就如同我上文所舉的例子,莎士比亞的句子,如果是第一種翻譯的話就太缺乏美感了,也不能夠將莎士比亞內心的情感,那種期望又彷徨,彷徨又恐懼的心理表達出來,而第二種翻譯“煙雨微芒,蘭亭遠望;後來輕攬婆娑,深遮霓裳……”這一番話,或者是後面的子言慕雨,啟傘避之。子言好陽,尋蔭拒之。子言喜風,闔戶離之。子言偕老,吾所畏之這一翻譯,都用的更加優美,更加貼閤中方文化的手法來進行翻譯,這種更具意境的翻譯將莎士比亞的作品用更加完美,更能表達情感的方式進行了翻譯。選擇合適的翻譯模式,利用更加貼近原著情感的翻譯手法進行翻譯,才能夠翻譯出更好的作品,才能夠讓作品更加的精良,更加的專業。

2.對比譯文和原文的語言風格。在進行文獻的翻譯時,作者必須要將整個文獻通讀並理解,在翻譯時務必要做到文風一致,格調相同,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貼近原著本身。這就需要翻譯者在翻譯時不僅需要理解文獻句子表面的意思,還需要理解句子所要表達的內裡情感,表達文章所要訴說的情懷和思想,通過揣摩作者的所思所想,通過聯絡上下文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分析文獻的行文風格來選擇合適的翻譯手法,來進行文獻的翻譯,不僅要將文獻表面意思進行翻譯,還需要精確的掌握文獻的文風和美感,精確到表現出作者的內心情感,也只有對作品、作者和中西文化進行分析對比,才能夠保證作品的美感,讓作者的內心在翻譯作品中得到完美的呈現。文獻的翻譯,需要正視中西文化差異,需要在這種中西文化的碰撞下、結合下來抓住文獻的特徵,讓翻譯更加的貼近現實,讓翻譯更加的真實精確,也更加的具有美感。

3.正視中西文化上的差異。文化是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所積累的帶有時代特色的文化,不同的國家在文化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差異,而在不同國家的文獻進行互譯的過程中,必須要正視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比如對於“老”這一字,在中國就是指對長輩的一種尊稱,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但是在英語中的“old”這一詞,卻代表了不止是長輩尊稱的意思,它也可以代表是一種落後,一種落伍。所以說,在進行文獻翻譯時,就必須對這種容易引起歧義的詞語結合當地文化以及文章內容進行引申翻譯,這樣才能精準的表達出原文所想要表達的真正內容。

三、結語

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價值觀念催生出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也讓文獻翻譯在這種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受到影響,中西文化的縮影都體現在了文字之間。為了更好的進行文獻的翻譯,讓翻譯作品更加的貼近作者所思所想,所情所願,就必須要正視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差異中去尋找平衡,選擇合適的手法來進行文獻翻譯,以此來催生出精良的翻譯作品。

參考文獻:

[1]盧華.中西文化差異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學作品翻譯[J].校園英語,2016,(15):31.

[2]於海利.後殖民翻譯理論視角下《道德經》兩英譯本對比研究[D].湖北大學,2014.

[3]白欣.從後殖民主義視角解讀《京華煙雲》中文化負載詞的糖衣翻譯[D].西南交通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