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等溫線圖的影響因素

文思屋 人氣:1.63W

論文摘要:學生在熟練掌握等溫線圖的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再聯絡具體區域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徵,等溫線問題是不難解決的。本文對影響等溫線圖的五個因素進行了分析。

淺析等溫線圖的影響因素

論文關鍵詞:等溫線;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等溫線圖是用若干條等溫線來表示一個地區氣溫分佈狀況的地圖。它能將不同地區氣溫差異、形成原因及內在規律等以影象形式表達出來,能較好地體現“以能力測試為主”的大學聯考指導思想。分析近幾年考題可以看出,關於等溫線圖知識點的考查,出題角度更加巧妙,綜合性和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出題形式儘管多樣,但核心考點不變。牢固把握等溫線圖的影響因素原理是解決該類問題的關鍵。下面分析如下:

一、緯度因素

緯度位置決定了獲得太陽輻射的多少,同緯地區獲得的太陽輻射相同,緯度越低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受此影響,在南北半球,無論7月或1月,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因此可根據等溫線圖中等溫線的南北遞變情況,可判定圖示區域所在的南北半球。等溫線數值由南向北遞減為北半球,反之為南半球。即“北增為南、南增為北”。

二、海陸因素

陸地受熱快,散熱也快;海洋受熱慢,散熱也慢。受其影響,夏季,陸地氣溫高於同緯度海洋氣溫;冬季,陸地氣溫低於同緯海洋。因此,等溫線在海岸地帶發生著季節性的彎曲變化,變化情況如圖1、圖2所示(圖中虛線為等溫線,T1、T2位於北半球,T1>T2;T3、T4位於南半球,T3>T4)。

提示:7月,陽光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為夏季,同緯地區陸地氣溫高於海洋,陸地等溫線向北凸向高緯(低溫區);此季節南半球為冬季,同緯度陸溫低於海溫,陸地等溫線向北凸向低緯(高溫區)。由圖看出,7月份,無論南、北半球,陸地等溫線在海岸帶附近均向北凸出,可簡記為“點北陸北”(即陽光直射點在北半球時,全球陸地等溫線向北凸出)。1月,陽光直射點在南半球,北冬南夏,全球陸地等溫線則在海岸帶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低緯高溫區,南半球凸向高緯低溫區),可簡記為“點南陸南”。無論7月或1月,海洋等溫線彎曲方向與陸地相反。記住了這八字口訣,就可快速解答關於由等溫線彎曲狀況判讀海陸分佈或季節的問題。

例:下圖為位於同一個半球的某大尺度區域等溫線分佈圖。讀圖完成下面三題:

⑴若a>b,陰影部分為陸地,則圖中所示為( )。

A. 北半球冬季等溫線分佈;B. 南半球夏季等溫線分佈;

C. 南半球7月等溫線分佈;D. 南半球1月等溫線分佈。

⑵若a>b,陰影部分為海洋,則此時( )。

A. 北印度洋洋流順時針流動;B. 開普敦正值多雨季節;

C. 巴西高原上一片蔥綠; D. 塔里木河正值汛期。

⑶若此時為1月份,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陰影為海洋,非陰影為陸地;B. 陰影為陸地,非陰影為海洋;

C.圖示區域位於北半球; D. 圖示區域位於南半球。

解析:⑴若a>b,說明等溫線溫值向北漸高,圖示區域應在南半球;圖示陸地(陰影區)等溫線向北凸出,說明陽光直射點落在北半球(“點北陸北”),為7月,則北(半球)夏南(半球)冬,故C項正確。

⑵若a>b,同理,圖示區域仍位於南半球,但陸地(非陰影區)等溫線向南凸出,據“點南陸南”可知陽光直射南半球,北冬南夏。A、B、D項為北夏南冬現象,不合題幹;巴西高原(位於南半球)為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多雨草茂,故C項正確。

⑶1月份,陽光直射南半球,據“點南陸南”可知全球陸地等溫線應向南凸出,故A項正確。若a>b,圖示區域在南半球;若a

答案:⑴ C;⑵ C;⑶ A

三、地形因素

在陸地上,等溫線彎曲狀況深受地勢、地形的影響,具體表現為:

1.地勢越高,氣溫越低。在非閉合等溫線圖上,地勢高處等溫線的度數要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低,地勢低處等溫線的度數要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高。

2.地勢較陡地帶,氣溫垂直差異大,等溫線密集;平緩寬闊地帶,氣溫垂直差異小,等溫線稀疏。

3.山丘或山峰區氣溫比周圍較低,等

溫線表現為一組內小外大的閉合曲線,越向中心處,等溫線的數值越小。盆地或窪地氣溫比周圍較高,等溫線表現為一組內大外小的閉合曲線,越向中心處,等溫線的數值越大。山地的閉合等溫線疏,表示山坡緩;山地的等溫線密,表示山坡陡。

4.山脊地帶地勢相對兩側較高,氣溫較低,等溫線凸向高溫值方向(海拔較低處)。山谷或河流(谷)沿線地勢相對兩側較低,氣溫較高,等溫線凸向低溫值方向(海拔較高處)。

5.綿延較長的山脈明顯影響著等溫線的伸展狀況。在山脈沿線兩側,等溫線表現為連續數條等溫線大體沿等高線平行延伸。在南北走向的山脈帶(如安第斯山脈)地區,由於山地海拔高,氣溫低於同緯兩側較低地帶,故等溫線表現為連續數條等溫線凸向低緯高溫地帶,彎曲部分的連線為山脈走向。東西走向的山脈帶(如秦嶺),等溫線大體也呈東西延伸,海拔較高處等溫線呈扁平閉合曲線狀。

例(2006全國文綜Ⅱ):下圖為我國某地區1月、7月等溫線圖。讀圖完成下列三題:

⑴造成甲、乙兩地1月等溫線閉合且數值低於周邊的主要因素是( )。

A. 緯度位置; B. 地形;

C. 人為因素; D. 距海遠近。

⑵影響7月等溫線分佈的主要因素是( )。

A. 緯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陸差異;

C. 人為因素、海陸差異;D. 緯度位置、人為因素。

⑶下列四組地方,氣溫年較差相對較大的是( )。

A. 甲地、黃河口附近;B. 石家莊附近、黃海沿岸;C. 丙地、乙地;D. 甲地、丁地。

解析:圖示區域為太行山以東到渤海海域、山東半島及魯中山地以北的黃河下游平原地區。甲、乙兩地分別位於山東丘陵、泰山附近,等溫線受山地地形氣溫低的影響呈中間低四周高的閉合狀態。7月份,該地等溫線分佈有兩大特點:一是東部沿海等溫線基本與海岸線平行,二是西部石家莊以西的太行山區,等溫線基本與山脈走向平行,顯然等溫線的分佈與地形和海陸差異有關。越向內陸,大陸性越強,氣溫年較差越大;故選項地點中,較居內陸的石家莊附近與深入黃海的沿岸地帶的氣溫年較差相差最大。

答案:⑴B;⑵B;⑶B

四、洋流因素

洋流對沿海氣候的影響比較明顯,暖流由低緯流向高緯,增溫增溼;寒流則由高緯流向低緯,降溫減溼。因此,暖流經過的海區等溫線向高緯(低值等溫線)凸出,寒流經過的海區等溫線向低緯(高值等溫線)凸出,並且寒、暖流的.流向與等溫線的凸向大體一致。

例:下圖為某區域七月平均等溫線圖,圖中10℃等溫線彎曲的原因是( )。

A. 受到洋流的影響; B.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C. 緯度的差異; D. 地形和地勢的影響。

解析:圖示為白令海峽附近區域,10℃等溫線在俄羅斯東部沿海海域明顯凸向低緯高溫地區,並向南凸出較遠距離,說明該海域氣溫明顯低於同緯陸地,深刻受到了寒流的影響。聯絡世界洋流的分佈,可知千島寒流向南流經該海域,顯然起到了明顯的降溫作用。學生易錯選B。受海陸熱力差異影響,夏季海洋氣溫低於同緯陸地,但其在沿海對等溫線的彎曲影響弱於寒流。

答案:A

五、氣流運動

寒潮、乾熱風等冷暖氣流對年均溫或月均溫等溫線的水平分佈影響較小,但明顯影響著日均溫等溫線的空間分佈狀況。在日均溫等溫線圖中,冷氣流流經區,氣溫較低,等溫線凸向高值等溫線;熱氣流流經區,氣溫較高,等溫線凸向低值等溫線。氣流流向(風向)與等溫線凸向一致。在冷暖氣團相遇的鋒面地帶,氣溫變化大,等溫線密集;被冷氣團或暖氣團單一氣團控制的地區,氣溫相對穩定,等溫線相對稀疏。

六、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如三北防護林的建設、三峽庫區的建成等)對下墊面性質的改變也影響著區域性氣溫的變化,進而影響著區域性小區域等溫線的分佈狀況。在這些區域性地區,等溫線大都呈閉合曲線,為區域性較冷或較暖中心。比如,水庫區夏季氣溫比周圍偏低,冬季則偏高;大城市地區“熱島效應”明顯,氣溫比周圍郊區偏高等等。

綜上可知,等溫線的影響因素是快速解開各類等溫線問題的一把把鑰匙。學生在熟練掌握上述知識的基礎上,再聯絡具體區域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徵,等溫線問題是不難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