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編8篇

文思屋 人氣:1.1W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編8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調查的社群:xx花園。

調查的方面:物業管理的各方面與人們的看法。

搬家到小區不久,聽父母說這裡的物業管理不是很好,在這個寒假,我利用了一天的時間,去調查了關於小區各方面的物業管理。

物業管理包括有小區綠化,衛生情況和安全保證等等。我做了四十份調查報告,隨機找到住戶調查。在大家做出的調查裡面,我看到了一個現象,就是大家對小區物業管理都不怎麼滿意,特別是衛生環境方面。

四十份調查的分佈內如下:十五份綠化環境方面的調查,主要是問住戶對小區綠化環境做的方面是否滿意,以及對小區綠化的建議。十份安全方面的調查,主要是問住戶對小區保安的看法以及安全是否保障展開調查。還有十五份是關於衛生情況的,是大家對衛生環境是否滿意與建議的。

在這些調查表當中,最清楚反應出小區的衛生情況不合格。每天也能看到,靠後苑有個垃圾房,成天不清理乾淨垃圾,弄到那附近的空氣不潔淨,讓人十分反感。而在小區的小花園,小路上都能看見紙屑,果皮等垃圾。住戶們對這個強調了很多次卻得不到迴應。每個人都希望能住在一個乾淨漂亮的社群,我想這一點我們社群遠遠不及,責任不但在清潔工上,而且住戶也有小部分責任,若不是隨地扔垃圾,為什麼會看到這種現象呢?所以,小區的衛生是靠大家來維護的,我希望日後能看到改善。

緊接著就是安全方面。這一點是大家都比較平均的,有些人認為做的不是很好,但有些人說還不錯。保安人數多,但是做不到很好的效果,還是會聽到一些被偷東西的事情,所以保安應該更加認真以及保證住戶的安全。

最後要強調的一點是綠化方面。小區的綠化環境不錯,這是大家一致認可的。路旁有整齊的樹木花草,後面靠山,環境是不錯的,也值得大家學習。

小區的各個方面都比較均一,這次調查我也有很大的收穫,我很開心能瞭解到小區這麼多的事情也希望能為小區做些事情。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摘要

每每提起暑假生活,家長和孩子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上補習班。是的,談到補習班,人們一定十分熟悉。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裡,由於升學、社會競爭等壓力,生活條件的提高、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家長對孩子期望值的增加 ,“補習班家族”還是日益逐漸龐大起來。補習班成了學生們的專屬權利,成為家長們的優先選擇。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如今,補習班已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因此,通過針對學生、家長和老師等主體,以調查問卷以及走訪的形式進行實踐調查,我們得到了相關資料,並對假期輔導火熱的原因及影響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反映出了更深層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關建議,最終得到了此份實踐成果。

二、關鍵詞:補習班、家長、原因、影響、建議

三、調查背景

暑假的到來,對於我們大家應該是十分激動、開心的,在假期中,我們可以在家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可以探親訪友,也可以出去旅遊,放鬆自己那疲憊的身心。但是,如春筍般出現的假期補習班,把孩子們送入了第三學期。幾乎所有的學生、家長都接觸過補習班,更有許多人投入到補習班有洪流中,補習班各種各樣,上補習班的理由也各種各樣,首先,我認為有必要對此進行調查,瞭解一下。

其次,這次暑假,我和去年一樣,辦起了補習班。講新課與輔導暑假作業同步進行,讓孩子們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對於老知識的掌握更熟練一些。每週給孩子們舉行一些比賽,比如唱歌比賽、寫字比賽、朗誦比賽之類的,既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又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這幾次的補習班都完美的畫上了句號,家長們對此也持肯定態度。對然如此,工作中,我還是很好奇家長與同學們對補習班的看法,於是,工作之餘,做了一個關於對假期補習班瞭解、看法及其建議的調查,針對的主要是學生和家長。

四、研究目的及其意義

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教育問題,假期輔導隨之產生並越來越火熱。這一切都對學生、家長和社會產生了極大影響。對此,通過走訪我村家長與反思自己輔導班開辦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1)通過實地調查中國小生假期輔導的現狀,由此揭示存在的諸多問題,在此基礎上,對相關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分析,並提出相關建議,以達到以下調查目的:

1、瞭解中國小生參加假期輔導班的意願和方式,以此分析孩子的心理。

2、瞭解家長、學生和輔導機構及個人對假期輔導的看法觀點。

3、瞭解影響學生參加假期輔導的原因。

4、通過分析現狀和原因,結合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知識,總結假期輔導產生的影響。

5、結合自己收輔導班與當家教的經歷和體會,為學生和家長選擇合適的輔導班提供合理化的建議;並從學生和家長的角度,對輔導機結構優化輔導方式和效果提出建議。

(2)調查意義

1、對於學生來說,可以反映當今中國小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瞭解心理需求,從而可以為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提供資訊,加強學生與家長的交流,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

2、對於家長來說,通過對學生想法和輔導機構的瞭解,可以更好的把握孩子的心理以及輔導機構的資訊,從而有利於促進家長充分考慮孩子的喜好和輔導機構的各種資訊,權衡利弊,掌握選擇輔導機構的方法和技巧,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輔導班。

3、對於輔導機構來說,可為其提供一系列合理化的建議,確立認真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和理念,提高服務質量,真真正正為學生服務。

五、研究思路

從中國小生假期輔導情況入手,逐層展開,逐層分析,根據學生、家長和開辦輔導的老師三個主體,確定了我們要研究的方面和內容,並根據整體思路,制定了調查問卷、統計分析、整理調查等方法。

六、調查過程

確定目的階段:確定調查目的,即分析中國小生假期輔導熱的原因,以及輔導班對學生、對家長、對社會的影響,同時結合自己做家教的經歷,為廣大中國小生和家長選擇輔導班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建議。

確定思路階段:針對目的,確定了整體實踐調查思路。

問卷調查階段:設計調查問卷,對學生群體發放。

問卷結果初步分析階段:對調查問卷得到的資料進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了一些相關資料和重要因素,為深入探究其中的因素打好了基礎。

走訪訪談階段:對學生、家長和輔導機構負責人進行訪談

資料總體整理彙總階段:將所有資料資料進行彙總並製作了此份調查報告

七、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研究課題和研究思路,著力於尋找最真實的資料。通過努力得到了一定的資料並對其進行分析,做出了這份詳實的報告。

(1)資料分析

通過調查,在調查的學生中,極大多數的學生都在假期參加補習班,而且還是父母為自己報名名去的補習班居多,而按自己意願報名參加補習班的只佔很少一部分,沒有參加補習班的更是少之又少。充分說明現在輔導班的火熱,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說,假期補習已經是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特別是隨著年紀的增加學生對考試科目的補習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大學聯考的壓力下,高中生的生活更是被假期輔導佔據了大部分時間,更多的學生正處在假期補習的壓力下。

大多數家長都表達了讓孩子暑假上輔導班的願望,但他們基本上都不徵求孩子的意見,即使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家長一般也不會同意。一個國小一個四年級小姑娘很堅定地否定了她對暑假輔導班的態度:”我不喜歡,不報。我媽媽就不給我報了。”其實大多數孩子都不願意暑假上輔導班,只是不敢大膽表達或拗不過家長。孩子的家長也表明自己對孩子想有自己我孩子放假從來不報輔導班,我認為沒用,孩子也想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40%的學生對假期輔導持否決態度,認為假期就是自己休息整理的自主支配時間,不需要輔導;60%的學生家長對輔導機構的教學成果不是很滿意,認為輔導老師沒有學校老師負責;55%的家長認為假期輔導經費較高,對普通家庭來說有一定負擔。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家長們的“報班”熱情,催生了假期補習班的火爆。不少輔導班的假期班已經人滿為患,一些輔導班甚至出現“塞車”現象,為了使孩子在假期能有人教,一些家長早就開始“佔坑”。有的輔導機構本著服務師生的態度,致力於提高學生成績,豐富學生暑期生活,儘量減輕家長負擔,取得了一定效果和好評。但也確實存在這樣的輔導班,抓住這個機會,狠狠地宰割一通,給普通家庭帶來了負擔。

(2)假期輔導班火熱的原因

通過分析,結合當今現實,從學生、家長和輔導機構三個方面總結出假期輔導熱的原因如下:

1、學生個人情況

對學生個人來說,成績好壞往往是他們選擇課後補習的重要原因。很多成績偏差的學生在學校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課後補習一點程度上可以幫助他們提高成績。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想要有個更大的提升,他們補習的往往是學校補習不到的一些能力,使自己的水平有更大的提升;成績中等的學生也不想在假期裡掉隊,利用假期有一定程度的進步。但是這是對於較高年紀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覺性和內在的動力。對於大部分較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仍是對假期輔導持否定態度。

2、家長的心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望,在假期輔導的熱浪之下,別人家的孩子在補習,自己的孩子當然不能落後。而且,當今在網路、電視、遊戲的背景下,青春期的孩子經受不住外界的誘惑,在假期,沒有老師學校的束縛,家長又因工作沒有時間管制,孩子可能因此而沉迷於網路遊戲的世界,就算不是如此,孩子們在愛玩的天性下,經過一個假期的放鬆,回校後很有可能存在老知識忘了一部分,新知識不會,並且難以收回來心安心學習的情況。於是,家長便想盡辦法,將孩子送到輔導班學習,並以此來束縛和提高孩子。

3、輔導機構的“繁榮”

在社會和家長日益重視孩子教育的大背景下,輔導班應運而生,越來越火熱。一些在校大學生也利用假期的時間,尋求做家教或到輔導機構兼職的機會,有些大學生甚至自己辦起了輔導班;另外,很多在職的老師也經不住高利潤的誘惑,假期自己開辦輔導班,往往以自己的學生為物件,假期收入是工資收入的幾倍。還有一些專門的輔導機構,為了把握這一機會,在其誘惑下,辦起了輔導班。這就使得假期輔導班越開越多,逐漸升級為一個熱門話題。

(3)輔導班的影響

假期輔導班如火如荼的開展,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茶餘飯後的常題,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假期輔導也不例外。

1、積極影響

假期輔導的字面意義來說,主要是幫助提高學生的成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輔導班在提高學生成績和學習興趣上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家長把學生放在輔導班學習,可以使學生接觸到其他學校的同學,從而認識更多的朋友,拓寬交際面,使假期生活豐富多彩。同時也使青春期的孩子受到了束縛,減少網路遊戲對孩子的誘惑。

2、消極影響

假期輔導無疑佔用了學生應有的假期時間,假期的存在是讓學生從繁重的學習生活中得到放鬆,在自由時間裡能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假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學生的“第三學期”,教育本身不是學習成績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而輔導班把學生的課餘時間當成了科目的學習,因此,學生的非學習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培養,以至於學生不能全面發展。另外,越來越多的學生參加輔導班,使輔導班的數量劇增,而受利益的驅使,教學的質量卻在下降,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的進行有效的指導。還有,很多老師把應在課堂上講的東西放在輔導課上講,使得課堂的學習效果下降。

(4)建議

1、從家長方面說,每位家長對於此的初衷都是相同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們,希望孩子們能在新的一學年中更上一層樓。在選擇輔導班時,切忌盲目的跟風報班,很多家長對輔導班的情況不是很瞭解,就隨身邊的孩子給孩子報名。同時,應從孩子的自身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學習班。在輔導班的學習過程中,家長應與輔導老師保持緊密的溝通交流,以確保瞭解孩子在學習班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在假期輔導結束後,家長要與老師進行至少一次的交流,整體瞭解孩子的情況,從而做好下階段的計劃。

2、從學生生方面說,學生應自己找出自己的弱項進行補習,選擇適合自己的輔導班。並且以孩子的角度來看,我們也更希望他們能與父母促膝談心,互相商討意見之後定奪關於暑期提高成績的方案的。在輔導過程中,學生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認真對待輔導班的學習和作業,及時與輔導老師交流,與同學交流互相學習。輔導結束後,學生不能徹底放鬆,在適當休息娛樂的同時,要保持在輔導班的好習慣,為開學做準備。

3、從輔導機構來說,輔導機構和老師要正確樹立真正為學生負責的態度,對孩子負責,對家長負責。優化輔導方式和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輔導結束後,及時與家長聯絡交流,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習中的情況,以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教育。同時,輔導機構要合理制定價格,以兼顧普通家庭的經濟狀況。

八、反思總結

通過實踐,對中國小生假期輔導的情況有了初步瞭解,並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反映出了更深層的實際情況。

1、在調查的學生中,極大多數的學生都在假期參加補習班,而且還是父母為自己報名去的補習班居多,而按自己意願報名參加補習班的只佔很少一部分,沒有參加補習班的更是少之又少。

2、大多數家長都表達了讓孩子暑假上輔導班的願望,但他們基本上都不徵求孩子的意見,從而給孩子增大了壓力,家長應該與孩子充分交流。

3、通過實踐,分析了輔導熱的原因,揭示了內在的現象。

4、通過實踐,在分析結果的基礎上,為學生、家長和輔導機構提出了合理的建議,為學生的假期生活添一份力。

在這次調查過程中,我收穫頗多。結合自身的學習經歷,我不僅感受到當代中國小生在家長和考試製度下的學習壓力,更對輔導熱的背後的現實而感嘆。通過努力,為學生、家長提供了合理的建議,希望能夠讓孩子的假期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充滿快樂!我也會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能夠更好地服務師生!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摘要:本報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結合我校思政工作實際,注重內在與實踐的內在統一,運用調查分析方法,對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及行為模式進行了探索研究,從日常生活、學業行為、課外活動、人際交往、就業等進行逐層分析。準確瞭解、掌握大學生思想狀況對進一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學業行為;人際交往;價值觀念;信仰

本次調查面向廣西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育系、藝術系、語言文學系、公共基礎部、五年制教學部共五個教學系部的20xx級、20xx級、20xx級在校大專生,發放問卷1160份,回收有效問卷1103份,樣本容量1160,約佔學校大專生總人數的20%。在發放過程中,綜合系部學生差異、學生性別差異、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差異、生源地等因素進行取樣,保證樣本的充實度和調查結果的可信度。

一、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我校學生對當前大學生活的評價,49.2%認為生活比較忙碌,37.1%對自己目前的狀態感到滿意,認為生活比較充實,6.7%的學生認為目前的狀態是無所事事。在學校生活中感到最苦惱的問題前三位分別是學習壓力大、經濟壓力大、就業壓力大,另外,部分學生因對學校辦學條件不滿意、對所學專業不滿意、找不到學習動力而產生的苦惱也表現得比較明顯。

(一)貧困生的生活狀況

根據調查顯示,我校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前三位依次為親友接濟、困難補助、助學金。根據大學生資助中心的資助資料顯示,20xx年大專生共有四千餘人次享受獎助學金補助。造成學生貧困的主要原因前三位依次為家庭收入低且供數人讀書、家有病人且有學生不堪重負、父母一方或雙方務農。

經濟的壓力會帶給貧困生自卑、敏感、好強、愛面子等心態,但同時也有49%的學生認為,貧困生能夠保持堅強、樂觀的心態。對於貧困帶來的負面心理,63.8%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把貧困生與非貧困生一視同仁,一起進行團體心理健康教育,還有45.5%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將心理支援和經濟資助並舉,只有25.7%認為應該針對貧困生開展個體心理輔導。

(二)大學生的日常文明行為

在針對食堂視窗排隊打飯、食堂用餐後整理餐桌、校道路上垃圾處理、宿舍衛生保持、宿舍垃圾處理等多個日常行為習慣的問題調查中,92%以上的學生能夠保證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雖然有時需要人督促,但是基本具有一定的文明意識[1]。但在教室課桌抽屜垃圾處理、穿拖鞋進教室、宿舍物品擺放等問題調查中,有10.5%的學生承認曾經在教室課桌抽屜裡丟垃圾,12.3%的學生只有宿舍評比時才將用品擺放整齊,更有50%的學生曾經穿拖鞋進教室、2.4%的學生經常穿拖鞋進教室或一直都穿拖鞋。

 二、大學生的學業行為

(一)課堂違紀行為

問卷資料顯示,佔總數79.3%的學生從未逃過課,18.3%的學生偶爾逃課,1.1%經常逃課,1.3%幾乎都逃課。逃課的原因依次為:對課程不感興趣(48.1%)、認為老師講得不好(24%)、玩遊戲或者睡覺(18.7%)、參加社團工作(15.1%)、不想學習(10.8%)。

36.3%的學生曾經有過遲到行為,晚起床、趕吃早餐及其他原因佔遲到原因的前三位。

52.1%的學生承認自己曾有過上課睡覺的行為,原因分別是:51.1%認為自己平時休息不夠、23.2%的學生認為教師上課沒有吸引力、15.8%的學生覺得上課無聊,4.1%的學生因為沒有學習興趣而睡覺。

(二)抄襲作業及作弊行為

39.5%的學生承認自己曾經有過抄襲作業的行為,原因分別是:不會做(44.4%),應付了事(19.4%),時間緊(16%),來不及思考(13.1%)。另外57.3%學生認為出現考試作弊現象的原因是為考試及格、22.5%的學生認為是為了爭取好成績而作弊、18.7%的學生認為作弊學生出於複習不充分的理由作弊、1.2%學生認為有同學作弊是因為效仿其他同學。

 三、大學生的課外活動

在調查中,有51%的學生選擇在課餘時間睡覺、休息,課餘時間參與學生工作的佔47.5%、看電影、電視劇的佔46.5%、看書佔42.4%,逛街30.2%、運動27.3%,談戀愛9.9%,打電話10.7%。學生認為,課餘活動對自身帶來的影響有:45.1%認為增進了和同學之間的情誼、做兼職增加了社會經驗20.8%、學習成績有所提高20.7%,經常無所事事、浪費時間7.5%。70%的學生認為學校或班級組織開展的體育鍛煉和活動很有必要,19.6%認為可有可無、無所謂,10%認為該活動浪費時間、耽誤學習、應該取消。

(一)網路活動

網路資訊對學生的影響比較顯著,40%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通過網路瞭解的資訊佔日常瞭解資訊總量的一半以上,另有32.6%的學生認為自己通過網路瞭解的資訊佔日常瞭解資訊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學生上網目的排序前三位為人際交往、休閒娛樂和了解校內外新聞。平時日常生活中比較關注的資訊排序依次為:社會熱點、影視娛樂、國家政治和軍事問題 。

(二)社團活動

在被調查者中,36.3%的學生參加了一個社團,26.9%的學生沒有參加社團,25.8%的學生參加了兩個社團,另外有10.8%的學生參加了兩個以上的社團。在參加的社團中,公益服務類社團所佔比例最高,為48.6%,文藝體育類社團、思想理論學習類社團、學術科技類社團比例分別為38.5%、17.4%、21.2%。36.1%的學生認為參加社團對自己的幫助比較大,25.2%的學生認為幫助很大。

四、大學生的人際交往

大學生對自我與他人關係的相處型別評價中,認為自己屬於受歡迎型的佔58.6%,不確定型(被一部分人接受、被一部分人冷落)佔36.2%,認為自己屬於被拒絕、被忽視的分別佔2.8%、2.3%。當遇到人際關係問題時最可能諮詢的物件排序依次為同學、朋友,自己處理,班主任、輔導員,父母、家人。   平常與外界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依次為:網路、打電話、面對面交流、手機簡訊、寫信。溝通方式從傳統走向現代,通過網路、電話、簡訊方式與外界溝通的學生佔樣本的74%,傳統的寫信等方式正在被取代。

 五、大學生的就業

(一)就業意向

對於畢業後的打算,60.9%的學生選擇工作,13.6%的選擇自主創業,12.3%的學生還沒考慮好,10.6%的學生選擇在國內繼續深造。

在優先選擇的就業單位型別中,幼兒園佔49.7%,企業佔17.9%,國家機關佔16.4%,社會團體佔12.1%。大多數學生更願意選擇公辦單位就業,佔總數81.5%。

選擇工作的過程中,被調查者主要考慮的因素依次為收入及其他待遇、發展機會、興趣愛好。佔總數51.9%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並積極地為目標奮鬥;47.1%知道未來嚴峻,但是現在很茫然,不知道該如何努力;2.3%無所追求,隨遇而安,不為未來擔憂;另外有2.7%感覺自己的前途悲觀,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二)就業難因素分析

44.5%的學生有信心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55.4%的學生沒有信心順利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或不確定是否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沒有信心找到滿意工作的學生認為受以下因素影響:找工作過程中的不公平因素(39.4%)、個人能力(37.1%)、找工作人太多(34%)、專業沒有優勢(27.4%)、同類專業設定過多(24.7%)、待遇達不到期望值(15.8%)。大學生認為造成當前就業難的最主要因素為:大學生自身能力所限、教育體制無法很好適應社會需求、社會背景複雜,很難單憑能力打拼。佔被調查者總數54.1%的學生認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競爭力是解決當前就業難問題的最關鍵因素。

針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開展科學、有效的學生思想狀況調查,能夠準確瞭解、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對進一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以上資料結果和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校在開展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媒體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學生職業規劃及就業指導教育等工作的過程中,積極採取心理支援和經濟資助並舉,搭建思政教育新平臺,強化職業認同感等有針對性的措施,提升學生工作實效[4]。

 參考文獻: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鄒娣[D].湖南農業大學,20xx

[2]龔濤,徐建軍.新媒體與主體間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會科學家,20xx(11).

[3]楊洪澤.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xx.

[4]李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障礙及其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xx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摘要:為了解當代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狀況,對商丘工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主要從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奢侈品觀念、奢侈品消費心理和看法等方面展開,並且針對大學生消費現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引導大學生用正確的消費行為和觀念面對奢侈品。

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在大眾傳媒影響力日益擴充套件的背景下, 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具有比較特殊的消費心理。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著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 他們的消費觀念更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視作品等的影響。大學生針對奢侈品的消費特徵通常被認為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他們在佔用社會資源方面居於劣勢,經濟能力尚未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另一方面,又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和相對超前的消費觀念。這兩方面的矛盾使得他們的消費行為存在不少問題。大學生的奢侈品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奢侈品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瞭解當代大學生奢侈品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大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為 新消費運動 的踐行者、推動者,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調查目的

採訪概況及分析

為了對大學生奢侈品消費情況有比較全面準確地瞭解,我們開展了研究。並對商丘工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奢侈品消費情況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5份,收回有效問卷45 份,有效率為100%。其中男性大學生佔53%,女性大學生佔47%。

調查問題主要包括客觀選擇題,設計費的經濟來源、月消費狀況、消費支出情況及其消費觀等多個方面。旨在讓同學們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理財。本次調查雖然抽樣比例較小,但我們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貌。現將我們對商丘工學院的大學生消費的基本狀況調查總結如下。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在關於在校大學生月平均花銷狀況一欄的調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過上表看出,在支配生活費方面,有7人認為自己很節儉;16人認為自己剛好;15人認為自己有些浪費;而4人認為自己嚴重超支。在購買奢侈品資金來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掙錢購買;9人家長購買;8人有活動獎勵經歷;12人屬於其他來源。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5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 花得值 ,我們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學追求時尚會購買一些奢侈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在購買型別方面,衝動型的佔38%,理智型的佔44%,盲目型的佔18%,這說明大學生並沒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費結構和狀況,沒有這個習慣的制約,使大學生的盈虧狀況不同,見到熱衷的東西,半數以上的人卻表現出較弱的自我控制性。當然畢竟是同齡人,消費中自然也表現出了不少相同點。

據調查,37.40%的同學在拿到一個時期的生活費時,不會做什麼安排,隨意取用。佔調查調查人數的大多數大學生無預期的計劃和目標。從未思考過錢應該怎麼花、花多少,而且消費的隨意性很強,面對有獎銷售、打折等促銷手段容易衝動,不知不覺就把錢都花了大學生手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工作報告。在調查中,只有24.39%的大學生選擇先存一定數額的錢,剩下的當作此時期生活費,所以說大學生儲蓄觀念並不強。

由調查不難看出,城鎮比鄉村的大學生消費要高些,但這主要決定於城鄉傳統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約其消費的是家庭經濟狀況。另外,城市大學生遇到自己想買的東西但沒錢會向家裡要或找朋友借,而農村大學生則乾脆不買或存錢自己來買。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對不同物品的選擇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

在對消費的態度和顧慮方面, 農村 大學生的行為也體現了中國的老話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他們消費原則多是能省則省,10人一個月要進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費; 13人三個月會進行一次;9人一年進行一次;也有13人要經過長久的計劃後才會做出是否要進行消費的決定。

調查結果

我組也同時採取了訪談法的方式進行調查,對大一同學進行隨機採訪。我們其採訪內容包括月平均消費水平、經濟來源、消費用途、消費習慣、奢侈品消費理念以及對自身奢侈品消費的看法等。通過調查得知,他們平均一月消費大約在550元左右,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費、零食費、電話費、交通以及上網的費用,其中三分之一人並沒有用於奢侈品的花銷。這是一種良好的消費心態,他們對消費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堅持勤儉節約,該買的就買能省的就省,不買奢侈品, 科學消費 綠色消費 。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摘要

微商是這兩年新興的一種職業。微商通過微信朋友圈平臺銷售產品,門檻較低,是不少想要兼職賺取零花錢的大學生的最愛。

隨著近幾年來網際網路與通訊行業的飛速發展,網路和手機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人們對它們的依賴程度也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隨著依賴程度的增強,人們的生活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微信作為時下最熱門的社交資訊平臺,也是移動端的一大入口,正在演變成為一大商業交易平臺,其對營銷行業帶來的顛覆性變化開始顯現。微店的開發也隨之興起,微信商城網店是基於微信而研發的一款社會化電子商務系統。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新鮮血液的團體,他們的生活與時俱進,同時也開拓創新。這次社會調查,我針對了大學生這個走在前沿的群體,調查他們開設微店的的情況,目的在於瞭解大學生對於微店的看法和對開設微店的經驗做一個調查分析。

二、調查概況

1.調查背景

微店是全球第一個雲推廣電子商務平臺,微店網的上線,標識著個人網商群體的真正崛起。微店是基於微信而研發的一款社會化電子商務系統,消費者只要通過微信平臺,就可以實現商品查詢、選購、體驗、互動、訂購與支付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其中,微網網路研發的微信商城網店系統,同時又是一款傳統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微信、易信四網一體化的企業購物系統。開微店無需資金成本,是最

適合大學生、白領、上班族的兼職創業平臺。那作為時代前沿的大學生,開設微店的情況如何?微店的收益如何?對於位點又有什麼看法,成為了我這次調查行動的動機。

2.調查目的

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群體,思想先進,是一個創意出新、敢想敢做的群體。這次的調查目的就是針對大學生開設微店的情況以及大學生對微店的使用情況,以便了解大學生對微店的瞭解程度。

3.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主題是針對大學生開設微店的情況。一方面瞭解大學生開設微店的情況如何以及微店對於大學生創業是否有幫助,另一方面瞭解大學生對於微店的態度。

三、調查分析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調查,我將大學生分為兩種群體,一是微店店主也就是賣家,二是微店使用者也就是買家和潛在買家。我分別訪問了經濟管理學院四個正在開設微店的大學生賣家和作為潛在客戶的買家大學生。

訪問記錄分析

賣家:

通過調查可以得出,在網上開微店的大學生大多以女生居多。微店產品以代購、食品以及服裝為主。微店中所銷售的產品主要是以店主的喜好為由,與他們所學習的專業並無相關。大學生經營微店的時間並不是特別長。微店的買家一般老顧客居多,都是80、90後。雖

然大學生開微店的收入不高,但無門檻、無店鋪成本便可開店的優勢仍然可以使大學生賺取一定的生活費或者零用錢。大學生在開店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少問題,但是他們也沒有想要放棄,對於畢業後還是否會繼續經營微店這個問題,他們都給予的肯定答案。

買家:

如今大多數人們雖然聽說過微店,但對於微店的瞭解並不算多。對在微店上購物的印象還不錯,因為一般是認識的朋友開的微店,但很多人都沒有在微店上購物的經歷。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不瞭解微店,不敢輕易相信微店購物,有一部分人認為微店購物程式太麻煩,不懂應如何在微店上購物,當然還有一部分人沒有在微店上看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人們在網上購物,購買的產品一般以服裝、禮品、禮物化妝品、零食等居多,而電子數碼產品和藥品的購買較少。

四、調查結論

1.大學生做微商的理由更多的是發現別人都在做微商,因此跟風也成為了微商代理,順應目前發展的趨勢。大部分是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了進入了微商這個行業。

2.大學生做微商的目的也比較簡單,大部分是僅僅想獲得額外的經濟收入,也有一部分認為微商也是勤工儉學的一種途徑。同時也有一些大學生做微商是為了獲得了一些社會經驗,為日後踏上社會做準備。

3.許多大學生微商做這一行的時間都不長,大部分的大學生微商都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並沒有做滿一年。

4.大學生微商銷售的產品以化妝品為主,三成的大學生微商選擇了化妝品為經營內容,當然也有不少大學生選擇了服裝、食品等作為銷售的產品。

5.約有近五成的大學生以網路進貨的渠道,也就是說,大學生微商的'產品質量並不能夠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時經過網路代理層層圈錢,賺到手的利潤並不多。

6.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仍有近五成的大學生微商表示,如果重新選擇,仍然會選擇微商這個行業。

7.其他大學生對於大學生微商產品大多數保持半信半疑的態度,雖然對微商產品保持一個質疑的態度,但看到喜歡的產品仍然會檢視詳情。目前大學生可能會購買的產品已經不僅僅是護膚品了,食品、服裝、裝飾品都成為了大學生選購微商產品的新的熱點。

五、總結與建議

(一)大學生如何經營微店

1.加大宣傳力度,擴大購買群體

由買家所填寫的問卷分析可知,雖然如今網購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大多數人對於微店並不瞭解,在微店上購物並未真正進入人們的生活。開設微店的大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社交網路來加大對微店的宣傳力度。用詳細的產品描述、細心的售後、以及對顧客的照顧與尊重來增加微店相對於普通網店的優勢,同時樹立微店良好的品牌形象。

2.優化營銷策略。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導言:

調查背景:如今,星座熱在大學校園中盛行,星座不僅是大學生議論的熱門話題,更被廣泛運用於日常人際交往中。大學生關注星座運勢、幸運數字、幸運顏色等,甚至在人際交往中也參考星座資訊。大學生將星座文化作為一種娛樂消遣的途徑,在星座文化中得到不同種類的心理需求。然而,星座作為唯心主義的產物,不具有科學依據,有些同學盲目追崇星座,在自我認識以及於他人交往中出現了偏差,這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在看到星座文化對大學生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同時,更應該認識到當星座文化超出作為娛樂的工具後所產生的消極影響。

調查目的:根據以上所述背景,我們小組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星座熱現象,並針對呈現出的問題,提出了建設性建議,從而引導同學們辯證理性地看待星座文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調查內容:大學生對星座文化的態度以及星座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調查物件:湖北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在校學生

調查時間:20xx年5月4日-5月11日

調查地點:通識教育學院圖書館、食堂、學生宿舍

調查方法:問卷形式

主體:

星座文化做為一種西方的舶來品,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進入中國的,星座文化在大學校園裡的流行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是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產物;是政治開明程度不斷提高的結果。社會文化中多元價值觀和對個性的重視強調推動了星座文化的流行,現代大眾傳媒的高度發達也為星座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大學生處於心理迅速發展並日益成熟的階段,星座文化恰恰滿足了他們關注自我、人際交往、緩解壓力和對未來好奇探索的特點,再加上大學生思維尚未成熟,所以星座在大學校園裡廣為傳播,據調查90%以上的大學生都知道他們所屬的星座。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星座文化抱有極高的熱情,他們關注星座如何影響到性格、職業、運程、愛情和人際關係等內容,星座問題是他們日常談話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他們會經常登入星座網站去檢視近期自己需要注意什麼事項,他們會關注自己什麼時候能找到心中的白馬王子,他們還會關注哪一天是自己的“紅心日”(幸運日)和“黑梅日”(倒黴日),他們甚至還會購買與自己星座相關的各種飾品。

並且也找到了理論支撐。在傳播學研究中,伊利縣調查發現了人際傳播的影響力,並得出以下結論[1]:1.人際影響比任何一種媒介都更為經常、更為有效。2.在基本群體中,人際影響對保持群體內部意見和行動的高度一致非常有效。3.在決策過程中,不同的媒介扮演不同的角色。隨後羅傑斯的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再次確認了不同的傳播渠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大眾媒介渠道可以迅速到達最廣泛的受眾,但人際傳播則可以實現資訊的雙向交流,所以大眾媒介渠道在獲知階段相對來說比較重要,而人際渠道在勸服階段更為得力[2]。

社會學的研究也發現人際環境對於個人的重要意義,美國社會學家G·H·庫利(1909)最最提出初級群體(Primary Group)這一概念,它認為初級群體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它承擔著未成年個體社會化的任務,以及成年個體之間情感交流的功能[3]。此外,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同輩群體(Peer Group)和參考群體(Reference Group)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際和群體除以上功能之外,還會對個人形成群體壓力並促使群體規範的最終形成,在這方面社會心理學有重多的相關研究。謝里夫(Sherif,1936)的自動移動光效果實驗對群體規

範的形成過程進行了研究。群體規範一旦形成,就會對群體成員產生壓力,促使成員接受群體規範,阿希(Asch,1951,1956)的線段判斷實驗證實了這一觀點[4]。至於群體規範為什麼會對成員產生壓力,研究表明其源於趨同心理,即個人為了避免因為與眾不同的觀點而遭受到群體的制裁,而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這也是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的理論基礎。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時尚和流行(fashion)作為叢集行為研究歷來受到廣泛的關注,時尚是指一定時期內相當多的人對特定的趣味、語言、思想和行為等各種模型或標本的隨從和追求[5]。時尚是社會上佔有一定地位、金錢和閒暇時間的人對自己地位的一種顯示和誇耀(Veblen,1899)。時尚受社會文化的制約,民主社會有助於時尚的形成,兩種社會形態交錯的場合也容易形成時尚(孫本文,1946)。在商業文化的推動下,現代交通和大眾傳媒的快速發展,也為時尚的傳播提供了可能性。此外,時尚還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時尚也是物質比較富裕社會的一種社會現象。因此,都市時尚必先於農村,中心城市必然優於偏遠城市。繁華都市範圍大,人口多,工商業發達,大眾媒體發達,人們思想比較開放,時尚傳播就比較迅速;反之,農村或偏遠城市,生活比較保守,風俗傳統力量較大,外界資訊輸入較少,時尚的傳播就比較慢(時蓉華,1998)。

青年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青年智力和情緒的發展,思維和心理髮展都有著自己的特點,青年是流行時尚的主體,又是傳媒影響的客體,所以青年期對於時尚的追求也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學者一般傾向於從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因素綜合理解青年期,認為青年期是在生物性和社會性的成熟方面,由兒童向成人的過渡期,是個體向心發展的成熟期,是走向獨立生活的時期,是一個人開始獨立決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時期(朱智賢)。

發展心理學理論表明,青年面臨的主要發展障礙是獲得自我認同感——對於“我是誰”,“我在社會中處於何處”,“我將要去向何方”的穩固和連貫知覺(Erikson,1963)。由於當今社會多元化和教育的普及化,青年要自由選擇職業、朋友和戀愛物件,在父母的期待和同伴的壓力下,他們感觸到的多是困惑和迷失。所以克服青年發展的心理障礙,成功實現自我統合,對於個體一生的成長都至關重要。

綜合以上理論,我認為青年所處的特殊階段決定了他們有著一些特定的需求和動機,而星座文化則恰好符合青年的這種心理需求,所以才引起青年的廣泛關注和接觸。星座文化也符合時尚流行的規律,所以才能成為一種青年時尚在大學校園裡廣泛傳播。星座文化在大學校園裡的傳播過程中,人際渠道和群體影響也會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大眾傳播媒介也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另外,大學生從小成長的環境、如今生活的城市、年齡、性別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他們對星座文化的接觸以及態度。

由於男女生性別所導致的固然差異,我們發放的隨機調查問卷中[11]有45%的男生,55%的女生,根據後來組員對男女生問卷的分別分析對比,我們發現相較於男生而言,女生普遍比男生更相信、更關注星座,對星座文化持有積極、肯定的態度,是星座文化傳播的有力使者。這可能與女生更感性、更容易自我暗示有關,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與個性的心理特徵有關。

在“你所在的專業?”這一個問題中[12],我們發現有61.8%的所屬專業是文科類,有36.3%的所屬專業是理科類,有1.9%的所屬專業是藝術類。從這個資料我們可以發現所屬專業是文科類的學生更加關注星座文化,這也許是源於星座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人文色彩以及文科類的學生的專業特點以及長久以來形成的專業敏感度,對這樣帶有神祕色彩的新文化的偏愛。相對的理科類和藝術類的學生在這一方面的關注度就要偏低一些。

“你第一次是通過什麼渠道瞭解星座的?”在這一個問題中[13],有16.5%的大學生通過電視廣播第一次瞭解星座,有19.3%的大學生通過報紙雜誌第一次瞭解星座,有37.4%的大學生通過網路手機第一次瞭解星座,有15.4%的大學生通過親人朋友第一次瞭解星座,有

7%的大學生通過包裝卡片第一次瞭解星座,有4.4%的大學生通過其他方式第一次瞭解星座。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對星座文化的傳播渠道進行一個大致的概括:星座文化的傳播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可能從國小開始一直到大學階段還尚未停止。大多數人在中學階段及其以前就已經知道星座,接觸渠道主要是期刊、書籍、周圍朋友、電視(動畫片)等,但是大多停留在膚淺認知的程度,僅是知道有星座這樣一個東西的存在,這是一個相對來說被動接觸的過程。在這些人中會有一部分人對星座顯示出比較濃厚的興趣,他們會主動去尋求星座知識,開始主要是通過期刊和書籍,以及周圍朋友,網路出現後,基本上是依靠網路來了解星座知識,網路成為首選的也是最重要的星座文化傳播渠道。不管是被動接觸還是主動尋求,期刊書籍都發揮著比較重要的影響,周圍朋友的影響也自始至終存在,電視僅在被動接觸時起作用,在主動尋求時退出了舞臺並讓位於網路。

“你相信用星座知識對人進行各方面的分析嗎?”在這一個問題中[xx],有6.3%的大學生相信,有51.6%的大學生不相信,有42.1%的大學生相信部分。“你覺得星座的各項描述與你個人實際情況相符合嗎?”在這一個問題中[15],有62.5%大學生認為與個人的基本情況基本符合,有0.6%大學生認為完全符合,有36.9%大學生認為不符合。基於這兩個問題的結果統計並結合我們的分析,我認為星座是提取了大部分人的共性,並且夾雜許多模稜兩可的言語,在人們機器需要得到心理共鳴時正好迎合了大家的心理需求,所以還是有些大學生選擇相信也有將近一般的大學生選擇相信部分。我們不能因為星座裡說今天某某星座運氣指數很低,就什麼任務都不敢接手,做什麼事都沒信心擔心不能成功,或者抱著僥倖心理覺得今天星座運勢說自己運氣好,就不付出努力想不勞而獲取得成功。對於星座運勢釋出的資訊,我們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們僅僅只能把它當作一種娛樂消遣的工具,而不能讓其左右我們的工作、生活、交往等。

“你關注星座的哪一方面內容?”在這一個問題中[16],有7.2%的大學生關注親情,有15.2%的大學生關注友情,有19.8%的大學生關注愛情,有28.1%的大學生關注性格,有xx.6%的大學生關注運勢,有4.9%的大學生關注速配,有10.2%的大學生關注其他內容。星座之所以能引起在校大學生的廣泛興趣,就在於它包含的資訊五花八門,並且這些資訊會涉及到性格、愛情、友情,親情運勢,速配等方面。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關注的前三個物件分別為性格、愛情和友情。大學生時常會分析自己所屬星座描述的性格特點與自身是否相符,給自己造成一些心理暗示。另外,戀愛已成為大學生之間的熱門話題,但大學生缺少這方面的教育。因此,當他們遇到戀愛問題時,他們會從星座預測和解讀中尋求答案。

“你認為星座中有值得你學習的東西嗎?”在這一個問題中[17],有18.6%的大學生認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有21.1%的大學生認為沒有,有60.3%的大學生認為有部分值得學習的地方。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大學生們還是比較注重星座的,也會從星座中學習,聽取星座運勢的指導或者借鑑一下星座的指導,但是這樣就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取捨的問題。因為星座文化中不免有些事不適合個人實際情況的內容,盲目的學習是非常不理智的。 針對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大學生對星座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他們雖然興趣極大,但也能擺正星座文化與現實生活的關係,所以整個社會有必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但卻沒有必要為此過於憂慮。

第二,大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習慣取於從網路獲取資訊,人際和群體傳播對他們而言也是比較有效的,針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和宣傳,要充分考慮大學生這個群體的特點,採取相應的策略和計劃。

第三,大學生中間會有一些獨特的文化現象,這些文化現象多與流行或時尚相關,學術界有必要加強對大學生文化的研究,以便透過這些文化更好地瞭解我國當代大學生群體。 第四,大學階段是人生髮展的一個重要歷程,對於心理髮展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大學教

育應該針對這個群體的心理特點,給他們普及相應的知識教育,比如開設心理學課程等,幫助他們科學地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

第五,大學教育應該面向社會、面向實際,開設相關的課程,或者設立相應的機構,幫助他們解決在求職、情感、健康等方面遇到的各種問題。

結尾:

綜上所述,大學生正處在一個需要引導的時期,其社會地位的臨時性決定了我們處在“角色混淆”的階段,我們對未來感到迷茫,對自身和社會充滿了各個方面的困惑。而“星座預測”則正好符合了我們在這個時期的特殊的心理需求。康德曾經說過:“我一定要給信仰留一塊地盤”,這種心理上的需求是人人都會有的,只是在個人一生不同的發展階段表現不同罷了。大學生在今後的生活、學習、愛情、工作等各個方面均還是個未知數,我們特有的好奇、追求新事物的行為也會在“星座預測”中找到其合理的解釋。但我們大學生要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指導,辯證理性地看待星座文化,要藉助科學發展與理性觀念的樹立,自覺有效地進行資訊的篩選,而不是拋開科學,迷戀地無選擇地崇拜。要相信命運是由自己主宰的,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觀,要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相信科學。

附錄一

[1] [美]沃納·塞佛林等著,郭鎮之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華夏出版社,20xx年1月,P230。

[2] [美]沃納·塞佛林等著,郭鎮之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華夏出版社,20xx年1月,P237。

[3] 鄭杭生主編:《社會學概論新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11月,P184—190。

[4] [美]E· Aronson著,侯玉波譯:《社會心理學》(第五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年8月,P215~225。

[5] 時蓉華:《社會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P537。

[6] 張進輔:《現代青年心理學》,重慶出版社,20xx年11月,第240-241頁。

[7] 沈傑:《青少年“時尚消費”現象調查報告》,《中國青年研究》20xx年第2期。

[8] 陶國富:《大學生社會心理》,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年5月,第199頁。

[9] 朱羽君:《減壓閥:電視娛樂節目》,《現代傳播》20xx年第1期。

[10] 陶國富:《大學生社會心理》,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年5月,第330頁。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青春小區東至迎暉路,西到東峴路,北至吳寧東路,南到振興路。小區已全部硬化,走在平平整整的水泥路面上感覺十分舒服,小巷也非常清爽乾淨,沒有一點兒垃圾,這應該感謝環衛工人,正是他們的辛勤勞動才換來我們的乾淨清潔。房前屋後,居民家的陽臺上,不時地會發現種的花花草草,迎風輕輕地跳著舞。但迎暉路池塘邊和東峴路的變壓器下,卻常堆積著許多垃圾,蒼蠅、蚊子快樂地在上面飛。迎暉路池塘儘管比以前好了很多,但看上去還是髒兮兮的,飄著一股說不出的氣味,常常看見有人去那兒洗拖把。迎暉路口的一些地磚顏色變成了黑灰色,不用說,這也是垃圾長年累月的“傑作”。婦幼保健院旁邊,有許多建築垃圾,當然等房子造好了,相信這兒會乾淨起來。總之小區裡面總的衛生狀況不錯,但幾條大路還有待改進,特別是迎暉路,可能小攤小畈太多,確實還需要努力。

經過一星期的努力,我對二十一位人員展開了對青春小區環境衛生的調查,其中10~20歲的有2人,21~30的有歲6人,31~40歲的有7人,41~50歲的有3人,50歲以上的有3人。在小區居住的有9人,租住的有3人,工作的有9人。其中有醫生、幹部、保安、銀行工作人員、個體商店服務員等,應該包括了小區的方方面面人員。

認為小區衛生狀況較好的有8人,認為一般的有12人,較差的有1人。但這並不表明衛生狀況可以樂觀。認為在綠化、衛生方面較差的均為3人,認為噪音方面還需改進的是9人,人的素質的是6人。覺得包裝廢棄物是一種環境汙染源的是19人,只有兩個人覺得不是,而他們只有少數是對購買的產品包裝物隨便丟棄,分類回收和用作其它的分別為10人與9人。在是否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噪音是否防礙別人生活的問題上都是1人偶爾(不防礙),20人經常(防礙),而且他們每人都有節約用水、隨手關燈的習慣,當然這些並不說明大家的衛生習慣都很好,但最起碼錶明大家都有良好的意識,如果多加以宣傳,相信會培養起好的衛生習慣。有一位叔叔還對小區作出了意見建議:小區的車亂停。認為不能在小區裡停車,使大家行走不方便。

衛生是關係到自己身體健康的的大事,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生活的地方變得更加美麗。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前言

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亙古以來,生存和延續生命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發展的首要問題.只要翻開一本字典就行了,婚姻,這一神聖的詞,就是對男和女結合在一起關係的社會現象的表述.生命的延續是我們肩膀上最沉重的使命,延續生命又是強盛生命的影像.

人類的生命延續離不開婚姻,婚姻又離不開共同相愛,共同的付出.愛情是生命的必需,沒有感情的婚姻是社會的悲劇.即使是在我國古代“先結婚後戀愛式”的父母包辦婚姻下,兩夫妻在同一屋簷下,日夜相對,漸漸有了默契,也會產生柴米油鹽一輩子的相守.

自從民國開來,在有識之士的大力提倡下,到了如今,自由戀愛早已深入了人心,不可抹滅.婚姻,更加離不開愛情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物慾的衝擊,生活的壓力,憧憬與現實之間的玩笑,信仰的缺失,因跟風的跟風,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的婚姻觀,愛情觀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遭到了很大的挑戰.

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最具代表性的一代,祖國明天建設的棟樑,備受各界人士的關注與重視.因此,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對於把握他們未來人生征途的正確航線,珍惜眼前誠摯和純潔的愛情有著重要意義.人只能活那麼一次,每次的初次排練都是生命的本身.在的慾望和共眠的慾望中,我們如何選擇,這是一個問題.

本次的關於大學生婚姻觀的研究,以整個大學生群體為研究物件.這裡就對大學生的婚姻觀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建議和看法,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思考.

 現狀分析

我想,不論你有沒有戀愛過,對愛情都有一定的獨特的看法;不論你有沒有結過婚,對婚姻也同樣存在著自己的理解.通過這次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愛情在婚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現在就就各方面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1.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婚姻是愛情的昇華

據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認為,愛情是婚姻的基礎;77.1%的人認為婚姻是愛情的象徵,沒有愛情是不幸福的.贊成先有愛後有性的也佔了54.2%.對於因為生活壓力,於是傍大款的女大學生或被的那大學生,47.1%的人感到不齒,也有22.9%的人能夠接受.

2.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並非有了愛情,就必須結婚,婚姻還需要一定的生活基礎,也因此而需要承受一定的生活壓力.物質基礎,對維持婚姻的穩定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調查顯示,認為26-30歲左右,工作幾年之後,有了經濟基礎,才結婚的大學生佔68.8%的,不贊成“畢婚族”的佔了43.8%,對此無所謂的,但自己不會成為“畢婚族”的也佔了37.5%.有66.7%的男大學生希望,配偶在顧家之餘,也能有自己的工作.

3.家庭組建少不了小孩

生育態度上,有47.9%的大學生希望組成核心家庭(父母,小孩),希望生育小孩,總體上來說,都希望撫養小孩.對於是小男孩還是小女孩,50%的人表示無所謂,順其自然.對於“未婚先孕”的問題,31.3%的大學生認為即使不結婚,也要保住孩子,相比之下,也有27.1%的表示茫然.

4.忠誠維護幸福婚姻

“執子之手,與之偕老”,是中國自古以來對婚姻未來的美好願望.調查顯示,64.6%的大學生把相互忠誠放在婚姻幸福最重要因素的首位,66.7%的大學生婚姻應該從一而終,但亦有29.2%的保留意見.對於婚外情,62.5%的大學生表示,決不能發生,而且45.8%的人認為這是違反道德規範的,另外31.3%的認為婚外情好不值得同情,不可效仿的.當發生戀人與第三者發生性關係的情況,70.8%的大學生表示直接分手,不容原諒;也有22.9%相信這對他們的感情影響不大,可以處理好.但是,結婚之後,考慮的問題要更大,當背叛出現時,50%的大學生認為,出於各種原因的考慮,可以適當容忍.

5.貞操十分重要,為愛可以付出

調查顯示,64.6%的大學生認為貞操對男女都十分重要,也有20.8%的表示,對女生重要,對男生無所謂.當找到自己認為可以相守的另一半時,54.2%的大學生認為,只要兩廂情願,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另外,31.3%的保留意見,實際問題實際分析.

6.同性戀公開受外界影響

同性戀,一直是人們心中難以啟齒的暗病或畸形之症,同時亦是對傳統婚戀觀念的挑戰.輿論的壓力對同性戀有著一定的影響,28.2%的人應為,若作為一位同性戀者,不會忍受世俗的眼見,公開自己的戀情.相比之下,18.8%的人認為,出於對對方的尊重、肯定和承諾,會公開自己的戀情.然而,存在20.8%的人對這個問題表示茫然,不知素錯.

 成因分析

1.在大學濃厚的文化氛圍的影響下,大學生間存在著很多的理想主義.大學,也是一個潮流的國度,特別是在如今日新月異的當代,戀愛的自由和解放,使得大學生們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而且,受到電視劇或小說等的影響,瓊瑤式的“山無稜,天地絕,才敢與君絕”愛情,越來越深入人心.

2.即使我們如何渴望的與相愛的另一半長相廝守,我們仍需考慮到來自現實的壓力,畢竟按照一般的社會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物質支援的愛情只能是“牧歌式”的愛情.假設將負擔理想化的拋離我們,我們就會越來越遠離大地和生命,那麼愛情又會有什麼價值了?這是生存與婚姻之間的矛盾.

3.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生存和延續生命,一直以來都是亙古不變的主題.與此同時,在古代推崇的綱理倫常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思想,早已滲入人們的骨髓和靈魂.因此,生育長久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結婚之後的首要工作.而且,撫育孩子,對維持婚姻穩定具有積極和有效的作用.同時,孩子還可以寄託自己年輕時達不到的理想和目標.

4.在古代的任何一段偉大悽美,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中,忠貞的思想一直是永恆不變的主題.古代的中國,雖然是一個男權社會,男人三妻四妾還有法律保護,女人就要恪守婦人之道,不得逾越.然而,時代早已改變了,隨著時代的發展,男人也逐漸意識到忠誠的重要性.白頭偕老,不僅是卓文君的美好願望,也是當代大學生對婚姻美好的憧憬.

5.在如今物慾橫流,信仰缺失的社會,即使大學生們沒有接受系統的學習,秉著探索與學習的心態,在朋友和同學之間的隻言片語影響下,加上從眾心理的影響,依然會改變他們對貞操的看法.雖然他們依然將貞操視為男女都是什麼重要的寶物,但是當他們認為真愛來臨時,為了雙方關係的和諧與幸福,貞操還是可以為對方付出的.

6.古人云:“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在傳統道德倫理的薰陶下,人們很難接受與自己行為不同的事發生.與此同時,戀人之間為了避免外界對他們看法和評價,在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一般不會公開自己的戀情.雖然有的人會迫不及待的告訴別人,這僅是因為他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但是對於特別的愛情,人們為了保護自己與愛人,只能選擇不公開愛情.

 對策與建議

1.不要將愛情與婚姻的概念混淆,婚姻要承擔的責任比愛情重得多.我們要在與之睡覺和與之共眠之間作出恰當的選擇,避免逃離現實.否則,僅會讓自己更加痛苦.雖說婚姻是愛情的昇華,但是沒有責任和物質基礎的婚姻,婚姻只能是愛情的墳墓.

2.大學教師要注意引導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婚姻價值觀,讓他們認真清楚地認識到婚姻的偉大,美好和責任.

3.加強人生觀的教育,明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使大學生們清楚認識到當下最重要的任務是讀書學習,並不是叢眾的卻享受愛情的滋潤,不宜過早的涉足情場.人生是廣闊的,除了甜蜜的愛情外,我們還有理想,事業,學習和工作.它們與愛情交織出了生命的樂章;僅有愛情的人生就像是一首迴圈往復一個音調的歌曲,乏味和恬噪.

4.注意在大學生群體中,宣揚家庭美德,鄰里和睦,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勤儉持家等維護婚姻穩定的思想.

5.對於婚姻,不可隨波逐流,太過在乎他人的看法.有時,在符合現實生活的條件下,為了愛情和婚姻,是可以盲目一點的.如果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一輩子,不僅會讓自己後悔,還會影響孩子對婚姻的看法.

6.大學生戀愛社會發展必然的趨勢,與其苦苦阻撓,倒不如好好規勸.勸戒他們避免未婚先孕,因為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同時對未來工作都會帶來很大的不便的壓力.不可因一時之快,斷送自己的美好前程.這方面,由於歷史遺留下來的原因和性格的原因,在男生與女生都需要引導的時候,偏重於對女生的引導和教育.

結論

大學,是一個無憂無慮,遠離父母而又富有理想主義的象牙塔.生活在其中的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活躍,最有文化知識的群體,是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最有力的代表.婚姻,作為人類進化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在人類生命的延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大學生們正確的面對婚姻.婚姻,不僅僅是愛情的昇華,在愛情昇華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面對生活現實的多方面壓力.領悟正確的婚姻觀,擁有幸福的婚姻,才能讓我們的未來走的更遠,讓我們的事業和工作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