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觀後感>

國家寶藏觀後感(精選10篇)

文思屋 人氣:1.39W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家寶藏觀後感(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家寶藏觀後感(精選10篇)

國家寶藏觀後感1

《國家寶藏》是“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是一種全新的原創模式,即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以文化的核心、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首先,《國家寶藏》用年輕人的語言和他們溝通

在播出之後,很意外地在B站上火了,全集播放量為30萬+,還有4萬密集彈幕。要知道,B站上的使用者大多都是95後、90後的年輕人,其中90%的使用者是25歲以下。這樣一個文博體裁的節目卻吸引了很多年輕人,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央視節目的年輕化,《國家寶藏》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和年輕人溝通,用年輕人關注的點來引起年輕人的共鳴。

第二,《國家寶藏》用話題性引發熱度

節目播出後,熱門話題也沒有斷過。第一期結束,#乾隆農家樂審美#又被玩壞了。

在《國家寶藏》節目中,對於乾隆農家樂審美的調侃更是直接被演繹到了真人秀中,這可算是正宗的官方“吐槽”,直接戳中廣大年輕受眾的點,在網上又掀起了一波熱度。而《國家寶藏》也通過這個引發網友共鳴的點,告訴了大家乾隆迷之審美背後的原因,現場科普道,“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而且它的燒製技藝可以說世間僅此一個。

第三,《國家寶藏》用歷史和文化引發共鳴

在《國家寶藏》之前,《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和電影就已經引發了不小的熱度,而此次《國家寶藏》更是讓中國的年輕人對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熱愛達到了另一個頂峰。其實,現在年輕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也不比老一輩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更是增加了年輕人對國家的自信心。

《國家寶藏》正是想借此機會來引發年輕人對於國家自豪感的共鳴,在欣賞文物的同時,也能瞭解中華文明,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核心。

通過看《國家寶藏》切切實實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不是套話!真的看著看著就跪了!真正的磅礴大氣!《國家寶藏》真的做到了,讓我們覺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騰,渙然新生。我才發現語言是如此的匱乏,除了說很好看,太好看了,竟然一時間想不出什麼其他的言語來形容。慢慢安靜下來,細細品味。感覺到用演繹前世故事的形式真的讓國寶活起來了,尤其是看那個千里江山圖…太能激發民族自豪感了!

沒有娛樂圈的烏煙瘴氣,沒有當紅小生小花的辣眼刷屏,透過《國家寶藏》,我們彷彿置身於多年前的淨土,彷彿在與先人對話,一切都是鮮活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張國立說的,我們是一個年輕的民族!有多年輕?也就上下五千年!

國家寶藏觀後感2

在《國家寶藏》第一期播出後的第三天,同學跟我說,《國家寶藏》這個節目非常好看!於是我也去看了《國家寶藏》,看完之後有了很多感想。

通過這個節目,我們可以瞭解到我們的古人是多麼的聰明,我們的歷史是多麼的源遠流長,5000年的文明古國孕育了多少寶藏,這些國寶猶如顛沛流離,失散千年的遊子,又似歷經劫難,九死一生的倖存者。拂去幾千年歷史的塵埃,依然風姿綽約,爍爍生輝。在這些國寶的身上,記載著中華文明的緣起和漫長歲月的積澱,鐫刻著不屈的民主精神與不滅的人文之光。

我會努力學習歷史文化,為我們的珍貴文物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貢獻。

國家寶藏觀後感3

《國家寶藏》有多火?朋友圈裡到處可見人們為這部節目點贊、各路好友競相向我推薦“一定要看啊”,連一向高冷的豆瓣網友也給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當然,《國家寶藏》有很多走紅的理由。

它為什麼這麼火?一方面在於其打破了傳統的文化節目固有思路,敢於創新,採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比如,講述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如果用傳統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現,不僅不具象,還很枯燥,而《國家寶藏》採用了情景劇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後的故事。尤其是敢於使用“自帶流量”的當紅明星,臺詞中還穿插了不少網路流行語,雖然不乏爭議之聲,但在我看來要達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讓大眾有了解的興趣,否則再好的內容,沒有人願意看也是做無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氣,正是大膽創新之舉,況且在節目的效果呈現上,各位明星們的演技也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國家寶藏觀後感4

央視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很正,很有含金量。很高興很激動看到綜藝節目的文化屬性越來強了!真好看。

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很需要有人把文物,文化演活了給我們看,烹熟了給我們吃。如果不是這樣一檔節目,很多人是意識不到自己的文化飢渴和精神乾燥吧。反正我覺得如降甘霖,非常好,央視邀請到的嘉賓,故宮博物院的志願者們也都是非常專業和熱愛文化工作的一些人,他們是當代的匠心代表,是真正用熱愛,執著和夢想在活的人。

文化的東西,需要這樣一群真正熱愛它的人守護,從某個角度說,宋徽宗,大概是用藝術上的知己,人品上的小人在做宰相,就算他心裡江山再大,也大不過藝術,所以他是投錯了胎,用錯了人。他的本質是藝術家,他的硬體和軟體的悖逆的,他的靈魂是藝術家,他的身體生在了皇家,好像花朵的靈魂,卻有大樹的枝幹,註定是脆弱,被摧殘的。

以前也不理解乾隆,不喜歡乾隆,和許多文化人對他的評論一樣鄙視他,看完節目忽然覺得乾隆很單純,很可愛,他的審美可能很不主流,但是他的心很赤誠,瓷母瓶的工藝價值大於審美,真正的藝術並不僅僅是以美打動人的,真也很重要,記錄也很重要。瓷母,就是一種對傳統工藝的集大成,美不美不重要,它就像一個活的釉彩工藝祕笈,記錄著中國陶瓷文化的工藝巔峰,展示著那個時代的驕傲。要感謝乾隆的炫技,把這麼珍貴的工藝作品保留下來了。

另外,出於對乾隆的好奇,發現他真的很招黑,很孤獨地在堅持自己的審美,感覺好想抱抱他,他的乾隆紅很美!他就像乾隆紅,是一朵徹底的男版紅玫瑰!活的熱鬧,絢麗,美得喧囂!誰說這樣就不好呢?我不覺得乾隆審美很好(我覺得他的乾隆紅很好,但有時候會審美會偏移?還不太瞭解,不能妄斷!也許他的蝴蝶結審美是一種未成熟的蹊徑,也許他的靈魂裡住了一個現代人,西方人?),但是乾隆的心態很赤誠,很感動,雖然蝴蝶結,條紋瓶很像是像現代人仿古的拙作贗品,不好看,只能說明他審美不好。甚至,可能也不能說他審美不好,畢竟乾隆紅又很出彩!只能說他審美很大膽,發揮正常時很棒,發揮不好會偏。

感謝《國家寶藏》這個節目,很棒,你們的工作很有意義,把高冷的文物介紹給大眾,讓許多人看到文物背後的文化價值,我們這個時代很需要這樣的節目。

國家寶藏觀後感5

12月3日起,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登陸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和綜合頻道。九大博物館(院)的鎮館之寶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歷史記憶、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彰顯的大國氣象,都濃縮在每期的90分鐘裡。以古人之規矩,開時代之生面,《國家寶藏》用時尚開啟傳統,“讓文物活起來”。

“紀錄式綜藝”讓國寶開口說話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線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樑。資料顯示,儘管我國文博資源豐富,使用率卻不算高,國人平均每兩年才進一次博物館,而在歐美國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會心態讓人難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陳舊呆板的展陳方式和深奧晦澀的講解讓人難以心生親近。如何開啟博物館裡的“奇妙”,讓它真正“鮮活”起來、“親和”起來,《國家寶藏》正是藉助電視綜藝這一全民引領級別的傳播載體,進行一種破題意義的探索和嘗試。

《國家寶藏》由央視和故宮聯手,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節目形態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核心、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不難看出,《國家寶藏》試圖通過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靜”,帶來生動、流動和撼動。

《國家寶藏》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九大博物館每家推薦三件國寶,節目展示後交由公眾甄選,最終每家選出一件;第二階段,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場盛大特展,展品即為甄選出的9件國寶。

文化遺產嶄新的開啟方式

“我們這個節目有多年輕?也就上下五千年。”《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開場的這句話,打動了很多人。電視螢幕上,繼“詩詞熱”和“朗讀熱”之後,蜂擁而至的文化綜藝節目出現了嚴重的雷同趨勢。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銀河,璀璨如繁星,如此極大豐富的文化寶藏,為內容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今盛行的詩詞歌賦和閱讀賞析終究沒有跳出“文學樣態”,或許這正是《國家寶藏》立意的高遠和深邃之處。

“前世傳奇”通過舞臺戲劇的方式完成的微型歷史劇表演,演繹一段基於大量史料合理聯想的故事,讓觀眾可以在生動活潑的感受中,觸控一件件國寶的歷史溫度。無論是《千里江山圖》與宋徽宗、各種釉彩大瓶與乾隆,還是石鼓與司馬池父子,節目都以戲劇表演的方式娓娓講述,生動可感,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在“今生故事”部分,節目多角度選取和國寶產生當下命運關聯的現代人物,講述一個個關於“守護”的故事。這種“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對應對接的表達方式,正是創作者在傳承中的手法創新。張國立擔任001號講解員,負責串聯整個的講解任務。九大博物館館長坐鎮,適時點評、補強文物資訊,將一件文物穿越歷史的故事講得可感可親、有理有據。那些平日裡在博物館玻璃櫃裡安放著的靜物,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卻充滿活力,成了有生命、有溫度、有故事、有性格的存在,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讓國寶活起來”。

作為承載資訊極大豐富的民族基因寶庫,文物並非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其所涉及的學科門類堪稱包羅永珍。它們包含了大量的歷史文化資訊,不僅可以讓我們觸控到那些或神采飛揚,或蕩氣迴腸,或屈辱苦難的記憶,而且可以讓今人回溯過去、找到認識自我的座標;不僅蘊含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奪天工的技藝,而且有領先世界的成就。這是一個厚重而廣博的領域,也就註定了節目的格局更加巨集大,視野也更為開闊。

從歷史中尋找文化自信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來講,傳播的效果差異很大。身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接受資訊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作為電視產品,歷史文化類欄目不能是陽春白雪的學術派,而應放下身段。《國家寶藏》力求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文物“活起來”,通過具有藝術觀賞性的設計來為觀眾展出“國寶”,並對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歷史進行充分解讀。讓觀眾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瞭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核心。就像主題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明似箭。”

《國家寶藏》從一開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努力將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這一追求,從第一期節目即可窺見一斑。首期展現了來自故宮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傳奇”與一個“今生故事”,還有跟它一起血脈相依的守護人。這一切,都能讓觀眾真切感受到:這些文物歷經風雨而來,每一個都是飽滿的生命、歲月的傳奇。

文物不是塵封的古董,《國家寶藏》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從未褪色的文化自信。這檔雅俗共賞的文化節目,是續接歷史、讓昨天與今天生動對話的過程,是把歷史輝煌與當代文明融合的過程,是讓國寶級文物從冰冷的櫥窗裡“走”出來,讓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過程。這樣的節目,也是讓博物館裡的寶藏真正生髮其獨特價值,引發公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驕傲自豪的過程。如此格局開闊、氣勢磅礴的節目,值得我們繼續期待。

國家寶藏觀後感6

12月17日晚,央視《國家寶藏》播出河南博物院專題。河南博物院三大鎮院之寶賈湖骨笛、雲紋銅禁、婦好鴞尊驚豔亮相,蔡國慶父子、雷佳音、劉濤分別擔當護寶人,演繹國寶前世傳奇。

其中,雷佳音演技爆棚,得到網友廣泛讚譽。

但是,真正引起網友共鳴的是雲紋銅禁的今生故事。這個強國夢故事讓張國立和雷佳音也為之震撼。

為何2000多年前的“雲紋銅禁”和強國夢產生關聯?中國航發高階工程師吳慶輝作為這件國寶的今生故事講述人給出了答案:

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鑄造的神祕基因就藏在雲紋銅禁中。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所使用的熔模鑄造,就是向中國古老的失蠟法學來的。

他說:“中國現在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完全是我們自己的,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能夠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之一。”

這些話燃爆全場,自豪感油然而生,網友也紛紛評論:太震撼!

《國家寶藏》述說國寶曆史、傳承中華文化。為了更好的瞭解和理解我國的歷史和文化,需要我們掌握紮實、豐富的知識。

國家寶藏觀後感7

《國家寶藏是一類的文博探索類的題材,主旨主要是讓文物活起來,走進去,傳下去。而它的陣容主要是主講人張國立001號講解人(類似主持)、九大館長(故宮、上海、南京、湖南、河南、陝西、湖北、浙江、遼寧(看到遼寧還有點小親切)博物館),及請的明星類人物。不瞞大家說,本人基本上僅僅去過恐龍博物館,慚愧,慚愧。自身的知識受限,對於博物館來說始終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儲備不夠,恐有沽名釣譽之嫌,故至此不敢踏入其中。而看了第一期的《國家寶藏》之後發現,在下簡直是幼稚,五千年的文化,器物、畫卷、書法等,光是一項就足以讓人研究數十載。實在感到羞愧。

27件國寶共賞,27位國寶守護人(明星陣容),演譯國寶的前世今生(是真的進行表演啊喂)。(這樣的形式其實倒是讓我想起了啞舍那本書)每期有三個國寶進行講解,由三件選一件,CCTV《國家寶藏》官方微博微信進行投票。

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每一個國寶的背後的故事作為代入點,解讀它的生命密碼,把我們拉回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去,而對於人員的選擇上則是李晨這一類的演員,保證了表演的可觀性和真實性,與此同時舞臺的效果也是極為用心將用3D效果完全呈現了出來,當時的鋪陳擺設,及氣氛的渲染,都添上了一筆。

2、講解細緻、問題深入淺出,同時又具有趣味性,不同於以往的講解人獨自解說,而加入了張國立老師和李晨作為代表,以大眾與自己的角度進行發問,這樣保證了趣味性和互動性。以這第一幅《千里江山圖》為例,首先李晨尋問了它的製作過程,而這位馮海濤老師,他事先自己還原了它的畫法,來進行的講解(以VCR作為輔助)。再有當我看到這幅青綠山水畫時,我在畫中卻看到最後一層是藍,故而有此問,不是藍嗎?哪來的青?沒想到剛想出來,張國立老師就問了起來,原來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當時的第一個感覺,震撼。簡直不要再親民了。讓我們知道這幅畫的珍貴之處在哪裡,經千年而不變色來自於寶石顏料,“上等的材料都用來畫畫,中等的才用來吃”這也是沒誰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在後面,還專門請了仇慶年來實操這些顏料的來源及製作工藝。匠人之心。在最後時仇慶年表達了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不光是傳承問題,還有資源的稀缺。原來在我們世界中還有這樣的'一群匠人,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眼中只有明星、只會關注他們,而對於我們國家的珍貴文化財富卻視而不見。(看了看自己手機裡的微博,想把它卸了)。

3最後則是九位專家進行點評,更加權威,可以說是重重把關。

其中最讓我觸動的一句話說“很多人都說我們華夏民族沒有信仰,可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如果連這點信仰都糊塗,那我們何以為人呢”我聽了這翻話,久久不能忘懷,因為我也問過自己為什麼沒有信仰,身邊人也沒有感覺到。我很鬱悶,而這句話解讀了一切,不管對錯,原來我想聽到的,就只是這個答案。這是來自於國家的自豪,更是屬於我們的驕傲。想起了開場的張國立老師說的一句話,“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有多年輕呢?上下五千年。“我由衷的希望可以掀起一陣全民學習中華文化的浪潮,而我們面對傳承,能夠儘自己的一份心力。

國家寶藏觀後感8

說到綜藝節目,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說到文物類節目,又有人會想到《我在故宮修文物》這樣的紀錄片,但是能把綜藝和文物融合起來的節目卻是少之又少。《國家寶藏》就是這樣的一檔節目。

《國家寶藏》每一集都介紹一個博物館,由博物館選出三件文物,介紹它的前世傳奇與今生故事。節目組會請明星以小劇場的形式演繹文物前世的傳奇,而今生故事則會請專業人員進行介紹。

節目中反覆強調“讓國寶活起來”想來有點可笑。中國一向以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著稱,而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了解祖國的文化呢?五千年的歷史不是文化實力而是文化潛力,只能稱之為素材,只有將這些浩如煙海的素材做出心的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新故事,這些潛力才能轉變為實力。歷史上的忍者文化放在中國估計連忍著列傳都做不了,但日本卻將其做的家喻戶曉,變成了日本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美國亦是如此,作為一個僅有幾百年歷史的國家,相對而言文化本應該比較貧瘠,但是創造力卻使他們的文化大放光彩。

中國文化現在也許欠缺的就是創造性的傳輸模式。如今中國最有創造力的文化產品是什麼?有人會說是網路小說。專門翻譯中國網路小說的英文網域僅憑几十本網路小說,流量推到世界1200名,日均點選量200多萬。近年來一些國人鄙夷的網路小說改編的電影卻火遍了歐美,知名度不知比那些正統文化電影高出多少。激烈的競爭現狀強迫這些作者必須做出各種創新。的確,部分小說可能是粗製濫造的,文筆也比較拙劣,但具有創新性,而這創新性正是文化魅力的源泉。這些網路小說讓人詬病的地方也許還有很多很多,但是他對於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傳播並取得成功的結果卻是不可否定的。多少人卻對此嗤之以鼻。

在《國家寶藏》中也是如此。面對古文古畫《洛神賦》,很多人也許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但是通過兩首小詩一段表演,洛神之美,子建之痴,長康之才卻能深深地印在觀眾心中;雲夢睡虎地秦簡,不去講苛賦勞役等人們看慣聽厭的東西,而是舉出那些在當時甚至放到現在都很超前的法條……這些充滿創造力的表達使古老的國寶散發出生命的氣息,真正的使國寶“活了起來”。

而今生故事無不是向現代化國際化靠攏。雲文銅禁的失蠟法與現代的發動機葉片的熔模鑄造法原理相同,皿方罍提到了3D列印技術,坤輿萬國圖提到了VR,AR技術……節目組想方設法把古老的國寶和現代高新技術、文化結合,降低了認知門檻,便於理解,極大地拉近了我們與國寶的距離。只有當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去了解研究他們,並從中不斷地汲取營養,國寶才算真正的“活了起來”,國寶才能永遠年輕,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才算真正年輕,同時這也是建設精神文明發展文化軟實力的正確開啟方式。

中國不是文化貧瘠,而是缺乏讓博大精深的文化深入人心的創新形式。

國家寶藏觀後感9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詩,歌頌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從大禹建立夏朝開始,我國曆史序幕拉開,中間經歷了無數王朝更迭。時代變遷,一轉眼,我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滅亡,封建社會自此煙消雲散,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如今,我們想探索歷史的奧祕、古人的智慧,只能從一件件珍稀的文物中探尋些許。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國家寶藏》。其間的內容很快讓我著迷。這個節目就讓我打開了通往古代的穿越之門。

中國九大博物館強強聯手,邀請了二十七位國寶守護人,為我們帶來國寶的前世今生,看透背後的歷史故事,瞭解中國古文明的燦爛與輝煌!

細細觀賞《千里江山圖》中,它不僅訴說了北宋的大好河山,更體現了少年王希孟的驚人畫技。透過壁畫《闕樓儀仗圖》,它能帶我們一覽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而一枚小小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它見證了絲路文明,更是唐明皇和楊貴妃悽美愛情的體現。

我最喜歡的是遼寧省博物館的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當年,曹植乘船行於洛水之上,在夢中遇見洛水女神宓妃,心生愛慕。但船身一抖,美夢破碎。曹植文興大發,寫就千古名篇《洛神賦》。百年後,東晉一代畫聖顧愷之,用他的畫筆,描繪出了這一悽婉絕倫的愛情故事。畫中人物鮮活,躍然紙上。但是因為顧愷之已沒有真跡傳世,此乃“下真跡一等”。曹植與洛水女神最終因為人神殊途而終要分開,更是成為遺憾。一曲《仙才嘆》流露出兩人的難過與不捨,更是牽動著我們的心靈。“求不得,放不下”是人生中最苦之事啊!

而在湖北省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也是大火。當然,是跟著它的仇人吳王夫差矛一起火的。據說這兩位在博物館裡還想打一場呢!越王勾踐劍現代科技感也是十足,劍身上鍍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身為君王劍的它,身上揹負的責任重大。勾踐劍在節目前世傳奇中是作為勾踐嫁女的禮品送到楚國去的。它歷經兩千四百年,依然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更是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劍”。

而乾隆帝更是在節目播出後受到萬眾矚目,因為這位皇帝“農家樂”的一面暴露在了陽光之下。他命令景德鎮的工匠們做一個精緻的瓷瓶,集歷代瓷器之大成,用了十幾種方法燒製,但是成功率實在少得可憐,也就0.23%。但是奇蹟出現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各種釉彩大瓶”橫空出世了!古人的手藝與智慧是驚人的,一點也不輸給當代。他是一個愛藝術的皇帝,但這明顯不符合他們家族的基因。比如雍正帝時期的瓷器都是素雅的,他偏偏要用大紅大紫等豔色,這才會被吐槽“農家樂”。

看《國家寶藏》,我學習了許多關於歷史的知識。我們從這一件件華麗而莊重、簡樸而不失尊貴的文物中,窺探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冰山一角。身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長河一直滔滔不絕,從未乾涸。它向人們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故事。

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古文化已經消失,唯我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流傳至今!中國古文明的燦爛,值得我們驕傲!千年國寶,一騎絕塵!

國家寶藏觀後感10

記得N年前,看過《國家寶藏1》,當時就想,如果能將這部電影改編成遊戲,應該很不錯。其實類似的電影改遊戲的前例有很多了,但我都不太喜歡。

倒是遊戲改電影的我還是比較喜歡,比如——《生化危機》三部曲

類似的影片還有《殭屍肖恩》等,很搞笑。但沒玩過這個遊戲的,恐怕體會不到那種感覺!經典的遊戲,代表了一個年代。

今天看了《國家寶藏2》,感覺延續了第一部超凡想象力以及與美國曆史巧妙結合的風格。情節還是很緊湊,吸引人的。看著電影,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到了最近看的小說《鬼吹燈》。其實在看《鬼吹燈》的時候,我就一直想象著情節,相信如果改編成電影,一定很不錯。網上有網友推薦過男女主角,由柳雲龍和Maggie Q來扮演。但我比較擔心,不是擔心演員,而是怕中國導演拍不出那種氣勢和情節,糟蹋了這麼好的題材。如果真要拍,寧願交給好萊塢去拍吧。

張藝謀和陳凱歌拍的那種所謂“大手筆”,例如《十面埋伏》和《無極》,純粹是在浪費錢財。以為靠人多,大腕就可以拍出壯觀場面,就可以達到震撼人的視覺效果,說不好聽了,就是在製造垃圾。

想用電腦特技,看看《指環王》、《木乃伊》吧;如果技術達不到,看看《勇敢的心》!

什麼叫震撼,“大導演們”,再學個十年吧你先!拜託你們,就算是想學好萊塢拍商業大片,也稍微有點情節好不好,不要拿我們觀眾當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