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求職指導>

碩士開題報告

文思屋 人氣:2.35W

怎樣撰寫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碩士開題報告要怎麼起稿?快隨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碩士開題報告

一、開題報告的目的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進行開題報告的實質是向專家彙報自己學位論文工作的準備情況,目的是請專家幫助判斷:自己選擇的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選用的研究方法可不可行、自己的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然後由專家給出具體的建議。從而達到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理清研究思路的目的,同時在文獻和研究方法方面獲得更多的幫助。

因此“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的角度、方法與擬實現的目標”是開題報告的重點,如果對自己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不進行深入論述,一帶而過,評審專家將無法判斷你的研究前景,也就無法對你的研究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建議。

二、研究水平的定位

國家對授予碩士學位和學士學位人員所具有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碩士學位人員應“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因此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選題時應適當確定自己的研究水準,對所研究的課題應當有新的見解,科學研究應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對試驗結果或調查資料的分析應有一定的理論支撐,以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三、基本內容和要求

因為開題報告的實質是向老師彙報論文工作的準備情況,因此研究生應該就選題、文獻綜述、研究內容、方法及擬達到的目標等進行全面、深入地介紹、說明,並接受專家的批評和建議。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主要應包括以下內容:

1、論文題目的確定。包括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可以從理論和實際應用方面進行論述)。

2、國內外相關文獻綜述。

3、研究的角度、方法與擬實現的目標。

4、主要研究內容與寫作大綱。

5、完成課題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和經費。

6、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解決的措施。

7、主要參考文獻(著重查閱的近年內發表的中、外文期刊文章)。

開題報告公開論證後,研究生一般應根據專家小組的評議意見,對選題方案進行修正、補充和提高,修改方案通過後可正式進入論文研究工作。

開題報告的內容

1、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國內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3、主要研究內容及創新點;

4、研究方案及進度安排,預期達到的目標;

5、為完成課題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和經費;

6、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及解決的措施;

7、主要參考文獻;

  下面是詳細的看人家如何敘述什麼是開題報告以及怎麼寫:

1.什麼是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文體,這種文字型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2.撰寫開題報告有什麼意義?

撰寫開題報告,作為多層次科研工作的第一個寫作環節,非常重要,這是因為:

通過它,開題者可以把自己對課題的認識理解程度和準備工作情況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體的研究目標、步驟、方法、措施、進度、條件等得到更明確的表達;

通過它,開題者可以為評審者提供一種較為確定的開題依據。“言而無文,其行不遠”,以書面開題報告取代昔日廣為運用的口頭開題報告形式,無疑要切實可靠得多;

如果開題一旦被批准,課題得以正式確立,則還可以通過它,對立題後的研究工作發生直接的影響:或者作為課題研究工作展開時的一種暫時性指導;或者作為課題修正時的重要依據等。

總之,科研開題報告是選題階段的主要文字表現,它實際上成了連線選題過程中備題、開題、審題及立題這四大環節的強有力的紐帶。

在當今世界搞科學研究,必須重視開題報告的寫作。如果不重視開題報告的寫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課題告吹的命運。在美國有這樣一個例項:美國科學基金會曾同時收到關於同一科研課題的兩份開題報告,一份是獲得過諾貝爾獎金的西博格寫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見經傳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寫的。經過專家們的認真評議,結果批准了那位無名小卒的申請,把這一課題的研究經費撥給了他。所以,在美國,許多科學家每年幾乎要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從事課題建議書(即開題報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國情況看,關於科技工作者要寫“科研開題報告”,大學研究生、本科生申請學位要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等規定,都已經處於實施之中。今後,隨著科研管理的加強,在開題報告寫作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3.1開題報告封面各欄目的填寫方法

3.2“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選題依據和意義”欄目的填寫方法

綜述(review)包括“綜”與“述”兩個方面。所謂綜,就是指作者對佔有的大量素材進行歸納整理、綜合分析,使文獻資料更加精煉、更加明確、更加層次分明、更有邏輯性。所謂述,就是對各家學說、觀點進行評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填寫本欄目實際上是要求開題者(學生)寫一篇短小的、有關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的綜合評述,以說明本課題是依據什麼提出來的,研究本課題有什麼學術價值。

3.2.1 綜述的主體格式

綜述的主體一般有引言、正文、總結、參考文獻四部分。

引言部分

引言用於概述主題的有關概念、定義,綜述的範圍、有關問題的現狀、爭論焦點等,使讀者對綜述內容有一個初步輪廓。這部分約200—300字。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用於敘述各家學說、闡明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其敘述方式靈活多樣,沒有必須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據綜述的內容,自行設計創造。一般可將正文的內容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標上簡短而醒目的小標題,部分的區分也多種多樣,有的按國內研究動態和國外研究動態,有的按年代,有的按問題,有的按不同觀點,有的按發展階段,然而不論採用何種方式,都應包括歷史背景、現狀評述和發展方向三方面的內容。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研究成果如何?他們的結論是什麼?通過歷史對比,說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評述又分三層內容:第一,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著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亮出作者的觀點;第二,詳細介紹有創造性和發展前途的理論和假說,並引出論據(包括所引文章的題名、作者姓名及體現作者觀點的資料原文)。

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通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正文部分是綜述的核心,篇幅長約1000――1500字。

總結部分(不是必須的)

在總結部分要對正文部分的內容作扼要的概括,最好能提出作者自己的見解,表明自己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特別交待清楚的是,已解決了什麼?還存在什麼問題有待進一步去探討、去解決?解決它有什麼學術價值?從而突出和點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這一部分的文字不多,與引言相當。短篇綜述也可不單獨列出總結,僅在正文各部分敘述完後,用幾句話對全文進行高度概括。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綜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綜述的基礎,置於開題報告最後面,此處從略。

3.2.2 綜述寫作步驟

確立主題

在開題報告中,綜述主題就是所開課題名稱。

蒐集與閱讀整理文獻

題目確定後,需要查閱和積累有關文獻資料,這是寫好綜述的基礎。因而,要求蒐集的文獻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過文摘、索引期刊等檢索工具書查閱文獻,也可以採用微機聯網檢索等先進的查閱文獻方法。有的課題還需要進行科學實驗、觀察、調查,取得所需的資料。

閱讀整理文獻是寫好綜述的重要步驟。在閱讀文獻時,必須領會文獻的主要論點和論據,做好“讀書筆記”,並製作文獻摘錄卡片,用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所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摘錄文獻的精髓,為撰寫綜述積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閱讀文獻、製作卡片的過程,實際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獻精髓的過程。製作卡片和筆記便於加工處理,可以按綜述的主題要求進行整理、分類編排,使之系列化和條理化。最終對分類整理好的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寫出體會,提出自己的觀點。

撰寫成文

撰寫綜述之前,應先擬定寫作提綱,然後寫出初稿,待“創作熱”冷卻後進行修改成文,最後抄入開題報告表的“綜述本課題國內外動態,說明選題依據和意義”欄目內。

3.2.3 撰寫綜述的應注意事項

撰寫綜述時,蒐集的文獻資料儘可能齊全,切忌隨便收集一些文獻資料就動手撰寫,更忌諱閱讀了幾篇中文資料,便拼湊成一篇所謂的綜述。

綜述的原始素材應體現一個“新”字,亦即必須有最近最新發表的文獻,一般不將教科書、專著列入參考文獻。

堅持材料與觀點的統一,避免介紹材料太多而議論太少,或者具體依據太少而議論太多,要有明顯的科學性。

綜述的素材來自前人的文章,必須忠於原文,不可斷章取義,不可閹割或歪曲前人的觀點。

3.3“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欄目的填寫方法

本欄目由開題者(學生)填寫。“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在內容上雖然緊密相關,但角度不同,在填寫時,可以分別表述。

3.3.1 “研究的基本內容”的填寫方法。

“研究的基本內容”就是論文(設計)正文部分的內容,是研究內容的核心。正文內容又分為若干部分和層級。填寫此欄目實際上是編寫論文基本內容的寫作提綱。

基本內容提綱的寫法有兩種:一種是標題法,即用一個小標題的形式把一個部分的內容概括出來。標題法的長處是:簡明、扼要、能一目瞭然。短處是:只能自己理解,別人看不明白,而且時間一長,自己也會模糊。另一種是句字法,即用一個能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一個部分的內容概括出來。句子法的長處是:具體、明確,無論放下多久,都不會忘記,別人看了也明白。短處是:寫作時不能一目瞭然,不便於思考,文字也多。上述兩種寫法,各有優缺點,用哪一種好,還是混合使用好,這由作者自己確定。

不管是文科論文,還是理工科論文寫作提綱,都沒有必須遵循的固定模式,一切視研究內容的需要而定。

3.3.2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的填寫方法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論文的主攻方向、研究目的。具體是指開題者預先設想的、將要在論文中證明的某一個新的理論問題,或某一個新的技術問題,或某一個新的方法問題等,以及開題者對這個問題的基本觀點(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填寫此欄目,就是要求開題者用明確、具體的文字(力求用一、兩句話)把論文題目中的上述資訊傳達出來。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在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論文正文的各個部分都是為了論述這一主要問題,而主要問題的解決,將得出研究成果。

一篇論文只有一箇中心,一個重點。不管文章長短,材料多寡,但主題只有一個。集中也是深刻的保證,只有集中於一個主題,才能論述深刻。如果一個課題,要解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要問題,就有可能導致主攻方向不明確,在論述過程中發生種種困難,或觀點衝突,或邏輯混亂,或主次不分。所以,一般情況下,一篇科研論文論述一個基本觀點,解決一個主要問題。

3.4“研究步驟、方法和措施”欄目填寫方法

本欄目由開題者(學生)填寫。要求回答本課題怎樣研究的問題。可以分三個層次表述:即研究步驟、研究方法、研究措施。

3.4.1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也稱寫作步驟、寫作程式等,具體指從提出問題到撰寫成文的各個階段。填寫時可以如下表述:第一步,選題;第二步,蒐集、閱讀和整理資料;第三步,證論與組織(擬寫開題報告);第四步,撰寫成文;第五步,論文修改與定稿;第六步,外文翻譯。

為了使同學們對六個步驟有一個明晰的印象,以下逐個給予簡單的介紹。

第一步,選題。

即選擇研究課題,確定主攻方向,是撰寫論文的第一步,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選題必須符合選題原則。選題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研究成果的質量水平。選題有導師命題分配和學生自擬自定兩種方法。題目選擇恰當,等於論文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蒐集與閱讀整理資料。

論文題目選好以後,接著就要蒐集資料,進行知識積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料就無法進行科學研究。蒐集資料要發揮高度的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文獻資料;二是科學實驗、觀察、調查。

先談談文獻資料的問題,文獻資料是前人從事科學研究的總結。科學研究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有著繼承性和連續性。我們要了解本課題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掌握動向、吸取經驗教訓、開擴思路、進行比較、做出判斷等等,都需要參考資料,從中得到借鑑、印證、補充和依據。這些都是寫作論文的必要素材。

再談談蒐集科學實驗、觀察、調查材料的問題。科學實驗是人們為暴露事物內部矛盾,揭示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發現其內部的矛盾而進行的變革研究物件的一種操作和活動。由於實驗是在受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將盡量排除外界的影響,因此,人們有可能對研究物件做細緻、周密的觀察,從而找出事物內部的聯絡。我們要取得實驗的第一手材料,就要進行科學觀察。科學觀察應具有客觀性、系統性和保密性。客觀性,是指不要先入為主,戴有色眼鏡看待事物,而要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系統性,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式,連續、完整地觀察事物發展、變化的全過程,而不至於漏掉重要的細節。嚴密性,是指觀察要一絲不拘,注意任何微小的變化。在觀察中,往往會發現意外的情況,這種偶然的發現叫機遇,這種機遇我們不要輕易放過,在其中可能蘊藏著重大的科學發現。觀察要及時、準確地把觀察到的現象、資料、結果記錄下來,這些都是我們寫論文的素材,科學實驗必須藉助實驗原料、儀器、裝置等才能進行,不同的材料、裝置,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這些科學實驗使用的器材,同樣屬於寫論文需要體現的素材。

不論是社會科學的課題,還是自然科學的課題,有的素材必須通過調查才能取得,它是對客觀事物自發過程進行觀察和記錄的科學研究活動(參見任務書中有關“調查研究型別”的介紹)。

從各種途徑獲取的資料,必須加工整理,包括:檢查資料是否齊全,重不重要;對資料進行科學分類(最好根據中國圖書分類方法分類,以使資料分類標準化,如果按自己方法分類,最好能堅持始終);編制資料索引,進行加工,做到統一化(如資料、年份、術語要統一,便於比較)、序列化(如年代中斷要想辦法排齊)、典型化(即對同類資料進行篩選,找出有代表性的資料)、形象化(即把一些數字通過圖和表表示出來)等。

蒐集和整理資料是異常艱苦和細緻的工作,要具有吃苦精神。達爾文曾經說過:“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規律或結論。”他自己就是在整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蒐集了大量的動物標本之後,才寫成了偉大的著作——《物種起源》的。馬克思在撰寫《資本論》時,花了四十年心血,他閱讀了浩如煙海的理論著作、事實材料、統計數字等等。鑽研和摘要過的書籍達1500多種,為此他還學了好幾種外國語。在《資本論》中引用和提到過的著作達505部,所有英國的議會報告和其他官方檔案59種,報刊56種。列寧對馬克思的《資本論》的產生過程作了精闢的說明,他說:“《資本論》不是別的,正是‘把推積如山的實際材料總結為幾點概括的彼此相聯絡的思想’。”我們在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要學習這些偉人的科學精神、吃苦精神。

第三步,論證與組織。

在蒐集資料的基礎上,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它進行研究。首先要樹立科學的方法論。其次,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第三,確立論點,其中包括中心論點(或總論點)與分論點。第四,選擇材料擬寫提綱,對全文的內容作通盤的安排,對結構格式作統一的佈局,規劃出論文的輪廓,顯示出論文的條理層次。論證與組織的過程,也是撰寫開題報告的過程。

第四步,撰寫成文。

蒐集了資料、確立了論點、選擇了材料、填寫開題報告之後,就進入了論文的撰寫階段。

第五步,論文(設計)修改與定稿。

論文(設計)寫好初稿後,必須從思想內容與表現形式上進行修改。修改論文是很細微深入的工作。論文經過多次修改後,就可以列印定稿,在排版時一定要符合文面的要求。

第六步,外文翻譯:

翻譯是本科畢業生的基本素質和業務水平的重要標誌。翻譯的主要用途是獲取和傳播最新的學術資訊,一般要求做到忠於原文、通順流暢。

3.4.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分析論證課題時的思維方法,它屬於認識論範疇。沒有正確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揭示其客觀規律。沒有正確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前進、有所創新,自然也就不能獲取研究成果。因此,有的專家學者認為,選擇了好的研究方法,也等於論文完成了一半。

科研方法很多。按照人的活動區分,可以分為兩類:即實踐(經驗)性方法;理論性方法。前者如觀察方法、實驗方法、調查方法、後者如抽象方法、假說方法。各種科研方法按照適用範圍區分,可以分為三類:即適用於一切學科領域的哲學方法;適用於眾多學科領域的一般方法;適用於某些具體學科領域的特殊方法或專門方法。這裡只能列舉部分研究方法,並按適用範圍將科學研究方法分三大類介紹,其中有些方法是所有專業適用的,有些是部分專業適用的。

哲學方法

哲學方法是最為概括、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適用於各類學科,各個專業。

一般思維方法

一般思維方法是哲學方法與專門分析方法的中介,是取得經驗性知識及發展理論性知識的一般方法。又分為:歸納與演繹方法;分析與綜合方法;歷史與邏輯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系統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

專門分析方法

又稱特殊研究方法。專門方法很多,不甚列舉,各個學院、系甚至專業可以結合院、系、專業的研究特點,介紹一些專門的研究方法,例如:

理工類專業的常見專門研究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等。而在物、化、數、生等學科中又有各自的更加專門的方法,如物理學研究中的光譜分析法,化學研究中的比色法等等。

經濟管理類專業常見的專門研究方法有計量經濟法。

法學專業常見的專門方法有歷史考證法、比較分析法、社會分析法、規範解釋法、經濟分析法等。

文藝學類專業常見的專門研究方法有“文學——歷史”批評法、社會批評法、傳統研究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批評法、符號學研究法、俄國形式主義研究方法、英美新批評法、結構主義法、闡釋學法等等。

漢語言文學專業專門研究方法有推理與議論法、證明與反駁法、傳統考據、考證、考訂、點評等方法。

心理學專業專門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行為研究法等。

在同一論文中,各個部分可以分別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各種方法互相補充,互相協調,才能揭示研究物件各個側面或各個層次的特殊規律,進而證明總論點。

對於初學寫論文的本科生來講,有的不知道有哪些研究方法,寫論文不講方法;有的不問清紅皁白,生搬硬套,亂用研究方法;有的雖然知道一些研究方法,但在論文中往往只侷限於一種方法,思維單一,視野狹窄。為此,開題者(學生)首先應該學習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識;第二,開題者(學生)在論文寫作中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使用各種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對各專業共用的研究方法略作介紹,以使開題者(學生)對研究方法有一個比較明晰的印象。

①哲學方法

哲學方法是從世界觀上詳細研究課題成果的出發點。哲學方法對其他研究方法具有指導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哲學方法又是其他研究方法的方法。哲學方法又分唯物、唯心主義哲學方法。人類認識的歷史表明,最科學的哲學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作用在於它揭示了認識的最普遍規律,使研究者立足於客觀現實,在選擇和解釋事實時,堅持唯物主義觀點,堅持事物是發展的觀點,堅持一分為二即全面看問題的觀點,避免主觀武斷和片面性,遵循客觀規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總之,應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我們論文寫作中方法論的指導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去研究課題,才能得出正確的符合客觀規律的結論。

②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

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週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週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歸納是從經驗事實中找出普遍特徵的認識方法,是各門學科在積累經驗材料的基礎上,總結出科學定理或原理的一種重要方法。歸納必須建立在大量的個別事實的基礎上,事實不可靠和不充分,都不可能通過歸納得出科學的結論與原理。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因而它是一種擴大知識的方法,但它又總是不完全和不嚴密的。因為我們永遠只能觀察到部分事物,不可能窮盡個別。所以列寧說:“以最簡單的歸納方法所得到的是最簡單的真理,總是不完全的,因為經驗總是未完成的。”通過歸納人們只能知道“是什麼”,不能知道“為什麼”。演繹的主要形式是三段式,就是以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結論來。推出的結論能否正確,取決於推理的前提是否正確,推理的形式是否合乎邏輯規則。因此,進行演繹推理的前提必須真實,演繹過程必須遵守嚴格的邏輯規則。

歸納與演繹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是兩種相反相成的推理方法。它是科學研究工作都必須應用的邏輯方法。

③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

分析就是把客觀物件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複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分析的過程是要著重弄清事物在運動變化中各方面各佔何種地位,各起何種作用,又以何種方式與他方面發生制約和轉化。簡言之,分析的過程,就是揭露矛盾和認識矛盾的過程。因此,科學的分析必須從實際出發,對所分析的物件進行實事求是的系統周密的調查研究。分析方法最基本的職能就是深入事物內部瞭解它的細節,搞清它的內部結構、內部聯絡,抓住事物基礎的東西。

要科學地、正確地分析事物,必須做到:

第一,對事物作全面的分析。要分析客觀事物矛盾的多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把握肯定方向,也要理解否定方向;既要分析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視次要方面,否則就會出現片面性。

第二,對事物做歷史的分析。考察事物,應該分析它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狀態。從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中,揭示事物的本質,預見未來的發展。

第三,對事物作具體分析。就是對不同的研究物件採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四,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進行調查研究,實驗,觀察。

任何科學研究都離不開分析方法。但是分析的方法有它的侷限性,由於它著眼的是事物的區域性,就可能出現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就必須用綜合的方法把分析與綜合結合起來。

綜合是同分析相反的一種思維方法。它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把客觀物件的各個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的認識聯結起來,形成對客觀物件的統一認識,從而達到把握事物的有機聯絡及其規律性。綜合不是把各個部分、各方面簡單的相加和隨便的湊合,也不是任意的、主觀的臆造,而是按照物件各部分間的內在的有機的聯絡,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整體的特徵。

總之,分析與綜合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它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只有把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科學的邏輯方法。

在理論思維中,分析與綜合是更為深刻的認識方法,它能夠幫助人們更加深入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它們同歸納和演繹是密切相聯的。歸納是演繹的出發點,但要為演繹提供可靠的前提,還必須運用分析的方法。在歸納推理中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必須藉助於分析的方法。馬克思指出“我們用世界上一切歸納法都永遠不能把歸納過程弄清楚。只有對這個過程的分析才能做到這一點。”(《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548頁)分析可以彌補歸納的不足。然而,單靠分析還不能為演繹提供確實可靠的前提。只有藉助綜合的方法,把各方面的本質聯絡起來,才能比較全面地把握個別和特殊的具體真實的聯絡。因此,在分析與綜合中,離不開歸納與演繹。

④歷史方法與邏輯方法

為了更準確、更深刻地在思維中把握事物的本質,不僅要考察事物的現狀,還要考察事物發展的歷史。如果不瞭解客觀事物的過去,就不能深刻了解它的現在,科學地預見它的未來。在科學研究中除去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還要運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它是形成科學認識和建立理論體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歷史”既指客觀現實的歷史發展過程,又是指作為對客觀現實反映的人類認識的歷史發展過程。“邏輯”是指人的思想對上述的歷史發展過程的概括和反映。邏輯和歷史的相互關係,歸根到底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科學認識中的具體體現。“歷史”是第一性的,“邏輯”是第二性的。歷史的東西是邏輯的東西的客觀基礎。邏輯的東西是由歷史的東西所派生的,是對歷史的東西的理論反映和概括。恩格斯說:“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程序也應當從哪裡開始,而思想程序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馬克斯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122頁)。

歷史的方法和邏輯的方法在不同學科領域中是有側重的。有的主要採用邏輯的方法,有的主要採用歷史的方法。但它們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補充的。歷史的方法決不能只限於對歷史自然程序的描述,而是要揭示其發展規律,這就不能離開邏輯分析。邏輯分析必須以歷史發展為基礎,歷史的描述必須以邏輯為依據。離開邏輯來描述歷史,就分不清主流和支流,現象和本質,把歷史看成是一些偶爾事件的堆積。同樣,邏輯分析必須以歷史的實際發展為依據。邏輯離開歷史,也就會使人的認識失去了客觀依據,達不到對事物的系統的歷史分析。因此,任何科學理論體系的建立,都必須採用邏輯和歷史相一致的方法。一個系統化的理論體系,應該既能反映客觀物件的歷史過程,又符合人們邏輯思維的規律。只有遵循歷史的線索,才能建立具有內在聯絡而不是主觀結構的邏輯系統;只有嚴密的邏輯結構,才能抓住歷史的根本,具有令人信服的論證的力量。科學的認識和方法論要求把“歷史與邏輯”辯證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理論科學永遠立足於歷史和現實的堅實基礎之上,才能使歷史科學具有雄辯的邏輯力量。因此,我們在科學研究中,既要按照科學本身的邏輯體系,努力掌握前人長期積累下來的知識,又要在掌握邏輯體系的同時,學習本學科發展的歷史,吸收前人的經驗教訓,作為自己進行研究的借鑑。

⑤矛盾分析法

就是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進行認識的辯證思維方法。運用這一方法,一是必須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即研究認識任何事物或矛盾,不能孤立地只看到一個方面,還要看到和它相互聯絡、互相影響的其他方面,切忌“顧此失彼”;二是必須堅持“重點論”的觀點,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因此,我們在研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種的問題時,一定抓住主要矛盾,要認清主流和突出重點,切忌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三是必須堅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結合”的觀點,既要分析具體情況,也要注意不能把具體的事物從普遍聯絡中割裂開來。

⑥系統分析法

系統分析法就是按照事物的系統性把物件放在系統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這就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始終從整體與部分之間、整體與外部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物件,以達到最佳化目的的一種方法。

系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則有:①整體性原則。它要求把研究物件作為由各個組成部分構成的整體,研究整體的構成及其發展規律。②綜合性原則。它要對任一系統的研究,必須從它的成份、結構、功能、相互聯絡方式、歷史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的系統的考察。③相互聯絡的原則。它是辯證唯物主義普遍聯絡的具體體現。質量和能量的相互轉換及守恆定理揭示了各種運動物質狀態之間的普遍聯絡;元素週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聯絡;控制論的出現揭示了各種系統之間的普遍聯絡;資訊理論的出現揭示了各種截然不同物質形態之間的資訊聯絡。④有秩序原則。任何一個系統,都和周圍環境組成一個較大的系統,又是較低一級系統的總系統。系統都是有序的。系統的發展一般是從低階的有序狀態走向較高階的有序狀態的變化。⑤動態性原則。它反映了辯證法的發展原則。任何系統內部都存在著矛盾,解決了原有矛盾,又出現新的矛盾來推動系統發展和變化。因此,系統是動態的。⑥結構性原則。系統實現聯絡是以結構形式來實現的。系統的整體決定有什麼樣的結構,就相應有什麼樣的功能。同樣的功能系統使人力、物力、結構合理,經濟效益高。⑦最佳化原則。這是系統方法的根本目的。它從多種可能的途徑中,選擇出系統的最優方案,取得最好的效果。⑧模型化原則。要對系統進行定量描述,必須根據研究的目的,設計出相應的系統模型,據此進行模擬實驗,再不斷檢驗和修正。

⑦因果分析法

就是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認識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引起結果的辯證思維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內因與結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關係。要注意結果與原因的逆關係,一方面包括“用原因來證明結果”,同時也包括“用結果來推論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結果,而且一個結果往往有不同層次的幾個原因。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所分析的問題必須尋根究底。

⑧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又稱類推或類比法。它是對事物或者問題進行區分,以認識其差別、特點和本質的一種辯證邏輯方法。在資料不多,還不足以進行歸納和演繹推理時,比較分析法更具有價值。康德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

比較有多種形式,如縱向比較、橫向比較、經驗教訓比較、正反比較、各種異同的比較。採取哪種形式,可視需要而選擇。

⑨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

就是通過確定事物的質的關係和數量關係以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問題都是質和量的統一,事物的質量,既表現為一定的量,又表現為一定的質。因此,我們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質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規律性的問題。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據事論理,劃清事物質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對問題的規模、範圍、數目等數量關係的情況及變化,進行精確的統計,計算、分析、對比,就是弄清事物發展中量的變化關係。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是對同一問題從不同方面進行研究,二者必須結合,才能得出比較科學、完整的結論。

⑩統計方法

統計方法是從整體上研究大數現象的規律的方法,並用統計數字語言予以表述。大數現象指大量物質微粒的運動(分子、原子、電子的運動)、生物群眾的運動、社會的人口過程和經濟過程等等現象。它們是由為數眾多的元素構成的大量集合,這些元素並非質完全相同。它們各自以完全不同的行為方式表現自身的屬性。但這些元素在整體上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即統一規律性。這一規律可以用統計方法揭示。

統計方法可以分為:統計調查、統計分組、統計分析。

統計調查:

它又稱為統計觀察。統計與大數、大量現象是不可分的。統計調查是對大數現象的調查,是一種大量觀察法,故必須著眼於總體。如抽樣調查法,就是以概率論的大數定率為理論基礎,按照隨機原則,從總體中抽取部分樣本進行。普查法、統計報表法等也都是分析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方法。

統計分組:

它是整理大量統計資料的方法。分組可以按資料的品質特徵和數量特徵兩種標誌進行。先確定分組界限,然後將資料分別按組列成分配數列。在分組基礎上進行統計彙總,使統計資料從原始形態轉化為可供綜合分析的形態。現代的統計彙總已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經過彙總整理的統計資料用圖、表形式表現出來。統計圖、表既是資料彙總的結果,又是統計分析的重要工作。圖、表的編制過程已進入統計分析的過程。

統計分析:

它是揭示大數現象規律性的方法。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指標法、動態法、平衡分析法、相關分析法及抽樣分析法等。

○11計量經濟分析法

它是理論經濟學、數學分析和統計三者的結合物。

計量經濟分析法的基本程式首先是建造理論模型。理論模型通常用聯立方程式表示。理論模型方程式包括兩類要素:變數和結構引數。變數又分內生變數和外發變數。內生變數是未知要素,外生變數是已知要素,結構引數是常數。計量經濟分析的最終目的是根據現有經濟統計資料確定結構引數值和外生變數值,然後據以推算內生變數值。

3.4.3 研究措施

研究措施側重於完成論文(設計)工作的條件方面,涉及範圍很廣,應結合自己的各種現實需要及困難來寫。例如:

寫論文要充分佔有文獻資料,要有必要的儀器、裝置、材料、場所等,可是在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你將採取什麼辦法加以解決。

要提高認識,正確處理課堂學習、考研、實習、就業等與論文寫作的關係,不怕困難,抓緊時間,有序守時,保質保量地完成寫作任務。

要獨立思考,刻苦鑽研,不恥下問,等等。

3.5“研究工作進度”欄目怎樣填寫?

本欄目由開題者(學生)填寫。

本欄目與任務書的“計劃進度”欄目基本相同,其填寫內容也包括各階段工作內容和時間安排,填法也相同,此處不再贅述。如有調整,則按調整的內容填寫。

3.6“主要參考文獻”欄目的怎樣填寫?

本欄目由開題者(學生)填寫。

這裡的主要參考文獻,是指在撰寫綜述時閱讀並直接引用過的主要參考文獻。開題報告的“主要參考文獻”欄目與任務書的“主要參考文獻”欄目填法相同,不再贅述。至於篇數,應比任務書中導師規定的主要參考文獻略多,因為還要包括自選文獻中的主要文獻。在填寫開題報告主要參考文獻時,可以在抄轉導師規定的主要參考文獻篇數基礎上,再列出2~4篇自選的中外文主要的參考文獻。

4.“系(教研室)評議意見”欄目怎樣填寫?

一種評議意見:該生對本課題有深入的認識,準備充分,完全達到開題要求。或者評議意見為:開題報告的內容和形式完全符合要求。

二種評議意見:該生對課題認識有一定深度,準備工作較充分,需進一步修改完善。或者評議意見為:開題報告的內容和形式基本符合要求。

三種評議意見:該生對課題認識不深,準備工作不充分,未達到開題要求。或者評議意見為:開題報告的內容、形式不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