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高中美術說課稿合集八篇

文思屋 人氣:1.55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高中美術說課稿合集八篇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美術作品個別形象,形式要素、語言多樣化、豐富作品的藝術形象,但必須高度統一,構成二種有機整體的形式。

例如:太極圖、最後的晚餐、米洛斯維納斯。

②對立與和諧

對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徵更加明顯,更加強烈。

和諧:各個部分或因素之間相互協調。

例:黑白?

③比例與尺度

比例包括數學的秩序,尺度是標準規範,包含體現事物的本質特徵和美的規律。(黃金比例1:1、6181:0、618)

例:帕特農神廟、薩平婦女

④對稱與均衡

對稱就是指整體的多部分依實際或假想。對稱軸或對稱點,兩側形成等形、等量的對立關係,它具有穩定和統一的美感。

均衡是從運動規律中昇華出來的美的形式法則。

例:邊防軍

⑤節奏與韻律

節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現,有條理反覆,交替或排列

韻律:動勢、氣韻、有秩序、近似對比因素、交替重複

例:巴黎聖母院、西斯庭聖母

實戰演習:(多幅圖片)學生選擇評判

美術鑑賞的意義

A、為什麼要提高審美能力、學會鑑賞。

*馬克思說過"如果願意欣賞藝術,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現代人文結構、美是人們長期積累形成的,也是藝術家長期探索形成的規律。

中國的四大美女、羅丹雕塑的羅米哀爾、委拉斯開支作品《宮女》的侏儒、等。

從實用物品向美術作品的轉換

要求學生說說身邊的生活用品。美術作品有的實用退化,審美凸顯。(玉文化,木版年畫,月份牌年畫等)

情趣高尚,抵禦格調低下,提高精神汙染免疫力。

討論和思考:

講一講身邊事物的美

小結

美——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非常注重營造美的環境,所以我們要學會去認識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們要學會鑑賞美術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教學分析與教學目標。

1、教材分析。

說課的內容採用的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三課《走進具象藝術》。

本課內容是美術鑑賞基礎知識認知的開篇環節,向學生介紹了人類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類型——具象藝術(具象藝術的特點,功能等),由學生較能"看得懂"的藝術作品,走進美術鑑賞知識的學習,是較符合人的認知規律的。

2、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為高一級學生。由於地方教學條件的限制,美術教育認識的不足,美術教學受到忽視。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不高,對本學科的學習目標模糊,偏離的現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漸形成一套認識,分析,判斷事物的方法,手段,對富有挑戰性的事物有極高的熱情。高中階段的學生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的成長,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術鑑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鑑賞活動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鑑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結合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一)認知目標。

瞭解若干中外具象藝術著作 ,掌握具象藝術的基礎知識。

(二)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對具象藝術的分析能力。

2、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發展學生的聯想,想象思維。

4、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方式。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喚醒他們的探究熱情。

2、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關注社會。

(三)發展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重點。

瞭解具象藝術的特點(真實性,情節性,典型性)以及社會功能(社會記錄,社會干預),並能在此基礎上分析具象藝術作品,進而領會具象藝術的社會意義。

(五)教學難點。

對具象藝術作品情節性,典型性的理解;在具象藝術的創作中,藝術家對藝術形象作典型性的處理(塑造典型的形象與典型的環境)。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

1、教學方法:

結合本課教學的需要,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引導發現法,情景教學法。

2、教學手段:

課件,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教學過程。

教科書中的內容主要是循著問題"具象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 ,"具象藝術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的 " ,"具象藝術有哪些功能 "逐一展開。按著這樣的順序講解,容易回到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與我們所倡導的自主式教學是相背離的。於是,我以教學重難點作為隱線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教學過程以引導學生自發探究為主,適時點選知識點,使活動遊離於知識點之內,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吸收新的知識。教學步驟大致如下:

(一)教學步驟:

1、點題,故事引入。

2、瀏覽圖片,鎖定圖片。

3、活動:模擬情景。

(1)案情分析《馬拉之死》。

(2)心理分析《最後的晚餐》(補充)。

4、小結。

5、示圖,瀏覽。

6、思考與討論。

7、作業安排。

(二)教學設想

1、環節1:點題,故事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出具象藝術最顯著的特徵:真實(客觀再現現實)。設問:其真實性可否讓照相機替代 進入第二個環節 。

2、環節2:瀏覽圖片,鎖定圖片——欣賞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經典的中外具象藝術作品,感受學生的興趣所在,稍微穿插對作品的講解。鎖定畫面《馬拉之死》。

3、環節3:

(1)模擬情景——“馬拉之死”案情分析。

(2)角色模擬。

①師:主持會場。

②生:探長。

③各小組:來自不同國家的專案組。

解決教學重難點的關鍵,讓學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圍中體會藝術家的創作手法:將生活典型化,藝術化的處理。

4、環節4:

小結:

(1)充分地肯定學生學積極地思考,參與,合理的推斷。對學生的評價是站在學生是否在細緻地觀察,合理地分析而得出的結論。

(2)點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間,之所以引起大家的關注, 引發豐富的聯想是因為作品中的人,物,場景是藝術家經過精心設計的。

5、環節5:

示圖,瀏覽:活動後的思考與緩衝。學生已完成各自的理解,程度不一,讓他們在作品欣賞中得以補充。(轉換到藝術表現方面思考作品內容)

6、環節6:思考與討論。

(1)在分析場景,解答疑團後,換位思考:作為藝術家,馬拉的好友,你會如何畫《馬拉之死》

(2)具象藝術以其特有的方式給人以真實感,故事情節,在社會生活中你認為它有沒有意義 可結合作品說明。(深化,提升認識)

7、環節7:作業安排。

(1)根據《最後的晚餐》所提供的資訊,小組合作調查,找到出賣耶酥的人。並試著安排耶酥新的座位。(合作學習法,教學反饋)

(2)在教學設計中,模擬情景為主要環節,其他的是鋪墊與有效的補充。創設案情分析的情景,角色假擬,為課堂的氣氛增色不少,我只是個主持人的角色,眾學生成了眾探長,每個小組成了來自各個國家的專案組,稱呼變成這樣"請來自美國專案組的李探長為我們分析案情"。學生由觀察,理解的切入點不同而有各自的答案,事先因說明只作兩種假設:自殺或他殺,根據畫面提供的場景分析即可。在此過程中,及時肯定學生對細節的觀察,合理的分析,讓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到“探疑”的隊伍中來。

(3)對於學生知識點的把握,採用的方式是自然滲透,不羅列講解,也不在小結中體現,而是適時地"點選",使學生關注,有所領悟,藝術家藝術表現方法及特色的講解也是如此。

(4)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此基礎上自主地關注美術作品,美術現象,瞭解相應的知識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

四、教學反饋。

學生注意力集中,圍繞著教學過程展開學習活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案情分析"的環節中來;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點選知識點,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作業反饋:在作業中留下懸念,是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學生在作業中體現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以及感興趣的美術知識方向等等。以便教師總結反思,構思接下來的教學設計。

五、教學保障措施。

1、“案情分析”環節的開展,學生的興致會越來越高,有可能出現互相爭執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圍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此時,在調節課堂氣氛的基礎上,適當地調整"案情分析",瀏覽圖片,小結的時間長度。

2、根據教學需要,“作業”同“思考與討論”可互換。

六、教學思考。

活動與關注的要點銜接的是否緊密,所設定的問題能否引起學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學情景中也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在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的班,對教學環節有所增減,有所側重。課後及時地記錄,小結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從六個方面闡述了《如實地再現客觀世界——走進具象藝術》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1、具象藝術的功能:

(1)藝術作品(具象藝術 )。

(2)認識功能,審美功能,教育功能。

(3)記錄功能,社會干預功能。

2、如何鑑賞具象藝術。

(1)具象藝術作品的形式。

(2)典型的形象 典型的情景。

(3)一個,一群 時間,地點,環境。

3、作品主題。

(1)《馬拉之死》。

(2)《開國大典》 董希文。

(3)《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意)。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中國美術鑑賞部分第六課內容中國古代園林的欣賞。中國園林在世界園林藝術中具有鮮明的個性和藝術成就而獨樹一幟。教學內容是中國園林的起源、發展;中國古代園林的的分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結合古人造園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原則(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具體介紹具有代表性的幾類園林形式頤和園、拙政園、水繪園等,啟發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園林的特點和優點,激發學生保護園林藝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中國古代園林的種類、特點及代表作品。

(2)結合例項瞭解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思想和原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四個活動來完成本節課。通過中國園林的概況瞭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下面賞析活動打基礎;拙政園的賞析讓學生掌握一些賞析的方法;頤和園與凡爾賽宮的對比,突顯古代造園精神;如皋水繪園的描繪使學生感情的得到昇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學習,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以及保護園林遺產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通過幾個經典性的園林瞭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構成要素,自然環境及人工環境的山水、建築物及特殊的文人內涵、園林內的樹木花卉、園外的景觀-------。是如何達到人與自然地和諧,"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例啟發學生愛護園林遺產。

學情分析:

前面一段時間鑑賞課的學習,特別是前面一課《皇權的象徵--故宮建築群與天壇》讓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歸納、判斷的能力和鑑賞園林藝術作品的能力。但是農村高中的學生由於外出旅遊觀光的機會少,知識面狹窄,所以學生課前要預習及收集相關古代園林的知識和圖片。

另外以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激發學生興趣,培養他們創新意識,主動參與探究學習。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宛自天開--古代園林藝術》。

學生帶課本以及課前準備的資料。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階段(媒體短片欣賞)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象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著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前一節課我們共同學習過以木結構為主要特色的體現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國古代建築,故宮,天壇-------。今天我們同樣學習我國古代建築藝術遺產中的一顆明珠--中國古代園林藝術。

【設計意圖】通過幻燈片的欣賞讓學生了解中國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加深回顧上一課學習的內容,初步感受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特點,為了解欣賞中國古代園林藝術打下基礎,激發學生對園林藝術的興趣。

二、發展階段

活動一(瞭解思考):中國園林的概況(幻燈片放映並講解)。

園林的歷史:

中國園林最早見於史籍記載的是西周的靈囿,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等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園林,到明清兩代成為造園的高峰時期,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是造園的鼎盛時期,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

造園藝術的原則:

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塑造自然的景色,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所以,園林中除大量的建築物外,還要鑿池開山,栽花種樹,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風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畫為藍本,參以詩詞的情調,構成許多如詩如畫的景色。這與"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是一致的。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莊子曾說:"山林歟,皋壤歟,使我欣欣然而樂歟。"而作為儒學始祖的孔子則把這種熱愛昇華到把山水比作人的品德的境界。所以,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築、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

園林的分類:

提問:上面我們看了相關園林的歷史以及中國園林的造園藝術的原則,那同學們知道中國古代園林主要分幾類嗎?

皇家園林:圓明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

私家園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個園、寄暢園、豫園-------。

寺觀園林: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及文字的講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加深對園林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為接下來具體分析園林藝術做準備。

活動二(感受體驗)欣賞私家園林拙政園。

問題:拙政園的佈局設計中是如何體現中國古代的造園的理念和精神的?(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總結: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是蘇州古典園林建築中最大的一個園林。主要以水景為主,富於自然情趣。在佈局上非常活潑,模仿自然地"自然式"的佈局。該園的水面積佔全園面積的五分之三,亭榭樓閣,造型輕盈活潑,浮廊緊貼在水面的浮廊倚牆起伏而行,猶如游龍戲水,浮在水面。園景模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造自然的景色,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體現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並與自然相親近的"天人合一"觀念。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對園林藝術的興趣,把賞析活動引向深入。讓學生了解園林藝術設計的理念和精神

活動三(探索分析):欣賞中國古代皇家園林"頤和園"。

結合教材及學生收集的資料請一位學生介紹一下頤和園,包括頤和園的歷史、景點的佈局設計、標誌性的建築、特色景點等。

帶著問題欣賞西方園林"凡爾賽宮":

討論:作為古代園林的我國的"頤和園"與西方的"凡爾賽宮"在園林的設計原則及審美方面有何異同點?

學生:它們的共同點是它們都屬於皇家園林,但是風格上不一樣。凡爾賽宮的設計上很規則,很有現代感。頤和園給人的感覺很隨意,與自然融合,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教師總結:古代建築藝術是審美價值和倫理價值的統一,頤和園與凡爾賽宮同屬於皇家園林,在園林設計上共有的特點是大型建築物佈局嚴謹,體現了等級制度,具有宮廷氣概。但是它們又表現出不同的審美觀念和思想觀念。頤和園把建築通過巧妙地組合與地形和山石樹木互相配合,創造一種富麗堂皇而富於變化的藝術風格。突顯我國古代造園原則"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凡爾賽宮是以中軸線對稱、均勻、規整式的園林佈局手法。造園風格被稱作"勒諾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凡爾賽宮巨集偉壯麗的外觀和嚴格規則化的園林設計是法國封建專制統治鼎盛時期文化上的古典主義思想所產生的結果,幾百年來歐洲皇家園林幾乎都遵循了它的設計思想。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拙政園的賞析,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分析頤和園,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然後再通過頤和園與凡爾賽宮不同園林的比較,使學生更能清晰地體會中國古代的造園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活動四(課堂拓展)憶水繪園

伴隨著輕音樂向學生展示如皋水繪園的美景。

水繪園位於如皋縣城東北隅,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水繪園是蘇北平原上一顆璀燦的明珠。水繪園以水為貴、倒影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園言志,以園為憶、並融詩、文、琴、棋、書、畫、博古,曲藝等於一園的特色,又足以說明它原來是一座饒有書卷氣的"文人園"。

通過幻燈片展示再結合同學們自己對水繪園的記憶描繪出你心中水繪園的景象。

找幾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師總結:同學們手中表現的水繪園各有特色,都很美。希望同學們能用實際行動保護我們的園林藝術

【設計意圖】作為如皋的名園水繪園,學生基本上都遊玩過。通過憶水繪園環節,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引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錶達能力,增強保護園林的情感。

 三、本課小結

中國古代園林藝術是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一。園林藝術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總體性、綜合性很強。

它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園林建築,在世界園林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象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

四、評價方式

縱向評價,採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的綜合評價方式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全方位評價。

橫向評價,注意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公平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尋找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五、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流程的安排是以四個活動(瞭解思考-感受體驗-探索分析-課堂拓展)為主線,思路清晰,節奏緊湊。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控制好知識的深淺度,合理地利用課堂開創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使學生既有興趣學習又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讓每個學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體會到身邊有很多美的東西存在。

合理利用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學習,幫助他們拓展思維,放飛思想。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學生開始接觸到人物畫,捉到人物畫,學生並不陌生,他們在國小時兒童畫曾多次接觸,到了五六年級,又學習過人物結構和一般的比例關係,具有一定的正確性認識和經驗.但這種認識往往還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還不成熟,幾乎還帶有強烈的兒童畫的痕跡.本課將就人的面部特徵進行初步研究,並通過人物頭像的寫生訓練,使學生在瞭解整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人物面部形象、結構和表情有所接觸,掌握分析、比較的觀察和描繪方法,形成較為完善,成熟的人物畫。

本課教材主要通過傳統的“八格圖”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學生介紹人物面部的基本規律,包括頭型特徵、五官位置和表情變化等.按大綱要求,本教學內容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講授課,第二課時為技法練習課.但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人物畫的畫法,在第一課時我也安排了人物畫的寫生練習,但不是對真人的寫生訓練,而是面對照片進行練習,這一方面降低了寫生的難度(物件可以保持不動),另一方面更利於對人物頭像畫的步驟進行更直觀的講解.這將為下一課時的真人頭像寫生打下基礎。

2、教學目地

①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人的臉型特徵和五官的位置關係,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變化規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頭像的觀察方法和描繪方法。

3、教學重點

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4、教學難點

①培養學生觀察和表現人物的形象特徵和性格特徵,掌握人物頭像的相關知識。

②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5、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

二、授課部分

<引入新課部分>

在上課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斷。目地:讓學生在休息之餘觀看影片,並對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發生興趣,為後面的引入新課埋下伏筆。

點選圖示,開啟演示檔案。在螢幕上首先出現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電影明星的圖片,然後向學生提問,認不認識螢幕上的這些人,答案肯定是認識,並能說出他們的名字。讓大家回憶上課前看的影片,讓同學們講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時,同學們的注意力已經回來了課堂,這時提出問題:既然大家都認識這些人,或者說能記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麼來加以判斷的呢?引導學生思考,這時同學們會得出答案:是通過人的樣子及人的臉來判斷的。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大家:人的臉是一個人的標誌。所以在我們進行人物繪畫時,往往就得從人物頭像開始。要畫好人像,首先要對人臉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瞭解,所以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與我們人臉有關的知識。

<講授新課部分>

點選“開始”,進入首頁。首頁分四個部分:臉型特徵、五官位置、表情變化、作業演示,它們分別連結到不同的章節。

一、臉型特徵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同樣子的人,這些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臉有一樣,我們要認識一張臉,首先得從他的臉的輪廓開始,既人物的臉型。

點選“臉型特徵”,進入《臉型特徵》,螢幕上出現了一張由若干人物頭像組成的圖片。這圖片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下面這個問題:這麼多的臉,他們的臉型有沒有規律呢?

點選圖片,出現“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講解。

點選“八格”,出現“田國目用,由甲申風”。

用滑鼠指向“田、國、目”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 然後分別點選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

用滑鼠指向“由、甲、申”三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 然後分別點選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

用滑鼠指向“用、風”兩個字,請學生觀察這兩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麼特點? 然後分別點選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徵。

完成臉型特徵的講解後,為了讓學生加深鞏固,再在學生中選出一部分臉型比較明顯的同學站起來,讓其他同學判斷他們的臉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這八種不同臉型的特徵,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老師要針對大家回答的情況,加以進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過濾)提問:掌握了人物的臉型以後,我們的人物畫就邁出了第一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想像在畫面中已經畫了一個臉的輪廓了,哪麼接下來又該畫什麼了呢?(學生一起回答:五官)。

點選“五官位置”,進入頁面,出現一個人頭像。

要畫五官,首先得確定出它們不同的'位置,這個很重要。引入傳統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們的臉從上到下分成三份,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請大家看圖:

①滑鼠進入髮際區域,出現“髮際”二宇,點選,滑鼠進入眉弓區域,出現“眉弓”二宇,點選,出現“上停”;

②滑鼠進入鼻底區域,出現“鼻底”二字,點選,出現“中停”;

③滑鼠進入下頦區域,出現“下頦”二字,點選,出現“下停”;

(講此節內容時,還應適當的結合自己的面部進行講解)

注意: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麼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臉的中間部位. (在確定五官位置時,這點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們的臉(正面)寬為五個眼睛長。

點選滑鼠,出現幾條線,把臉橫向分成五份。同時有兩隻轉動的眼睛,可以移動到每一份中,大家會發現,這五份的寬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五眼的關係)

“三停五眼”古代畫家根據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歸納出來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於這一標準,則成為其明顯特徵。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準繩。但是,兒童與成人不同,年齡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顯得越緊湊。

(過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時也是有感情的,而人們的感情往往都是寫在臉上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喜形於色”等都是說的這個意思,那麼這種寫在臉上的感情,我們)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樂等豐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們要講的豐富的表情,人們把感情寫在臉上,今天,我們就把表情寫在紙上。

(點選“下一節”)出現標題“豐富的表情”,同時在螢幕上出現一面磚牆,在牆上畫有三種具有不同的表情簡筆人像畫,還有一個小丑。

(三)豐富的表情

今天這裡也來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小丑,他已經捺不住了,就忙著在牆上畫了起來,我們看他畫的是什麼?哦,原來他畫了三個人像,還不一樣呢?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幅不同的人像畫,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問)再請同學們觀察他們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現的呢?

(回答)通過五官的不同來表現的,主要通過眼、眉,嘴的不同形態來表現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這裡,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變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現出來,哪麼究竟小丑是怎樣把人物的喜、怒、衰、樂畫出來的呢?有什麼絕招嗎?

我們來問問他?

點選滑鼠,出現“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畫人怒;垂眼落嘴眉皺掉。”這就是畫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念一念,在念的時候,希望大學能記住這幾句口決。 (與同學們一起念)。

當然,今天我們講的只是一點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法,畫出簡單的人物表情,但這又是其它表現方法的基礎,其它的表現方法都是在這樣的方法基礎之上展開的。

(過渡)我們講了這麼多了,可能很多同學的手也開始癢了,也想在你的紙上畫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樣畫,大家的心裡可能還沒有底,哪麼我們的人物畫該怎樣畫呢?(點選“下一節”)

(四)步驟演示

螢幕出現一張白紙.

請同學們把紙拿出來,今天畫什麼呢?今天我專程為大家請來了一位模特,大家請看: (點選滑鼠)出現一女子,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畫的模特。哪麼我們該怎樣來畫呢?

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物件,在觀察的時候就要運用到我們今天講的這些知識,主要從人物的臉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變化,例如:我們觀察這位模特,(提問)這位模特的臉型是屬於什麼臉?五官的比例有什麼特別的?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回答)她的臉型是屬於“甲”字型臉,中停要寬一點,表情是在微笑。

步驟演示,分別點選每一步的按鈕,出現每一步的步驟演示圖。

在這裡,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基礎水平,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如果學生基礎較差,就一步一步的講,邊講邊畫,二是如果學生水平較高,可以先講步驟,再播放演示過程,讓他們能自主的觀察物件,表現物件。 <小結>講評學生完成的作業,同時根據作業情況複習鞏固講的知識點。

結束。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美術鑑賞第16課《美在民間永不朽一一中國民間美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分四大問題層層遞進。通過介紹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瞭解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欣賞課文圖板中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來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本課知識容量大,因此我根據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傳授各知識點。理解相關概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方面要放到課文的整體精神和結構中去才能有利於課堂的深入。並藉助於本課或相關美術作品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有更形象的認識,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講述、演示和欣賞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

2、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3、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三、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

四、教學難點: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間美術?”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這兩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其中還有一些專業名詞。

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狀況,我主要採取“激發啟發—引導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實物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例項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運用視訊、圖片欣賞,實物觀察和觸控,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並提問學生,組織討論,這樣多法並用,即培養了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視訊,並巧妙匯出本科課題。要有新意,有氣勢,有激情,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心志,。再給學生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觀欣賞藝術作品並自主探究、親手創作,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討論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教學內容:

一、匯入探究課題(時間:5分鐘)

(一)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探究課題

播放視訊《俏夕陽》。20xx年春節晚會,以唐山皮影藝術為題材的舞蹈《俏夕陽》深受觀眾的喜愛,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節歡快喜慶愉悅的氛圍。

皮影是融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民間文藝於一體的藝術形式,廣泛流傳於民間,皮影又是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的藝術之根。共同走進中國民間美術。

(二)學生領會新課意圖,愉快接受課題

1、感受音畫氣息由此產生共鳴,並激發學習興趣。

2、交流本課探究的意圖、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時間:16分鐘)

(一)根據圖片和舉例讓學生分析民間美術的範疇,民間美術的界定,民間美術的多種形式。

(二)就民間美術的三種最具代表的藝術樣式作深入探究:

剪紙:學生討論回答是否見過剪紙作品,反映的是什麼內容。教師作詳細講解:剪紙可以用來表達喜慶與祝福,剪紙還是最普遍最單純的民間美術,剪紙還是各種民間美術的基礎。欣賞黑板上張貼的剪紙作品,可見剪紙藝術的要求很嚴格。另外,剪紙不僅可以用剪刀,還可以用刀刻。總結剪紙的三種形式。再來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五福捧壽》。剪紙中有一類是做刺繡的底樣,北京地區俗稱花樣子,使用刀具在紙上刻成,內容有花烏蟲魚各種題材,巧手繪製在枕頭、鞋頭、肚兜等物品上。學生欣賞實物展示,總結剪紙的種類:分為窗花、刺繡花樣、頂棚花、門箋、禮品花等。

刺紛:中國有四大名繡,分別是:蘇繡、粵繡、蜀紛、湘繡。刺繡的應用範圍很廣,我們來看能用在什麼地方?學生思考回答:可用於服裝、鞋帽、枕頭、帳簾、錢包、香包等。接下來螢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婦女的刺繡作品。藝術大師劉海粱對苗族刺繡給與很高的評價:“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蘇繡、湘繡比之,難以免俗。”教師說明:少數民族中蘊藏的民間美術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它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重要的部分,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間美術也是多樣的,要學會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學習優秀的民間藝術遺產,不斷豐富民間美術的寶庫。

欣賞“五毒的小布鞋”,提問:民俗中是如何體現民間美術的?民間美術總拿民俗做文章,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學生思考並回答:民間美術和民俗活動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是伴隨民俗活動而發展的。民間美術的題材與語言多有民俗依據,它必須符合民俗觀念、民俗傳說和民俗活動的要求;民間文化也離不開民間美術,許多民俗活動都是通過民間美術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間美術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載體,更是民族精神的視覺象徵。

年畫:提問為什麼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學生思考回答:為了滿足納福迎祥、永珍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畫種類繁多,題材內容異常豐富,當然如今已不常見了,但在我國部分農村依然保持貼年畫的風俗。教師闡述:中國不僅有四大名繡,還有三大年畫產地分別是: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欣賞不同型別的年畫作品,感受中國民間美術的親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創設互動探究平臺(時間:16分鐘)

(一)欣賞中國民間的剪紙、刺繡、年畫、泥塑、玩具等美術作品,讓學生思考探究中國民間美術多種類別之間的共性,並回答:就作品的內容和採用的美術形象而言,民間美術有寓意和象徵的特點,在造型上,特別概括和質樸、大方;在色彩上,較多采用大紅、黃、綠、藍等較鮮豔的顏色,對比明顯,鮮亮而富有喜慶氣氛。

(二)欣賞民間美術作品並讓學生給這些作品起名字,教師給與評價

四、歸納總結:系統知識,德育滲透。(時間:3分鐘)

教師闡述:從這堂課中我們瞭解了民間美術的種類及藝術特徵,以及怎樣欣賞民間美術作品。有一句話這樣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學們從自身做起,共同關注生活,關注民間美術,讓民族文化傳承下來。

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教會學生學習,本課通過教師啟發、引導、點撥,調控探究方向,及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寬鬆的教學情景中開展了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盡最大學力能夠到達的區域內學習。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昇華,昇華的途徑是應用與整合。通過應用使知識與方法得到整合,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立足實際,活學活用,迴歸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內在的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年級美術鑑賞中的《中國古代雕塑欣賞》。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且知識內容對學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課卻是知識傳授與欣賞融為一體的綜合課,教學內容是按雕塑發展的時代背景來編排的,對影響較大的典型作品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主要是對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作較為系統的介紹。使學生在對雕塑時代背景的瞭解下,重點突出雕塑藝術的知識。本課將以雕塑圖片/錄相和學生的分析回答為主線,教書的引導講解為輔,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瞭解到雕塑的發展及其獨特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本著是提高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辨別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路,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的重要成就和藝術特點,從而豐富學生的雕塑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2.瞭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國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並掌握其發展的歷程

3.中國古代雕塑是個藝術寶庫及其背景,是各個朝代勞動人民創造的產物,在歷史上曾經被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懂得珍惜祖國文化遺產。

三.教學方法

1.任務型教學法

這篇文章內容較難理解,我設計了一些有關雕塑生動的故事讓學生對此課內容感興趣。再通過講解與比較大概瞭解各時期雕塑,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多媒體教學法

這一課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影片相關圖片和錄相,讓學生直觀和形象生動地瞭解有關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印象。

3. 問答式教學法

提出有關問題,然後通過觀看圖片回答問題。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目的的去觀看,效果更佳。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2、要點:①知道中國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現形式。

②瞭解中國古代雕塑發展歷程。

③對其代表作品欣賞,瞭解其藝術特點。

3、教學重難點:古代雕塑呈現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賞。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匯入:提問

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雕塑?

它們是什麼樣的?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它們都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頭、金屬、泥土、木頭等。

雕塑和繪畫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雕塑是有實在體積的形象,我們用手就可以摸得著。

(直接入題)平時所說的“雕塑”,指的是什麼?

1、涵義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實在的三維空間內佔據一定的空間位置塑造可視的靜態藝術形象的一個藝術門類。作為雕塑作品而言,三維空間的體積是其藝術語言最根本的東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進、凸現、間隔、斷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儘管雕塑也可以實現由三維到二維空間的轉換,但是立體空間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2、種類

下面兩件雕塑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從表現形式可分為圓雕、浮雕

(這裡將浮雕和圓雕以概念結合例項的形式讓學生理解)

3、想一想:

怎樣欣賞雕塑作品?

瞭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通過感受、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藝術特點。

(形象美、材質美、藝術性)

師言:瞭解了雕塑的表現形式,那讓我們看看中國古代雕塑。

⑴教師板書:概術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⑵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教學活動(一)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產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會裡,帝王、貴族為了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而盛行厚葬。在他們的陵墓區裡,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製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欣賞:中國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賞任務: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師提出問題:

①說 一說:

霍去病墓石雕的藝術特點

②學生討論,回顧教師提出的問題並作回答。

形體單純、古樸,構思獨特,氣魄雄偉,力量沉厚。作者通過岩石

的自然形態,產生聯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鑿一錘,極富藝術創造力。

教學活動(二)中國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我國曆史上有一段長期分裂割據的時期,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自然地會嚮往有一個能解放他們的救星出現統治者也需要一種法寶來證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當然的,使人民甘願受宰割。佛教就這樣出現了。因此當時的統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開鑿石窟雕造佛像。

欣賞任務:我國四大石窟簡介

在我國,自魏晉、十六國和南北朝開始鑿的石窟有15處,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個石窟群:

甘肅敦煌石窟

甘肅天水城東麥積山石窟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市南郊的龍門石窟

六、教師課後總述:

1、陵墓雕刻產生的社會原因:是帝王貴族為鞏固他們

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盛行厚葬而產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戰亂的年代,人民要尋求得到解脫的精神支柱,統治者要尋求鞏固政治的理論根據。佛教恰恰提供了這樣包治百病的精神藥方。隨著佛教的傳播,石窟雕刻得以產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發展歷程和藝術特點。

時代特點:在什麼樣的特定社會環境裡,就有什麼樣與之相適應的作品的出現。沒有遊離於時代背景之外的藝術。如陵墓雕刻與佛教造像。

民族風格:古樸莊重、深沉雄大、氣魄巨集偉、想象神氣、富於審美理想,是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點。

4、課後探究作業(網上查閱)

查閱《擊鼓說唱》《昭陵六陵》的相關資料,概其藝術特點。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7

1.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高中《書法》的第一課內容,在學習當中,介紹書法的五種書體:篆,隸,行,楷,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對書法的五種書體有基本的瞭解,增加對書法的興趣,提高對書法的鑑賞能力。

本課主要學習的是篆書的基本知識。

2. 教學目標

① 讓學生知道書法的五種書體。

② 讓學生能夠認識分辨五種書體的具體表現形式。

③ 通過學習篆書,讓學生對篆書有基本的瞭解,從而加強對書法的興趣,提高對書法的修養和鑑賞能力。

3. 教學重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對篆書的發展歷程和流派風格以及各種風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書作品的線條美,結構美和氣韻美

4. 教學準備

課前瞭解學生對書法的興趣程度,收集一些書法的相關資料,包括五種書體的範本,以及自己的書法作品。

二 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結合高中生對書法的審美認識,採用圖片演示,範本講解以及作品欣賞等,激發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讓學生學有所得,從而達到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三 說學法

教學相統一,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的,老師的教學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重視學生的存在,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在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下獲得知識,得到提高。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引導學生,讓學生不斷的保持興趣,與老師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始終在積極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識,讓學生得到提高。

四 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是學習篆書的發展歷程和風格流派,瞭解篆書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的是互動參與為主的教學模式,達到教學目標。

1 提出疑問,激發興趣

同學們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書體?每種書體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學生相互交流之後,展示我書寫的幾幅書法作品,引發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本堂課程的學習目標,匯出課題——篆書鑑賞,並板書之。

2 結合範本和作品,體驗篆書學習之旅

向學生展示篆書作品,讓學生輪流欣賞,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

引入教學內容,結合作品向學生講解。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經過歷史的發展演變,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和草書五大類。

① 篆書的解釋

許慎“《說文解字》篆,引書也”,元代盛熙明《法書考》“篆,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篆書保留了許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裝飾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國書法藝術的精神氣質,很像先秦時期的文學,包羅永珍,取之不盡。篆書的關鍵是懸腕中鋒,有助於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書法根底,從篆入手,可二者皆得,從篆書入手易獲得中鋒和腕力,善提鋒。

② 篆書的發展脈絡

篆書是最早的書體,其餘四種書體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最早的篆書就是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兩週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璽等舊稱籀文,鐘鼎文,現簡稱大篆。秦朝,書同文,李斯“罷其與秦文不合者,以秦篆為基礎,對六國的篆書整理省改”,此為小篆。漢代,篆書參入隸書體勢,後慢慢的被隸書代替,鳥蟲篆,蛇龍篆屬於裝飾性篆書。唐朝,李陽冰創造“玉著篆”,宋元明幾乎沒有篆書大家,清代碑學大興,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家。

③ 篆書的風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陽小屯村殷商遺址出土,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榮,劉鶚發現,後經羅振玉,孫冶讓,王國維,蒐集考證成為一門顯學。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龜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稱殷墟卜辭。時代大約在商代後半期,從盤庚遷都到商紂滅亡,歷時273年。15萬片,5000多,1000多,論著3萬餘人,有王國維,羅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貝冢茂樹,島邦男等甲骨文專家,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萬餘字,重要研究資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總稱,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戰國的所有文字,風格多樣,用筆特點各不相同,都以圓筆為主,有粗細長短變化,與小篆稍有不同,許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圓變化大,疏密虛實變化生動自然,有的整個章法錯落不齊卻協調一致,同一個字有許多不同結構,可自由選擇。

小篆

秦,“書同文”,李斯以秦篆為基礎,整理六國篆書而成。傳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嶧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鐵線篆”。特點:純正中鋒,書寫時力量和速度勻平,使轉流暢,必須功夫深厚,心平氣和,一以貫之。鄧石如,清人篆書,線條偏粗,隸書作篆,加強隸書方圓,頓挫,藏鋒,露鋒粗細變化,字形有所增長,在於起筆較重,稍頓,有時帶方筆,收筆重頓,有明顯的粗細變化,富有節奏。

秦篆比較含蓄,平靜。清篆跌宕,活潑,更富有精神。從大篆而來,但結構比其更有規律,類似楷書,行書的結構特點。

清篆結構特點:1形體長方,字取縱勢 2橫平豎直,布白均勻 3.上緊下鬆,時有對稱

④範本代表

大篆

吳昌碩《石鼓文》,以隸法作篆,左低右高,濃墨

《散氏盤》,行草筆意,曲折有致,隨字造形,橫勢

《毛公鼎》,筆法穩健,字形偏長,氣勢博大,縱勢

小篆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線條雄渾,隸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勁圓潤,結構平正典雅。

⑤結束語

書法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時候是在課外做大量的練習,也不僅僅是純粹的書寫,它也是文化的一種傳承,反映了我們國家的悠久歷史,我們應該從各方面去認識瞭解並好好的掌握,讓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學感悟與總結

這是一節注重培養學生對書法課程中篆書的學習和鑑賞課,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到祖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學會欣賞書法,提高對書法認識的修養,完成教學的審美教育。學習我們祖國優秀的傳統經典的代表——書法,不僅僅是對學生大有幫助,同時對與我們老師也是大有裨益的,這也是教學相長的體現。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樣式之一的壁畫在體現社會功能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2、瞭解古代壁畫發展盛期漢唐壁畫作品的特點、代表性作品的題材、藝術成就。

3、瞭解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與俑類隨葬品在性質、內容上的相互聯絡。

2.通過典型作品的介紹、分析,瞭解中國古代宗教壁畫的豐富內容和藝術成就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美術知識缺乏2對中國美術史的理解不到位

3.障礙點在於正確欣賞和理解美術知識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樣式之一的壁畫在體現社會功能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2、瞭解古代壁畫發展盛期漢唐壁畫作品的特點、代表性作品的題材、藝術成就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中國畫在其歷史發展中,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產生過的多種繪畫樣式,建立起中國畫的觀念。

2、墓室壁畫與同時期宗教壁畫具有同步發展的特點,相互參照、比較。

3、講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畫各種題材,如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經變故事、供養人、藻井圖案等在石窟寺內的佈局、相互關係,體現的宗教意義

4、宗教美術中,佛教美術居於主導地位,道教美術作品比較少,在表現形式上受佛教美術的影響,而道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石器→陶器→牆壁上(壁畫)→紙張(紙張的出現並沒有代替在牆壁上作畫,壁畫成為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壁畫是中國重要的繪畫門類,中國畫在其歷史發展中,適應社會生活需要還產生過的

講授,同性:在題材內容方面的共性,反映了同一時期藝術在題材上的一致性。

主要內容(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

(1)體現墓主人仕宦身份、經歷的禮儀與象徵物。(2)生活生產勞動場面。(3)歷史傳奇與神話故事伏羲、女媧。(4)戰爭與刑徒。

2、唐墓室壁畫(略講)P29圖片:繪畫已經很成熟(構圖有主次聚散、有空間透視、人物動物有體積)。

(給大家翻閱課本:為什麼書只講漢唐?魏晉南北朝呢?)

3、南北朝時期墓室壁畫(《婁睿墓壁畫》)。(視訊介紹歷史)

作品《儀衛出行與歸來圖》,墓穴的主人是當時顯赫的大將軍,如明皇太后的侄子,叫婁睿。因為地位顯赫,所以他的墓穴裡描繪的場景就更豐富。牆面的腰線一下,畫的是他生前的戎馬生涯;腰線以上,畫的是死後的想象的極樂世界。從三個角度分析。

漢唐是墓室壁畫發展的2個高峰,魏晉南北朝,由於受宗教影響,這一時期的墓室壁畫就顯得比較低調但也有傑出的作品《婁睿墓壁畫》,在繪畫史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於興起的是佛教美術,其恰好彌補了此時中國古代繪畫的空缺。

二、宗教壁畫(佛教石窟始興自印度)

剛才講到魏晉南北朝繪畫受到佛教美術的影響,此時離紙上繪畫的發達時期(唐代)還很遠,所以仍然是壁畫占主導地位,相應地就出現了宗教壁畫。代表作敦煌莫高窟壁畫,與哦公元4世紀起至元代,北朝、隋唐時期成就最高。

1、敦煌莫高窟壁畫(本生畫,本生指釋迦摩尼本生,講的是他在生前所做的一些善事;經變畫)

2、西方淨土變

3、永樂宮壁畫(視訊介紹永樂宮壁畫搬遷)

教師歸納總結

畫像石是漢代厚葬習俗的產物。統治階級提倡孝廉,使厚葬成為與仕途升浮相關的社會行為。與此同時,死後靈魂昇天的希冀在戰國木槨墓向漢代磚石墓演變之後,更多賦予墓室以象徵意義,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環境的縮影。功利目的與"死即再生"的觀念吻合,不僅導致畫像石在墓中的數量漸多,而且規定了畫像石的功能通過它們在墓中的位置體現出來。

三、學生觀看課件,欣賞代表作品。

那麼表現記錄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除了紙、絹等形式之外還有壁畫。今天我們欣賞的《天上人間--宗教壁畫》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希望通過今天的欣賞,同學們能對宗教壁畫有所思考授新課:

全課總結 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與俑類隨葬品在性質、內容上的相互聯絡。

課外思考: 墓壁畫怎麼表現當時政治生活的?

板書

天上人間--壁畫